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元宇宙?
近年來,我們聽到「元宇宙」的機會,突然變多了起來。
一般人最容易想像的就是電玩遊戲的世界,但其實元宇宙不只是如此而已。
這裡我們就從這個詞彙的意義、定義,以及它會為我們帶來哪些影響等角度切入,來剖析元宇宙的特色吧!
關鍵字→☑尼爾・史蒂文森、《潰雪》、另一個世界
01「元宇宙」一詞是什麼意思?
其實元宇宙一詞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問世,近年則是因為科技的進步,才讓它再次受到各界關注。
「元宇宙」(Metaverse)是由意指「超越、高層次」的「Meta」,和意指「世界、宇宙」的「Universe」所組成的詞彙。儘管我們是直到最近,才開始經常聽到「元宇宙」這個詞彙,但據說其實它早在科幻作家尼爾・史蒂文森(Neal Stephenson)於一九九二年發表的小說作品《潰雪》(Snow Crash)當中,就已首度出現——沒想到「元宇宙」這個詞彙、概念,竟已頗有歷史。若直接就語源來看,的確可以將「metaverse」直譯成「高層次的世界」,但由於這樣會給人一種「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之間有上下關係」的印象,所以稱不上是一個正確的說詞,應該說是有別於現實的「另一個世界」比較合適。元宇宙一詞的定義迄今尚無定論,是因為它受到世人關注,甚至成為爆紅潮詞(Buzzword)的過程實在來得太突然。此外,各式公司行號、組織團體為搶搭元宇宙的熱潮,紛紛跳出來介紹自家的哪一項產品或策略屬於元宇宙的一環,也是讓元宇宙更添神祕的原因之一。未來隨著元宇宙的普及,這個詞彙的意涵或定義,想必還會再有延伸、變動。為幫助我們了解元宇宙究竟是什麼樣的世界,現階段先統一使用「元宇宙=另一個世界」這個解釋來思考,可說是最合適的方案。
關鍵字→☑有別於現實的常理、方便好用的世界、娛樂
02 現實世界與元宇宙有何不同?
元宇宙並不拘泥於模仿現實世界,而是要實現一個「方便好用的世界」。
倘若元宇宙是有別於現實的「另一個世界」,那麼它和現實世界的差異,又是在哪裡呢?那些常被拿出來介紹,標榜說是「元宇宙使用案例」的服務當中,總是少不了一些和現實世界如出一轍的電腦動畫(CG)。大家往往會覺得將現實世界複製到網路空間上很重要,事實上那並不是元宇宙的主要目的。元宇宙可說是只從現實世界當中截取出方便好用的部分,所形成的「另一個世界」,是用有別於現實的常理打造而成。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忽略「重力」這種現實常理的世界,也可調整虛擬替身的設定,讓您的年齡、性別等個人屬性和實體世界截然不同。像這樣能打造出脫離現實的「方便好用的世界」,才是元宇宙的本質。「用有別於現實的常理欣賞世界或偷閒喘口氣」這件事,在電玩遊戲和社群平台上其實早就在做。元宇宙這個世界,側重「使用者心目中的自在」,所以目前看起來,娛樂元素的確比較受到矚目,但它其實還可望運用在商業和教育等各方面。我預估,只要發生在現實世界的事,多數都能在元宇宙上實現,就會有人把生活的大部分都從現實世界搬到元宇宙,就像有些人會選擇移民到自己心目中認為最自在的國家一樣。
關鍵字→☑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混合實境
03 了解VR、AR、MR有何不同?
想了解元宇宙,那麼先明白「○○實境」的差異,便顯得格外重要。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指「在現實世界之外,另行打造的空間」,並具備以下三個元素:「三度空間感」(Presence)、「即時互動」(Interaction)、「自我投射」(Autonomy)。比方說,戴上VR專用的頭戴式顯示器後,我們會感覺到自己所體驗的世界裡,「有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三度空間(VR空間)」,只要「在現實世界活動身體,就會連動VR空間,產生互動」,結果就是覺得自己「沉浸到這個世界裡」――當我們有這樣的感受時,這個體驗就是所謂的虛擬實境。相對的,AR(Augmented Reality)則是翻譯成「擴增實境」。它是一種在現實世界的空間裡,用電腦「增添」虛擬物件(Virtual Object)的技術,隨著功能強大的智慧型手機普及而傳播開來。二〇一六年發行的「寶可夢GO」,就是AR遊戲的經典案例。這一款遊戲是在智慧型手機鏡頭所拍攝到的現實景物上,呈現出實際上並不存在這個空間裡的怪獸。還有,自拍應用程式「SNOW」和「ZOOM」的虛擬背景等,儘管都是不會讓人想到AR的場合但也都應用了相關技術。再者,被形容說是「介於VR和AR之間」或「AR進化版」的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簡稱MR),則是詳細掌握了現實空間裡的位置等資訊,並在當中加入虛擬資訊的一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