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打電動的傑米總算嘗到苦果,傑米在出發前發燒了,沒辦法一起完成任務,這次的任務地點在北極,北極是什麼樣的地方呢?抵達北極前,在附近的小鎮見到一對北極熊母子,北極熊怎麼會到人類的小鎮來呢?原來,北極熊們也有自己的困難,牠們不但有皮膚病,還常常餓肚子,我們怎麼能還坐著呢?一起行動吧!白冷圳知識小補帖
白冷圳由大甲溪上游白冷引水,原來的進水口海拔552.94公尺,一路沿著大甲溪左岸來到海拔530.34公尺的大南庄臺地,全長總共16.6公里,高低落差只有22.6公尺。
從白冷高地的制水井進水之後,白冷圳沿途經過和平鄉(區)的白鹿、新社鄉(區)的白毛台、麻竹坑、河排、馬鞍龍、抽藤坑、山豬湖、新六村、矮山坑,直到終點—─新五村的圓堀分水池,再分「大南」、「馬力埔」與「鳥銃頭」三條支線,將水引導到各個灌溉區域。
總長16.6公里的白冷圳,最主要的構造物有:大小隧道22座,長7.2公里、渡槽(水橋)14座,總共290.15公尺,另外,還有最有名的「阿寸溪」、「抽藤坑溪」與「矮山坑溪」三座倒虹吸鋼管,總長有540公尺。其中,「白冷圳歷史公園」的所在地,抽藤坑溪的2號倒虹吸管,總長346.9公尺,高低落差90公尺,在興建當時,可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水利設施。
白冷圳的獨特之處還不止如此,舉凡所有水利設施的技術精華,幾乎可以在白冷圳的身上找到,如:制水井、隧道、沉沙池、渡槽、倒虹吸工、排水門、溢流工、給水門、分水池等等,可以算是水利工程的實體教材了。
九二一大地震後,白冷圳進水口升高到554.99公尺,出水口圓堀升高到了531.5公尺,高低落差變成23.49公尺。因為地殼的變動嚴重,白冷圳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傷,許多渡槽倒塌,倒虹吸管也無法運作,這時,居民們體認到白冷圳對於新社地區的重要性,便組織了「白冷圳重建委員會」向政府提報,申請復建補助,前後花費了七億五千多萬元,總算讓這條生命泉源恢復健康。
這樣具有歷史意義、教育功能與實用價值的白冷圳,默默的為大臺中居民服務了幾十年,其中抽藤坑溪「二號倒虹吸工」,在民國90年9月,由臺中縣(今臺中市)文化局列為臺中歷史建築十景中的第一名,而且也在文建會(今文化部)的票選活動中,被選入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26名,是非常值得參觀與瞭解的歷史建物。
白冷圳由大甲溪上游白冷引水,原來的進水口海拔552.94公尺,一路沿著大甲溪左岸來到海拔530.34公尺的大南庄臺地,全長總共16.6公里,高低落差只有22.6公尺。
從白冷高地的制水井進水之後,白冷圳沿途經過和平鄉(區)的白鹿、新社鄉(區)的白毛台、麻竹坑、河排、馬鞍龍、抽藤坑、山豬湖、新六村、矮山坑,直到終點—─新五村的圓堀分水池,再分「大南」、「馬力埔」與「鳥銃頭」三條支線,將水引導到各個灌溉區域。
總長16.6公里的白冷圳,最主要的構造物有:大小隧道22座,長7.2公里、渡槽(水橋)14座,總共290.15公尺,另外,還有最有名的「阿寸溪」、「抽藤坑溪」與「矮山坑溪」三座倒虹吸鋼管,總長有540公尺。其中,「白冷圳歷史公園」的所在地,抽藤坑溪的2號倒虹吸管,總長346.9公尺,高低落差90公尺,在興建當時,可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水利設施。
白冷圳的獨特之處還不止如此,舉凡所有水利設施的技術精華,幾乎可以在白冷圳的身上找到,如:制水井、隧道、沉沙池、渡槽、倒虹吸工、排水門、溢流工、給水門、分水池等等,可以算是水利工程的實體教材了。
九二一大地震後,白冷圳進水口升高到554.99公尺,出水口圓堀升高到了531.5公尺,高低落差變成23.49公尺。因為地殼的變動嚴重,白冷圳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傷,許多渡槽倒塌,倒虹吸管也無法運作,這時,居民們體認到白冷圳對於新社地區的重要性,便組織了「白冷圳重建委員會」向政府提報,申請復建補助,前後花費了七億五千多萬元,總算讓這條生命泉源恢復健康。
這樣具有歷史意義、教育功能與實用價值的白冷圳,默默的為大臺中居民服務了幾十年,其中抽藤坑溪「二號倒虹吸工」,在民國90年9月,由臺中縣(今臺中市)文化局列為臺中歷史建築十景中的第一名,而且也在文建會(今文化部)的票選活動中,被選入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26名,是非常值得參觀與瞭解的歷史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