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們宣稱莎士比亞是個訟師,醫師們認為他曾經受過醫學訓練,演員們也將他視為同業,士兵、水手和天文學家都將他當成自己人。因此,也難怪園藝行家會認為莎士比亞既然在作品中頻頻提及各種花草樹木,想必也是一位園藝大師。
對莎士比亞讚美有加的另一劇作家班・強生(Ben Jonson)曾說他「不僅僅屬於一個時代,而是屬於所有時代。」其實他大可以加上一句:「屬於所有行業。」班・強生在一六二三年時曾經預言:「這位不朽詩人的作品和才智很可能比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更受歡迎、更為人所研讀。」如今看來,此言果然不虛。
正如莎士比亞的作品像是落入時間沃土的種子,開花結果,生生不息,這些作品本身對許多植物而言也是一方沃土。園藝學家、園藝愛好者和喜愛大自然的人士都對莎士比亞在他的劇作和十四行詩中所提到的各種花卉、水果、穀物、禾本科作物、種籽、野草、植物、樹木、藥草、香料和蔬菜感到著迷。他在作品中明確提到植物的地方約有一百七十五處,籠統提及或評論種植、整枝、嫁接、除草、播種的方法以及民俗傳說和頌詞的地方自是更多:
於樹中見喉舌,於溪流見書,於石頭見訓誡,觸處得良教。
在他筆下,即便是植物的黑暗面——無論是危險的毒藥、刺人的蕁麻與荊棘或來意不善的「伯南樹林」——也都令人沉醉。
我將不會害怕毀滅和死亡,
除非伯南樹林來到「丹希南」。
(I will not be afraid of death and bane,
Till Birnam forest come to Dunsinane.)
他的作品中處處可見植物的蹤影。上述引文中的bane雖是一個簡單的押韻詞,但無疑也是Wolfsbane(附子草)或Henbane(天仙子)——與《馬克白》的黑暗世界十分契合的兩種毒草——的簡寫。
如何使用本書
除了杰拉德的《藥草誌》之外,本書主要的根據還有亨利・伊拉康牧師(Canon Henry Ellacombe)在十九世紀中期到末期所編纂的《莎士比亞的植物和園藝知識》(The Plant-lore & garden-craft of Shakespeare)。這位名字取得恰如其分的牧師在當年沒有網路的情況下翻遍所有莎劇,把每一段提到植物的文句都找了出來!(雖然漏了一些,但已經非常少了)。此外,我們也參考了薇薇安・湯馬思(Vivian Thomas)和妮姬・費克勞斯(Nicki Faircloth)合著的《莎士比亞的植物與花園辭典》(Shakespeare’s Plants and Gardens: A Dictionary,屬於Arden系列),其中涵蓋了較多的一般性參考資料以及園藝術語,例如剪枝、犁地、嫁接、描述氣味的用語等,甚至還包括一種名為flap-dragon的搶葡萄乾遊戲(呵,那個年代可做的事不多)。
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種植物除了名字之外,也有一張「臉」,並附上所有相關的引文,讓你能夠更加了解莎士比亞的「內心世界」。我預期有人會對我們所選的某些植物有意見,或者指出我們遺漏了哪一段引文。但就像前述《馬克白》引文中的bane(毒藥)那個字一般,當你發現goose一字原來是gooseberry的簡稱,用來表達you look a little green(你看起來有點青澀)的意思(因為鵝莓是綠色的)時,你會覺得很有意思。莎劇中充滿了這類耐人尋味的植物,就等著你我來尋寶。
然而,你也可以純粹享受這本書所帶來的樂趣:你可以很快在書中找到一段有關玫瑰的引文給你最愛的羅絲(Rose)阿姨,挑幾句吟誦花草、旋律輕快的台詞獻給你的愛人,或者找到一句與植物有關的話語來罵你的敵人。如果你的好友特別喜歡某種植物或花卉,你也可以找到相關的文句送給他(她)。此外,你可以根據你最喜歡的戲劇或角色來規劃你的庭園,也可以根據每種花草所代表的意涵選擇合適的花束送人,例如肉荳蔻、萬壽菊和薑花表示「敞開心胸,接納生命的各種滋味」,芭蕉、薺菜和大甜蘋果則代表「身體與靈魂的療癒」。
關於詩詞方面,除了莎翁的十四行詩之外,本書也納入了他的《維納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露克麗絲》(Lucrece,根據一五九四年初版的書名頁,此詩標題並沒有The Rape of等字,因此不應譯為《露克麗絲失貞記》)、《鳳凰與斑鳩》(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情女怨》( A Lover’s Complaint)等詩,以及《激情的漂泊者》(The Passionate Pilgrim)當中的五首詩,因為根據學者們的考證,這本詩集中似乎只有這五首詩是真正出自莎士比亞筆下。
莎士比亞的問題在於我們對他太過熟悉了,因此可能會習焉不察,就像我們有時候可能會因為某個好友或家人一直都在我們身邊而忽略或忘記他(她)的存在。就連小小孩似乎都知道To be or not to be這句話,儘管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意涵。因此,莎劇已經成為我們的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然而,當你停下腳步,安靜片刻,聞聞那些花朵的香味,莎士比亞的思想、概念或情感可能會滲入你的生命,甚至撼動你的世界。詩人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說得妙:「儘管大家都說莎士比亞非常出色,但他令人矚目之處就在於他真的非常出色。」
大自然以他的巧思為榮
欣然以他的文句來妝點她的姿容
——班・強森(Ben Johnson),莎士比亞的《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
對莎士比亞讚美有加的另一劇作家班・強生(Ben Jonson)曾說他「不僅僅屬於一個時代,而是屬於所有時代。」其實他大可以加上一句:「屬於所有行業。」班・強生在一六二三年時曾經預言:「這位不朽詩人的作品和才智很可能比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更受歡迎、更為人所研讀。」如今看來,此言果然不虛。
正如莎士比亞的作品像是落入時間沃土的種子,開花結果,生生不息,這些作品本身對許多植物而言也是一方沃土。園藝學家、園藝愛好者和喜愛大自然的人士都對莎士比亞在他的劇作和十四行詩中所提到的各種花卉、水果、穀物、禾本科作物、種籽、野草、植物、樹木、藥草、香料和蔬菜感到著迷。他在作品中明確提到植物的地方約有一百七十五處,籠統提及或評論種植、整枝、嫁接、除草、播種的方法以及民俗傳說和頌詞的地方自是更多:
於樹中見喉舌,於溪流見書,於石頭見訓誡,觸處得良教。
在他筆下,即便是植物的黑暗面——無論是危險的毒藥、刺人的蕁麻與荊棘或來意不善的「伯南樹林」——也都令人沉醉。
我將不會害怕毀滅和死亡,
除非伯南樹林來到「丹希南」。
(I will not be afraid of death and bane,
Till Birnam forest come to Dunsinane.)
他的作品中處處可見植物的蹤影。上述引文中的bane雖是一個簡單的押韻詞,但無疑也是Wolfsbane(附子草)或Henbane(天仙子)——與《馬克白》的黑暗世界十分契合的兩種毒草——的簡寫。
如何使用本書
除了杰拉德的《藥草誌》之外,本書主要的根據還有亨利・伊拉康牧師(Canon Henry Ellacombe)在十九世紀中期到末期所編纂的《莎士比亞的植物和園藝知識》(The Plant-lore & garden-craft of Shakespeare)。這位名字取得恰如其分的牧師在當年沒有網路的情況下翻遍所有莎劇,把每一段提到植物的文句都找了出來!(雖然漏了一些,但已經非常少了)。此外,我們也參考了薇薇安・湯馬思(Vivian Thomas)和妮姬・費克勞斯(Nicki Faircloth)合著的《莎士比亞的植物與花園辭典》(Shakespeare’s Plants and Gardens: A Dictionary,屬於Arden系列),其中涵蓋了較多的一般性參考資料以及園藝術語,例如剪枝、犁地、嫁接、描述氣味的用語等,甚至還包括一種名為flap-dragon的搶葡萄乾遊戲(呵,那個年代可做的事不多)。
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種植物除了名字之外,也有一張「臉」,並附上所有相關的引文,讓你能夠更加了解莎士比亞的「內心世界」。我預期有人會對我們所選的某些植物有意見,或者指出我們遺漏了哪一段引文。但就像前述《馬克白》引文中的bane(毒藥)那個字一般,當你發現goose一字原來是gooseberry的簡稱,用來表達you look a little green(你看起來有點青澀)的意思(因為鵝莓是綠色的)時,你會覺得很有意思。莎劇中充滿了這類耐人尋味的植物,就等著你我來尋寶。
然而,你也可以純粹享受這本書所帶來的樂趣:你可以很快在書中找到一段有關玫瑰的引文給你最愛的羅絲(Rose)阿姨,挑幾句吟誦花草、旋律輕快的台詞獻給你的愛人,或者找到一句與植物有關的話語來罵你的敵人。如果你的好友特別喜歡某種植物或花卉,你也可以找到相關的文句送給他(她)。此外,你可以根據你最喜歡的戲劇或角色來規劃你的庭園,也可以根據每種花草所代表的意涵選擇合適的花束送人,例如肉荳蔻、萬壽菊和薑花表示「敞開心胸,接納生命的各種滋味」,芭蕉、薺菜和大甜蘋果則代表「身體與靈魂的療癒」。
關於詩詞方面,除了莎翁的十四行詩之外,本書也納入了他的《維納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露克麗絲》(Lucrece,根據一五九四年初版的書名頁,此詩標題並沒有The Rape of等字,因此不應譯為《露克麗絲失貞記》)、《鳳凰與斑鳩》(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情女怨》( A Lover’s Complaint)等詩,以及《激情的漂泊者》(The Passionate Pilgrim)當中的五首詩,因為根據學者們的考證,這本詩集中似乎只有這五首詩是真正出自莎士比亞筆下。
莎士比亞的問題在於我們對他太過熟悉了,因此可能會習焉不察,就像我們有時候可能會因為某個好友或家人一直都在我們身邊而忽略或忘記他(她)的存在。就連小小孩似乎都知道To be or not to be這句話,儘管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意涵。因此,莎劇已經成為我們的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然而,當你停下腳步,安靜片刻,聞聞那些花朵的香味,莎士比亞的思想、概念或情感可能會滲入你的生命,甚至撼動你的世界。詩人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說得妙:「儘管大家都說莎士比亞非常出色,但他令人矚目之處就在於他真的非常出色。」
大自然以他的巧思為榮
欣然以他的文句來妝點她的姿容
——班・強森(Ben Johnson),莎士比亞的《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