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十一 心血管疾病的殺手「反式脂肪」
小潘潘問阿明說:「聽說人造奶油有反式脂肪,吃了很不好,買東西一定要看它的反式脂肪的含量,阿明你知道反式脂肪那是什麼嗎?」阿明心想:「反式應該就是化學上有關分子結構的專有名詞,有反式的話,那應該也會有順式,這會不會跟我以前學的有機化學中的烯類分子有沒有雙鍵有關呢?」
反式脂肪下肚 憂鬱風險大增【2011-01新聞】
據報導,和沒有食用反式脂肪的人相較之下,攝取較多反式脂肪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高達 48%。這印證了「垃圾食物」和這個疾病的關聯性。
反式脂肪吃多 易生出巨嬰【2011-10新聞】
研究指出孕婦從甜食、速食中攝取反式脂肪,可能會生出巨嬰。反式脂肪不僅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LDL),也會減少有益健康的好膽固醇(HDL)。
反式脂肪就是三酸甘油脂中那三串的脂肪酸有的是反式的脂肪酸。食品業者常想將液態的植物油做成固體形態,這種製造人造奶油是利用烯類的氫化作用,一般天然的植物油的 C = C 雙鍵都是順式的,但在氫化植物油的過程中,異構作用會產生反式的植物油,因此造成反式脂肪。因為 C = C 雙鍵反式的緣故,因此其分子的排列方式是直線形的,如同飽和脂肪酸一樣。反式脂肪無法被新陳代謝,近來研究顯示反式脂肪如同飽和脂肪酸一樣,會增加動脈堵塞和心血管的疾病的風險。現在的食品標示都必需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依衛生署的規範,每 100 公克或 100 毫升的食品中,如果反式脂肪的含量低於 0.3 公克以下,可以標示為 0,如高於 0.3 公克,則必須標示其含量。即使有規範,但業者的良心很重要,因為現在市面上一些餅乾、洋芋片等零食的反式脂肪的含量也都標成 0,所以消費者不得不小心。
主題八 承「瘦」不了的「瘦肉精」
既然不買可能有問題的魚,那阿明建議去逛豬肉市場,回去煮點紅燒肉總可以了吧!小潘潘說:「吃豬肉更要小心,最好買一些有認證過的,雖然有時候也會聽到認證過的豬肉也會有問題,但是現在抗生素那麼多,總比沒有認證過的安全一點。」阿明說:「要不然買點牛排,回去享受一下牛排大餐!」但小潘潘趕緊說:「千萬別買美國牛,聽說有瘦肉精的殘留!」阿明感嘆:「原來吃大魚大肉,問題居然這麼多!」瘦肉精是氣喘藥 誤用恐爆血管【2011-01新聞】
大型的養鵝場被查出疑似使用瘦肉精養鵝,消息傳出,鵝肉的銷售量大受影響。原來瘦肉精是用來治療氣喘的藥,因為有造成血壓上升的副作用,屬於處方用藥,消費者如果吃下肚,可能會讓高血壓病患致命。
美國牛驗出瘦肉精【2011-01新聞】衛生署抽查發現,大賣場賣的美國牛肉含有瘦肉精,目前已經要求業者先不要販售,這也是從四年前重新開放美國牛進口以來,第一次驗出瘦肉精。
開放瘦肉精?全民人心惶惶【2012-02新聞】
政府是否開放美國牛,問題已經浮上檯面!雖然衛生署宣稱,攝取含有培林的美國牛肉,對健康不會有影響,但已經引發民間的疑慮。有專家認為,吃太多可能會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的風險。
毒物專家:沙丁胺醇毒性比萊克多巴胺更強【2012-03新聞】豬隻也抽驗出瘦肉精,而且是國際上完全禁用的瘦肉精「沙丁胺醇」,毒物專家表示,「沙丁胺醇」毒性比「萊克多巴胺」更強,雖然驗出的比例很低,但仍有可能衝擊國內的肉品市場。沙丁胺醇其實是人類的氣喘用藥,可以緩解症狀,但如果拿來做瘦肉精而食用過量,所引起包括心悸、血壓、血糖上升、手發抖等副作用會更強。
澳牛也淪陷? 驗出「齊帕特羅」0.8 ppb【2012-03新聞】
抽驗賣場牛肉,結果發現澳洲牛含有有比萊克多巴胺,毒性強 15 倍的瘦肉精「齊帕特羅」0.8 ppb,進口肉商懷疑,澳洲本來就禁用瘦肉精,加上澳洲牛都是放牧,不需要瘦肉精控制脂肪含量,懷疑是遭到汙染,或是有業者以美國牛混充紐澳牛肉進口。
瘦肉精俗稱「受體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腎上腺興奮劑,市面上有 20 多種,常見的有 7 種,包括培林(Ractopamine)或稱萊克多巴胺、克倫特羅(Clenbuterol)、鹽酸克倫特羅、鹽酸雙氯醇胺、克喘素、氨哮素、氨必妥、氨雙氯喘通、氨雙氯醇胺等等,其中培林毒性最低。與其它類似興奮劑一樣,人體如果吸收的話,會產生諸多症狀,甚至誘發癌症。
常見的兩種:培林和克倫特羅的結構見於下圖。這些化學結構都是屬於胺類,有的還含有氯。瘦肉精原本用於治療人類氣喘,後來發現加在飼料裡讓豬、牛等動物長期食用,可促進肌肉生長,加速脂肪轉化與分解,讓動物的體型變得更健美,瘦肉會變得更多,而肥肉變少,可減少飼料使用及縮短上市日期。最近是否解禁美國有殘留瘦肉精的牛肉進口到台灣,再度吵得沸沸揚揚,引發大家對瘦肉精的疑慮,一般的老饕都認為美國用穀物飼料餵養牛隻,所以美國牛肉的風味口感比較好;不像澳洲牛肉是因為放牧直接吃草的,所以牛肉較沒有 Q 感,而且有草腥味。衛生署目前瘦肉精殘留標準,原本一律不得檢出之瘦肉精成分培林與克倫特羅,可能會因為美國的施壓而重訂安全合理的殘留量。雖然目前全球有二十幾個國家,允許培林添加在飼料中,也訂有殘餘標準,美國的殘餘標準是 50 ppb(ppb 代表十億分之一),日本為 10 ppb,但台灣、中國和歐盟,至今仍未解禁。
目前對殘留瘦肉精的美國牛肉正反兩邊的意見都有,贊成的人認為動物吃進瘦肉精一天之後,大約有九成的瘦肉精就會排出其體外,況且研究指出培林的毒性低,人體就算吸收超過 200 ppb,也不一定會中毒;反對的意見則是認為,國人愛吃動物內臟,而內臟的瘦肉精殘留量又往往是肉品的五至十倍,吃進瘦肉精恐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律不整、血壓因而升高的風險,況且風險低不代表零風險,現今歐盟仍禁止殘留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因此,瘦肉精是否對人體有害,仍是相當爭議的話題,不過話說回來,食物千百種,如有健康疑慮的話,最好還是明哲保身,盡量不吃也罷!
小潘潘問阿明說:「聽說人造奶油有反式脂肪,吃了很不好,買東西一定要看它的反式脂肪的含量,阿明你知道反式脂肪那是什麼嗎?」阿明心想:「反式應該就是化學上有關分子結構的專有名詞,有反式的話,那應該也會有順式,這會不會跟我以前學的有機化學中的烯類分子有沒有雙鍵有關呢?」
反式脂肪下肚 憂鬱風險大增【2011-01新聞】
據報導,和沒有食用反式脂肪的人相較之下,攝取較多反式脂肪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高達 48%。這印證了「垃圾食物」和這個疾病的關聯性。
反式脂肪吃多 易生出巨嬰【2011-10新聞】
研究指出孕婦從甜食、速食中攝取反式脂肪,可能會生出巨嬰。反式脂肪不僅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LDL),也會減少有益健康的好膽固醇(HDL)。
反式脂肪就是三酸甘油脂中那三串的脂肪酸有的是反式的脂肪酸。食品業者常想將液態的植物油做成固體形態,這種製造人造奶油是利用烯類的氫化作用,一般天然的植物油的 C = C 雙鍵都是順式的,但在氫化植物油的過程中,異構作用會產生反式的植物油,因此造成反式脂肪。因為 C = C 雙鍵反式的緣故,因此其分子的排列方式是直線形的,如同飽和脂肪酸一樣。反式脂肪無法被新陳代謝,近來研究顯示反式脂肪如同飽和脂肪酸一樣,會增加動脈堵塞和心血管的疾病的風險。現在的食品標示都必需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依衛生署的規範,每 100 公克或 100 毫升的食品中,如果反式脂肪的含量低於 0.3 公克以下,可以標示為 0,如高於 0.3 公克,則必須標示其含量。即使有規範,但業者的良心很重要,因為現在市面上一些餅乾、洋芋片等零食的反式脂肪的含量也都標成 0,所以消費者不得不小心。
主題八 承「瘦」不了的「瘦肉精」
既然不買可能有問題的魚,那阿明建議去逛豬肉市場,回去煮點紅燒肉總可以了吧!小潘潘說:「吃豬肉更要小心,最好買一些有認證過的,雖然有時候也會聽到認證過的豬肉也會有問題,但是現在抗生素那麼多,總比沒有認證過的安全一點。」阿明說:「要不然買點牛排,回去享受一下牛排大餐!」但小潘潘趕緊說:「千萬別買美國牛,聽說有瘦肉精的殘留!」阿明感嘆:「原來吃大魚大肉,問題居然這麼多!」瘦肉精是氣喘藥 誤用恐爆血管【2011-01新聞】
大型的養鵝場被查出疑似使用瘦肉精養鵝,消息傳出,鵝肉的銷售量大受影響。原來瘦肉精是用來治療氣喘的藥,因為有造成血壓上升的副作用,屬於處方用藥,消費者如果吃下肚,可能會讓高血壓病患致命。
美國牛驗出瘦肉精【2011-01新聞】衛生署抽查發現,大賣場賣的美國牛肉含有瘦肉精,目前已經要求業者先不要販售,這也是從四年前重新開放美國牛進口以來,第一次驗出瘦肉精。
開放瘦肉精?全民人心惶惶【2012-02新聞】
政府是否開放美國牛,問題已經浮上檯面!雖然衛生署宣稱,攝取含有培林的美國牛肉,對健康不會有影響,但已經引發民間的疑慮。有專家認為,吃太多可能會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的風險。
毒物專家:沙丁胺醇毒性比萊克多巴胺更強【2012-03新聞】豬隻也抽驗出瘦肉精,而且是國際上完全禁用的瘦肉精「沙丁胺醇」,毒物專家表示,「沙丁胺醇」毒性比「萊克多巴胺」更強,雖然驗出的比例很低,但仍有可能衝擊國內的肉品市場。沙丁胺醇其實是人類的氣喘用藥,可以緩解症狀,但如果拿來做瘦肉精而食用過量,所引起包括心悸、血壓、血糖上升、手發抖等副作用會更強。
澳牛也淪陷? 驗出「齊帕特羅」0.8 ppb【2012-03新聞】
抽驗賣場牛肉,結果發現澳洲牛含有有比萊克多巴胺,毒性強 15 倍的瘦肉精「齊帕特羅」0.8 ppb,進口肉商懷疑,澳洲本來就禁用瘦肉精,加上澳洲牛都是放牧,不需要瘦肉精控制脂肪含量,懷疑是遭到汙染,或是有業者以美國牛混充紐澳牛肉進口。
瘦肉精俗稱「受體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腎上腺興奮劑,市面上有 20 多種,常見的有 7 種,包括培林(Ractopamine)或稱萊克多巴胺、克倫特羅(Clenbuterol)、鹽酸克倫特羅、鹽酸雙氯醇胺、克喘素、氨哮素、氨必妥、氨雙氯喘通、氨雙氯醇胺等等,其中培林毒性最低。與其它類似興奮劑一樣,人體如果吸收的話,會產生諸多症狀,甚至誘發癌症。
常見的兩種:培林和克倫特羅的結構見於下圖。這些化學結構都是屬於胺類,有的還含有氯。瘦肉精原本用於治療人類氣喘,後來發現加在飼料裡讓豬、牛等動物長期食用,可促進肌肉生長,加速脂肪轉化與分解,讓動物的體型變得更健美,瘦肉會變得更多,而肥肉變少,可減少飼料使用及縮短上市日期。最近是否解禁美國有殘留瘦肉精的牛肉進口到台灣,再度吵得沸沸揚揚,引發大家對瘦肉精的疑慮,一般的老饕都認為美國用穀物飼料餵養牛隻,所以美國牛肉的風味口感比較好;不像澳洲牛肉是因為放牧直接吃草的,所以牛肉較沒有 Q 感,而且有草腥味。衛生署目前瘦肉精殘留標準,原本一律不得檢出之瘦肉精成分培林與克倫特羅,可能會因為美國的施壓而重訂安全合理的殘留量。雖然目前全球有二十幾個國家,允許培林添加在飼料中,也訂有殘餘標準,美國的殘餘標準是 50 ppb(ppb 代表十億分之一),日本為 10 ppb,但台灣、中國和歐盟,至今仍未解禁。
目前對殘留瘦肉精的美國牛肉正反兩邊的意見都有,贊成的人認為動物吃進瘦肉精一天之後,大約有九成的瘦肉精就會排出其體外,況且研究指出培林的毒性低,人體就算吸收超過 200 ppb,也不一定會中毒;反對的意見則是認為,國人愛吃動物內臟,而內臟的瘦肉精殘留量又往往是肉品的五至十倍,吃進瘦肉精恐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律不整、血壓因而升高的風險,況且風險低不代表零風險,現今歐盟仍禁止殘留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因此,瘦肉精是否對人體有害,仍是相當爭議的話題,不過話說回來,食物千百種,如有健康疑慮的話,最好還是明哲保身,盡量不吃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