2│我的第一次普度
十八歲之後,獨自一人到花蓮就讀大學,那是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少了家人的約束,嚮往自由的青春歲月,勢必少不了各種年少輕狂的日子。俗話說「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我人生的第一次「神鬼交鋒」,就在這年少輕狂的日子裡遇上,事情就發生於同學們去夜衝時……
一場夜衝,公親變事主
剛上大一後的某個深夜,同學聽說某個位於山上的飯店有設立觀景平台,那個位置能看回學校的景色,夜間更是看夜景的好去處,興頭上的他馬上約了三五同學,當晚騎了摩托車上山。在山上逗留的時間不短,欣賞夜景的期間,涼風徐徐,幾個男生萌起一股尿意上頭,想著深夜沒有地方好借廁所,見四下無人,一聲不響直接往一旁的草叢解放,這麼一個貪圖方便的動作,卻種下了禍端。
於此同時的我正在宿舍熟睡,全然不知外頭正發生事情,冥冥之中,夢境中被牽引至觀景平台上,環顧四週見夜色茫茫,四周有許多草叢與樹叢,上面出現數個人頭,祂們的五官猶如深淵、幽暗的瞳孔虎視眈眈著一切,見狀我便驚醒,尚未就寢的同學甚至被我突然醒來嚇到。
隔日,遇見幾位當事人,看他們臉色蒼白,我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刻上前關心,他們才緩緩說出:昨天深夜去了某飯店前看夜景,在尿意襲來時隨地小便,之後眾人皆感到一陣毛骨悚然,於是趕緊匆忙騎車下山。
聽完故事的我,趁著修課空檔,抓緊時間帶著他們去了全台知名的花蓮慈惠堂總堂去尋求解法,避免耽誤了解救的時機。請示瑤池金母過後,表示事情有其因果,祂們不得隨意出手,示意「冤有頭債有主」,此樁恩怨是自己惹出的過錯,唯有前去誠心道歉,請求這些好兄弟、好姊妹的原諒,事情才能解決。無奈大家都年輕人,認為到廟裡拜拜過後就平安無事,忘記需要道歉一事,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回到學校。
事發一週後,其中一位同學夢見了無數的人頭,帶著狀似討命的氣勢在夢中飛近,因為我與這位同學交情甚好,驚覺事情嚴重,用最短的時間安排,並向班導說明事由後請假,帶著大家上山去道歉,同行的還包括其他同學,想為他們壯膽。
來到事發現場,我先是對著虛空呼喊,請當事人們站出列表現誠心,祈請諸位好兄弟、好姊妹高抬貴手,原諒他們的無知,只是不管如何跟這群好兄弟、好姊妹們協調,就是沒有得到祂們的原諒允諾,萬般膠著之下,眼看大家可能有性命之憂,我逼不得已跳出來開口:
「今天一事,乃是請示過慈惠堂總堂之瑤池金母,請看在祂的面子上,由我主持此事,帶領這些同學來向大哥大姊悔過,願諸位原諒。」
話語一畢,我向虛空拋下兩枚硬幣,落地時發出了響亮的聲音,一看是穩當地聖筊,心上的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
得到原諒的允諾後,我立刻領著眾人前往最近的土地公廟,點香稟告土地公所有來龍去脈後請求協助,接著焚燒紙錢,希望能補償給那些好兄弟、好姊妹,事件到此對於同學們是圓滿了。
只是剛從土地公廟下山,我就開始遭逢各種諸事不順,先是騎乘摩托車屢屢不順,再來是動不動就會有莫名傷口,幾天後身上更長了不知名的疹子,醫生也無法醫治,一連串的狀況下,讓我意識到這一定跟夜景事件有關。
隨即回到慈惠堂總堂請示瑤池金母,方了解到所謂的「公親變事主」,當我挺身出來居中協調,即是涉入其中的因果,不過並非無解,必須持續念經回向給「眾生」,讓祂們能夠藉此機緣解脫,除了了結身上的因果,對彼此更是一件功德。
我按照指示進行,前前後後念了三個月的經文,種種衰事開始減少至不再發生,身上冒出的奇怪疹子,也消退得差不多,整個事情走到這天,對我而言總算是結束了。
因著這起事件,我學到最大的教訓──因果。每件事有著祂的緣起緣滅、因果循環,誰也不能隨意插手,若是一股腦涉入其中,沒有點覺悟就為人背上因果業障,可是得不償失。這次花了三個月時間誦經,下次呢?需要的代價會是更長的時間,還是得犧牲其他代價?這便不得而知了,倘若各種事情皆能如人所料,事情又豈會一樁接著一樁。
想要降低風險,就得學著分析利弊、探究前因後果,若是無法探究,至少明哲保身,以防傷人傷己,人沒有救到反倒先把自己賠上去。此事過後,我已持續三個月的誦經模式,神明順勢要求我應當繼續維持,至於為何並未說明,如此日復一日,我的修行便在這經文的反覆讀誦中悄悄啟動……
8│菜鳥廟務的職場修行
第一份任務就是「蓋廟」
大家對於「廟務」的印象都停留在長輩、閒暇人士之類,對於我的能力抱有遲疑,或者對於一個年輕人選擇這樣的工作,不免會擔憂未來的發展。人事姊姊就在帶我熟悉環境時,忍不住脫口問:「你一出社會就選了這個工作,不怕以後要換很難嗎?」剛出社會的我並沒有太多設想,因為全職廟務只有我一人,其他都是公司裡的人在工作之餘幫忙,有太多事情等著我這個菜鳥廟務處理,實在沒有力氣多想。
當我開始這份工作時,位在南投名間的廟宇建設,早已經歷了動土、轉向、上梁等過程,在迎來下一步驟前,尚不用費心在建廟業務上,倒是為了日後發展,首要任務是創建社群打開知名度,並與其他宮廟互動,再來設立社團法人,透過合法立案的組織辦理慈善活動,以利廟宇能更多元地發揮社會功能。
在網路社群方面,自己對於臉書的操作十分熟悉,於是使用這個平台創建粉絲專頁,加上略有美編能力,就這樣開始推廣我的業務,同時利用過往做學術的經驗,分析比較容易跟我們這些宮廟菜鳥來往的對象,逐一留言、交流。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整個粉絲專頁的人數略有增長,這間慈惠堂的名字傳遞開來。
做為唯一的正式廟務,自然是每場都到,雖然這份工作不用像上班族的那般應酬,可是跑遍各大廟會、宮廟餐宴,成了屬於我的應酬!其中時不時會占用到假日,但只要堂主不苛刻我,我都不覺得為難或辛苦。因為除了工資、工時的問題,撇除工作身分,自己仍是宗教圈的人士,大家沒聽過我自是正常,但這就是我的機會,努力在大家面前露出,給大家認識有這樣的一個小子在協助一間新廟的建設,也替自己結下諸多善緣。
行政事務上了軌道後,建廟的事情便得繼續推動下去,我最先遇到的事情雖非重大,也是需要十分慎重,那便是「安龍柱」。為了安下廟前重要的龍柱及花鳥柱,特別請祖廟「松山慈惠堂」的師姐前來相助。儀式事先看好時辰,選在上午八點進行,為此我們清晨四點出發,接到所有人員後,再從台北直奔名間廟地,趕在時辰前完成前置作業,接著稟告天地及瑤池金母,在天地、神明見證下,完成這安龍柱的儀式,過程須不斷誦念道教咒語──金光神咒。
完成安龍柱的儀式後,進入各項作業的加速期:各殿神像的塑造,楹聯的文字選用,石雕、木作、彩繪的典故,鐘、鼓、香爐的鑄造,現場的各式建造工程、水電工程等,部分項目在集結眾人智慧決定後,還得向瑤池金母稟報且擲筊確認,才可進行施作,畢竟這是屬於祂們永久鎮居的殿堂,採用的規制、選擇的內容,都需經過祂們認可……
菜鳥也能不卑不亢,獲得尊重
工程進度到達一定程度了,堂主便領著我去找道長商談「入火安座」的日期與科儀安排。專業的科儀細節,這個當由道長自行處理,部分物資需求則交由師姐負責,做為唯一的正式廟務,得在入火安座當下,扮演好連結各個單位、人員,以及照顧所有細節的角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進入職場自然不可能事事順心,可倘若超乎自己的承受範圍,我總有自由去提起離職吧!因為接連幾次不必要的臨時加班,以及因為無法滿足額外的要求,而必須無端承受他人的情緒字眼,都讓我萌生離職的念頭。
第一次提離職,在堂主的慰留及基於對瑤池金母的尊重,我留下了。第二次的我,在各種身心煎熬下,內心充滿了憤怒,正當辭職的話語堆上了喉頭,我感覺後腦杓上遭受一股重擊,瞬間天旋地轉了好幾秒,回神發現時間竟連一秒都沒有推進,我的後面也沒有任何人,我意識到這是祂們的示意,希望我至少堅持到廟宇落成。雖得到如此的示意,但我也各向人與神爭取自己應得的尊重與福利,在入火安座前,準備最充分的身心,好應對這最重要的段落。
入火安座大典為期三天,加上前置作業,以及環境整理,我們這些核心人員從前一週就移師名間,著手所有作業。入火安座是神明入新厝的重要大事,大家無不慎重其事。每個人總有自己做事的習慣,面對前輩們,我的輩分不好開口,在處理事情上只有圓融再圓融;面對來報名法會的信眾,大家見我年紀小又是外地人,多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表現得毫不客氣,做為廟務人員,只有不卑不亢、不慍不火地應對,並為其解決。
面對種種狀況,我回想起出家人的條件──謹守本分、忍辱柔和,即便不出家,這些特質仍舊是應世準則,既然處在道場,那何處不道場,何處不修行……
11│走出體制外,為眾生擺渡
劇變,為人生解放更多可能
《舊唐書》中寫道:「禍福相倚,吉凶同域,唯人所召,安不可思。」一切變化好似晴天霹靂般劇變,殊不知正因為劇變,反而能為處在凝滯、膠著狀態的我,解放所有可能。
捨棄一切,意謂不用再繼續到廟裡打坐,不再進行任何通靈的行為,連為別人收驚的簡單事項都包含,代表著我不用再為了「修行」而約束作息,可以不用顧慮打坐的時間而推掉我的約會;不用為了專程到廟內打坐,把生活綁在台北,放棄外地的工作機會;不用再勉強自己吞下長輩無禮的話語跟意見……現在只需要維持好自己的身心,就是做好自己。
意識到這些事情的我瞬間喜出望外,這又是一次探索自我、追求自我的機會,而且最少有一年的時間,我可以挑戰各種宗教以外我想嘗試的事物。
不用再被辦事、收驚、信徒、長輩等各種人事物綁在一個地方,正是時機去實踐我離開慈惠堂時心心念念的「跨出門檻」,我要出去雲遊四海、普度眾生,用行跡無定的方式任意遨遊,去遇到平常生活圈遇不到的人,拓展我因生活模式固定而變得狹隘的同溫層;去遇到那些不可能會進廟裡的人,即便無法通靈,我還是擁有我的學識、歷練、智慧,能用我的心去幫助對方不安的心。誰說普度眾生的方式只有那些呢?「應以何身得度者,即限何身而為說法」,這個道理可不能忘記。就用這一年開啟我的翻轉人生吧!
在這個「類轉職」的時候,想到我曾羨慕過不少朋友在國內外打工換宿,或許我也可以把握這個階段試試,便隨即連絡在台南學甲提供換宿的朋友──「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直接敲定了離職後去那裡換宿一個月。人生改變的第一站,就決定是學甲了。
不在廟裡的廟公
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我會跟他們有所交流,是因為學甲的大廟──慈濟宮,每年主祀神明保生大帝聖誕之前,都會舉辦「上白礁」的活動,我為了體驗這項祭典來到這裡。「上白礁」每逢四年週期,就會擴大為三天遶境的「學甲香」,是文化部登錄的國家重要民俗,我們便是基於保生大帝的緣分熟識。我選擇到有神明可以依靠的地方,減少對新地方的陌生感,甚至會因為祂們的屹立,在心中泛起熟悉的感覺。
待在學甲的日子不長,變化卻是很多,例如:第一次體驗到繩索攀樹,跟朋友一起到外地修樹,帶小孩子體驗農村生活、體驗農事,到國小進行二十四節氣教學,辦理各類活動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協助了慈濟宮的大廟導覽。原先我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隨著內容從學甲慈濟宮與保生大帝的歷史,移轉到整個廟體內外,過往當過廟務和廟公的我,就在此時順勢登場。
我從過往蓋廟的經驗中提取知識,跟參與導覽的人員說明,從牌樓一直到廟裡大大小小的事物,其中的象徵意涵與歷史地位。儘管我是一個外地人,可我就是一個只要有廟,或者只要大家有信仰,我就能為大家服務,隨時做為「廟公」存在的角色。
如此下定決心出外闖蕩,除了對未來生涯帶來幫助,似乎也注定要繼續執行自己的使命──剛到學甲那時,我心中便泛起一股感覺,自己來到這裡一定有些事要做,但總是沒有什麼明確的示意,走進廟裡擲筊詢問保生大帝,都只得到「等待」的回答。
直到有天,朋友要去高雄上課,本來我要同行,卻因故不成行,我特地向他說了「路上小心」,對方便出門了。那天剛好是學甲夜市營業的日子,我選擇去夜市吃晚餐,吃到一半接到緊急來電,原來是要去高雄的他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慶幸沒有嚴重受傷。遠端協助完相關事宜的我,立刻衝去慈濟宮請示保生大帝。
急急奔進廟裡的我,點起清香祝禱,稟明究竟發生何事,詢問我是否需要出手協助其他事項,或者我應該做些什麼?保生大帝的筊示表明,一直以來等待不到的感覺,就是這個事件後,會有幫助對方的契機,這也是我變回麻瓜後,如何繼續度人的一種試煉與機緣。
在車禍相關的各種事宜都告一段落後,朋友主動問說可否帶他去拜拜,這就是那個「契機」。順著這個機會,我仔細帶著他在慈濟宮各殿參拜,這是我在做了大廟導覽後,難得可以安靜且自在地參拜,把時間留給他與神明們好好對話。跟神明對話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整理自己,與自己對話。
最後,我按照保生大帝的指示,將祂交代的內容完整轉達給朋友,完成保生大帝交辦的事情,我又自己作主帶他去了不遠的北門遊客中心、南鯤鯓代天府散心,把他從為了生計與在地努力的緊繃感中拉出來,好好舒緩他那過度壓抑的身心,看他整個人放鬆不少,我的任務才宣告完成。同時,打工換宿的一個月即將結束,這雲遊四海、普度眾生的旅程要往下一站前進……
十八歲之後,獨自一人到花蓮就讀大學,那是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少了家人的約束,嚮往自由的青春歲月,勢必少不了各種年少輕狂的日子。俗話說「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我人生的第一次「神鬼交鋒」,就在這年少輕狂的日子裡遇上,事情就發生於同學們去夜衝時……
一場夜衝,公親變事主
剛上大一後的某個深夜,同學聽說某個位於山上的飯店有設立觀景平台,那個位置能看回學校的景色,夜間更是看夜景的好去處,興頭上的他馬上約了三五同學,當晚騎了摩托車上山。在山上逗留的時間不短,欣賞夜景的期間,涼風徐徐,幾個男生萌起一股尿意上頭,想著深夜沒有地方好借廁所,見四下無人,一聲不響直接往一旁的草叢解放,這麼一個貪圖方便的動作,卻種下了禍端。
於此同時的我正在宿舍熟睡,全然不知外頭正發生事情,冥冥之中,夢境中被牽引至觀景平台上,環顧四週見夜色茫茫,四周有許多草叢與樹叢,上面出現數個人頭,祂們的五官猶如深淵、幽暗的瞳孔虎視眈眈著一切,見狀我便驚醒,尚未就寢的同學甚至被我突然醒來嚇到。
隔日,遇見幾位當事人,看他們臉色蒼白,我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刻上前關心,他們才緩緩說出:昨天深夜去了某飯店前看夜景,在尿意襲來時隨地小便,之後眾人皆感到一陣毛骨悚然,於是趕緊匆忙騎車下山。
聽完故事的我,趁著修課空檔,抓緊時間帶著他們去了全台知名的花蓮慈惠堂總堂去尋求解法,避免耽誤了解救的時機。請示瑤池金母過後,表示事情有其因果,祂們不得隨意出手,示意「冤有頭債有主」,此樁恩怨是自己惹出的過錯,唯有前去誠心道歉,請求這些好兄弟、好姊妹的原諒,事情才能解決。無奈大家都年輕人,認為到廟裡拜拜過後就平安無事,忘記需要道歉一事,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回到學校。
事發一週後,其中一位同學夢見了無數的人頭,帶著狀似討命的氣勢在夢中飛近,因為我與這位同學交情甚好,驚覺事情嚴重,用最短的時間安排,並向班導說明事由後請假,帶著大家上山去道歉,同行的還包括其他同學,想為他們壯膽。
來到事發現場,我先是對著虛空呼喊,請當事人們站出列表現誠心,祈請諸位好兄弟、好姊妹高抬貴手,原諒他們的無知,只是不管如何跟這群好兄弟、好姊妹們協調,就是沒有得到祂們的原諒允諾,萬般膠著之下,眼看大家可能有性命之憂,我逼不得已跳出來開口:
「今天一事,乃是請示過慈惠堂總堂之瑤池金母,請看在祂的面子上,由我主持此事,帶領這些同學來向大哥大姊悔過,願諸位原諒。」
話語一畢,我向虛空拋下兩枚硬幣,落地時發出了響亮的聲音,一看是穩當地聖筊,心上的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
得到原諒的允諾後,我立刻領著眾人前往最近的土地公廟,點香稟告土地公所有來龍去脈後請求協助,接著焚燒紙錢,希望能補償給那些好兄弟、好姊妹,事件到此對於同學們是圓滿了。
只是剛從土地公廟下山,我就開始遭逢各種諸事不順,先是騎乘摩托車屢屢不順,再來是動不動就會有莫名傷口,幾天後身上更長了不知名的疹子,醫生也無法醫治,一連串的狀況下,讓我意識到這一定跟夜景事件有關。
隨即回到慈惠堂總堂請示瑤池金母,方了解到所謂的「公親變事主」,當我挺身出來居中協調,即是涉入其中的因果,不過並非無解,必須持續念經回向給「眾生」,讓祂們能夠藉此機緣解脫,除了了結身上的因果,對彼此更是一件功德。
我按照指示進行,前前後後念了三個月的經文,種種衰事開始減少至不再發生,身上冒出的奇怪疹子,也消退得差不多,整個事情走到這天,對我而言總算是結束了。
因著這起事件,我學到最大的教訓──因果。每件事有著祂的緣起緣滅、因果循環,誰也不能隨意插手,若是一股腦涉入其中,沒有點覺悟就為人背上因果業障,可是得不償失。這次花了三個月時間誦經,下次呢?需要的代價會是更長的時間,還是得犧牲其他代價?這便不得而知了,倘若各種事情皆能如人所料,事情又豈會一樁接著一樁。
想要降低風險,就得學著分析利弊、探究前因後果,若是無法探究,至少明哲保身,以防傷人傷己,人沒有救到反倒先把自己賠上去。此事過後,我已持續三個月的誦經模式,神明順勢要求我應當繼續維持,至於為何並未說明,如此日復一日,我的修行便在這經文的反覆讀誦中悄悄啟動……
8│菜鳥廟務的職場修行
第一份任務就是「蓋廟」
大家對於「廟務」的印象都停留在長輩、閒暇人士之類,對於我的能力抱有遲疑,或者對於一個年輕人選擇這樣的工作,不免會擔憂未來的發展。人事姊姊就在帶我熟悉環境時,忍不住脫口問:「你一出社會就選了這個工作,不怕以後要換很難嗎?」剛出社會的我並沒有太多設想,因為全職廟務只有我一人,其他都是公司裡的人在工作之餘幫忙,有太多事情等著我這個菜鳥廟務處理,實在沒有力氣多想。
當我開始這份工作時,位在南投名間的廟宇建設,早已經歷了動土、轉向、上梁等過程,在迎來下一步驟前,尚不用費心在建廟業務上,倒是為了日後發展,首要任務是創建社群打開知名度,並與其他宮廟互動,再來設立社團法人,透過合法立案的組織辦理慈善活動,以利廟宇能更多元地發揮社會功能。
在網路社群方面,自己對於臉書的操作十分熟悉,於是使用這個平台創建粉絲專頁,加上略有美編能力,就這樣開始推廣我的業務,同時利用過往做學術的經驗,分析比較容易跟我們這些宮廟菜鳥來往的對象,逐一留言、交流。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整個粉絲專頁的人數略有增長,這間慈惠堂的名字傳遞開來。
做為唯一的正式廟務,自然是每場都到,雖然這份工作不用像上班族的那般應酬,可是跑遍各大廟會、宮廟餐宴,成了屬於我的應酬!其中時不時會占用到假日,但只要堂主不苛刻我,我都不覺得為難或辛苦。因為除了工資、工時的問題,撇除工作身分,自己仍是宗教圈的人士,大家沒聽過我自是正常,但這就是我的機會,努力在大家面前露出,給大家認識有這樣的一個小子在協助一間新廟的建設,也替自己結下諸多善緣。
行政事務上了軌道後,建廟的事情便得繼續推動下去,我最先遇到的事情雖非重大,也是需要十分慎重,那便是「安龍柱」。為了安下廟前重要的龍柱及花鳥柱,特別請祖廟「松山慈惠堂」的師姐前來相助。儀式事先看好時辰,選在上午八點進行,為此我們清晨四點出發,接到所有人員後,再從台北直奔名間廟地,趕在時辰前完成前置作業,接著稟告天地及瑤池金母,在天地、神明見證下,完成這安龍柱的儀式,過程須不斷誦念道教咒語──金光神咒。
完成安龍柱的儀式後,進入各項作業的加速期:各殿神像的塑造,楹聯的文字選用,石雕、木作、彩繪的典故,鐘、鼓、香爐的鑄造,現場的各式建造工程、水電工程等,部分項目在集結眾人智慧決定後,還得向瑤池金母稟報且擲筊確認,才可進行施作,畢竟這是屬於祂們永久鎮居的殿堂,採用的規制、選擇的內容,都需經過祂們認可……
菜鳥也能不卑不亢,獲得尊重
工程進度到達一定程度了,堂主便領著我去找道長商談「入火安座」的日期與科儀安排。專業的科儀細節,這個當由道長自行處理,部分物資需求則交由師姐負責,做為唯一的正式廟務,得在入火安座當下,扮演好連結各個單位、人員,以及照顧所有細節的角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進入職場自然不可能事事順心,可倘若超乎自己的承受範圍,我總有自由去提起離職吧!因為接連幾次不必要的臨時加班,以及因為無法滿足額外的要求,而必須無端承受他人的情緒字眼,都讓我萌生離職的念頭。
第一次提離職,在堂主的慰留及基於對瑤池金母的尊重,我留下了。第二次的我,在各種身心煎熬下,內心充滿了憤怒,正當辭職的話語堆上了喉頭,我感覺後腦杓上遭受一股重擊,瞬間天旋地轉了好幾秒,回神發現時間竟連一秒都沒有推進,我的後面也沒有任何人,我意識到這是祂們的示意,希望我至少堅持到廟宇落成。雖得到如此的示意,但我也各向人與神爭取自己應得的尊重與福利,在入火安座前,準備最充分的身心,好應對這最重要的段落。
入火安座大典為期三天,加上前置作業,以及環境整理,我們這些核心人員從前一週就移師名間,著手所有作業。入火安座是神明入新厝的重要大事,大家無不慎重其事。每個人總有自己做事的習慣,面對前輩們,我的輩分不好開口,在處理事情上只有圓融再圓融;面對來報名法會的信眾,大家見我年紀小又是外地人,多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表現得毫不客氣,做為廟務人員,只有不卑不亢、不慍不火地應對,並為其解決。
面對種種狀況,我回想起出家人的條件──謹守本分、忍辱柔和,即便不出家,這些特質仍舊是應世準則,既然處在道場,那何處不道場,何處不修行……
11│走出體制外,為眾生擺渡
劇變,為人生解放更多可能
《舊唐書》中寫道:「禍福相倚,吉凶同域,唯人所召,安不可思。」一切變化好似晴天霹靂般劇變,殊不知正因為劇變,反而能為處在凝滯、膠著狀態的我,解放所有可能。
捨棄一切,意謂不用再繼續到廟裡打坐,不再進行任何通靈的行為,連為別人收驚的簡單事項都包含,代表著我不用再為了「修行」而約束作息,可以不用顧慮打坐的時間而推掉我的約會;不用為了專程到廟內打坐,把生活綁在台北,放棄外地的工作機會;不用再勉強自己吞下長輩無禮的話語跟意見……現在只需要維持好自己的身心,就是做好自己。
意識到這些事情的我瞬間喜出望外,這又是一次探索自我、追求自我的機會,而且最少有一年的時間,我可以挑戰各種宗教以外我想嘗試的事物。
不用再被辦事、收驚、信徒、長輩等各種人事物綁在一個地方,正是時機去實踐我離開慈惠堂時心心念念的「跨出門檻」,我要出去雲遊四海、普度眾生,用行跡無定的方式任意遨遊,去遇到平常生活圈遇不到的人,拓展我因生活模式固定而變得狹隘的同溫層;去遇到那些不可能會進廟裡的人,即便無法通靈,我還是擁有我的學識、歷練、智慧,能用我的心去幫助對方不安的心。誰說普度眾生的方式只有那些呢?「應以何身得度者,即限何身而為說法」,這個道理可不能忘記。就用這一年開啟我的翻轉人生吧!
在這個「類轉職」的時候,想到我曾羨慕過不少朋友在國內外打工換宿,或許我也可以把握這個階段試試,便隨即連絡在台南學甲提供換宿的朋友──「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直接敲定了離職後去那裡換宿一個月。人生改變的第一站,就決定是學甲了。
不在廟裡的廟公
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我會跟他們有所交流,是因為學甲的大廟──慈濟宮,每年主祀神明保生大帝聖誕之前,都會舉辦「上白礁」的活動,我為了體驗這項祭典來到這裡。「上白礁」每逢四年週期,就會擴大為三天遶境的「學甲香」,是文化部登錄的國家重要民俗,我們便是基於保生大帝的緣分熟識。我選擇到有神明可以依靠的地方,減少對新地方的陌生感,甚至會因為祂們的屹立,在心中泛起熟悉的感覺。
待在學甲的日子不長,變化卻是很多,例如:第一次體驗到繩索攀樹,跟朋友一起到外地修樹,帶小孩子體驗農村生活、體驗農事,到國小進行二十四節氣教學,辦理各類活動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協助了慈濟宮的大廟導覽。原先我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隨著內容從學甲慈濟宮與保生大帝的歷史,移轉到整個廟體內外,過往當過廟務和廟公的我,就在此時順勢登場。
我從過往蓋廟的經驗中提取知識,跟參與導覽的人員說明,從牌樓一直到廟裡大大小小的事物,其中的象徵意涵與歷史地位。儘管我是一個外地人,可我就是一個只要有廟,或者只要大家有信仰,我就能為大家服務,隨時做為「廟公」存在的角色。
如此下定決心出外闖蕩,除了對未來生涯帶來幫助,似乎也注定要繼續執行自己的使命──剛到學甲那時,我心中便泛起一股感覺,自己來到這裡一定有些事要做,但總是沒有什麼明確的示意,走進廟裡擲筊詢問保生大帝,都只得到「等待」的回答。
直到有天,朋友要去高雄上課,本來我要同行,卻因故不成行,我特地向他說了「路上小心」,對方便出門了。那天剛好是學甲夜市營業的日子,我選擇去夜市吃晚餐,吃到一半接到緊急來電,原來是要去高雄的他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慶幸沒有嚴重受傷。遠端協助完相關事宜的我,立刻衝去慈濟宮請示保生大帝。
急急奔進廟裡的我,點起清香祝禱,稟明究竟發生何事,詢問我是否需要出手協助其他事項,或者我應該做些什麼?保生大帝的筊示表明,一直以來等待不到的感覺,就是這個事件後,會有幫助對方的契機,這也是我變回麻瓜後,如何繼續度人的一種試煉與機緣。
在車禍相關的各種事宜都告一段落後,朋友主動問說可否帶他去拜拜,這就是那個「契機」。順著這個機會,我仔細帶著他在慈濟宮各殿參拜,這是我在做了大廟導覽後,難得可以安靜且自在地參拜,把時間留給他與神明們好好對話。跟神明對話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整理自己,與自己對話。
最後,我按照保生大帝的指示,將祂交代的內容完整轉達給朋友,完成保生大帝交辦的事情,我又自己作主帶他去了不遠的北門遊客中心、南鯤鯓代天府散心,把他從為了生計與在地努力的緊繃感中拉出來,好好舒緩他那過度壓抑的身心,看他整個人放鬆不少,我的任務才宣告完成。同時,打工換宿的一個月即將結束,這雲遊四海、普度眾生的旅程要往下一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