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教育與AI
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結合已經漸漸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AI技術的日新月異,它正在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為教育帶來嶄新的機遇和挑戰。本章將探討AI對教育的影響,包括校園中AI的應用、大學如何擁抱AI、AI在課堂上的實際運用、未來的機器人教師、AI在招生和論文寫作上的角色,以及AI如何顛覆學術界等議題。透過深入剖析,我們將更清楚瞭解AI如何助力教育創新,同時也須審慎思考AI可能帶來的倫理困境,以尋求AI在教育的最佳應用。
一、校園 AI 的使用 擁抱而非防堵
ChatGPT等強大的AI工具可以按需要生成類似人類寫的文本,引發了學術界的擔憂,關心AI對誠信和真實學習等核心教育價值的影響。問題包括:將機器生成的內容提交為自己的內容,以及一些偵測此類欺騙的AI檢測工具的有效性。
這些並沒有簡單的答案,從根本上說,生成式AI的興起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中道德和科技使用的關係,並重新定義AI驅動的世界的學術誠信。雖然有一些技術性的解決方案,但總是存在缺陷,最重要的是,人類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仍然非常重要。
AI的發展速度使得制定明確的政策變得困難,像ChatGPT這樣的工具可以根據需要在幾乎任何主題上寫出類似人類的作品,與以前的AI技術相比,這代表了指數級的能力提升。
AI文章偵測器利用自然語言處理來分析文字的複雜性和連貫性,來判斷是否是AI產生的文字,然而研究顯示AI偵測器常常無法做出正確區別,一項研究顯示其準確率可能低於50%。而且AI主要是利用標準的英語文章來訓練,許多非英語系國家的論文被錯誤地標記為AI撰寫的,造成不公平待遇。
與其完全禁止AI或過度依賴不完美的偵測器,不如採取審慎的方法來擁抱AI的潛力,同時保護學術誠信的價值。教師和審查者必須負起真正的責任,好好評估文章是否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而不是只注意其是否是AI所產生的。
矛盾的是,雖然AI可能被用於欺騙,但它也有望減輕教師的負擔,例如自動化的幫忙回答學生問題和幫助教材內容建立可以促進更豐富的教學互動。就學生而言,他們必須學會負責任且透明地採用AI,以作為全面數位素養教育的一部分。
與其將文章的判斷外包給不完善的軟體,不如針對制定AI使用的政策,鼓勵負責任的AI使用,來培育使用AI的正確文化。人類必須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推動系統向前發展,教育領導者必須透過同理心在複雜的環境中對師生提供幫助和建議,而不要下意識地做出反應或過度依賴AI偵測軟體,那麼AI和教育就可以相輔相成。
像ChatGPT這樣的進步標誌著一個轉捩點,唯有積極的學術誠信政策才能和AI互利,譴責或完全禁止AI的呼聲應該讓位給以道德和人性為核心的整合。這或許不容易,前面的道路充滿困難,但教育從來不是只為了防止欺騙,而是為了傳授知識和智慧。
包容性的政策、注重誠信文化而不是懲罰性措施、透過技術和政策提供師生支持,以及重新將評估重點放在應用性和創新性上,這些都可以為未來AI的世界鋪平道路。
二、AI 影響也幫助教育
AI的快速發展已深深影響了幾乎所有行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隨著AI技術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決策者及大眾都在努力應對AI為教學帶來的巨大潛力和重大挑戰。
AI的融入有望徹底改變教育,解決持續存在的問題,創新教學方法,加快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為所有人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AI 可以個性化學習體驗,自動化繁瑣的行政任務,增強學生和教師的能力。但是技術變革的加速也產生了一系列尚未完全解決的倫理、社會和監管等問題。
AI在教育最引人注目的應用之一,是其個性化學習體驗的能力。通過分析學生個人資料,AI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獨特的需求和學習方式調整教材內容、進度和教學方法。這種個性化有望提高學業成就、促進更深層次的參與,並解決長期存在的教育公平問題。
AI還可以協助教育工作者簡化行政任務,從而騰出更多時間和資源用於教學創新和學生支持。AI批改作業和回饋機制可以顯著減少了教師評估學生所需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精力進行教學設計、專業發展,以及與學習者的一對一互動。
除個性化和效率提升外,AI還有望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如動畫講解、互動式模擬和沉浸式虛擬環境,也可以增強教學材料的豐富性和互動性,迎合不同的學習偏好,促進更深入的概念理解。
AI能夠搜索海量資訊,支援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內容整理和研究,使他們能夠提供更吸引人、資訊更全面、更新更快的教學。此外,AI還可以幫助教師識別學習差距、跟蹤學生進度,及時提供幫助,最終提高教育成果,促進學生成功。
雖然AI在教育中的潛在好處是巨大的,但突飛猛進的技術進步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和風險。其中一個主要關切是公平性和包容性問題。
與任何技術一樣,AI 系統也有可能加劇現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鴻溝,因為獲取這些AI工具的機會可能分配不均。讓所有人都享有AI的承諾可能無法實現,導致弱勢群體更加邊緣化,加劇國內外的技術鴻溝。
另一個關鍵挑戰是AI可能動搖教師的地位,AI教學助手、自動評分系統,甚至「無教師」教室,都引發了教學專業被貶低,以及人性化的社交互動(這是有效學習不可或缺的)被侵蝕的擔憂。
學生資料的隱私和安全問題也是一個重大隱憂。AI收集、儲存和使用學生資料存在重大風險,敏感的個人資訊可能會遭到洩露、濫用的意外後果。
AI的發展遠遠快過政府政策框架和監管機制的制定速度,監管空白將威脅到教育內容和過程的品質、準確性和完整性,政府立法必須急起直追。
三、大學擁抱 AI
2022年11月OpenAI公司推出了ChatGPT,一個交談式的AI軟體,可以回答任何問題,雖然有時因訓練資料的不足會胡言亂語,但還是掀起旋風,類似ChatGPT可以生成本文的AI和可以生成圖片的AI等生成式AI風起雲湧,在各領域大大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但也引起了生成的作品是否有版權的問題和這算不算自己的創作等問題,尤其是在講究學術誠信的高等教育界。
ChatGPT的到來將高等教育機構推入了一個陌生的領域,迫使人們就AI在學習和學術評估中的作用進行艱難但必須的對話。教師和學生目前從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成式AI,一個是懷疑和擔憂,另一個是熱情和積極使用。要彌合這一鴻溝,制定保護學術誠信的政策,同時讓畢業生適應AI驅動的世界,這絕非易事。
大多數大學對AI這項技術的進步速度沒有做好準備,但為AI做好機構使用的政策已經不能再拖延了,制定符合其使命的深思熟慮的生成式AI策略現在對於大學來說非常重要,需要在多個方面採取主動和行動,例如支持教師重新設計課程和評估方法,利用AI來加強研究和幫助行政。還有最重要的是,在AI部署中堅持道德和問責原則。
如何評量學生的成果是非常棘手的,隨著AI能力的不斷進步,AI生成的內容的偵測面臨可靠性問題,而用於評估人類原始成果的作業和考試似乎已經過時。在AI協作重新定義原創性的時代,抄襲本身就失去了意義,這就需要質疑關於學習和成就的基本假設。專注於內容反省的死記硬背的評估顯然在這方面是不夠的,相反的,優先考慮批判性思考等認知技能、可自我學習技術能力的智商、以及強調道德和推理的能力將是關鍵。
嘗試更多質性、互動的學生評量機制,包括透過AI本身,也有希望。開書(open book)考試、協作能力評量以及注重過程和結果是值得探索的替代方法。當然開發適合AI整合世界的有效、公平的評量模型都需要在測試點、最佳化和教師發展方面做出大量努力。
更廣泛地說,高等教育機構必須透過擴大跨學科計畫、研究合作夥伴關係以及跨領域開發人員和領域專家之間持續對話的平台,引領AI造福社會,建立一支以價值為導向的AI工作團隊,以解決透明度、偏見和對弱勢社區的影響等問題,這應該是大學對AI如何應對的基礎。
未來我們的學生將承擔起充分利用生成式AI並與其副作用共存的重擔,大學必須教導他們將這些技術用於人類、地球和所有生物的道德規範。整體而言,AI的使用和對大學的刺激和轉變無疑為大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為重塑未來的學習提供了可能性。憑藉著良知和勇氣,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利用這個轉折點來更有意義地履行大學的使命。而且為了老師和學生的未來,為了大學的生死存亡,現在就必須開始行動,因為AI列車已經沿著軌道快速行駛,任何的阻擋將會徒勞無功。
四、AI 如何在課堂上應用?
自從ChatGPT問世以後,教育界最大的困境就是到底要不要允許甚至鼓勵學生使用類似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工具,如果不允許,大家不是一直在說「會使用人工智慧的,淘汰不會使用人工智慧的」。
但若允許學生使用,會不會讓學生偷懶,報告都是讓ChatGPT代勞,使得學生失去思考、思辨的能力?
但不管怎樣,人工智慧已經對高等教育產生了轉型性影響。首先,AI的出現迫使教育科技公司重新評估其商業模式,例如一家提供數位和實體課本租賃、線上學生輔導和一些其他的學生服務的公司叫Chegg,就發現其訂戶數明顯減少,其執行長說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對該公司的業務造成了衝擊,學生轉向使用AI來獲取課程輔導。
最近很多教育科技公司紛紛推出AI產品來滿足學生需求,沒有AI的公司可能難以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
其次,AI在學生輔導和支持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聊天機器人已經被用於提供學生支持、事務詢問和輔導,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問問題和接觸到這些資源。這樣的AI聊天機器人可以成為學生的有用聯繫點,如果能夠利用校內的資料來對ChatGPT作完整的訓練,將可以為學生提供全天候的服務。
AI在教學方面也被證明是有用的,一些教師利用AI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概念,提供個性化和便利的學習輔助。例如很多大學在資源短缺和教授人數不足的情況下,時常有好幾百人的大型班級,在這種大班,「個性化和便利的」學習輔助是不可能的,AI可以提供個人化的輔助,類似一種「在學生口袋裡提供一位導師」的概念。
以往招生都要看申請學生的自傳、讀書計畫或小論文等資料,但現在ChatGPT可以幫學生代勞,這對招生過程產生了影響。學校開始考慮使用聲音和影片等材料,或者鼓勵學生提交社交媒體內容來替代傳統的文字資料。AI還可以協助招生工作人員處理大量的申請,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
AI對研究論文的搜索和評估也產生了影響,只依賴大學圖書館目錄或Google Scholar來搜尋大量研究論文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新的AI工具提供了論文可視化的搜索結果,有的工具還可以識別被引用頻繁的論文並提供有用的圖表。此外,有些產品使用AI來分析引用和提供論文內容中可以找到的答案,這些工具都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提升研究的成效。
ChatGPT被詬病的一點是關於學術參考文獻的「幻覺」問題,但我們可以將ChatGPT可以參考的文獻限制在搜尋出來的結果,那麼就可以解結這類的胡謅問題。
所以不管喜歡或不喜歡,AI滲透到教育的各方面已是現實,老師自己也要了解如何使用AI,學生當然會利用AI,學校要堅持的原則就是要誠實地使用AI,讓AI成為提升教學和學習成效的工具,而不是作弊的魔頭。
五、2050年的機器人教師
時間快轉到2050年,一波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徹底改變了教育格局,將傳統教室轉變為未來主義的學習環境。
曾經是熟悉的教師站在課堂最前面的景象,已經被最先進的機器人所取代,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無可挑剔的教學能力。
當學生們魚貫而入時,未來的教室裡充滿了興奮,新機器人教師迎接他們。這些機器人老師被設計成類似人類,具有逼真的特徵和表情,使他們與年輕的學習者容易親近,並可以產生共鳴。
一天開始時,機器人老師有效地組織了課程,分析了個別學生的數據,以每個學生的具體需求定制課程。憑藉對認知發展和個性化學習演算法的深刻理解,機器人精心設計課程,來吸引和挑戰學生。
傳統的一排排課桌椅,被互動式的工作站所取代,學生們可以在那裡與他們的機器人導師和同學合作。機器人擁有全息顯像和增強實境等尖端技術,讓學生有擬真的體驗。複雜的科學概念轉變為迷人的視覺模擬,歷史事件轉變為身臨其境的體驗,語言是通過與機器老師的即時對話來練習的。
機器人不再受人類教師的限制,可以同時出現在多個教室,確保每個學生都得到各別化的關注。他們有龐大的知識庫,不斷更新最新的研究和發現,為學生提供準確和最新的信息,培養對學科的深刻理解。
標準化測試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機器人教師通過持續監控和適應性評估來評量學生的進步。這允許即時的反饋和及時的介入輔導,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和挑戰高成就者,同時促進學習者的成長心態。
機器人老師也具有同理心和高情商,他們可以識別和回應每個學生獨特的學習和情感需求。他們提供了一個支持的教育的環境,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提供鼓勵和指導,教室成為學生表達想法的安全空間,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會得到公正和正面的理解。
除了實體教室學習之外,機器人教師也可以將他們的影響力擴展到全球的學生,透過先進的遠距功能,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協作,促進全球的理解和同理心。
父母親也可以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機器人老師的定期更新讓他們了解孩子學習的情形,家長和老師可以隨時進行學習進度的檢討,並適時找出孩子的任何問題。
回到今天,若沒有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教育是否可以仍然如此先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過去一刀切的方法應該被個性化和適應性的教與學所取代,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潛力。老師應該賦予學生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的思考,讓他們在不斷發展的世界中茁壯成長。
……
思考問題
1. 校園中應用AI的優勢和潛在風險分別是什麼?
2. AI如何影響傳統教學模式,幫助改善教學與學習的品質?
3. 大學如何有效整合AI,提升教學研究和招生等環節的效率?
4. 在課堂上運用AI有哪些可行的方式,對學生和教師而言有何好處和挑戰?
5. 機器人教師的未來藍圖是什麼?它們能真正取代人類教師嗎?
6. 運用AI進行招生會帶來哪些利弊?如何確保公平公正?
7. ChatGPT等AI寫作助手如何影響學生論文寫作和學術研究?有無道德疑慮?
8. 學術界如何因應AI的挑戰,避免AI破壞現有的評審體系?
9. 教師如何跟上AI時代的步伐,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競爭力?
10. 學生要培養什麼樣的AI素養,以應對未來社會發展?
第一章
教育與AI
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結合已經漸漸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AI技術的日新月異,它正在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為教育帶來嶄新的機遇和挑戰。本章將探討AI對教育的影響,包括校園中AI的應用、大學如何擁抱AI、AI在課堂上的實際運用、未來的機器人教師、AI在招生和論文寫作上的角色,以及AI如何顛覆學術界等議題。透過深入剖析,我們將更清楚瞭解AI如何助力教育創新,同時也須審慎思考AI可能帶來的倫理困境,以尋求AI在教育的最佳應用。
一、校園 AI 的使用 擁抱而非防堵
ChatGPT等強大的AI工具可以按需要生成類似人類寫的文本,引發了學術界的擔憂,關心AI對誠信和真實學習等核心教育價值的影響。問題包括:將機器生成的內容提交為自己的內容,以及一些偵測此類欺騙的AI檢測工具的有效性。
這些並沒有簡單的答案,從根本上說,生成式AI的興起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中道德和科技使用的關係,並重新定義AI驅動的世界的學術誠信。雖然有一些技術性的解決方案,但總是存在缺陷,最重要的是,人類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仍然非常重要。
AI的發展速度使得制定明確的政策變得困難,像ChatGPT這樣的工具可以根據需要在幾乎任何主題上寫出類似人類的作品,與以前的AI技術相比,這代表了指數級的能力提升。
AI文章偵測器利用自然語言處理來分析文字的複雜性和連貫性,來判斷是否是AI產生的文字,然而研究顯示AI偵測器常常無法做出正確區別,一項研究顯示其準確率可能低於50%。而且AI主要是利用標準的英語文章來訓練,許多非英語系國家的論文被錯誤地標記為AI撰寫的,造成不公平待遇。
與其完全禁止AI或過度依賴不完美的偵測器,不如採取審慎的方法來擁抱AI的潛力,同時保護學術誠信的價值。教師和審查者必須負起真正的責任,好好評估文章是否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而不是只注意其是否是AI所產生的。
矛盾的是,雖然AI可能被用於欺騙,但它也有望減輕教師的負擔,例如自動化的幫忙回答學生問題和幫助教材內容建立可以促進更豐富的教學互動。就學生而言,他們必須學會負責任且透明地採用AI,以作為全面數位素養教育的一部分。
與其將文章的判斷外包給不完善的軟體,不如針對制定AI使用的政策,鼓勵負責任的AI使用,來培育使用AI的正確文化。人類必須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推動系統向前發展,教育領導者必須透過同理心在複雜的環境中對師生提供幫助和建議,而不要下意識地做出反應或過度依賴AI偵測軟體,那麼AI和教育就可以相輔相成。
像ChatGPT這樣的進步標誌著一個轉捩點,唯有積極的學術誠信政策才能和AI互利,譴責或完全禁止AI的呼聲應該讓位給以道德和人性為核心的整合。這或許不容易,前面的道路充滿困難,但教育從來不是只為了防止欺騙,而是為了傳授知識和智慧。
包容性的政策、注重誠信文化而不是懲罰性措施、透過技術和政策提供師生支持,以及重新將評估重點放在應用性和創新性上,這些都可以為未來AI的世界鋪平道路。
二、AI 影響也幫助教育
AI的快速發展已深深影響了幾乎所有行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隨著AI技術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決策者及大眾都在努力應對AI為教學帶來的巨大潛力和重大挑戰。
AI的融入有望徹底改變教育,解決持續存在的問題,創新教學方法,加快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為所有人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AI 可以個性化學習體驗,自動化繁瑣的行政任務,增強學生和教師的能力。但是技術變革的加速也產生了一系列尚未完全解決的倫理、社會和監管等問題。
AI在教育最引人注目的應用之一,是其個性化學習體驗的能力。通過分析學生個人資料,AI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獨特的需求和學習方式調整教材內容、進度和教學方法。這種個性化有望提高學業成就、促進更深層次的參與,並解決長期存在的教育公平問題。
AI還可以協助教育工作者簡化行政任務,從而騰出更多時間和資源用於教學創新和學生支持。AI批改作業和回饋機制可以顯著減少了教師評估學生所需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精力進行教學設計、專業發展,以及與學習者的一對一互動。
除個性化和效率提升外,AI還有望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如動畫講解、互動式模擬和沉浸式虛擬環境,也可以增強教學材料的豐富性和互動性,迎合不同的學習偏好,促進更深入的概念理解。
AI能夠搜索海量資訊,支援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內容整理和研究,使他們能夠提供更吸引人、資訊更全面、更新更快的教學。此外,AI還可以幫助教師識別學習差距、跟蹤學生進度,及時提供幫助,最終提高教育成果,促進學生成功。
雖然AI在教育中的潛在好處是巨大的,但突飛猛進的技術進步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和風險。其中一個主要關切是公平性和包容性問題。
與任何技術一樣,AI 系統也有可能加劇現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鴻溝,因為獲取這些AI工具的機會可能分配不均。讓所有人都享有AI的承諾可能無法實現,導致弱勢群體更加邊緣化,加劇國內外的技術鴻溝。
另一個關鍵挑戰是AI可能動搖教師的地位,AI教學助手、自動評分系統,甚至「無教師」教室,都引發了教學專業被貶低,以及人性化的社交互動(這是有效學習不可或缺的)被侵蝕的擔憂。
學生資料的隱私和安全問題也是一個重大隱憂。AI收集、儲存和使用學生資料存在重大風險,敏感的個人資訊可能會遭到洩露、濫用的意外後果。
AI的發展遠遠快過政府政策框架和監管機制的制定速度,監管空白將威脅到教育內容和過程的品質、準確性和完整性,政府立法必須急起直追。
三、大學擁抱 AI
2022年11月OpenAI公司推出了ChatGPT,一個交談式的AI軟體,可以回答任何問題,雖然有時因訓練資料的不足會胡言亂語,但還是掀起旋風,類似ChatGPT可以生成本文的AI和可以生成圖片的AI等生成式AI風起雲湧,在各領域大大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但也引起了生成的作品是否有版權的問題和這算不算自己的創作等問題,尤其是在講究學術誠信的高等教育界。
ChatGPT的到來將高等教育機構推入了一個陌生的領域,迫使人們就AI在學習和學術評估中的作用進行艱難但必須的對話。教師和學生目前從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成式AI,一個是懷疑和擔憂,另一個是熱情和積極使用。要彌合這一鴻溝,制定保護學術誠信的政策,同時讓畢業生適應AI驅動的世界,這絕非易事。
大多數大學對AI這項技術的進步速度沒有做好準備,但為AI做好機構使用的政策已經不能再拖延了,制定符合其使命的深思熟慮的生成式AI策略現在對於大學來說非常重要,需要在多個方面採取主動和行動,例如支持教師重新設計課程和評估方法,利用AI來加強研究和幫助行政。還有最重要的是,在AI部署中堅持道德和問責原則。
如何評量學生的成果是非常棘手的,隨著AI能力的不斷進步,AI生成的內容的偵測面臨可靠性問題,而用於評估人類原始成果的作業和考試似乎已經過時。在AI協作重新定義原創性的時代,抄襲本身就失去了意義,這就需要質疑關於學習和成就的基本假設。專注於內容反省的死記硬背的評估顯然在這方面是不夠的,相反的,優先考慮批判性思考等認知技能、可自我學習技術能力的智商、以及強調道德和推理的能力將是關鍵。
嘗試更多質性、互動的學生評量機制,包括透過AI本身,也有希望。開書(open book)考試、協作能力評量以及注重過程和結果是值得探索的替代方法。當然開發適合AI整合世界的有效、公平的評量模型都需要在測試點、最佳化和教師發展方面做出大量努力。
更廣泛地說,高等教育機構必須透過擴大跨學科計畫、研究合作夥伴關係以及跨領域開發人員和領域專家之間持續對話的平台,引領AI造福社會,建立一支以價值為導向的AI工作團隊,以解決透明度、偏見和對弱勢社區的影響等問題,這應該是大學對AI如何應對的基礎。
未來我們的學生將承擔起充分利用生成式AI並與其副作用共存的重擔,大學必須教導他們將這些技術用於人類、地球和所有生物的道德規範。整體而言,AI的使用和對大學的刺激和轉變無疑為大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為重塑未來的學習提供了可能性。憑藉著良知和勇氣,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利用這個轉折點來更有意義地履行大學的使命。而且為了老師和學生的未來,為了大學的生死存亡,現在就必須開始行動,因為AI列車已經沿著軌道快速行駛,任何的阻擋將會徒勞無功。
四、AI 如何在課堂上應用?
自從ChatGPT問世以後,教育界最大的困境就是到底要不要允許甚至鼓勵學生使用類似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工具,如果不允許,大家不是一直在說「會使用人工智慧的,淘汰不會使用人工智慧的」。
但若允許學生使用,會不會讓學生偷懶,報告都是讓ChatGPT代勞,使得學生失去思考、思辨的能力?
但不管怎樣,人工智慧已經對高等教育產生了轉型性影響。首先,AI的出現迫使教育科技公司重新評估其商業模式,例如一家提供數位和實體課本租賃、線上學生輔導和一些其他的學生服務的公司叫Chegg,就發現其訂戶數明顯減少,其執行長說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對該公司的業務造成了衝擊,學生轉向使用AI來獲取課程輔導。
最近很多教育科技公司紛紛推出AI產品來滿足學生需求,沒有AI的公司可能難以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
其次,AI在學生輔導和支持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聊天機器人已經被用於提供學生支持、事務詢問和輔導,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問問題和接觸到這些資源。這樣的AI聊天機器人可以成為學生的有用聯繫點,如果能夠利用校內的資料來對ChatGPT作完整的訓練,將可以為學生提供全天候的服務。
AI在教學方面也被證明是有用的,一些教師利用AI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概念,提供個性化和便利的學習輔助。例如很多大學在資源短缺和教授人數不足的情況下,時常有好幾百人的大型班級,在這種大班,「個性化和便利的」學習輔助是不可能的,AI可以提供個人化的輔助,類似一種「在學生口袋裡提供一位導師」的概念。
以往招生都要看申請學生的自傳、讀書計畫或小論文等資料,但現在ChatGPT可以幫學生代勞,這對招生過程產生了影響。學校開始考慮使用聲音和影片等材料,或者鼓勵學生提交社交媒體內容來替代傳統的文字資料。AI還可以協助招生工作人員處理大量的申請,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
AI對研究論文的搜索和評估也產生了影響,只依賴大學圖書館目錄或Google Scholar來搜尋大量研究論文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新的AI工具提供了論文可視化的搜索結果,有的工具還可以識別被引用頻繁的論文並提供有用的圖表。此外,有些產品使用AI來分析引用和提供論文內容中可以找到的答案,這些工具都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提升研究的成效。
ChatGPT被詬病的一點是關於學術參考文獻的「幻覺」問題,但我們可以將ChatGPT可以參考的文獻限制在搜尋出來的結果,那麼就可以解結這類的胡謅問題。
所以不管喜歡或不喜歡,AI滲透到教育的各方面已是現實,老師自己也要了解如何使用AI,學生當然會利用AI,學校要堅持的原則就是要誠實地使用AI,讓AI成為提升教學和學習成效的工具,而不是作弊的魔頭。
五、2050年的機器人教師
時間快轉到2050年,一波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徹底改變了教育格局,將傳統教室轉變為未來主義的學習環境。
曾經是熟悉的教師站在課堂最前面的景象,已經被最先進的機器人所取代,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無可挑剔的教學能力。
當學生們魚貫而入時,未來的教室裡充滿了興奮,新機器人教師迎接他們。這些機器人老師被設計成類似人類,具有逼真的特徵和表情,使他們與年輕的學習者容易親近,並可以產生共鳴。
一天開始時,機器人老師有效地組織了課程,分析了個別學生的數據,以每個學生的具體需求定制課程。憑藉對認知發展和個性化學習演算法的深刻理解,機器人精心設計課程,來吸引和挑戰學生。
傳統的一排排課桌椅,被互動式的工作站所取代,學生們可以在那裡與他們的機器人導師和同學合作。機器人擁有全息顯像和增強實境等尖端技術,讓學生有擬真的體驗。複雜的科學概念轉變為迷人的視覺模擬,歷史事件轉變為身臨其境的體驗,語言是通過與機器老師的即時對話來練習的。
機器人不再受人類教師的限制,可以同時出現在多個教室,確保每個學生都得到各別化的關注。他們有龐大的知識庫,不斷更新最新的研究和發現,為學生提供準確和最新的信息,培養對學科的深刻理解。
標準化測試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機器人教師通過持續監控和適應性評估來評量學生的進步。這允許即時的反饋和及時的介入輔導,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和挑戰高成就者,同時促進學習者的成長心態。
機器人老師也具有同理心和高情商,他們可以識別和回應每個學生獨特的學習和情感需求。他們提供了一個支持的教育的環境,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提供鼓勵和指導,教室成為學生表達想法的安全空間,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會得到公正和正面的理解。
除了實體教室學習之外,機器人教師也可以將他們的影響力擴展到全球的學生,透過先進的遠距功能,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協作,促進全球的理解和同理心。
父母親也可以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機器人老師的定期更新讓他們了解孩子學習的情形,家長和老師可以隨時進行學習進度的檢討,並適時找出孩子的任何問題。
回到今天,若沒有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教育是否可以仍然如此先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過去一刀切的方法應該被個性化和適應性的教與學所取代,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潛力。老師應該賦予學生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的思考,讓他們在不斷發展的世界中茁壯成長。
……
思考問題
1. 校園中應用AI的優勢和潛在風險分別是什麼?
2. AI如何影響傳統教學模式,幫助改善教學與學習的品質?
3. 大學如何有效整合AI,提升教學研究和招生等環節的效率?
4. 在課堂上運用AI有哪些可行的方式,對學生和教師而言有何好處和挑戰?
5. 機器人教師的未來藍圖是什麼?它們能真正取代人類教師嗎?
6. 運用AI進行招生會帶來哪些利弊?如何確保公平公正?
7. ChatGPT等AI寫作助手如何影響學生論文寫作和學術研究?有無道德疑慮?
8. 學術界如何因應AI的挑戰,避免AI破壞現有的評審體系?
9. 教師如何跟上AI時代的步伐,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競爭力?
10. 學生要培養什麼樣的AI素養,以應對未來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