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

9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本書序言

「唯妖」者何耶?

本書題為《唯妖論》,彷彿有些西方認識論的味道,套用到臺灣神怪,乍看來不倫不類,其實背後是有些理路的。

說起西方的「唯物論」或「唯心論」,無論何者,都是用來解釋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及世界的本質。粗略地說,「唯物論」認為世界的基礎是物質,不只是世界本身,構成我們的腦、我們的神經,讓我們能感官外在世界,產生「心」此一功能的組成者,都是物質的。「唯心論」則不同。若沒有「心」,則無法認識世界,因此整個世界的存在都維繫在感知的「心」這個基礎上。
  
但我們能說「妖」是世界的本質,甚至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嗎?更進一步問,那些超自然的神怪妖異到底是什麼?

妖異之為物

妖異是什麼,或許大家有共通的想像,但問下去,每個人答案未必相同。為了方便,筆者在這裡粗略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妖異涉及某種難以解釋的怪現象,有些足以引發禁忌,因此成為生活的一個面向,與我們息息相關。
  
這似乎有些不直覺。若我們把生活稱為日常,妖異豈不是非日常的事物?但這種非日常,確實緊貼著日常生活。譬如臺灣習俗裡,晚上不能吹口哨、鬼月晚上不能晾衣服,會引來不好的東西;這些「禁忌」並非遠在天邊,甚至就近支配我們的思考與行為。
  
在日本動漫的襲捲下,或許我們對「妖異」的想像是角色化的。但真正的妖異不會脫離生活,它們總是在生活的陰暗處伺機而動。如果有脫離生活的妖異,便無法被人類認識、不會被敬畏、不會被恐懼,更不足以形成禁忌。這樣的妖異等同不存在。
  
當妖異現身於人類視野的瞬間,便已具有生活性,甚至是生活自身。
  
但什麼是「難以解釋的怪現象」?所謂的怪現象,不就是妖怪自身嗎?日本妖怪學開山始祖,人稱「妖怪博士」的井上円了,曾對此作出說明。井上先生非從民俗學的角度,而是以科學方法對妖怪現象進行分析。據此,他認為妖怪多半出自對罕見自然現象的解釋、感官功能的誤認、精神不安定產生的幻覺、甚至人為製造出來的假象……等等。當然,井上先生並非徹底否定妖怪,在他的妖怪分類中,尚存在「真怪」此一種類,但他所追求的不可思議「真怪」,恐怕與我們平常對妖怪的想像又不同了。

妖怪有這麼容易誤認嗎?這似乎與我們的信念相悖。通常我們不會懷疑自己的經驗。我們相信自己的記憶,相信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以為真實無虛。但據筆者所知,腦科學研究不支持這些信念。不只是我們的記憶不可靠,還很容易被植入假記憶。種種的錯覺實驗也證明,我們感官認知到的資訊,並非完全反映物理世界的實情,甚至我們會主動去錯認──大腦中有專門辨識臉部的功能,因此我們很容易把不是人臉的東西當成臉,許多視覺上的鬼怪印象或許由此而來。
  
科學地看,人本就活在充滿錯認的世界裡,我們甚至能主動將事物詮釋成妖異。這種對異常經驗的「詮釋」,或許便是妖怪吧?然而,井上先生雖從「認識」解釋妖異,筆者卻認為這無法展現妖怪研究的全貌,因為,即使在「認識」上說明一切妖異的成因,也無法全面地囊括妖異現象,尤其是妖異的「作用」。
妖異的作用

妖異的作用是什麼?舉個例子說明。像宜蘭的九彎十八拐,因為事故頻繁,就有了靈異方面的解釋。是否如此,真相不得而知,但這認知確實影響我們,讓我們在那段路上格外小心。傳說中,魔神仔常出現在黃昏或起霧時的山間,本來這時間山上就很危險,感官知覺也很難發揮其功能,魔神仔傳說能起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阻止人們在這種時間上山。
  
當然,不是所有妖異禁忌都有社會性功能。像我們對墓園忌諱,就只是反映對人鬼想像的恐懼。但有趣的是,這種恐懼會衍生諸多「對應法」,像有人說經過墓地可以心中默唸佛經,或遇到人鬼時罵髒話可以驅邪,當真的撞邪了,也有宮廟等神明管道處理。不難發現,當我們為本能恐懼尋找理由的同時,我們也衍生出了一套社會性的系統去對抗這種恐懼。
  
對罕見的自然現象,若我們的知識不足以解釋,就會直接創造一個解釋。沒有理由、原因的事物何其令人焦慮,但若憑空出現一個解釋,就算是虛構的,也能將我們從這種焦慮拯救出來。對於這點,我們不能以「不科學」責難先人,因為直到現在,我們仍是以這種方式面對我們的生活。重點是:這種解釋確實影響我們的生命與態度。

這便是妖怪的「作用」,也是井上先生的妖怪學不足之處。光從「認識」層面解釋妖怪,根本無法說明那些在生活方式間流動、僅依附著「意義」產生的行為。要認識妖異,勢必要引入民俗學的角度,亦即正視我們的文化與生活。

滿盈在文化世界的「意義」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或許能說,神異妖怪多是從「缺席」的意義中登場。因為光是誤認,沒有社會框架去支撐,也只是過眼雲煙,難以持久。為何人會死?為何會作夢?為何農作會欠收?為何人會遇到毫無道理的命運?為何有偶然?這些無解的事必須有個解釋。而人對世界的誤認,則與此一需求結合,於是無數的意義被填補進來,進而形成一套流動而完備的民俗系統,支配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唯妖論」的由來。如果今天有人站在科學、唯物的角度跳出來,將神怪妖異全都斥之為迷信,那一定是「不足」的。因為就算神怪妖異都能被科學地解釋,我們生活中的意義空缺仍未被填滿,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但若我們透過妖異來認識世界,承認那些雖無根據卻深具意義的系統,對世界的認識才能完備。
為何研究妖怪學?

其實神怪妖異研究,本身便是文化研究;我很喜歡一個例子。山魈是一種流傳於中國南方、獨腳人形的鬼怪,這種鬼怪到底有沒有在臺灣流傳過?因為山魈的作祟方式跟魔神仔有些類似,既然臺灣有魔神仔,便沒有山魈登場的餘地。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伊能嘉矩,對此曾記下一段有趣的口碑。
  
北投社是巴賽族的部落,也是「沙那賽」傳說圈的一員,這個傳說圈的成員認為祖先是從「沙那賽」遷徙而來。但其他諸社提到遷徙的原因,多半是被天災影響,使得「沙那賽」不能住人,只有北投社不同尋常,他們是因為「沙那賽」出現了妖怪「三消」作亂,不得不遷徙。伊能嘉矩認為,這個「三消」很可能就是漢文化的山魈,或許族人本有類似傳說,但受漢化影響而被山魈取代。
  
這個有趣的紀錄,一方面證明山魈確實隨著漢人遷徙來到臺灣,另一方面也留下文化演變的痕跡,原屬於漢族的鬼怪,居然在異文化中重生!這樣的例子應不罕見,越研究神怪妖異,這些多元文化融合的痕跡便越清晰,這或許也是當代臺灣需要的研究方向。

妖怪研究也不只是文化研究,能發展出各種論述;譬如,為何越現代化的地方,妖異傳說越少?或許有人會說,越現代化的地方越不迷信。但現代化並未阻止都市傳說誕生。認為妖異會因現代化消失,這樣的推測或許太樸素。都市學者蘇碩斌在《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論證,臺灣所謂的都市現代化,就是引入科學方法進行都市計畫,掃除原有的地方脈絡,重新建構空間的過程。如果我們同意神怪妖異是依生活需求而生的意義載體,那一定是與地方脈絡緊密結合的。因此當都市計畫由上而下地介入,無論是神是妖,都將因意義的斷裂而被掃蕩。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談妖異現代化的可能性,甚至透過妖異──在生活中流動的意義──去詮釋都市空間。

《唯妖論》的構造

在《唯妖論》一書中,我們對每位神異做了考察,所謂「本事」,指的是故事所根據的事實。或許我們的考據在研究者眼中尚嫌不足,但也頗費了一番工夫。在日本妖怪學研究中,幽靈算不算是妖怪,頗有爭論,但我們在本書中將「鬼魂」視為「神異」的一員,便是因為「鬼魂」與生活緊密相關。在透過意義認識世界的思考方式裡,它們不應被排除。
  
每位神異的考察前,我們附上一則短篇故事。這些故事多半發生在現代,這是因為我們希望「神異」並非被遺留在過去的事物,而能在當代現身;近年來,臺灣對於神怪妖異的考察正要起步,但若考察只停留在考察,而未與當代理論結合,將十分可惜。我們希望妖怪研究起飛之際,能面向未來,連繫古今,讓臺灣在妖魔跋扈中,成為滿盈著「意義」的島嶼。
〈椅仔姑〉

story:

唧唧咯咯的笑聲在人都走散了的校園中迴盪,滿月的月光照進漆黑無人的走廊和緊閉門窗的教室,到底誰會留在學校呢?

五、六個少女躲在教室裡竊竊低語,興奮卻難以遏止。她們把椅子倒反放著,放上一個竹籃,再用一條紅布蓋住,做成有些詭異的人形樣貌。在紅布上,她們擺上剪刀、尺、買來的白粉、胭脂與鮮花。

這是個民間習俗中,用來占卜的儀式,隔壁班的人口耳相傳這很靈,才讓少女們在深夜裡溜進學校玩這遊戲。

等讓椅仔姑附身的物品製作完後,領頭的少女推著一個看起來有些畏縮的女孩去扶著紅布椅子。「妳去啦,快快快,不要浪費時間。」領頭的少女催促道。

無法拒絕對方的要求,畏縮的女孩和另外一個少女一起抬起紅布椅子,時不時轉頭看著領頭的少女,一臉擔心。不過,會跟著一起玩這占卜,這女孩的心中是否有想明白的事情,或者只是同儕間的壓力,讓她無法拒絕?

「椅仔姑、椅仔姐,請汝姑姑來坐椅。坐椅定,問椅聖,奈有聖,水龍頭,拆三的,來作聖。」

念著念著,女孩突然發現手中椅子突然變重,重到她幾乎拿不穩椅子,她驚駭地看著另一個少女,只見另一個少女瞪了回去。

「我我我,我先問!我今年可能交得到男朋友嗎?如果動兩下,答案是會。」聽此言,所有少女頓時開始大笑起鬨,所有人專注地注視著椅子,從毫無動靜,然後……悄悄地前後搖晃了兩下。

女孩吞了一口口水,驚惶說:「椅子……椅子真的在動……」

「不然是妳手抬不動在晃嗎?」領頭的少女一聽,冷冷嘲笑道,讓所有少女笑了起來。

「下一個換我……」「換我啦!」「椅仔姑啊,椅仔姑……你們不要搶!」

眼見上一個問題得到了結果,少女們爭來爭去,一心只想到自己。

而女孩趁少女們吵成一團時,悄悄貼近紅布問:「椅仔姑,可以幫我懲罰她們嗎?」

那問句細微如吐息,幾近掩蓋在爭吵聲中。

椅仔姑停頓許久,彷若正在思考,也似根本無視她的要求。女孩閉上眼,專注感受著指尖傳來的震動。

紅布蓋著的椅子晃了兩下。

女孩一掃畏縮遲疑的表情,露出愉快舒暢的笑容。這時,她還不知道她們將會遇到什麼樣的結局。
study:
  
椅仔姑最早的傳說並非是個愉快的故事。
  
從前有對兄妹,哥哥娶了老婆,兩人家境不好,妹妹一出生便被認為剋死父母,不討人喜歡。因此嫂嫂剛嫁過來就對她百般凌虐,讓年僅五六歲的妹妹掃地、洗碗,除了燒飯顧柴火,還得照顧家裡唯一一隻母豬。只要不符嫂嫂的意,嫂嫂便打她、捏她,不讓她吃飯,晚上也只能睡在廚房裡,一大早便得起床燒熱水。
  
直到某日,當嫂嫂起床巡廚房見到妹妹靜靜地坐在竹椅上,灶爐內的火就要熄了,她還以為是妹妹偷懶,正要打下去時,一摸,才發現妹妹全身冰冷,早已坐在竹椅上死了。

嫂嫂心想慘了,若被發現可是要被抓去關的,便把妹妹抱起來埋到後面豬舍的豬槽裡藏起。哥哥幾天沒見到妹妹,即使問起,嫂嫂也只推託不知道。後來嫂嫂彷彿常常看到妹妹的鬼魂坐在爐灶前,或是一個人坐在屋簷下,頭搖啊搖地,沒多久嫂嫂就因心理不安而生病了。
  
雖然是個不幸的故事,但椅仔姑的故事流傳至今漸漸從幼女孤鬼,轉為了遊戲性質的占卜。每到農曆八月十五的夜晚,年輕女性聚在一起,以竹籃蓋布、畚箕、掃帚等器具,當作讓椅仔姑附身的代替品。各地習俗不同,有時利用的東西或製作的方法會有差異,如池田敏雄於《民俗臺灣》中所記:「在竹椅上立一根飯杓,然後用紅布巾將竹椅蓋住,有些人是把竹椅倒過來放,然後又一根竹棒穿過其間,並且在竹椅上面放一個手提籃,再用紅色衣服蓋住竹椅。接著就要在上面擺一些供物,例如胭脂、白粉、菓物、花、剪刀、尺和鏡子等等。」這樣的占卜習俗就像是碟仙、或是日本的狐狗狸等類似的遊戲。
  
椅仔姑在故事中無法向嫂嫂報仇,隨著時代轉變,最後成為了能解答疑惑的預言,或許對於椅仔姑來說,是另外一種被人依賴並感謝的方式吧。
〈金魅〉

story:

「欸,聽說他們家養了金魅,所以才這麼有錢。因為都沒花在人力開支上啊!那些可都是不義之財啊。」
可我才不管呢。當我走進這個大房間,只在心裡嘲笑他們的仇富態度罷了。我同學就是這個大財團的獨生女,老早知道跟她搭上關係會有好處,想不到居然收留了逃家的我。
「你要住多久都可以。」她笑得甜甜的,我躺在大床上說:「真的?那我就不客氣了──開玩笑的啦,我也不好意思打擾太久,錢的事我會想辦法。」真奇怪,床怎麼感覺濕濕的?可能是這房間濕氣重,平常又沒人住吧。
「你真的不用擔心錢的事。」她盈盈笑著:「雖然自己說有點……但我們家最不缺的就是錢。」
「也是。那些人還說你們養金魅,明明你人這麼好,真是傻了。」
她呆了一下。
「你聽過我家養金魅?」
「是啊,怎麼了?」
「沒什麼,只是想……聽了這些也真虧你敢來住呢!」
我笑了。
「為什麼不敢?那些都是不科學的東西。都什麼年代了?」
「這樣啊……你聽說過金魅是怎樣的妖怪嗎?」
「不清楚,不過反正就是那樣的東西吧?妖怪都是差不多的。」
「金魅是吃人的妖怪喔。」她自顧自地說,終於讓我覺得有些不舒服了。我從床上爬起來:「欸,難道你要說你們家真的養金魅?」
「是啊。」
她盯著我,讓我頭皮發麻,差點忘了呼吸。
「……開玩笑的啦。」她噗嗤一笑。我鬆了口氣,把枕頭丟向她:「可惡耶!」她笑著閃過,同時走出房間:「你就好好休息吧。這房間是專門留給客人的,隔音效果非常好,要找我們,在房間裏叫我們是聽不到的,要出來才行喔。」
「好啊,謝謝你。」我再度躺上床。不知怎麼回事,我覺得非常累,彷彿馬上就要睡著。迷迷糊糊中,我聽她站在房間門口說:「吶,你知道有人死了,什麼部分最麻煩嗎?是屍體喔。因為在現代社會,屍體很難處理。不過,如果屍體被吃了,那不就太方便了嗎……?能遇上你真是太好了,我們正在苦惱今年要選誰呢。」
她這話是什麼意思?接著是門關上的聲音,然後——
我忽然瞭解「隔音很好」的意思了。
study:

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金魅了。金魅是很不好的妖怪,會吃人,而且奉養金魅的人家也會遭到報應。在《民俗臺灣》這份雜誌裡記載著金魅的傳說,故事卻十分悲慘,令人同情。

很久以前,有個查某嫺(類似女僕,在過去社會裡地位很低,就像物品一樣,可以買賣)叫金綢,她被一位有錢人買下,雖然工作得非常認真,女主人卻是殘酷無情的人,只要稍微沒達到她的標準,便折磨她、毆打她。金綢過著這樣的苦日子,有一天竟就被活生生打死了!女主人也不放在心上,派人將金綢的屍體丟掉,準備買個新的查某嫺。

但奇怪的事發生了──金綢死後,家裡應該沒人做雜務,卻還是保持著清潔乾淨,就像金綢還在打掃一樣。女主人覺得害怕,便盡快買了查某嫺,讓她住到金綢過去住的房間。誰知第二天,新買的查某嫺居然失蹤了,房裡只剩下一束頭髮和那個查某嫺戴著的耳環。

女主人嚇死了,她覺得新的查某嫺一定是被變成鬼的金綢吃了!於是她焚香祭拜,對金綢說:「金綢啊,你別作祟我們家人,如果你願意的話,還是可以住在這裡,像以前那樣為我們工作,我們為給你做個牌位祭拜,你要吃人的話,我每年還找一個人給你吃。」

她擲筊三次,都是允杯,女主人就為她立了個牌位,將她改名為「金魅」。在那之後,女主人每年都會買一個被社會遺棄的殘障之人到金綢房裡住,隔天那個人就會被吃掉,但金魅會將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
總之,供奉金魅的牌位,他就會代你工作,但代價是吃人。

據說金魅愛乾淨,很多開旅館的都偷偷供奉金魅,讓金魅幫他們打掃旅館。這種妖怪,只要示範一次,就能模仿得非常好。在過去通訊不發達的時代,讓旅行者消失,可是輕鬆簡單又不容易讓人懷疑的啊!乾淨的旅館又能吸引旅行者,簡直就像散發著香氣的捕蠅草,也難怪旅館業這麼喜歡金魅了。

但金魅太愛乾淨,也成了破綻;要知道有沒有養金魅,可以朝這戶人家的大門吐口水,如果有養金魅,口水會馬上消失,因為被金魅清理掉了。但隨便吐口水,在文明的現代社會裡,絕不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如果被發現,可能被會那戶人家的主人修理一頓,不可不慎。

雖然養金魅被看成極不好的事,但仔細想想,一年只吃一人,以吃人妖怪的標準來看,恐怕笑掉那些妖怪的大牙。如此低的報酬,居然便能換到一整年不眠不休的工作!雖然供奉金魅之事,在日治時代便已沒落,不要說養金魅,可能連金魅這種妖怪都不熟悉,但在老闆熱愛廉價勞工的當代社會中,金魅的勞動力,無疑是令人垂涎的瑰寶。

人類的貪欲無窮。幾乎被歷史所淡忘的金魅這種妖怪,會不會仍受惠於人們的貪欲,默默地生活在城市之中呢……?
〈塔達塔大〉

story:

水聲潺潺。

風挾帶著水氣吹拂過溪谷,鳥鳴婉轉,此起彼落,午後陽光將山壁切成分明的黑白兩面,在山壁的向陽處,一行人正踩著不合時宜的急切步伐,慌亂前進。一聲虛弱的呼喚自水聲、風聲和鳥鳴聲中斷續傳來,領頭的男子說道:「別怕,我們馬上就過去了!」

順著男子說話的方向看去,一位少女坐倒在遠方山壁的凹洞,凹洞距離下方的溪谷約二十公尺,距離上方行走的山道約十多公尺,附近沒有立足點,不禁讓人懷疑她究竟是如何下去的。男子沒有心思細想,心中卻隱隱不安。

他們並不是什麼搜救隊,這裡也不是什麼高難度的山點,甚至可說是觀光勝地。男子一行三人本來相約來健行,誰知道走到一半竟然聽見呼救聲。落難少女、通訊不良,再加上多年的登山經驗,讓男子一行三人決定自主行動,要是真的有困難,再下山求助。

他們來到凹洞的上方。男子從背包裡取出安全繩索,將繩索一端繞在附近的樹幹上綁緊,一端綁在腰上,友人一點一點將繩子放出,男子則雙腳踏在山壁上,一點一點慢慢向後退,很快便順利著地。少女被秋日的陽光曬得幾乎脫水,身上的衣物有多處破損,裂開的背包被扔在一旁。

「妳待在這邊多久了?」男子問。

少女搖頭,說她記不清楚,她用顫抖的聲音告訴男子自己是和朋友一起來的,卻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出現在這裡,說著說著便紅了眼眶。

「欸,別哭啊。」見到少女落淚,男子登時手足無措。「我們先上去,其他的之後再說吧,這裡很危險的。」他瞥了一眼身後的懸崖,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少女點點頭,男子伸手要拉少女起身,怎知卻被少女用力一扯,向前跌去。

「咦?」男子一時間濛了,心中的不安頓時放大數萬倍。

他一回神,身上的繩子消失了,他和少女的位置瞬間調換,少女背對著太陽,陰影中露出一絲頑皮的微笑,一眨眼整個人都消失了,只在眼角餘光看見一抹黃色的身影,山獸般向上竄去,消失無蹤。

這時他才想起,今天自己根本是一個人上山。
study:

塔達塔大的傳說在撒奇萊雅族中多有流傳,他長得矮,身穿黃衣,時常引誘人失蹤,被引誘者不覺有異,直到塔達塔大離去才感到害怕。失蹤者往往被發現出現在奇怪的地方:比如曾有失蹤一個多禮拜的老人被發現身在刺竹叢中,靠著砍去刺竹才獲救;也曾有部落的孩子被發現躲在檳榔樹的葉子裡哭,檳榔樹葉那麼脆弱,根本難以支撐孩子的重量,後來靠著繩索和棉被才將小孩救下來。

還有另一個時間和地點都相對具體的例子,它發生於臺灣剛被國民政府接收之時,位置是從瑞北經過舞鶴村的一個山崖,兩名從瑞北來的女孩在附近找牧草和芒草要回去餵牛,要回去時其中一人卻不見了,另一個女孩回家也找不到人,後來被住在附近的老人意外聽見呼救聲,才發現山崖上方二十公尺的凹洞處有一個女孩子,動用瑞穗消防隊才將她救出。

塔達塔大有時也惡作劇,部落的青年們夜晚躺在牛車上聊天,不知不覺中,兩名塔達塔大便將牛車調換了位置。

撒奇萊雅族也有對付塔達塔大的方法,塔達塔大除了害怕有人放屁、撒尿和大便之外,也曾有部落的人在發現塔達塔大的蹤跡後,用力踢村子裡用來建造房屋的樹,並以族語說:「你跑到這邊!」隔天樹便枯死了。

說起來,塔達塔大和魔神仔的傳說意外地相當接近,都是屬於讓人失蹤、喜愛惡作劇的妖怪,都懼怕穢物,被作祟者事後也都不記得自己為何會身在此處。不過比起出沒於山林荒野和人稀之地的魔神仔,塔達塔大似乎更加貼近部落的生活圈,這也許和漢人與原住民對待山林的態度不同有關。

在日本民俗中,對於失蹤的人,會稱之為被「神隱」或「鬼隱」,而中國廈門地區對於陷入失神昏茫狀態的人,也有「無神阿鬼」這樣的說法。有人說,失蹤之人所見的異象與妖魔,都是來自於人類常在長期脫水和乏力後所產生的幻覺,這便是為什麼世界各地都有如此相似傳說的原因──

然而,真是如此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