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膽固醇
好膽固醇vs.壞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則是血管硬化的幫凶
人體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質和游離脂肪酸四大類,其中游離脂肪酸和三酸甘油酯可供人體燃燒、產生能量;膽固醇則為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生成膽汁酸、荷爾蒙和維生素D的必要原料,我們的身體要維持正常運作,缺它不可。
膽固醇是什麼?
脂肪不溶於水,為了能隨著血液自由進出細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必須和一些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這樣才能將各種脂質運送到全身。
這些脂蛋白有的蛋白質多脂肪少,有的蛋白質少脂肪多;蛋白質多脂肪少的密度大、顆粒小,蛋白質少脂肪多的密度就小而顆粒大。
膽固醇的分類
乳糜微粒:幾乎全是由三酸甘油酯組成的脂肪,密度最小,顆粒最大,無法進入血管壁,一般人經過12小時消化後便不易殘留,因此以往以為不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但今發現經過代謝後會變成極低密度脂蛋白,還是可能對心血管產生威脅。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密度極小,負責從肝臟將脂質帶至全身各組織器官,然後轉變成另一種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中密度脂蛋白(IDL):同樣具有將脂質運送到我們身體組織的作用,是從極低密度脂蛋白轉化為低密度脂蛋白的過程中所生成的脂蛋白,因此密度介於二者之間,同樣被歸類於壞膽固醇的一員。
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人體血管中,因為較黏稠、流動較慢,血管中若是數量過多就會造成阻塞,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是造成血管阻塞、甚至硬化的元凶。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種對人體有利的「好」膽固醇,因為它們的密度大,會將黏在血管上多餘的「低密度脂蛋白」抓回肝臟排除,有疏通並保護血管的功能,所以又稱為「血管清道夫」。
這五種血脂肪牽動著人體的健康狀態,如果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這類「好的膽固醇」愈多、壞的低密度脂蛋白愈少,則血液愈乾淨,身體愈健康;反之若高密度脂蛋白愈少、低密度脂蛋白愈多,血液內來不及清除的脂質,便會在血管內堆積,漸漸形成斑塊,最後導致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也就跟著來了。
【降膽固醇食療】
掌握有效降膽固醇的飲食原則
哪種飲食方式降膽固醇最有效?
以下主要綜合美國心臟學會在2000年提出的建議,可做為防治高膽固醇的飲食原則:
1 控制飲食熱量
可提供身體熱量來源的食物,主要是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因此號稱三大營養素。每人每天所需的熱量都不同,先算出自己一日的熱量所需,再以醣類55%、蛋白質20%、油脂25%的比例來分配,最能達到理想的營養攝取。
根據統計,國人近年飲食醣類比例漸低,油脂及蛋白質過高,且有飲食過度、熱量攝取過高的現象。熱量太高的結果,最容易造成肥胖、體循環代謝效率下降,血脂異常及其他慢性疾病往往伴隨而生。需減肥者,每天可以減少攝取500~1000大卡熱量,每週減去0.5~1公斤,為最易達成且安全的目標。平均每減少7700大卡,即可少掉一公斤的體重。有效控制膽固醇的第一步,請從減少熱量、控制體重開始做起。
2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六大類食物包括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五穀根莖類」、富含蛋白質的「魚肉豆蛋類」、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水果類」和「蔬菜類」、主要提供蛋白質的「奶類」,以及保護內臟和細胞不可或缺的「油脂類」。然而所謂的「均衡」,則是按照人體所需六種食物的合理比例,各種食物都要吃,不可偏廢。國內衛生署即公布了一項「每日飲食指南」,簡明易記,可做為一般人均衡營養的飲食標準,同時也可當成控制血脂最基本的飲食參考。
3 每天五蔬果
大部分的蔬果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且擁有多樣的抗氧化營養素。每天至少要有5份蔬果,其中又以蔬菜為主較佳。尤其上了年紀或血脂異常者,油脂和五穀根莖類的攝取量不需如上段所述那麼多,可改以更多分量蔬果來代替。
4 增加纖維攝取
有膽固醇問題者,除了以「每日飲食指南」為本,若能多吃蔬菜、水果、五穀、豆類和堅果,每天至少攝取25克以上,將可增加體內脂質及膽酸的排出,對血脂異常有所改善。
5 控制油脂攝取
要預防高膽固醇,飽和脂肪酸要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10%以下;若已有血脂異常的情形,則需更進一步縮減至7%以下。而反式脂肪會同時引發壞膽固醇上升及好膽固醇下降,對心血管危害更甚於飽和脂肪酸!因此也需少吃糕點、速食這類食品。另一方面,可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及Omega-3脂肪酸,來取代人體對油脂的需求。
6 限吃高膽固醇的食物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人每天的膽固醇攝取量以300毫克為限。若壞膽固醇過高者、糖尿病患或曾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則需縮減至每日200毫克為限。
7 限制飲酒
過量酒精會帶來肝腎和心血管的危害,也是高熱量的來源。男性每日若超過30克、女性15克,則屬過量;30克酒精約等於啤酒600c.c.、葡萄酒250c.c.、米酒140c.c.、白蘭地40c.c.、威士忌40c.c.、紹興酒90c.c.、高粱酒30c.c.。
8 限制鹽分
血壓上升,對心臟和血管都是無比的負擔,尤其血脂異常者,更要小心引發血壓增高。過鹹的食物與高血壓脫不了關係,限制每天6克以下鈉鹽(大約是一小匙多一點),可有效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問題。
針對不同血脂異常狀態對症飲食
■低密度脂蛋白過高:通常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為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食物膽固醇。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則需多攝取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水溶性纖維和大豆蛋白等成分的食物。
■高密度脂蛋白過低:若有人高密度脂蛋白低於正常範圍(低於40mg/dl),可以運動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濃度。
■三酸甘油酯過高:同時減少油脂和澱粉、高醣類食物,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睡前2小時避免飲食。
【降膽固醇1日食譜示範】
活力早餐:蔬菜三明治
對抗氧化+低脂健腸
2人份
●熱量:333.84大卡
●膳食纖維:5.11g
●膽固醇:2.1mg
調味料:低脂優格30c.c.
材料:豆苗50g,葡萄乾2小匙,紅甜椒絲30g,黃甜椒絲30g,番茄片50g,全麥吐司4片
作法:
1.將一片吐司塗上優格1大匙,再將準備好的食材放上。
2.蓋上另一片吐司,即完成一份。
降膽固醇功效:甜椒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預防自由基造成膽固醇氧化堆積在血管壁。使用低脂優格取代一般沙拉醬,大大減少脂肪攝取,也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有益膽酸排泄。
營養午餐:海鮮煲仔飯
護心降壓+低脂營養
2人份
●熱量:410.77大卡
●膳食纖維:2.85g
●膽固醇:41.65mg
材料:鮭魚肉70g,鮑魚丁70g,香菇丁40g,紅蘿蔔丁30g,四季豆丁50g,蔥絲20g,薑絲20g,香米1杯(約130g),水1杯(約240c.c.)
調味料:醬油2小匙,胡椒粉1小匙,米酒少許
作法:
1.砂鍋加熱,加入蔥、薑炒香。
2.加入鮭魚肉炒散,把米放入拌炒均勻。
3.倒入水煮到滾,加入鮑魚丁、香菇丁、紅蘿蔔丁及調味料拌勻,轉小火蓋鍋蓋燜熟。
4.再加入四季豆丁,炒勻即可。
降膽固醇功效:深海魚中富含Omega-3脂肪酸,可降低壞的膽固醇濃度,鮭魚就是其中一種。鮑魚每百克中僅含脂肪0.1克,適合高血脂的人選用。
元氣晚餐:青醬義大利麵
抗氧降脂+護心健腦
2人份
●熱量:372.31大卡
●膳食纖維:5.29g
●膽固醇:30mg
材料:
鮪魚片100g,蛤蜊50g,紅甜椒30g,玉米筍30g,洋蔥30g,蒜頭10g,九層塔150g,松子少許,義大利麵100g
調味料:白酒少許,義大利香料1小匙,鹽1小匙,橄欖油2小匙,黑胡椒粒1小匙
作法:
1.將松子放入乾鍋中翻炒至金黃色,盛出放涼備用;蒜頭拍碎後放入果汁機中。
2.鮪魚片、蛤蜊、紅甜椒、玉米筍、洋蔥汆燙後瀝乾。
3.九層塔挑去粗梗後洗淨放入果汁機,加入松子、橄欖油、黑胡椒粒打勻為青醬。
4.燒開一鍋水,放入義大利麵煮至八分熟後撈出瀝乾水分,和青醬及其餘食材拌勻後即可盛盤。
降膽固醇功效:鮪魚富含EPA及DHA,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且降低血壓來保護心血管。松子所含的維生素E可抗氧化,且含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的膽固醇。
【中醫降膽固醇】
經穴自我按摩降低膽固醇
動動手,隨時緩解病痛、暢通血脂
經穴自我按摩的原理,同樣是運用刺激相應的穴位,來疏通經絡,順暢氣血運行,恢復五臟六腑原有的機能,因而有利「膏脂」的代謝,使膽固醇合成和排泄趨於正常。它更大的優點,在於方法簡單,人人皆可操作,隨時緩解自己的病痛,最適合高血脂慢性病患長期自我保健。
內關穴
⊙怎麼找:手腕橫紋上方2寸,握拳時浮現的兩筋之間。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揉兩手的內關穴,每邊各約3分鐘,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調節心律、加強心臟功能、改善消化系統問題。
合谷穴
⊙怎麼找: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
⊙按摩方法:以拇指和食指在合谷穴上鬆緊捏按,各約3分鐘。
⊙功效:可促進腸胃蠕動、刺激脂質代謝。並可治療牙疼、青春痘、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痺、口眼歪斜、打嗝等各種症狀。
曲池穴
⊙怎麼找:彎曲手肘,在橫紋盡處即為曲池。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揉兩手的曲池穴,各約2分鐘。
⊙功效:具有調和氣血、利水除濕作用,可降低血脂、血壓,並對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痛麻、貧血等有療效。
血海穴
⊙怎麼找:膝蓋骨內側的斜上角,約3指寬筋肉的溝內。
⊙按摩方法:拇指揉按血海約3分鐘。
⊙功效: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漿黏度、暢通血液循環,並有助改善生理不順、膝蓋疼痛、更年期障礙等問題。
足三里穴
⊙怎麼找:小腿外側膝眼下方4橫指,再往外一橫指處。
⊙按摩方法:以拇指或中指揉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每邊各約2分鐘,使之有痠脹、發熱感。
⊙功效:有效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並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消除便祕、強心活血、增強免疫力、防治半身不遂。
豐隆穴
⊙怎麼找:在小腿外腳踝上8寸,距離脛骨前緣2橫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約3分鐘。
⊙功效:對於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耳源性眩暈、支氣管炎等有療效。
三陰交
⊙怎麼找:小腿內側踝關節上方四橫指。
⊙按摩方法:拇指用力揉按二側小腿的三陰交,每側各約2~3分鐘。
⊙功效:防治脾胃虛弱、助消化、減重降脂、緩解婦科疾病及更年期不適、安神助眠。
膏肓穴
⊙怎麼找:位於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4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中指揉按右側膏肓約1分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膏肓1分鐘。
⊙功效:有助於散熱、排脂,並對咳嗽、氣喘、肺部疾病、健忘等有療效。
心腧穴
⊙怎麼找:背部,在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拇指揉按右側心腧約1分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心腧1分鐘。
⊙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脂,改善血管硬化所引發的心悸、心絞痛,防治冠心病,並對咳嗽、失眠、健忘、盜汗、夢遺及癲癇也有作用。
膈腧
⊙怎麼找:7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拇指揉按右側膈腧約1分半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膈腧1分半鐘。
⊙功效:可調節血脂、養血活血,改善氣滯血瘀,防治冠心病所引發的心絞痛,並對噁心、嘔吐、氣喘、咳嗽、吐血、潮熱、盜汗也有療效。
膽腧
⊙怎麼找: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拇指揉按右側膽腧約1分半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膽腧1分半鐘。
⊙功效:有助降低血清膽固醇、排脂減重、穩定血壓,並對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肝炎等有保健功效。
脾腧
⊙怎麼找:在背部第11與第12胸椎棘突間,左右各旁開l.5寸。
⊙按摩方法:以拇指在脾腧穴上轉圈按揉,約50~100次。
⊙功效:可降低血脂、養血健脾、振作中氣、改善機能,並對肥胖、浮腫、腸炎、神經性嘔吐、貧血、背腰痛、慢性出血性疾病等有改善之效。
足太陽膀胱經
⊙怎麼找:從脾腧到膀胱腧之間。
⊙按摩方法:手掌貼在脾腧,在膀胱腧之間來回摩擦5~7次。
⊙功效:可消脂、消水腫、降血壓,改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腰痛、小便不利、便祕等腸胃及泌尿系統問題。
膻中穴
⊙怎麼找:胸部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以中指順時針揉按膻中穴2~5分鐘。
⊙功效:有助降低血漿黏度,改善血脂、過胖或過瘦問題;並對冠心病引發的胸痛、腹痛、心悸、呼吸困難、喘咳等症狀皆有緩解功效。
中脘穴
⊙怎麼找:腹部中線,肚臍上方4寸。
⊙按摩方法:中指和食指併攏,按壓腹部的中脘穴,約1分半~2分鐘。
⊙功效:強化腸胃功能、幫助消化、促進脂肪分解、減輕體重、改善便祕。對目眩、耳鳴、長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有療效。
氣海穴
⊙怎麼找:肚臍正下方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拇指順時針揉按2分鐘。
⊙功效:能健脾補腎,有助控制食慾、增加體脂代謝率,解除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及便祕問題,並對婦科疾病、畏寒、精神不振、四肢無力有保健之效。
關元穴
⊙怎麼找:在肚臍下方四個手指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按關元約1分半~2分鐘。
⊙功效:可抑制食慾、調節血脂、排脂減重。常按此穴對泌尿、生殖器疾病也有保健功效,對改善神經衰弱、失眠、手腳冰冷、生理不順、精力減退等極有助益。
好膽固醇vs.壞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則是血管硬化的幫凶
人體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質和游離脂肪酸四大類,其中游離脂肪酸和三酸甘油酯可供人體燃燒、產生能量;膽固醇則為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生成膽汁酸、荷爾蒙和維生素D的必要原料,我們的身體要維持正常運作,缺它不可。
膽固醇是什麼?
脂肪不溶於水,為了能隨著血液自由進出細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必須和一些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這樣才能將各種脂質運送到全身。
這些脂蛋白有的蛋白質多脂肪少,有的蛋白質少脂肪多;蛋白質多脂肪少的密度大、顆粒小,蛋白質少脂肪多的密度就小而顆粒大。
膽固醇的分類
乳糜微粒:幾乎全是由三酸甘油酯組成的脂肪,密度最小,顆粒最大,無法進入血管壁,一般人經過12小時消化後便不易殘留,因此以往以為不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但今發現經過代謝後會變成極低密度脂蛋白,還是可能對心血管產生威脅。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密度極小,負責從肝臟將脂質帶至全身各組織器官,然後轉變成另一種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中密度脂蛋白(IDL):同樣具有將脂質運送到我們身體組織的作用,是從極低密度脂蛋白轉化為低密度脂蛋白的過程中所生成的脂蛋白,因此密度介於二者之間,同樣被歸類於壞膽固醇的一員。
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人體血管中,因為較黏稠、流動較慢,血管中若是數量過多就會造成阻塞,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是造成血管阻塞、甚至硬化的元凶。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種對人體有利的「好」膽固醇,因為它們的密度大,會將黏在血管上多餘的「低密度脂蛋白」抓回肝臟排除,有疏通並保護血管的功能,所以又稱為「血管清道夫」。
這五種血脂肪牽動著人體的健康狀態,如果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這類「好的膽固醇」愈多、壞的低密度脂蛋白愈少,則血液愈乾淨,身體愈健康;反之若高密度脂蛋白愈少、低密度脂蛋白愈多,血液內來不及清除的脂質,便會在血管內堆積,漸漸形成斑塊,最後導致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也就跟著來了。
【降膽固醇食療】
掌握有效降膽固醇的飲食原則
哪種飲食方式降膽固醇最有效?
以下主要綜合美國心臟學會在2000年提出的建議,可做為防治高膽固醇的飲食原則:
1 控制飲食熱量
可提供身體熱量來源的食物,主要是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因此號稱三大營養素。每人每天所需的熱量都不同,先算出自己一日的熱量所需,再以醣類55%、蛋白質20%、油脂25%的比例來分配,最能達到理想的營養攝取。
根據統計,國人近年飲食醣類比例漸低,油脂及蛋白質過高,且有飲食過度、熱量攝取過高的現象。熱量太高的結果,最容易造成肥胖、體循環代謝效率下降,血脂異常及其他慢性疾病往往伴隨而生。需減肥者,每天可以減少攝取500~1000大卡熱量,每週減去0.5~1公斤,為最易達成且安全的目標。平均每減少7700大卡,即可少掉一公斤的體重。有效控制膽固醇的第一步,請從減少熱量、控制體重開始做起。
2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六大類食物包括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五穀根莖類」、富含蛋白質的「魚肉豆蛋類」、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水果類」和「蔬菜類」、主要提供蛋白質的「奶類」,以及保護內臟和細胞不可或缺的「油脂類」。然而所謂的「均衡」,則是按照人體所需六種食物的合理比例,各種食物都要吃,不可偏廢。國內衛生署即公布了一項「每日飲食指南」,簡明易記,可做為一般人均衡營養的飲食標準,同時也可當成控制血脂最基本的飲食參考。
3 每天五蔬果
大部分的蔬果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且擁有多樣的抗氧化營養素。每天至少要有5份蔬果,其中又以蔬菜為主較佳。尤其上了年紀或血脂異常者,油脂和五穀根莖類的攝取量不需如上段所述那麼多,可改以更多分量蔬果來代替。
4 增加纖維攝取
有膽固醇問題者,除了以「每日飲食指南」為本,若能多吃蔬菜、水果、五穀、豆類和堅果,每天至少攝取25克以上,將可增加體內脂質及膽酸的排出,對血脂異常有所改善。
5 控制油脂攝取
要預防高膽固醇,飽和脂肪酸要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10%以下;若已有血脂異常的情形,則需更進一步縮減至7%以下。而反式脂肪會同時引發壞膽固醇上升及好膽固醇下降,對心血管危害更甚於飽和脂肪酸!因此也需少吃糕點、速食這類食品。另一方面,可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及Omega-3脂肪酸,來取代人體對油脂的需求。
6 限吃高膽固醇的食物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人每天的膽固醇攝取量以300毫克為限。若壞膽固醇過高者、糖尿病患或曾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則需縮減至每日200毫克為限。
7 限制飲酒
過量酒精會帶來肝腎和心血管的危害,也是高熱量的來源。男性每日若超過30克、女性15克,則屬過量;30克酒精約等於啤酒600c.c.、葡萄酒250c.c.、米酒140c.c.、白蘭地40c.c.、威士忌40c.c.、紹興酒90c.c.、高粱酒30c.c.。
8 限制鹽分
血壓上升,對心臟和血管都是無比的負擔,尤其血脂異常者,更要小心引發血壓增高。過鹹的食物與高血壓脫不了關係,限制每天6克以下鈉鹽(大約是一小匙多一點),可有效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問題。
針對不同血脂異常狀態對症飲食
■低密度脂蛋白過高:通常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為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食物膽固醇。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則需多攝取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水溶性纖維和大豆蛋白等成分的食物。
■高密度脂蛋白過低:若有人高密度脂蛋白低於正常範圍(低於40mg/dl),可以運動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濃度。
■三酸甘油酯過高:同時減少油脂和澱粉、高醣類食物,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睡前2小時避免飲食。
【降膽固醇1日食譜示範】
活力早餐:蔬菜三明治
對抗氧化+低脂健腸
2人份
●熱量:333.84大卡
●膳食纖維:5.11g
●膽固醇:2.1mg
調味料:低脂優格30c.c.
材料:豆苗50g,葡萄乾2小匙,紅甜椒絲30g,黃甜椒絲30g,番茄片50g,全麥吐司4片
作法:
1.將一片吐司塗上優格1大匙,再將準備好的食材放上。
2.蓋上另一片吐司,即完成一份。
降膽固醇功效:甜椒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預防自由基造成膽固醇氧化堆積在血管壁。使用低脂優格取代一般沙拉醬,大大減少脂肪攝取,也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有益膽酸排泄。
營養午餐:海鮮煲仔飯
護心降壓+低脂營養
2人份
●熱量:410.77大卡
●膳食纖維:2.85g
●膽固醇:41.65mg
材料:鮭魚肉70g,鮑魚丁70g,香菇丁40g,紅蘿蔔丁30g,四季豆丁50g,蔥絲20g,薑絲20g,香米1杯(約130g),水1杯(約240c.c.)
調味料:醬油2小匙,胡椒粉1小匙,米酒少許
作法:
1.砂鍋加熱,加入蔥、薑炒香。
2.加入鮭魚肉炒散,把米放入拌炒均勻。
3.倒入水煮到滾,加入鮑魚丁、香菇丁、紅蘿蔔丁及調味料拌勻,轉小火蓋鍋蓋燜熟。
4.再加入四季豆丁,炒勻即可。
降膽固醇功效:深海魚中富含Omega-3脂肪酸,可降低壞的膽固醇濃度,鮭魚就是其中一種。鮑魚每百克中僅含脂肪0.1克,適合高血脂的人選用。
元氣晚餐:青醬義大利麵
抗氧降脂+護心健腦
2人份
●熱量:372.31大卡
●膳食纖維:5.29g
●膽固醇:30mg
材料:
鮪魚片100g,蛤蜊50g,紅甜椒30g,玉米筍30g,洋蔥30g,蒜頭10g,九層塔150g,松子少許,義大利麵100g
調味料:白酒少許,義大利香料1小匙,鹽1小匙,橄欖油2小匙,黑胡椒粒1小匙
作法:
1.將松子放入乾鍋中翻炒至金黃色,盛出放涼備用;蒜頭拍碎後放入果汁機中。
2.鮪魚片、蛤蜊、紅甜椒、玉米筍、洋蔥汆燙後瀝乾。
3.九層塔挑去粗梗後洗淨放入果汁機,加入松子、橄欖油、黑胡椒粒打勻為青醬。
4.燒開一鍋水,放入義大利麵煮至八分熟後撈出瀝乾水分,和青醬及其餘食材拌勻後即可盛盤。
降膽固醇功效:鮪魚富含EPA及DHA,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且降低血壓來保護心血管。松子所含的維生素E可抗氧化,且含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的膽固醇。
【中醫降膽固醇】
經穴自我按摩降低膽固醇
動動手,隨時緩解病痛、暢通血脂
經穴自我按摩的原理,同樣是運用刺激相應的穴位,來疏通經絡,順暢氣血運行,恢復五臟六腑原有的機能,因而有利「膏脂」的代謝,使膽固醇合成和排泄趨於正常。它更大的優點,在於方法簡單,人人皆可操作,隨時緩解自己的病痛,最適合高血脂慢性病患長期自我保健。
內關穴
⊙怎麼找:手腕橫紋上方2寸,握拳時浮現的兩筋之間。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揉兩手的內關穴,每邊各約3分鐘,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調節心律、加強心臟功能、改善消化系統問題。
合谷穴
⊙怎麼找: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
⊙按摩方法:以拇指和食指在合谷穴上鬆緊捏按,各約3分鐘。
⊙功效:可促進腸胃蠕動、刺激脂質代謝。並可治療牙疼、青春痘、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痺、口眼歪斜、打嗝等各種症狀。
曲池穴
⊙怎麼找:彎曲手肘,在橫紋盡處即為曲池。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揉兩手的曲池穴,各約2分鐘。
⊙功效:具有調和氣血、利水除濕作用,可降低血脂、血壓,並對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痛麻、貧血等有療效。
血海穴
⊙怎麼找:膝蓋骨內側的斜上角,約3指寬筋肉的溝內。
⊙按摩方法:拇指揉按血海約3分鐘。
⊙功效: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漿黏度、暢通血液循環,並有助改善生理不順、膝蓋疼痛、更年期障礙等問題。
足三里穴
⊙怎麼找:小腿外側膝眼下方4橫指,再往外一橫指處。
⊙按摩方法:以拇指或中指揉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每邊各約2分鐘,使之有痠脹、發熱感。
⊙功效:有效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並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消除便祕、強心活血、增強免疫力、防治半身不遂。
豐隆穴
⊙怎麼找:在小腿外腳踝上8寸,距離脛骨前緣2橫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約3分鐘。
⊙功效:對於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耳源性眩暈、支氣管炎等有療效。
三陰交
⊙怎麼找:小腿內側踝關節上方四橫指。
⊙按摩方法:拇指用力揉按二側小腿的三陰交,每側各約2~3分鐘。
⊙功效:防治脾胃虛弱、助消化、減重降脂、緩解婦科疾病及更年期不適、安神助眠。
膏肓穴
⊙怎麼找:位於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4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中指揉按右側膏肓約1分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膏肓1分鐘。
⊙功效:有助於散熱、排脂,並對咳嗽、氣喘、肺部疾病、健忘等有療效。
心腧穴
⊙怎麼找:背部,在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拇指揉按右側心腧約1分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心腧1分鐘。
⊙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脂,改善血管硬化所引發的心悸、心絞痛,防治冠心病,並對咳嗽、失眠、健忘、盜汗、夢遺及癲癇也有作用。
膈腧
⊙怎麼找:7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拇指揉按右側膈腧約1分半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膈腧1分半鐘。
⊙功效:可調節血脂、養血活血,改善氣滯血瘀,防治冠心病所引發的心絞痛,並對噁心、嘔吐、氣喘、咳嗽、吐血、潮熱、盜汗也有療效。
膽腧
⊙怎麼找: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左手拇指揉按右側膽腧約1分半鐘,再換右手揉按左側膽腧1分半鐘。
⊙功效:有助降低血清膽固醇、排脂減重、穩定血壓,並對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肝炎等有保健功效。
脾腧
⊙怎麼找:在背部第11與第12胸椎棘突間,左右各旁開l.5寸。
⊙按摩方法:以拇指在脾腧穴上轉圈按揉,約50~100次。
⊙功效:可降低血脂、養血健脾、振作中氣、改善機能,並對肥胖、浮腫、腸炎、神經性嘔吐、貧血、背腰痛、慢性出血性疾病等有改善之效。
足太陽膀胱經
⊙怎麼找:從脾腧到膀胱腧之間。
⊙按摩方法:手掌貼在脾腧,在膀胱腧之間來回摩擦5~7次。
⊙功效:可消脂、消水腫、降血壓,改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腰痛、小便不利、便祕等腸胃及泌尿系統問題。
膻中穴
⊙怎麼找:胸部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以中指順時針揉按膻中穴2~5分鐘。
⊙功效:有助降低血漿黏度,改善血脂、過胖或過瘦問題;並對冠心病引發的胸痛、腹痛、心悸、呼吸困難、喘咳等症狀皆有緩解功效。
中脘穴
⊙怎麼找:腹部中線,肚臍上方4寸。
⊙按摩方法:中指和食指併攏,按壓腹部的中脘穴,約1分半~2分鐘。
⊙功效:強化腸胃功能、幫助消化、促進脂肪分解、減輕體重、改善便祕。對目眩、耳鳴、長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有療效。
氣海穴
⊙怎麼找:肚臍正下方2指寬處。
⊙按摩方法:以拇指順時針揉按2分鐘。
⊙功效:能健脾補腎,有助控制食慾、增加體脂代謝率,解除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及便祕問題,並對婦科疾病、畏寒、精神不振、四肢無力有保健之效。
關元穴
⊙怎麼找:在肚臍下方四個手指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按關元約1分半~2分鐘。
⊙功效:可抑制食慾、調節血脂、排脂減重。常按此穴對泌尿、生殖器疾病也有保健功效,對改善神經衰弱、失眠、手腳冰冷、生理不順、精力減退等極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