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野鳥觀察事典

9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作者序】凡流汗播種,必歡欣收割
這一本書的得以完成及出版,可說是純屬意外。
民國八十六年間,我應當時任狀元週刊編輯的姚秀珠小姐之邀請,為他們寫作一系列介紹鳥類的文章時,並沒有將來再出版的想法。當時只確定了「不只要描寫鳥類本身,而是以與該種鳥類有關的典故,或其型態特徵及行為模式著手,然後藉以引出鳥類本身」的寫作方式。
當寫作風格確立後,痛苦就跟著來了。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做類似專欄的文章,生澀的文筆尚待淬煉,另一方面,出乎意料之外,前延居然變成通篇文章中最難的部分。有些鳥類如喜鵲,本身有故事(牛郎織女)可以引用,有些鳥類的型態或習性特殊如黃腹琉璃鳥與琉璃瓦、牛背鷺與牛、羊之關係等,當然很容易入手。但大多數鳥類,本身毫無特殊之處,又不能加以牽強附會,往往枯作半天,還是想不出可以著手描寫的部分。古人云:「愁白了頭髮」,我想,我的大多數頭髮,就是這樣掉的。
雖然這種寫作方式較麻煩,但我覺得,內容包含鳥類以外的資訊,具有較高的可讀性,讀者也可藉由故事的導引,來增強對鳥類本身的印象,這可說是一舉兩得的收穫。
開始寫稿以後,對熱衷野鳥攝影,常年在野外工作的我來說,趕稿、催稿,變成我生活上的一大夢魘。尤其那時我正好和台北市生態藝術協會及楊恩生老師有合作關係,寒假、暑假及春假,都要到中國大陸或世界各地旅行攝影,假期前後一、二個月,趕寫存稿更是一大負擔。
寫了四、五十篇以後,文筆較為順暢,也開始有集結成書的念頭,有了這個目標之後,筆耕更為辛勤。雖然歷經《狀元週刊》、《國小兒童報》先後停刊及部分稿酬未付的微小波瀾,但我仍感謝前述兩刊物,讓我有一個可以小小揮灑的園地。
「凡流汗播種,必歡欣收割。」這本書的出版,就是收穫的青澀果實。但願各位讀者藉由品嚐這枚果實,能體會野鳥多采多姿的世界,進而成為一個賞鳥者及自然保護者。
【推薦序一】鳥類攝影孤詣就此一人 台灣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張萬福

鳥類在台灣動物相裡是最為豐富的;也是人們最為熟悉並深愛的動物種類。自民國61年與鳥結緣至今,常因調查研究或漫遊山林、野地、河川、海邊或孤島之際,常在偶然或不期而遇的情況下,與大自然的精靈做一場美麗的邂逅,尤其對那久違的鳥種;或名列於野生動物保育法中之瀕臨絕種及珍貴稀有保育類鳥種的相遇,驚艷之感,常使自己魂縈夢牽,興奮久久。

為擴大並集結更多愛好自然同道參與賞鳥、護鳥、研究鳥及鳥類攝影之行列,經前輩們的積極投入與推動而蔚為風尚。20世紀7.80年代為最興盛的時期,期間培養出許多新一代的鳥類學者;同時也造就出更多著名的鳥類生態攝影家,其中陳加盛老師是我最敬重的鳥類生態攝影家之一,也是當今公認為鳥類攝影孤詣就此一人。

他展現的執著與專注,發表的每張作品,顯得特別而出眾,幾達精微的境界。因此,每當主持重大研究計畫時,必借重其攝影長才,例如88年長征我國最南疆域南沙群島的太平島進行鳥類資源調查;89年烏坵島嶼陸域動物生態調查;91年澎湖吉貝島嶼陸域動物生態調查及國內無數調查計畫等等,均蒙鼎力相助。以他專業拍攝的技巧,真實紀錄發現的各類物種及生境,使得研究報告的出版,不僅為文字的敘述而是圖文並茂的成果展現。

每每報告完成之後,腦海裡屢次浮現出那弓著身軀、步履為艱、扛著重砲、渾汗淋漓或忍辱酷寒的在狹小的隱祕帳裡長期守候拍照,形如苦行僧的修行者,那種敬業稱職不辭勞苦、堅忍不拔的工作態度,由衷的感佩再三。

近幾年來,他由專司攝影而轉為勤於寫作與發表,這或許是上蒼對他大難後所給予特殊恩典的轉折。如今展卷細讀《野鳥觀察事典》一書,可窺全貌。撰寫的文字篇幅遠大於照片比例,有別與其前期純屬照片的攝影叢書。

本書的敘述充分流露出著者獨特的行文風格,詳實的文字描述更為精進。雖為科普之作,但對所有種類的說明擘肌分理、刻析明暢;就各種鳥類的形態特徵、分布狀況、棲地特色、繁殖習性、食性及覓食技巧、瀕危原因、保護措施及文化典故等均詳盡描述,其中不少嶄新的觀察紀事及不辭辛苦周遊列國拍攝的最真、最善、最美的作品,張張彌足珍貴,在實用價值上本書亦不失為學術重要參考資料。

鳥類著述有無比寬廣的揮灑空間,若對著者有所期許,本著鳥類無國界的理念之下,期盼在最近的未來;也能將歷年來在大陸各地拍攝的各種生物照片匯集成書;或結合兩岸鳥類學者或攝影同好共同編著專書,以嘉惠海峽兩岸的鳥類愛好者,並拓展更廣泛之合作交流途徑,為鳥類欣賞與保育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付梓在即,深知投入的心血,也能深切體會付出的辛勞,僅憑滿腔執著未必有所成就;但若徒具滿腹鳥類學知識而欠缺一份堅定執著,也絕不能完成這本傑作,身為知己致上最誠摯的敬意。
【推薦序二】飛上青天的寶庫 國語青少年月刊 主編 嚴惠雪

偶然在一場攝影展中,驚懾於陳加盛老師巧妙捕捉的生命之美,刹那間的永恆一字排開,牽動著欣賞者的眼,撼動著欣賞者的心,那一幅幅生動的作品,彷若一場野生動物的派對,而欣賞者也似乎受到了邀請,與牠們悠遊大自然,也因為如此的感動,開啟了與陳老師合作的緣份。

由於負責主編的《國語青少年月刊》,一向朝著成為青少年朋友的優質讀物為己任,打造一份綜合性的百科雜誌為宗旨,這樣的雜誌當然少不了精彩的動物介紹,心想,如果陳老師願意加入我們的作者群陣容,那可真是讀者的福氣啊!

於是,主動向陳老師邀約稿件。商請陳老師為我們的讀者打造一座紙上的「野鳥遊樂園」,果不其然,陳老師平易近人又饒富趣味的觀察筆記,加上精心拍攝的照片,的確為雜誌內容增添了耀眼的光彩,讓我們的讀者如臨親境的觀賞到許多自然界的鳥朋友──或涉水而過,或棲息樹林,或遨遊天際,或覓食,或求偶,或築巢,或孵育……,各種生活百態躍然紙上,真實逼人。

拜陳老師之賜,無形中增進了讀者的智識,也拓展了讀者的視野,隨著他的鏡頭神遊各地,攫獵鳥朋友的「倩影」。

然而在享受如此豐碩的作品呈現時,驚聞求好心切的陳老師竟然因為上山拍攝而不慎受了重傷,才深切明瞭我們看見所有美好的背後是一段費盡心力,不辭辛苦的串連,當下直覺這一幀幀的畫面,一字一句的記載,有多麼的難能可貴啊!

欣聞陳老師的作品《野鳥觀察事典》即將問市,承蒙陳老師盛情抬舉,忝為淺薄字句共襄盛舉,懷著無比戒慎恐懼的心情,深怕無法確切表達於萬一,但又夾帶著幾許興奮,因為可以有幸早一步拜讀這本野鳥記實的鉅著,真的非常幸運。

仔細品讀《野鳥觀察事典》,一百三十種鳥朋友的精彩寫真,配上生活化的記敘,有趣的典故,讓我們在翻閱每一張扉頁時,就好像清楚窺探了每一位鳥朋友的生活方式,也似乎懂得了牠們的喜、怒、哀、樂呢!

如果在早晨或黃昏時,經過田野的草叢旁,可能會聽到「雞狗怪!雞狗怪!」的聲音,別害怕,那就是「竹雞」喔!而俗稱「海鵝」的豆雁,和豆子有什麼關聯呢?黑冠麻鷺會和誰拔河呢?大冠鷲和梅花鹿,怎麼會連在一起?傳說中,白腹秧雞是受虐小媳婦變成的,真的嗎?丹頂鶴的頭頂會是毒藥嗎?黑尾鷗怎麼會是海上黃飛鴻呢?可愛的貓頭鷹其實是暗夜裡的寂靜高手喔!說起釣魚,又稱魚狗的翠鳥就是一等一的高手喲!漂亮的戴勝真的是會啄棺木的恐怖鳥類嗎?人們認為吉祥的喜鵲其實和人人討厭的烏鴉是親戚?白頭翁狂愛巧克力?……這些有趣的答案都在書中一一得到解答。

浸淫在圖文並茂的閱讀喜悅中,常教人欲罷不能。閱畢《野鳥觀察事典》,登時由大自然的縮影中瞬間抽離,回到現實,怔怔不能自已,看著四周的水泥叢林,著重欣羨這些終日與大自然為伍的小精靈,自由自在的模樣使人嚮往;想經常瞧見牠們嗎?那麼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大自然,為世界萬物賴以生存的地球盡一份心力,相信不僅能欣賞到鳥朋友的英姿,還會有一連串的驚奇,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最後,祝這本《野鳥觀察事典》能大為暢銷,每一位看過本書的讀者都能滿載而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