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大腦越重、皺摺越多就越聰明?
天才不是與生俱來的,幼年時期才是關鍵

若比較動物體重和大腦重量的關係,會發現越小型的動物,其大腦重量占體重的比例越大,而大型動物則是相反。動物的大腦重量和體重的0.75次方成比例, 這樣的定律稱為「尺度法」(Scaling)。然而,這個動物界普遍的定律卻不適用於某種動物,那就是人類,在動物界中,人類的大腦特別大。
此外, 以人類來說, 愛因斯坦的大腦重量是1230 公克,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大腦(1350~1500公克)還要輕,因此有人認為大腦的重量與聰不聰明無關。但是,加州大學曾研究過「大腦重量與智商(IQ)的關係」,結果是兩者之間有些微相關,大腦越重的人智商越高,尤其大腦皮質中位於前額前區(Prefrontal area)與顳葉(Temporal lobe)的皮質越厚的人,智商也越高。
不過,進一步研究之後,發現有些人雖然擁有很厚的大腦皮質,但智商卻不高。因此,科學家認為,智商高低並非取決於皮質厚度,而是取決於大腦在幼年時期成長了多少。
有一件事證實了這個學說, 那就是智商超過120的人,其大腦皮質的厚度在幼年時期(7~9歲)反而低於平均,在這之後直到13歲之前卻持續增厚。由此看來,針對幼年時期的教育熱潮很可能會再興起,但我們仍然必須認知到,智商的數值並不涵蓋所有智慧,也並非萬能。
以前經常有人說:「大腦的皺摺越多就越聰明。」但其實皺摺是在胎兒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出生就已經定形,長大後無論再怎麼學習,皺摺都不會變多。

2.靈魂出竅不是超自然現象?!
大腦有著奇妙的部位,會讓人靈魂出竅

「靈魂出竅」的現象自古流傳至今,傳說人死了之後靈魂就會脫離身體,從高處俯瞰平躺的軀體,但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種瀕死體驗並不少見,在心跳停止後撿回一命的人當中,有許多人都經歷過這種瀕死體驗,而且過程還相似得有點詭異,其中特別常見的共通點包括上述的靈魂出竅、心靈平靜、有強光從遠方照過來,或是和來自異世界的人對話等等,充滿了謎團。由於這種經驗一輩子大多只有一次,很難用科學驗證,所以被當作一種超自然現象。不過,即使不瀕臨生死關頭,也能夠體驗「靈魂出竅」的狀態。在實驗中,若對大腦直接予以電擊就會出現各種反應,例如若用電擊刺激大腦的運動皮質,手臂就會自己舉起來;若刺激視覺皮質,就會看見原本看不見的顏色等等。
在這項實驗中,若刺激受測者大腦中名叫「角腦迴」(Angular gyrus)的部位,受測者便會感覺意識飄浮在空中俯瞰橫躺著的自己,也就是體驗到靈魂出竅的感覺。
因此,有人建立了一個假說:角腦迴可能會引發像夢境一般的幻覺。
角腦迴是個和語言認知及聽覺資訊有關的部位,一般認為人類和動物在進化初期就已經發育出角腦迴。也就是說,它內建在大腦裡,是個可以用來看穿其他動物是敵是友的生存競爭武器。靈魂出竅對人類而言也是個能夠「檢視自身內在」的重要能力,據說很多頂尖運動員都具有這種超能力。

11.「裝甜點的另一個胃」真的存在嗎?
胃能伸縮自如,最大可以膨脹到15倍?!

胃是個非常有彈性的器官。以成年人來說,空腹時胃的容量大約是一百毫升,大小就像一顆棒球,但是吃飽時卻能膨脹得很大,最多可以儲存大約1.5公升的食物,假如繼續塞的話,還能膨脹得更大。胃主要的功能是暫時用來儲存送進嘴裡的食物,把食物消化成黏稠的粥狀,再一點一點地送往小腸。
胃位於橫隔膜(胸部與腹部的分界)下方偏左的位置,由於橫隔膜下方只有肝臟,所以胃能夠利用剩下的空間,自由自在地伸縮。
有句話說:「甜食裝在另一個胃。」 當胃裡裝滿時,位於大腦下視丘的飽足中樞會發出「已經吃飽了」的訊號,讓我們停止進食。但是,當人類看到眼前有愛吃的食物,想吃的欲望就會凌駕飽足感,使大腦分泌食慾激素(Orexin)這種荷爾蒙, 讓胃的肌肉鬆弛。因此,即使胃已經滿了,還是能夠再空出多餘的空間來裝食物。現代,人們說吃七分飽才會長壽,我們還是必須小心不要吃太多,即使你覺得自己還能再吃,還是維持在還有點餓的程度比較好。
順便一提,那些能一次吃下十公斤以上食物的大胃王,他們的胃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呢?他們是透過訓練來增加胃的彈性,藉此漸漸擴充胃的容量,但其原本的容量幾乎和普通人無異。
由於胃幾乎全都是由肌肉組成的,所以透過訓練來擴充食量是個有效的方法,但這樣也有危險性,所以不要抱著好玩的心態隨便模仿。

26.南極超冷卻不會讓人感冒,為什麼?
感冒病毒禁不起南極的低溫

我們俗稱的感冒,其正式名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來統稱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呼吸道急性症狀,有時還會伴隨發燒。感冒大約有90%以上是病毒造成,剩下的則是細菌感染引起,而引發感冒的病毒多達好幾百種。
當天氣變冷,感冒病毒會比較活躍,所以容易感冒,但人類待在南極這種極寒之地卻不會感冒,這是因南極曾創下低於零下97℃的超低溫紀錄,感冒病毒和細菌在那裡無法生存,會全部死光。
光是天氣冷是不會感冒的,但人若長時間待在南極,對病毒的抵抗力就會變弱,回國後馬上就會受到感染而感冒。
感冒時之所以會發燒,是因為身體想要透過發燒來抑制在低溫下容易繁殖的病毒。我們的體溫通常維持在37℃左右(日本人的體溫平均值是36.98±0.34℃),但若是感染了病毒,大腦中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就會下令提高體溫,促使皮膚表面的汗腺關閉、血管收縮來防止散熱,把熱能留在體內。此外,發燒還能夠促進白血球運作,活化免疫力。
發燒時之所以會發冷、發抖,是為了抖動肌肉來產生熱能。當病毒越強大,人體就越會提高體溫來加強免疫力,因此罹患流感時會發燒得比感冒更嚴重。當人體靠發燒擊退病毒時,體溫調節中樞就會下令降溫,透過流汗來散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