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揭開元宇宙的神祕面紗
什麼是元宇宙
2021年6月,facebook(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facebook的未來規劃遠不僅是社群媒體,而是元宇宙。他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facebook打造為一家元宇宙公司,並高調宣布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它是Metaverse的縮寫,也就是元宇宙的意思。此消息一傳出,媒體一片譁然,「元宇宙」一詞也迅速在網路上走紅。
其實,facebook並不是第一個高調宣布涉足元宇宙的公司,早在2021年3月,第一支元宇宙概念股——Roblox(機器磚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估值達到450億美元。作為第一個將Metaverse寫進招股說明書的公司,Roblox的出現同樣引爆了科技投資圈。截至2021年12月,Roblox的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79%。並且,該公司並非徒有概念,在實際營運中,Roblox作為一款世界最大的線上創作遊戲,吸引了超過700萬名自由遊戲開發者,玩家參與總時長超過222億小時,同時線上人數最高達到570萬。該公司執行長大衛.巴斯祖基(David Baszucki)曾表示:「我們在17年前就預見了元宇宙的興起,一直在鑽研該領域的創新。」
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開啟,無論是從虛到實,還是由實入虛,都在致力於幫助使用者實現更真實的體驗。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也已開啟。通訊、社交在影片化,視訊會議、直播崛起,遊戲也在雲端化。隨著VR等新技術、新硬體和軟體在各種不同場景下的推動,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行動網際網路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
大廠們紛紛進軍元宇宙,摩拳擦掌,希望在賽道裡搶占先機,這也讓大家越來越好奇:元宇宙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可以讓諸位大老競折腰呢?
追本溯源,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科幻作家尼爾.史蒂文森(Neal Town Stephenson)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裡,小說中描述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網路世界——超元域(即元宇宙),人們只需要透過一臺特製的電腦,就可以輕鬆進入超元域。超元域也被稱為Metaverse,它由Meta和Verse兩個詞根構成,Meta表示超越,Verse表示宇宙,也就是元宇宙的意思。
《雪崩》中對元宇宙的描述如下:
「阿弘(主角)這臺電腦的頂部光滑而又平坦,只有一個廣角魚眼鏡頭凸出在外——這是一個拋光的玻璃半球體,覆蓋著淡紫色的光學塗層……只要在人的兩隻眼睛前方各自繪一幅稍有不同的影像,就能營造出3D效果。再將這幅立體影像以每秒72次的速率進行切換,它便活動起來。當這幅3D動態影像以2,000×2,000的畫素解析度呈現時,它就如同肉眼所能辨識的任何畫面一樣清晰。而一旦小小的耳機中傳出立體聲數位音響,一連串活動的3D畫面就擁有了完美的逼真配音。所以說,阿弘並非真正身處此地。實際上,他在一個由電腦生成的世界裡:電腦將這片天地描繪在他的目鏡上,將聲音送入他的耳機中。」
在超元域裡,人們透過目鏡裝置看到各種景象,那裡燈火輝煌,有數百萬人正在中央大街上穿梭。這條大街與真實世界唯一的差別就是它並非真正存在,它只是電腦合成影像。超元域裡還有一套明確而嚴格的世界規則,比如:「電腦協會全球多媒體協定組織」的忍者級霸主們都是繪製電腦圖形的高手,他們精心制定出協定,確立大街的規模和長度。如果人們想要在自己的街區修繕建築,哪怕是把物品放在大街上,都必須徵求「全球多媒體協定組織」的批准,還要購買臨街的門面土地,得到分割槽規劃許可,獲得相關執照……等等。
所以,在《雪崩》裡,元宇宙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一個全新的、集體的、持續的、共享的虛擬世界的總和,它既不是現實世界的衍生或副本,也不是AR、VR等擴增、虛擬實境的簡單應用,更不僅僅是一款體驗逼真的網路遊戲。元宇宙是一個真實的數位社會,是當前網際網路生態的進階版,是一個在物理層面與現實世界相互影響和依託,在精神層面又超越現實世界的網路平行層。
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科幻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裡也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元宇宙:
2045年,遭遇能源危機的世界處於混亂和崩潰的邊緣,於是,人類紛紛在「綠洲(OASIS)」遊戲中尋找慰藉。這是一個由遊戲鬼才哈勒代打造的虛擬世界,人們只要戴上VR眼鏡,穿上VR體感裝置,就能夠進入這個超越真實世界的虛擬空間。
在這裡,都市無限繁華,玩家形象酷炫,有人加入純粹為了娛樂,也有人是為了找尋勝利的感覺,每天都有數十億人在裡面「生活」,其精彩和豐富程度遠超真實世界,又能讓人從現實的苟且中超脫出來。一個在現實世界裡平凡無奇,甚至生活在最底層的普通人,也有機會在「綠洲」裡脫胎換骨、改變命運,成為舉世矚目的超級英雄,獲得榮譽、金錢、友情,甚至愛情。
在電影裡,有一句臺詞完美詮釋了「綠洲」的意義:「大家來到綠洲是因為可以做各種事情,但他們沉淪於此,是為了不一樣的人生。」
在電影之外的現實世界裡,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曾在2020年4月與美國著名歌手崔維斯.史考特(Travis Scott)攜手,在全球各大伺服器上演了一場沉浸式演唱會,活動大獲成功,不僅吸引了超過2,770萬名玩家線上觀看,相當於305個國家體育館能容納的觀眾數量,歌手本人在網路上的關注度也上漲了26%,熱門歌曲收聽量上漲了50%,遊戲《要塞英雄》也因此獲得大量新玩家,玩家線上峰值打破了歷史紀錄。
我們可以看到,從小說《雪崩》中的描述,到Roblox的上市,從facebook的更名,再到《一級玩家》電影,以及「Minecraft」、《要塞英雄》等遊戲……關於元宇宙的景象,正一幕一幕地展開在我們眼前,雖然說元宇宙的概念仍然有很大的模糊性,但元宇宙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想像空間和創造熱情。
事實上,對於如何具體描述元宇宙,目前整個市場也沒有明確的概念。
Roblox的執行長大衛.巴斯祖基認為,元宇宙需要具備八個特徵,分別是:身分、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元宇宙是一個將所有人相互連結起來的3D虛擬世界,人們在裡面擁有自己的數位身分,在這個世界裡盡情互動,創造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
著名分析師馬修.伯爾(Matthew Ball)認為,元宇宙需要具備六個特徵,分別是永續性、實時性、相容性、經濟功能、可連線性、可創造性。元宇宙不等同於虛擬空間或虛擬經濟,或僅僅是一種遊戲或使用者原創內容(UGC)平臺。元宇宙裡將有一個始終線上的實時世界,有無限量的人們同時參與其中,它將擁有完整執行的經濟體系,跨越實體和數位世界。
某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認為,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術,如5G、6G、人工智慧、大數據(big data)等,強調虛實相融。它基於擴增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映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分系統上密切融合,並允許每個使用者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整體而言,元宇宙應該是一個能滿足人們社交、娛樂、創造、交易等需求的虛擬平臺。社交意味著人們能夠結交數位世界的朋友;娛樂意味著沉浸式的互動體驗;創造意味著有公平且受保護的內容創作機制以及展示和交易作品的舞臺;交易意味著有完善的經濟生態和支付體系,人們在元宇宙裡的數位資產都能夠被確定和估價,人們的數位身分也能被驗證和保護。
也就是說,理想狀態下的元宇宙,應該是現實世界的複製和超越,當我們在元宇宙裡合法建造了一棟虛擬的房子,和現實世界一樣,我們應該有權利不受限地將它賣掉,獲得「宇宙幣」或現實世界的貨幣,且交易價格由市場決定。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意味著元宇宙必須具備以下四個要素:
(1)公平、穩定、強大的經濟系統,並且與現實世界互通
元宇宙需要有與現實世界相似、平行,甚至更強大的經濟系統,能夠保護使用者的虛擬權益,且這樣的經濟系統還需要與現實世界互通,讓使用者創造的虛擬資產可以脫離元宇宙系統平臺的約束,自由流通。
(2)獨一無二且受保護的虛擬身分
每個人在元宇宙裡都有自己的化身,在《雪崩》中,這個化身被稱為阿凡達。這樣的化身應該具有獨一無二且可辨認的特性,並且受到嚴格的保護。就像現實世界的身分證一樣,我們在元宇宙裡也應該有自己的專屬身分,這是每個人擁有「宇宙權」的前提,這關係著我們在虛擬世界裡的人權、財產權等一切權利。
(3)自由創作、社交、交易的權利
元宇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平臺,離不開大量參與者的創新創作,因此,元宇宙需要一個開放式的共創生態,賦予每個人在元宇宙裡自由創作、社交、交易的權利,且對這些權利進行保護。
(4)「以假亂真」的沉浸式體驗
只靠2D畫面是沒辦法實現「元宇宙」的,元宇宙生態存在的前提,就是能夠為我們帶來「以假亂真」的沉浸式體驗。它需要一個立體的「真實」世界,我們透過VR和裝置,甚至能夠感覺到裡面的溫度、氣味和味道,在那個世界裡,它就是現實。
什麼是元宇宙
2021年6月,facebook(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facebook的未來規劃遠不僅是社群媒體,而是元宇宙。他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facebook打造為一家元宇宙公司,並高調宣布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它是Metaverse的縮寫,也就是元宇宙的意思。此消息一傳出,媒體一片譁然,「元宇宙」一詞也迅速在網路上走紅。
其實,facebook並不是第一個高調宣布涉足元宇宙的公司,早在2021年3月,第一支元宇宙概念股——Roblox(機器磚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估值達到450億美元。作為第一個將Metaverse寫進招股說明書的公司,Roblox的出現同樣引爆了科技投資圈。截至2021年12月,Roblox的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79%。並且,該公司並非徒有概念,在實際營運中,Roblox作為一款世界最大的線上創作遊戲,吸引了超過700萬名自由遊戲開發者,玩家參與總時長超過222億小時,同時線上人數最高達到570萬。該公司執行長大衛.巴斯祖基(David Baszucki)曾表示:「我們在17年前就預見了元宇宙的興起,一直在鑽研該領域的創新。」
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開啟,無論是從虛到實,還是由實入虛,都在致力於幫助使用者實現更真實的體驗。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也已開啟。通訊、社交在影片化,視訊會議、直播崛起,遊戲也在雲端化。隨著VR等新技術、新硬體和軟體在各種不同場景下的推動,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行動網際網路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
大廠們紛紛進軍元宇宙,摩拳擦掌,希望在賽道裡搶占先機,這也讓大家越來越好奇:元宇宙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可以讓諸位大老競折腰呢?
追本溯源,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科幻作家尼爾.史蒂文森(Neal Town Stephenson)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裡,小說中描述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網路世界——超元域(即元宇宙),人們只需要透過一臺特製的電腦,就可以輕鬆進入超元域。超元域也被稱為Metaverse,它由Meta和Verse兩個詞根構成,Meta表示超越,Verse表示宇宙,也就是元宇宙的意思。
《雪崩》中對元宇宙的描述如下:
「阿弘(主角)這臺電腦的頂部光滑而又平坦,只有一個廣角魚眼鏡頭凸出在外——這是一個拋光的玻璃半球體,覆蓋著淡紫色的光學塗層……只要在人的兩隻眼睛前方各自繪一幅稍有不同的影像,就能營造出3D效果。再將這幅立體影像以每秒72次的速率進行切換,它便活動起來。當這幅3D動態影像以2,000×2,000的畫素解析度呈現時,它就如同肉眼所能辨識的任何畫面一樣清晰。而一旦小小的耳機中傳出立體聲數位音響,一連串活動的3D畫面就擁有了完美的逼真配音。所以說,阿弘並非真正身處此地。實際上,他在一個由電腦生成的世界裡:電腦將這片天地描繪在他的目鏡上,將聲音送入他的耳機中。」
在超元域裡,人們透過目鏡裝置看到各種景象,那裡燈火輝煌,有數百萬人正在中央大街上穿梭。這條大街與真實世界唯一的差別就是它並非真正存在,它只是電腦合成影像。超元域裡還有一套明確而嚴格的世界規則,比如:「電腦協會全球多媒體協定組織」的忍者級霸主們都是繪製電腦圖形的高手,他們精心制定出協定,確立大街的規模和長度。如果人們想要在自己的街區修繕建築,哪怕是把物品放在大街上,都必須徵求「全球多媒體協定組織」的批准,還要購買臨街的門面土地,得到分割槽規劃許可,獲得相關執照……等等。
所以,在《雪崩》裡,元宇宙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一個全新的、集體的、持續的、共享的虛擬世界的總和,它既不是現實世界的衍生或副本,也不是AR、VR等擴增、虛擬實境的簡單應用,更不僅僅是一款體驗逼真的網路遊戲。元宇宙是一個真實的數位社會,是當前網際網路生態的進階版,是一個在物理層面與現實世界相互影響和依託,在精神層面又超越現實世界的網路平行層。
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科幻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裡也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元宇宙:
2045年,遭遇能源危機的世界處於混亂和崩潰的邊緣,於是,人類紛紛在「綠洲(OASIS)」遊戲中尋找慰藉。這是一個由遊戲鬼才哈勒代打造的虛擬世界,人們只要戴上VR眼鏡,穿上VR體感裝置,就能夠進入這個超越真實世界的虛擬空間。
在這裡,都市無限繁華,玩家形象酷炫,有人加入純粹為了娛樂,也有人是為了找尋勝利的感覺,每天都有數十億人在裡面「生活」,其精彩和豐富程度遠超真實世界,又能讓人從現實的苟且中超脫出來。一個在現實世界裡平凡無奇,甚至生活在最底層的普通人,也有機會在「綠洲」裡脫胎換骨、改變命運,成為舉世矚目的超級英雄,獲得榮譽、金錢、友情,甚至愛情。
在電影裡,有一句臺詞完美詮釋了「綠洲」的意義:「大家來到綠洲是因為可以做各種事情,但他們沉淪於此,是為了不一樣的人生。」
在電影之外的現實世界裡,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曾在2020年4月與美國著名歌手崔維斯.史考特(Travis Scott)攜手,在全球各大伺服器上演了一場沉浸式演唱會,活動大獲成功,不僅吸引了超過2,770萬名玩家線上觀看,相當於305個國家體育館能容納的觀眾數量,歌手本人在網路上的關注度也上漲了26%,熱門歌曲收聽量上漲了50%,遊戲《要塞英雄》也因此獲得大量新玩家,玩家線上峰值打破了歷史紀錄。
我們可以看到,從小說《雪崩》中的描述,到Roblox的上市,從facebook的更名,再到《一級玩家》電影,以及「Minecraft」、《要塞英雄》等遊戲……關於元宇宙的景象,正一幕一幕地展開在我們眼前,雖然說元宇宙的概念仍然有很大的模糊性,但元宇宙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想像空間和創造熱情。
事實上,對於如何具體描述元宇宙,目前整個市場也沒有明確的概念。
Roblox的執行長大衛.巴斯祖基認為,元宇宙需要具備八個特徵,分別是:身分、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元宇宙是一個將所有人相互連結起來的3D虛擬世界,人們在裡面擁有自己的數位身分,在這個世界裡盡情互動,創造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
著名分析師馬修.伯爾(Matthew Ball)認為,元宇宙需要具備六個特徵,分別是永續性、實時性、相容性、經濟功能、可連線性、可創造性。元宇宙不等同於虛擬空間或虛擬經濟,或僅僅是一種遊戲或使用者原創內容(UGC)平臺。元宇宙裡將有一個始終線上的實時世界,有無限量的人們同時參與其中,它將擁有完整執行的經濟體系,跨越實體和數位世界。
某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認為,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術,如5G、6G、人工智慧、大數據(big data)等,強調虛實相融。它基於擴增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映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分系統上密切融合,並允許每個使用者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整體而言,元宇宙應該是一個能滿足人們社交、娛樂、創造、交易等需求的虛擬平臺。社交意味著人們能夠結交數位世界的朋友;娛樂意味著沉浸式的互動體驗;創造意味著有公平且受保護的內容創作機制以及展示和交易作品的舞臺;交易意味著有完善的經濟生態和支付體系,人們在元宇宙裡的數位資產都能夠被確定和估價,人們的數位身分也能被驗證和保護。
也就是說,理想狀態下的元宇宙,應該是現實世界的複製和超越,當我們在元宇宙裡合法建造了一棟虛擬的房子,和現實世界一樣,我們應該有權利不受限地將它賣掉,獲得「宇宙幣」或現實世界的貨幣,且交易價格由市場決定。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意味著元宇宙必須具備以下四個要素:
(1)公平、穩定、強大的經濟系統,並且與現實世界互通
元宇宙需要有與現實世界相似、平行,甚至更強大的經濟系統,能夠保護使用者的虛擬權益,且這樣的經濟系統還需要與現實世界互通,讓使用者創造的虛擬資產可以脫離元宇宙系統平臺的約束,自由流通。
(2)獨一無二且受保護的虛擬身分
每個人在元宇宙裡都有自己的化身,在《雪崩》中,這個化身被稱為阿凡達。這樣的化身應該具有獨一無二且可辨認的特性,並且受到嚴格的保護。就像現實世界的身分證一樣,我們在元宇宙裡也應該有自己的專屬身分,這是每個人擁有「宇宙權」的前提,這關係著我們在虛擬世界裡的人權、財產權等一切權利。
(3)自由創作、社交、交易的權利
元宇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平臺,離不開大量參與者的創新創作,因此,元宇宙需要一個開放式的共創生態,賦予每個人在元宇宙裡自由創作、社交、交易的權利,且對這些權利進行保護。
(4)「以假亂真」的沉浸式體驗
只靠2D畫面是沒辦法實現「元宇宙」的,元宇宙生態存在的前提,就是能夠為我們帶來「以假亂真」的沉浸式體驗。它需要一個立體的「真實」世界,我們透過VR和裝置,甚至能夠感覺到裡面的溫度、氣味和味道,在那個世界裡,它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