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腦科學於諮商輔導的臨床運用

 

諮商是一個過程,藉由以腦功能為基礎的心理衛教,助人工作者能夠幫助個案更好地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並且明白這些問題並不是他們的錯誤,而是大腦運作出了一些問題。儘管這不是個案的責任,作為大腦的主人,助人工作者可以幫助個案認識到他們在大腦出現問題時有責任幫助大腦進行調整。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需要讓自己的大腦保持良好的彈性,以減少出錯的機會。這個概念可以類比感冒時流鼻水的情境,流鼻水不是我們的錯,但是在生病時,我們有責任幫助身體康復,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以減少生病的機會。

以上的比喻類似於諮商心理學領域的敍事治療,透過讓個案將某些問題的情緒(或行為)外化,使其能夠與問題分開,進一步激發改變的能力和動機。為了讓以腦科學為基礎的心理衛教更具效果,助人工作者需要擁有一個簡單淸晰的理論架構。接下來的章節將探討神經心理諮商的理論架構,以及在臨床實務工作中如何操作。這將幫助助人工作者更好地應用神經心理學於諮商輔導中,並為個案帶來更有效的幫助。

 

◎神經心理諮商理論架構

 

人類文明演進中,心理諮商這個專業的存在是為了追求身心健康。要實現全方位的身心健康,助人工作者需要幫助個案建立良好的心理因應策略、健康的身體照顧策略,以及健全的社交策略。因此,心理學應運而生。

在心理學中,常見的心理學派包括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現實治療、敍事治療、完形治療等。不論你偏好或擅長哪個心理學派,作為助人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都需要針對個案問題作出適當的評估,並協助個案有效地度過人生困境。這些心理學派具有明確的理論架構,有助於助人工作者理解人性、解構問題、分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有了這樣的理論框架,助人工作者就能夠協助個案認識自己的問題,並引導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

神經心理諮商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派別,其理論架構主要關注人類的記憶、感覺、情緒、想法、行為以及互動溝通模式背後的神經訊號處理歷程。這領域的研究常使用神經影像技術來探討大腦中的神經電路、神經傳導物質等生理機制,以及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因素,例如壓力和情緒等。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深入了解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係,並能夠為診斷和治療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較於傳統的神經心理學,神經心理諮商專注於心理健康病理學的研究,以及制定心理病理學相關的處遇計畫。本書將深入介紹三種重要的神經心理諮商理論模式。

首先,克勞斯.格勞提出的「一致性理論模式(Consistency-theoretical model)」探討情緒和認知之間的一致性,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兩者之間的平衡來實現心理健康。接著,羅索烏提出的「整合神經心理治療理論基礎要素模式(Integrated model of the base elements of the theoryof neuropsychotherapy)」將神經科學和心理治療的基本元素整合在一起,為諮商師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論框架。最後,本書也會介紹我自己所提出的「整合神經心理諮商理論模式(Integrated neurocounseling theoretical model)」,它結合了神經科學和諮商的相關研究成果,能幫助諮商師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神經心理學於實際工作中。

 

◎一致性理論模式

 

在神經心理諮商領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提到知名學者克勞斯.格勞。他基於先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致性理論模式」,該模式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幫助輔導人員理解精神病理學(Grawe, 2017)。這個理論模式強調了個體生理與環境的互動、人際關係與大腦功能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記憶系統、情緒和認知等方面。教育和諮商專業人員可以根據神經心理學的評估結果,設計個別化的處遇計畫,並以相關的腦區和腦神經迴路為依據,制定適當的介入策略。

「一致性理論模式」說明了人類的基本需求,包括掌控、避免痛苦、尋求快樂、依附和自我實現,以及動機的基本模式,包括趨前和迴避。這些需求和動機基本模式與個人的經驗和行為緊密相關。這個理論的提出是基於愛波斯坦(Epstein)的理論。愛波斯坦認為,只有滿足這些基本需求,包括掌控、依附、追求快樂、避免痛苦和保護自尊心,人們才能實現健康的發展。克勞斯.格勞進一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闡述了愛波斯坦的理論,認為大腦和周圍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如果無法滿足這些基本需求,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將受到阻礙。相反,如果這些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就會健康發展。在早期的生命經驗中,神經細胞渴望滿足這些基本需求,這對發展至關重要。

克勞斯.格勞提出的治療方法旨在幫助個體解決內心的矛盾和衝突,實現心理健康和幸福。「一致性理論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個體內部不同層面之間的一致性,當個體內部的不同層面(如認知、情緒、行為等)存在衝突和不一致時,可能導致心理困擾和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一致性理論模式」的目標是幫助個體實現不同層面之間的一致性,以促進心理健康和幸福。

在臨床運用「一致性理論模式」時,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包括認知重組、情緒調節和行為改變等技巧和策略。治療師與個案一起探索和解決內心的矛盾和衝突,幫助個案增強自我認知、情緒管理和行為適應能力。「一致性理論模式」強調個案的自主性和自我負責,鼓勵個案主動參與治療過程,並尋找符合自己價値和目標的一致性解決方案。在神經心理學中,治療師還會關注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和運作,以幫助個案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思維和情感過程,從而更有效地應對和管理情緒和行為。

 

以上內容節錄自《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二):神經科學於自我照顧與諮商的運用》◎陳偉任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143.pdf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