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妖怪臺灣地圖:環島搜妖探奇錄

79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奇景一劍潭幻影中的魚精與龍怪

‧妖精講古

基隆河流經大直山麓,河道急彎,形成潭池般的景致。水深且闊,易聚靈氛,不知何時孕育出一尾碩大魚精,依靠天地之氣而存活。

某年,國姓爺行軍至大浪泵社,被此河阻隔去路。倏然,風旋浪滾,翻騰的河水瞬間淹沒先鋒部隊。原來魚精正在吸納自然靈氣,吞吐之間就捲起狂波怒濤。

國姓爺瞥見巨魚,氣憤填膺,決心屠魔衛道。他高舉寶劍,向魚精擲射而去。魚精受劍創傷,一命嗚呼。此後,寶劍遺留水底,每逢黑夜就發出紅光。劍光朱冷,彷彿仍輝映著那一日魚血染紅整片大河的景象。

‧探查筆記

若要排名臺北奇譚的知名度,國姓爺殺魚精的傳說,肯定名列前茅。據說,這也是劍潭名稱的由來。

但其實,劍潭傳說一開始並無魚精。十八世紀纂修的《諸羅縣志》,只有說荷蘭人插劍於潭邊之樹,才有劍潭稱呼。

劍潭有怪物的傳言,可能直到十九世紀才逐漸成形。清朝詩人陳維英在〈劍潭夜光〉提及水底有劍也有龍,當時的文人也習慣在詩歌中想像劍潭龍影。也許此時傳說開始變異,樹中的寶劍被認為掉落於水底,甚至因為劍有靈氣,而被人們幻想為龍,或者出現寶劍能夠鎮壓水中之龍的傳說。

日治時期的民間文學,開始談論劍潭魚精。很有可能原先寶劍與龍的幻想,逐漸演變成國姓爺以寶劍屠殺魚精的情節。同時,民間也有傳聞,國姓爺當初斬殺的怪物,其實是蛟龍。

如今,劍潭有龍怪、魚精的說法仍盛行,不過卻是魚精故事最為通俗,甚至衍生出魚精乃是「鯉魚精」的新說法。劍潭傳說,經過數百年來的「加油添醋」,顯得更加神秘。

為了找尋古劍潭,我從大龍峒的圓山捷運站出發。大龍峒,舊名「大浪泵」,昔時是凱達格蘭族居住地。我沿著中山北路三段往北走,可以抵達基隆河。河上有中山橋,過橋之後往東走,就會來到河濱公園。

這座公園,曾矗立聲名遠播的劍潭古寺。據說有一隻紅蛇在此地擋住普陀僧人去路,僧人心有所感,便在此地募資建寺。現今此處青草茵茵,民眾正在跑步、遛狗,儼然成為市民休閒地點。曩昔的寶劍紅光、擋路紅蛇,皆如幻影,惟剩山丘上的圓山飯店紅色樓閣,高聳青空之中。

儘管往日風華不復,我仍想追尋更多蛛絲馬跡。我搭上捷運,前往劍潭古寺在大直的新地點。日治末期,位於劍潭山上的臺灣神社需要擴建,就將劍潭寺另遷到大直。許多原寺古物收藏在新寺旁的花園,例如有一塊題寫「奉憲示禁」的舊碑,刻製於咸豐二年(1852)。碑文雖損壞難認,但臺大圖書館典藏一份名為「嚴禁剖鑿石條殘害劍潭寺龍脈碑記」的拓本,是在一九四五年從帝國大學接收而來的物件。雖臺大資料庫標明原碑早已不存,但我聽聞有人推測大直劍潭寺舊碑即是原碑。

我特地拍攝此碑照片,之後再以電腦影像比對拓本與舊碑各處字跡。兩者幾乎一致,應能斷定這就是原碑。至於此碑文字,十分有趣,節錄數句:「……該地奸民希圖獲利,橫將寺後龍身行節處所,剖取石片,殘害龍骨……」大意是說,劍潭是龍身,有工匠在寺後剖鑿石條,毀壞風水,所以淡水同知特地立碑禁止。雖然龍脈說法是風水玄談,但藉由古碑的存在,似乎也為劍潭有龍的傳說,添上了一筆「官方認證」?

傳說總是荒誕,或許歷史也同樣荒誕。雖然昔日立碑禁止戕傷廟地,但日人卻迫遷古寺,之後國民政府順理成章剷除神社,改建圓山飯店,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也在此地興建。每個人都想在劍潭占有一席之地,來來去去之間,不管有龍無龍、魚精是否還在,劍潭依舊波光閃爍,光彩不定,迷惑眾人眼眸。

‧尋幽線索

劍潭遺址碑: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北安路附近的牆面。

劍潭古寺:臺北市北安路805巷6號(劍南路捷運站1號出口)。奇景二月裡:大稻埕的古井魔女

‧鬼魅講古

據說在十九世紀,中國安溪縣有一對夫婦,男子名為周成,女子名喚月裡。因家鄉窮困,周成只好前往傳說中「錢淹腳目」的臺灣島,想要開拓新天地。但周成一去不返,月裡日思夜想,決定攜子登舟,前往大稻埕找尋深愛的夫君。

豈料周成早已飛黃騰達,經營茶行致富,再娶青樓美妓郭仔麵,不願跟糟糠之妻相認。郭仔麵則聯合惡僕,在豬肚蓮子湯摻入毒藥,毒殺月裡,甚至將她的屍身丟入古井之中,企圖毀屍滅跡。

但月裡怨魂不散,向地府閻王哭訴受冤。閻王心生憐惜,便讓月裡亡魂返回人間,完成復仇心願……

‧探查筆記

連曉青編著《清代臺灣三大奇案》(1955),分別是「林投姐」、「周成過臺灣」、「呂祖廟燒金」。我小時候很懼怕林投姐的故事,也對呂祖廟衍生的俗諺「摜籃假燒金」略有耳聞,不過卻對「周成過臺灣」沒有印象。與我同輩的朋友們,也幾乎未聽聞此傳說。

等我進入研究所之後,我才知道這則故事,並開始研讀相關文本。原來這是以往極為熱門的奇案,在日治時期曾改編為歌仔戲,戰後也有電影、電視劇的版本。我也發現,這個故事不只牽涉神怪,更反映了臺灣移民文化、大稻埕茶葉貿易的歷史。

我對這個故事越來越好奇,甚至想像出衝擊力十足的畫面:沉入井水的女屍、冤魂從井口現身……喜愛日本鬼片的觀眾,肯定難忘貞子爬出古井的畫面,其實在臺灣也有與井相關的女鬼,即是周成之妻――月裡。

民間故事裡,井口經常是殺人或自殺的著名景點。例如蛇郎君故事,大姊將小妹騙至井邊,再將對方推入井中,達成殺人陰謀。澎湖七美之由來,據說曾有七位女子投井自盡。

當然,古井女鬼並非只能憑空想像,在一九八七年上映的電影《周成過臺灣》,結尾便是女鬼從井底飛出,向壞人復仇。

為何井口常常與死亡連結?或許因為深井幽暗,讓人聯想這是連接陰間的通道。井洞一體兩面,它不只賜與甘水,同時也暗藏危機,一不小心就會跌入萬丈深淵。至於在周成故事中,似乎也暗示月裡靈魂會經由井洞進入地府。
若想尋找當時埋屍的古井,是否可能?

民間傳言棄屍之井就在周家之中,而周成據說就在朝陽街開設茶行,很有可能古井位於朝陽街附近地區。如今滄海桑田,朝陽街已納入民生西路的一部分,大稻埕街景也物換星移,難覓蹤跡。更何況,此奇案尚有諸多可疑:男女主角真的名叫周成、月裡?他們真的來自安溪?男主角曾在大稻埕開設茶行?棄屍井中是否屬實?

我認為,此奇案在傳述過程中,反覆經過調整、修飾,只是為了讓傳說能呼應歷史情境。也就是說,人們為了讓傳說顯得「更加真實」,會以史實填補傳說中的空白。這並非是一種錯誤,我反而認為傳說與歷史相互纏綿,更能彰顯民間文學的蓬勃生命力。

為了探查這個傳說,我的目標初步鎖定在「井」。不論棄屍井中是否真有其事,我想先知道大稻埕街屋之內是否會有水井的設置?

走訪過程中,我確實在迪化街某處傳統街屋建築,見到位於天井之內的百年古井。此建築目前作為文創市集的場所,根據工作人員的說法,此古井的水位會依潮汐變化而升降。

雖然證實了大稻埕早期街屋設計,可能會在屋內挖一口井,但我仍懷疑郭仔麵將屍身棄入井中的真實性。據竹林書局歌仔冊所言:「身屍旦落古井內,用此辦法無人知。旦落古井廣大概,閣再用塗仝伊抬。」也就是說棄屍之後,甚至還用土泥將井口封住。若照此敘述,那麼棄屍之井很有可能不在屋中。因為若是平時會從屋中井口汲水,可是卻棄屍其中並且封埋,於理不合。

因此,可以推想出兩種可能性:其一,棄屍古井只是杜撰,並無此事。其二,埋屍之井位於屋外。若是第二種推論,那座古井肯定位於大稻埕外圍偏僻地區,才能毀屍滅跡不被人察覺。

傳說與史實之間糾纏夾雜,難辨虛實。不過,這也是鄉野奇譚引人入勝之處。

‧尋幽線索

臺北市民生西路:昔日的朝陽街,傳說周成在此地開設茶房。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