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1 氣候變遷根本不存在?
我們常常在媒體聽到、看到:全球的氣候正在暖化。但這不是說每個地方都變得很熱,而是指在全球各地,極端寒冷的天氣普遍減少、炎熱的天氣增多;而高溫造成的熱浪頻率也提高了。舉例來說,臺灣一月的氣溫通常和七月相差很多,但過去一百多年來(1900-2012),臺灣全年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 1.3℃。
溫室氣體就像一條包裹地球的毯子,將熱能保留在地球上。如果沒有它們,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會從目前的 15℃下降到 -18℃,地球上的一切都會被凍結,生物也難以生存。
問題是人類活動產生了過多的溫室氣體,增強了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的氣候逐漸失去平衡。這就好比在毯子外又裹上一層被子。
提到溫室氣體,大家通常會想到二氧化碳。它不是唯一的溫室氣體,卻是最主要的一種,影響巨大。從下頁的基林曲線可以清楚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1958 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大衛.基林開始測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他將觀測地點設在夏威夷的茂納羅亞觀測站。
基林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每年都在上升!之後有科學家分析極地冰芯中封存的遠古氣體,用來研究過去的大氣成分與氣候變化,結果發現幾千年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遠低於現在,通常介於 190 到 300 ppm之間。
從下方的圖表可以看出,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明顯上升,恰好與人類開始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的時間吻合。現在二氧化碳濃度已經突破 425 ppm,創下歷史新高。與過去一萬年甚至更久以前的時期相比,現今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飛速上升。這是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二百多萬年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時期!
二氧化碳濃度的曲線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急劇上升,這可不是巧合!18 世紀起,人們為了供應運轉機器所需的能源,大量挖掘煤炭,接著是石油和天然氣,也就是所謂的化石燃料。我們燃燒化石燃料,就把原本藏在地底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導致全球氣溫上升。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2024 年全球的平均氣溫比 1850∼1900 年的平均氣溫高出 1.55℃。這個數字乍聽之下很小,但對地球來說已經是非常巨大的變化。
其實現在的氣候變遷和過去相比,不只是溫室氣體的濃度不同,氣候變遷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差異。地球大約有 45 億年歷史。假設把 10 億年當成 1 年,現在地球的年紀是 4 歲半。地球上一次發燒—也就是發生氣候暖化的週期,大約持續了 1 小時(實際相當於 10 萬年)。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經歷的全球暖化,只用了短短 5 秒鐘(相當於150 年)!
2013 年,澳洲科學家約翰.庫克主持的一項研究,回顧了 12,000 篇科學論文,發現有 97% 認為全球暖化是人類造成的。2022 年 IPCC 發布的最新報告,分析了超過14,000 篇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也是「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沒錯,97% 雖然不是 100% 那麼絕對,但在科學上可以算是一種共識。這就像我們說「演化論已經是生物學界的共識」、「吸菸會致癌是癌症專家得出的共識」一樣,即使有少數人抱持不同的意見,也無法推翻。如今絕大多數的氣候專家都認為人類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
結論:
1.氣候變遷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但從來不曾像現在變化這麼快。
2.過去導致氣候變遷的自然因素(例如太陽活動、火山噴發等)無法解釋現在氣溫上升的現象。
3.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上升與地球氣溫上升有直接的關聯。
4.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同,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導致的結果。
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就能發現各種假新聞和離奇的陰謀論。所以選擇可靠的資訊來源非常重要!例如 IPCC 的研究成果就值得我們參考。
IPCC成立於1988年,是隸屬於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幾乎所有的聯合國會員國都是IPCC成員。IPCC的工作團隊由世界各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
事實上,IPCC不是研究機構,不直接進行新的科學研究,而是彙整來自全球的研究成果,進行科學評估。因此即使有科學家質疑人類對氣候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成果也會被納入討論。不過這裡指的是經過審查的學術研究,而不是一篇任意發表的網路文章。
IPCC提出的報告,每個章節都有數十名作者參與,整份報告由數百名研究人員共同撰寫,還必須經過數千名專家審閱,提出上萬條修改意見!參與這項工作的不只有氣候學家,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專家,甚至還有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
簡單來說,IPCC 在報告中提出的結論並不是某個人的意見,而是數千名專家的研究成果,並且獲得195個國家*的認可,顯現了報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我們常常在媒體聽到、看到:全球的氣候正在暖化。但這不是說每個地方都變得很熱,而是指在全球各地,極端寒冷的天氣普遍減少、炎熱的天氣增多;而高溫造成的熱浪頻率也提高了。舉例來說,臺灣一月的氣溫通常和七月相差很多,但過去一百多年來(1900-2012),臺灣全年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 1.3℃。
溫室氣體就像一條包裹地球的毯子,將熱能保留在地球上。如果沒有它們,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會從目前的 15℃下降到 -18℃,地球上的一切都會被凍結,生物也難以生存。
問題是人類活動產生了過多的溫室氣體,增強了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的氣候逐漸失去平衡。這就好比在毯子外又裹上一層被子。
提到溫室氣體,大家通常會想到二氧化碳。它不是唯一的溫室氣體,卻是最主要的一種,影響巨大。從下頁的基林曲線可以清楚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1958 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大衛.基林開始測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他將觀測地點設在夏威夷的茂納羅亞觀測站。
基林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每年都在上升!之後有科學家分析極地冰芯中封存的遠古氣體,用來研究過去的大氣成分與氣候變化,結果發現幾千年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遠低於現在,通常介於 190 到 300 ppm之間。
從下方的圖表可以看出,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明顯上升,恰好與人類開始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的時間吻合。現在二氧化碳濃度已經突破 425 ppm,創下歷史新高。與過去一萬年甚至更久以前的時期相比,現今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飛速上升。這是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二百多萬年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時期!
二氧化碳濃度的曲線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急劇上升,這可不是巧合!18 世紀起,人們為了供應運轉機器所需的能源,大量挖掘煤炭,接著是石油和天然氣,也就是所謂的化石燃料。我們燃燒化石燃料,就把原本藏在地底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導致全球氣溫上升。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2024 年全球的平均氣溫比 1850∼1900 年的平均氣溫高出 1.55℃。這個數字乍聽之下很小,但對地球來說已經是非常巨大的變化。
其實現在的氣候變遷和過去相比,不只是溫室氣體的濃度不同,氣候變遷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差異。地球大約有 45 億年歷史。假設把 10 億年當成 1 年,現在地球的年紀是 4 歲半。地球上一次發燒—也就是發生氣候暖化的週期,大約持續了 1 小時(實際相當於 10 萬年)。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經歷的全球暖化,只用了短短 5 秒鐘(相當於150 年)!
2013 年,澳洲科學家約翰.庫克主持的一項研究,回顧了 12,000 篇科學論文,發現有 97% 認為全球暖化是人類造成的。2022 年 IPCC 發布的最新報告,分析了超過14,000 篇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也是「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沒錯,97% 雖然不是 100% 那麼絕對,但在科學上可以算是一種共識。這就像我們說「演化論已經是生物學界的共識」、「吸菸會致癌是癌症專家得出的共識」一樣,即使有少數人抱持不同的意見,也無法推翻。如今絕大多數的氣候專家都認為人類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
結論:
1.氣候變遷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但從來不曾像現在變化這麼快。
2.過去導致氣候變遷的自然因素(例如太陽活動、火山噴發等)無法解釋現在氣溫上升的現象。
3.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上升與地球氣溫上升有直接的關聯。
4.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同,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導致的結果。
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就能發現各種假新聞和離奇的陰謀論。所以選擇可靠的資訊來源非常重要!例如 IPCC 的研究成果就值得我們參考。
IPCC成立於1988年,是隸屬於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幾乎所有的聯合國會員國都是IPCC成員。IPCC的工作團隊由世界各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
事實上,IPCC不是研究機構,不直接進行新的科學研究,而是彙整來自全球的研究成果,進行科學評估。因此即使有科學家質疑人類對氣候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成果也會被納入討論。不過這裡指的是經過審查的學術研究,而不是一篇任意發表的網路文章。
IPCC提出的報告,每個章節都有數十名作者參與,整份報告由數百名研究人員共同撰寫,還必須經過數千名專家審閱,提出上萬條修改意見!參與這項工作的不只有氣候學家,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專家,甚至還有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
簡單來說,IPCC 在報告中提出的結論並不是某個人的意見,而是數千名專家的研究成果,並且獲得195個國家*的認可,顯現了報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