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3 人類能戰勝傳染病
全拜抗生素之賜?

盤尼西林的發現
我們常說「失敗為成功之母」,而實際體現這句話的是發現「盤尼西林」的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一八八一〜一九九五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弗萊明以醫師的身分從軍,目睹傷兵一個接一個因傳染病倒下,於是埋首研究抑制傳染病的藥劑。不過他似乎不太擅長整理內務,研究室十分凌亂,研究環境也很難算得上是乾淨。
細菌的培養很怕混入其他細菌,因此會使用無菌室或經過滅菌處理的器材,而操作中未免唾液噴濺則會戴上口罩,盡量避免對話、聊天。
然而,弗萊明卻對著細菌培養皿打了噴嚏。幾天後,他注意到只有噴嚏濺到的地方細菌減少了。顯然是唾液裡的某種成分讓細菌的數量減少。

一九一九年,弗萊明發現那種成分就是「溶解酶」。溶解酶是一種酵素,除了唾液之外,人的淚液、鼻水、母乳等也含有這種成分,屬於天然的抗菌物質。它會溶解細菌的細胞壁,現在也被廣泛用來治療感冒等疾病。
那之後過了將近十年,一九二八年弗萊明進行葡萄球菌的培養,過程中不慎讓培養基長出青黴菌。弗萊明觀察該培養基,發現青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已經溶解。青黴汁中所含的物質便以青黴菌的屬名Penicillium來命名,即「盤尼西林」。這是全世界第一個抗生素。

熱門電視劇也描繪過提煉盤尼西林的困難
曾被拍成電視劇的漫畫《仁醫》(村上紀香、集英社,中譯《仁者俠醫》、東立出版)裡,穿越時空來到江戶時代的醫師提煉出盤尼西林後大展長才,然而現實中,盤尼西林的提煉非常困難。弗萊明本身並未能精製出高純度的盤尼西林,他的發現被原封不動地擱置了十年以上。
到了一九四○年,霍華德.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恩斯特.伯利斯.柴恩(Ernst Boris Chain)發現了精製的方法(被稱為盤尼西林的再發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生產的盤尼西林挽救了許多士兵的性命。

英國首相邱吉爾也因磺胺劑撿回一命
抗生素來自生物界,但人類慢慢發現,人工合成的物質中有些也具有抗菌作用。有時我們會把這樣的物質稱為抗菌劑,與抗生素作區別。「磺胺劑」即是其中的代表。
以《搶救雷恩大兵》為代表、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片中,便有出現醫護兵將大量粉末撒在受傷士兵的傷口上的場景,那就是磺胺劑。對於愛看漫畫的人,若說是《Dr. STONE》(原作:稻垣理一郎、作畫:Boichi、集英社,中譯《Dr. STONE 新石紀》、東立出版)的主角合成的藥物,也許更容易理解。
磺胺劑會抑制葉酸這種胺基酸的合成,阻礙細菌合成DNA。它相對較容易合成,又具有顯著功效,挽救了許多的人命。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是因磺胺劑而得救的其中一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罹患肺炎的邱吉爾多虧了磺胺劑才能活下來。假使沒有磺胺劑,大戰恐怕會迎來不同的結局,也許現在英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已不存在。
現在,我們使用的抗生素種類繁多。在前述的盤尼西林之後被開發出的頭孢子菌素(Cephalosporins)類藥物,隨著抗藥性菌的出現和對象病原菌的變化,已開發出第一代到第四代。各位是否有注意到,最近幾年醫院愈來愈少開抗生素給病人了?

二○五○年將超過癌症?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二○一三年全世界因抗藥性菌而致死的人數,保守估計至少七十萬人。如果不採取任何對策,任由抗藥性菌增加,二○五○年死亡人數有可能突破一千萬人,超過癌症的死亡人數。
一般認為,要是放任抗藥性菌繼續增加的話,未來我們將不能動手術,醫療會有全盤崩壞的危險。
現在,醫師們已減少對病毒性感冒開預防性抗菌劑,或是未經診斷便任意開給病人對多種細菌有效的抗菌劑,試圖藉此減少抗藥性菌的產生。

抗菌劑非常方便好用,效果又好,若能請醫師開立藥物會讓人放心不少,但避免任意開這類藥物,注意衛生情況以減少罹患傳染病,這與守護未來的世代息息相關。
不要只是依賴便利的藥物和醫療,努力去做我們能做的事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