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1 猜
在現實的日常生活當中,你雖然翻開了這本看起來很嚴肅的什麼生物統計的書,但你並沒有很專心看著這本書,你注意到桌子右邊擱著一張新開幕餐廳的特價優惠宣傳單,眼睛一亮口水一流,揪了一旁的三五親朋好友等會兒去吃。你的好友甲回你說:「新開幕特價看起來很優惠沒錯,但是太便宜了,去了一定一堆人要排很久的隊。」好友乙則說:「而且現在天氣陰陰的,等下鐵定下雨,不如泡泡麵嗑比較方便。」
這一段常見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桌子右邊有一張新開幕餐廳的特價優惠宣傳單、你眼睛亮口水流、現在天氣陰陰的。有一些是對未知事物的猜測:一定一堆人、去了要排很久的隊、等下鐵定下雨。
大致上我們在下課時間談論生活上的事物時,常常包含對已經發生或是已知的事實的敘述,跟對未知事物的猜測兩大類的話語,而且常常從已經發生或是已知的事實來猜未知事物。而在感覺較嚴肅學術研討會或醫學研究上,專家學者們談論的方式也差不了多少;辛苦得到寶貴的資料後,要討論的除了描述掌握在手中的數據之外,就是從這些已知的研究結果來推測未知事物。你了解「推測」就等於是「猜」;只是學術上的用詞與朋友間閒聊的口語,字面上不同而已。
在日常生活上,對於同樣一件已經發生或是已知的事物時,不同人會有不同描述:
「現在天氣陰陰的」或是「沒有太陽有陰雲」
「有張優惠宣傳單在桌子右邊」或是「桌子右邊有張優惠宣傳單」
但敘述的內容意思都還是一樣的。
不過當我們要猜未知的事物時,不同人來猜,可能差很多:
「新開幕特價太便宜了,一定一堆人要排很久的隊,不要去。」
「新開幕肯定沒什麼人知道,一定不用排隊,快去搶!」
「現在天氣陰陰的,等下鐵定會下雨,不要出門。」
「現在天氣陰陰的,等下就會出大太陽啦,現在正涼爽,快出門!」
在學術研究上,當醫學研究人員要報告已知的研究結果時:
「這群糖尿病患者吃A藥後有60%的人治好了糖尿病」或是
「這群糖尿病患者吃A藥後有40%的人糖尿病沒有治好」
說法不同但含義一樣。
而醫學研究人員要推測未知事物時,也是不同研究員人來推測,可能差很多:
「吃A藥後有60%的人治好了糖尿病」所以推測「A藥將能有效治療其他糖尿病患者」
「吃A藥後有40%的人糖尿病沒治好」所以推測「A藥不能有效治療其他糖尿病患者」
既然「推測」就是等於「猜」,本書往後將使用猜(註1)這個字來表達要推測的意思。
單元2 不猜
對於日常生活中很多未發生或是未知的事物,你是不猜的:
對於明天的日出方位,你知道會從東方升起;不需要猜,你知道那是有規律的必然現象。
握在手中的蘋果,如果放開它,你知道它將向地面掉落;你甚至能知道它在多少時間後會到達地面。不需要猜,你知道那是如物裡定律般必然的現象。
測量到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度後,對於第三邊的長度;不需要猜,你知道有數學公式可以必然正確地計算出來。
你訂購的超大隻龍蝦寄來了,牠是否有如廣告裡所說的那麼超大隻呢;不需要猜,因為你可以直接拿個秤測量牠的重量。
理論上來說,當你有任何方式能精確得知某個未發生或是未知事物,你不需要猜。只不過在生物醫學上,少有遵循規律、定律、公式來讓我們輕鬆算免猜臆的;多的是不規則的變化、差異,讓我們不得不猜,非猜不可。
現實上即使你知道有某種方式能精確得知某個未發生或是未知事物,但實際上你沒能執行那個某種方式時,仍然需要猜。例如你想知道全國所有人的平均身高,逐一去測量每個人的身高,可以得到正確無誤的解答;但要實際上去逐一測量每個人需耗費龐大的人力與時間,以致於幾乎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此還是得用猜的。
因此當我們在某一時刻想知道某個未發生或是未知事物,而我們在那個時刻沒有任何可實際執行的方式能精確得知結果的話,我們就只有……猜了。
除了依規律、定律、公式或測量等方式而不猜的情況,尚有一個不猜的情況;這個情況可說是不猜的精髓,並且幾乎是所有猜的基礎(即便是生物統計學上的猜也是)。在一般用語上,它可能稱之為信念;在生物統計上,本書將之稱為假定(註2)。
這裡的用詞假定,是指強烈的認定,假設而且認定!已經認定,不用去測量、檢驗或求證它的真假對錯(與需求證真假對錯的假設不同)。
假定為何是猜的基礎呢?因為我們總是在眾多的假定之下去猜測事物,我們常常都對眾多事物有所假定,只是假定得太自然太習慣而不自覺罷了,以前面例子來說:
你見現在天氣陰陰的,你假定等一下的地球環境氣候跟往常一樣(不會突然有火山爆發、被隕石撞擊、強烈的異常太陽黑子活動等等什麼鬼的事件),然後你猜等一下會下雨。
地球環境氣候跟往常一樣這個假定是通常你是不自覺的,也許真的有某天會有火山、隕石來襲或太陽異變,但總之你假定等一下這些狀況都不會發生。
我們通常假定「未知事件的發生環境會跟往常的狀態一樣」;這很自然而且實際上也大多如此,所以我們常不自覺但這卻沒什麼不妥。
在現實的日常生活當中,你雖然翻開了這本看起來很嚴肅的什麼生物統計的書,但你並沒有很專心看著這本書,你注意到桌子右邊擱著一張新開幕餐廳的特價優惠宣傳單,眼睛一亮口水一流,揪了一旁的三五親朋好友等會兒去吃。你的好友甲回你說:「新開幕特價看起來很優惠沒錯,但是太便宜了,去了一定一堆人要排很久的隊。」好友乙則說:「而且現在天氣陰陰的,等下鐵定下雨,不如泡泡麵嗑比較方便。」
這一段常見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桌子右邊有一張新開幕餐廳的特價優惠宣傳單、你眼睛亮口水流、現在天氣陰陰的。有一些是對未知事物的猜測:一定一堆人、去了要排很久的隊、等下鐵定下雨。
大致上我們在下課時間談論生活上的事物時,常常包含對已經發生或是已知的事實的敘述,跟對未知事物的猜測兩大類的話語,而且常常從已經發生或是已知的事實來猜未知事物。而在感覺較嚴肅學術研討會或醫學研究上,專家學者們談論的方式也差不了多少;辛苦得到寶貴的資料後,要討論的除了描述掌握在手中的數據之外,就是從這些已知的研究結果來推測未知事物。你了解「推測」就等於是「猜」;只是學術上的用詞與朋友間閒聊的口語,字面上不同而已。
在日常生活上,對於同樣一件已經發生或是已知的事物時,不同人會有不同描述:
「現在天氣陰陰的」或是「沒有太陽有陰雲」
「有張優惠宣傳單在桌子右邊」或是「桌子右邊有張優惠宣傳單」
但敘述的內容意思都還是一樣的。
不過當我們要猜未知的事物時,不同人來猜,可能差很多:
「新開幕特價太便宜了,一定一堆人要排很久的隊,不要去。」
「新開幕肯定沒什麼人知道,一定不用排隊,快去搶!」
「現在天氣陰陰的,等下鐵定會下雨,不要出門。」
「現在天氣陰陰的,等下就會出大太陽啦,現在正涼爽,快出門!」
在學術研究上,當醫學研究人員要報告已知的研究結果時:
「這群糖尿病患者吃A藥後有60%的人治好了糖尿病」或是
「這群糖尿病患者吃A藥後有40%的人糖尿病沒有治好」
說法不同但含義一樣。
而醫學研究人員要推測未知事物時,也是不同研究員人來推測,可能差很多:
「吃A藥後有60%的人治好了糖尿病」所以推測「A藥將能有效治療其他糖尿病患者」
「吃A藥後有40%的人糖尿病沒治好」所以推測「A藥不能有效治療其他糖尿病患者」
既然「推測」就是等於「猜」,本書往後將使用猜(註1)這個字來表達要推測的意思。
單元2 不猜
對於日常生活中很多未發生或是未知的事物,你是不猜的:
對於明天的日出方位,你知道會從東方升起;不需要猜,你知道那是有規律的必然現象。
握在手中的蘋果,如果放開它,你知道它將向地面掉落;你甚至能知道它在多少時間後會到達地面。不需要猜,你知道那是如物裡定律般必然的現象。
測量到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度後,對於第三邊的長度;不需要猜,你知道有數學公式可以必然正確地計算出來。
你訂購的超大隻龍蝦寄來了,牠是否有如廣告裡所說的那麼超大隻呢;不需要猜,因為你可以直接拿個秤測量牠的重量。
理論上來說,當你有任何方式能精確得知某個未發生或是未知事物,你不需要猜。只不過在生物醫學上,少有遵循規律、定律、公式來讓我們輕鬆算免猜臆的;多的是不規則的變化、差異,讓我們不得不猜,非猜不可。
現實上即使你知道有某種方式能精確得知某個未發生或是未知事物,但實際上你沒能執行那個某種方式時,仍然需要猜。例如你想知道全國所有人的平均身高,逐一去測量每個人的身高,可以得到正確無誤的解答;但要實際上去逐一測量每個人需耗費龐大的人力與時間,以致於幾乎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此還是得用猜的。
因此當我們在某一時刻想知道某個未發生或是未知事物,而我們在那個時刻沒有任何可實際執行的方式能精確得知結果的話,我們就只有……猜了。
除了依規律、定律、公式或測量等方式而不猜的情況,尚有一個不猜的情況;這個情況可說是不猜的精髓,並且幾乎是所有猜的基礎(即便是生物統計學上的猜也是)。在一般用語上,它可能稱之為信念;在生物統計上,本書將之稱為假定(註2)。
這裡的用詞假定,是指強烈的認定,假設而且認定!已經認定,不用去測量、檢驗或求證它的真假對錯(與需求證真假對錯的假設不同)。
假定為何是猜的基礎呢?因為我們總是在眾多的假定之下去猜測事物,我們常常都對眾多事物有所假定,只是假定得太自然太習慣而不自覺罷了,以前面例子來說:
你見現在天氣陰陰的,你假定等一下的地球環境氣候跟往常一樣(不會突然有火山爆發、被隕石撞擊、強烈的異常太陽黑子活動等等什麼鬼的事件),然後你猜等一下會下雨。
地球環境氣候跟往常一樣這個假定是通常你是不自覺的,也許真的有某天會有火山、隕石來襲或太陽異變,但總之你假定等一下這些狀況都不會發生。
我們通常假定「未知事件的發生環境會跟往常的狀態一樣」;這很自然而且實際上也大多如此,所以我們常不自覺但這卻沒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