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類第一株
腸道原生菌LGG
人體既然有很強的免疫系統,大腸自己也製造好菌,人體經過幾千萬年的演化,到底大腸自己會製造出哪些好菌( 大腸自己能做的叫做「原生菌」) ?科學研究向來就不斷探討發掘,人類第一株原生菌從體內篩檢出來,體外培養成功是在1983 年,是美國資助「洛克菲勒醫學研究中心、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計劃的成果。這株菌稱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中文是「鼠李糖乳桿菌」,簡稱LGG。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將LGG 指定為公認的安全菌種(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2007 年被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授予合格的安全鑑定(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 QPS),這開啟了人類不需要依賴化學藥物,就能補充身體原來就存在的免疫能力的新頁,這才算是真正的自然醫學方案。
LGG 幾十年來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種疾病治療,發表超過1000 篇以上的論文,上網用「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搜尋,會出現成千上萬的文章,臨床驗證LGG 的有效實驗,非常廣泛與龐大。這是人類首次不用藥物,直接運用人體本然的東西來協助疾病患者,它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自然不在話下。LGG幾十年來所有驗證過的效能,各國對LGG 的運用研究,真是鋪天蓋地,令人眼花撩亂。原生菌的問世,代表其他的益生菌已經沒甚麼價值,因為原生菌在腸道壽命約為益生菌的10 倍,但商業信息的傳播決定了市場的銷售和觀念,一般人不知道有原生菌,只知道有益生菌,醫院也不採用原生菌作為提升免疫治病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太簡單,不符合醫療經濟學的長期效益,也因此原生菌就只被少數人運用,甚為可惜。
在任何科技領域,一個斷層革命的技術問世,徹底摧毀與取代現有市場秩序與利益鏈,其結果只有兩個悲慘下場,好一點的被「購併消滅」,壞一點的就是「謀殺消滅」,歷史上案例太多了。大腸原生菌的問世,也是人類健康的革命性產品,它在時機與策略上的雙重因素下,沒有被消滅,算是天意吧。
LGG 的問世,無疑是在化學藥物和健康產品市場的殺手鐧,嚴重破壞了龐大的利益市場,有了原生菌,身體免疫能力直接提升,等於這些化學藥物通通完蛋了,因此它被整個龐大的利益市場刻意壓制,拒絕銷售,經歷了將近40 年,至今仍然如此,故事很冗長,我們不贅述。
原生菌能於今問世,一方面是當時的公司改變策略,不再單獨銷售,轉換角色成為所有健康食品的添加劑,與利益集團共存,一方面是技術專利到期,各方勢力也介入研發製造。當下能吃到這樣的東西,也是需要福德之人,因為媒體也不敢宣傳這樣得罪龐大醫藥系統的產品,所以一般人也很難知道這樣的信息。
‧‧‧ ‧‧‧ ‧‧‧
02
原生菌的辨識
1 原生菌在人體存活時間長
如果我們不從醫學角度來說原生菌,而從腸胃保健的角度來說,有了腸道的原生菌,市面許多益生菌都可以打包回家了。光是從能在腸道存活的壽命來說,原生種的壽命大概是20 天,外來益生菌如同食物,今天吃明天排,就連廣告最敢說的品牌,也只敢說7 天。光是在腸道存活作用的時間,原生菌就是外來益生菌的3 至10 倍。有了原生菌,益生菌就只能淪為陪襯了。但是整個經濟市場永遠存在多樣化,益生菌龐大的市場,豈能允許被一隻原生菌打敗?這並不符合總體經濟效益,所以沒有人會去關注這件事。
太多研究的內容解說,不是本書的目的。FDA 都已經核可效用的,我們無須再舉證說明。本書旨在提供讀者從古典醫學角度認識腸道原生菌,並提供它可以運用的領域,再者是分辨益生菌和原生菌的差異,以免被眼花撩亂的商業廣告給矇騙了。
2 從包裝辨識何謂原生菌
美國的LGG 原廠以原料廠為定位,供應給非常多行業作為腸胃食品的添加劑,他們自己則是訴求更有利益的醫療市場,一般消費者是無福享用高純度的原生菌的。純的原生菌價格高,一般消費者沒有認知,市場就不好推動,益生菌市場便宜又多樣,造就了原生菌的埋沒。但消費者可從外包裝寫的「原生菌」作為辨識標準。
以上內容節錄自《原生菌:您的第二基因體》蔡凱宙◎著.三真健康有限公司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920600.pdf
人類第一株
腸道原生菌LGG
人體既然有很強的免疫系統,大腸自己也製造好菌,人體經過幾千萬年的演化,到底大腸自己會製造出哪些好菌( 大腸自己能做的叫做「原生菌」) ?科學研究向來就不斷探討發掘,人類第一株原生菌從體內篩檢出來,體外培養成功是在1983 年,是美國資助「洛克菲勒醫學研究中心、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計劃的成果。這株菌稱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中文是「鼠李糖乳桿菌」,簡稱LGG。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將LGG 指定為公認的安全菌種(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2007 年被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授予合格的安全鑑定(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 QPS),這開啟了人類不需要依賴化學藥物,就能補充身體原來就存在的免疫能力的新頁,這才算是真正的自然醫學方案。
LGG 幾十年來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種疾病治療,發表超過1000 篇以上的論文,上網用「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搜尋,會出現成千上萬的文章,臨床驗證LGG 的有效實驗,非常廣泛與龐大。這是人類首次不用藥物,直接運用人體本然的東西來協助疾病患者,它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自然不在話下。LGG幾十年來所有驗證過的效能,各國對LGG 的運用研究,真是鋪天蓋地,令人眼花撩亂。原生菌的問世,代表其他的益生菌已經沒甚麼價值,因為原生菌在腸道壽命約為益生菌的10 倍,但商業信息的傳播決定了市場的銷售和觀念,一般人不知道有原生菌,只知道有益生菌,醫院也不採用原生菌作為提升免疫治病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太簡單,不符合醫療經濟學的長期效益,也因此原生菌就只被少數人運用,甚為可惜。
在任何科技領域,一個斷層革命的技術問世,徹底摧毀與取代現有市場秩序與利益鏈,其結果只有兩個悲慘下場,好一點的被「購併消滅」,壞一點的就是「謀殺消滅」,歷史上案例太多了。大腸原生菌的問世,也是人類健康的革命性產品,它在時機與策略上的雙重因素下,沒有被消滅,算是天意吧。
LGG 的問世,無疑是在化學藥物和健康產品市場的殺手鐧,嚴重破壞了龐大的利益市場,有了原生菌,身體免疫能力直接提升,等於這些化學藥物通通完蛋了,因此它被整個龐大的利益市場刻意壓制,拒絕銷售,經歷了將近40 年,至今仍然如此,故事很冗長,我們不贅述。
原生菌能於今問世,一方面是當時的公司改變策略,不再單獨銷售,轉換角色成為所有健康食品的添加劑,與利益集團共存,一方面是技術專利到期,各方勢力也介入研發製造。當下能吃到這樣的東西,也是需要福德之人,因為媒體也不敢宣傳這樣得罪龐大醫藥系統的產品,所以一般人也很難知道這樣的信息。
‧‧‧ ‧‧‧ ‧‧‧
02
原生菌的辨識
1 原生菌在人體存活時間長
如果我們不從醫學角度來說原生菌,而從腸胃保健的角度來說,有了腸道的原生菌,市面許多益生菌都可以打包回家了。光是從能在腸道存活的壽命來說,原生種的壽命大概是20 天,外來益生菌如同食物,今天吃明天排,就連廣告最敢說的品牌,也只敢說7 天。光是在腸道存活作用的時間,原生菌就是外來益生菌的3 至10 倍。有了原生菌,益生菌就只能淪為陪襯了。但是整個經濟市場永遠存在多樣化,益生菌龐大的市場,豈能允許被一隻原生菌打敗?這並不符合總體經濟效益,所以沒有人會去關注這件事。
太多研究的內容解說,不是本書的目的。FDA 都已經核可效用的,我們無須再舉證說明。本書旨在提供讀者從古典醫學角度認識腸道原生菌,並提供它可以運用的領域,再者是分辨益生菌和原生菌的差異,以免被眼花撩亂的商業廣告給矇騙了。
2 從包裝辨識何謂原生菌
美國的LGG 原廠以原料廠為定位,供應給非常多行業作為腸胃食品的添加劑,他們自己則是訴求更有利益的醫療市場,一般消費者是無福享用高純度的原生菌的。純的原生菌價格高,一般消費者沒有認知,市場就不好推動,益生菌市場便宜又多樣,造就了原生菌的埋沒。但消費者可從外包裝寫的「原生菌」作為辨識標準。
以上內容節錄自《原生菌:您的第二基因體》蔡凱宙◎著.三真健康有限公司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9206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