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命運可預測,更能改變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Chapter 1(節錄)

其實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沒有留意到的狀況下做出決策與日常判斷的。如果我們不這麼做的話,我們很有可能會陷入幾乎無法思考的狀態。光是有意識地做出每一個決定,與衡量每一種狀況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就會使我們無法控制地到處亂走;一直到你早就該在辦公桌前坐下來的時間點,你可能都還在努力試著走出前門。

多數人可能都不認為我們是全然理性的生物,也不認為我們可以做到或者選擇任何我們想要的事、依照我們的意願掌控狀況並得到相應成果。我們多多少少都已經接受外在環境的因子就如同力量強大的潛意識一樣,會形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我們的人生。或許「命運」這個字詞已經退流行了,但我們之中依然有許多人會承認,「好運」或「厄運」對我們的人生的確有所影響。我們要在對的時間站在對的地方,才會遇見未來的另一半或者獲得夢想中的工作。「機運」使我們遇到正好能夠解決難題的朋友,或者遇到某個無形的轉折使我們錯失十拿九穩的機會。從後見之明來看,這些機運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我們之中多數人都能寬心地接受,他人與環境──我們的家庭背景、我們的教育狀況和早期的生活經歷──會在我們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形塑我們的個性與得到的成果。舉一個很常見的說法為例,我們常會說:成長在充滿關愛或無人關心的家庭中這樣經驗,將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我們有很大的機會能依此預測這個人長大後的生活狀況。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說心理學──或者特定情況是如何形塑人類思緒,而人類思緒又是如何表現於特定情況中的科學──研究在上個世紀帶來的影響甚鉅,使我們開始把這些基本的觀念都應用到我們對自己的了解上。就算我們從來沒有研究過心理學也沒有接受過心理治療,我們還是對心理學有一定的了解。我們會說「她有一點心理上的問題」或者「他放不下過去的情感包袱」等等。我們都理解創傷、抑鬱、逃避衝突和情商的概念。我們也傾向於認為人可以靠著「努力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他們不想要的行為;我們會為改變自己而投下重本。就算某些人經歷了悲慘的童年或者在生活中遇上重大災難──或許尤其當他們因此而受盡折磨之後──我們還是會想要相信他們能逃脫過去,重新改造自己。我們之中有許多人都認識這種人,他們透過人格特質的力量或者純粹的意志力就獲得了上述成果。如今神經科學給予我們機會,更深入理解這種毅力超群的人,並理解我們要如何透過選擇環境以及交往的朋友來「創造自己的好運」。成年人在做出這些選擇時,會利用「過去經驗」與「對世界的感知」這兩者之間無窮盡的交互作用來獲取資訊,做出選擇。一切思考與行為的核心都位於我們的大腦,也就是我們一出生時就存在於頭部裡的那團物質;若沒有了大腦,我們將失去感知、失去記憶也失去思緒。我們的大腦會在我們回應生活經驗時逐步發展,終其一生都在不斷改變,不過,嬰兒出生時大腦就已建立了基礎結構,這些已奠定的神經傳導路線,將形塑一個人在餘生中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除了我們自己創造的人生故事以外,這樣的結構也會對我們產生最基礎的影響。而這樣的結構,位於一個極其精密且能力驚人的的器官之中,科學界如今才剛開始探索其中的奧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