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食物酵素的奇蹟【全新修訂版】

79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酵素的基本認識:
酵素是什麼?怎樣運作?在身體的哪裡?何時運作?

1996年,《蘇格蘭醫學雜誌》揭櫫:「世上每個人,以及所有生命的生物體,都是一連串酵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通常,當我們想到酵素,就會聯想到消化。的確,酵素是食物的基本物質,幫助人體吸收營養素。但是我們卻不常想到,酵素也參與身體各種新陳代謝作用。
在我們的身體組織、器官中,到處都有酵素的蹤跡。免疫系統、血液、肝臟、腎臟、脾臟與胰臟,我們會看得見,會思考,會呼吸,這些都要仰賴酵素。沒有酵素,身體就不能運作。
因此,如果缺乏酵素,可能造成傷害,甚至引起健康的問題。事實上,如果酵素的缺乏是遺傳性或毒性物質導致結果,就會造成疾病。如果是有酵素不足的情形,還會造成老化問題。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時時保持體內具有充足的酵素,我們就會變得更健康。

什麼是酵素?什麼是酵素活性?

以科學觀點來看,酵素是具有能量的蛋白質分子。為了描述酵素的性質,我現在要用一個比喻。一個電燈泡必須要有電流通過才會發亮,燈泡發亮的原因是電,電流就是燈泡的「生命力」,要是沒有電,燈泡只是一個不會發亮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說電燈泡有雙重性質,一是燈泡的實體構造,二是經由燈泡所呈現的非實體力量。
同樣的道理,可以用來解釋酵素。酵素是蛋白質分子,但除了實體構造,酵素還有一種活性。各種酵素在人體內有各種作用、各司其職,例如:消化澱粉、建構骨骼和皮膚中的蛋白質、加強解毒功能等等(這裡僅舉幾個例子)。然而,一旦酵素遇到高溫,就會被破壞或失去活性,改變了性質,不再能夠執行原有的功能。此時,雖然酵素還是具有蛋白質的構造,卻已失去生命力。
酵素的這種「活性」,最早在1993年的一個化學實驗中發現,科學家觀察到,在某種蛋白質分子裡面有一種「能量因子」,會轉移出去,然後蛋白質分子會失去活性。為了講得清楚一些,不妨把酵素的蛋白質分子當作活性的「載體」,就像前面提到的燈泡是電力的載體一樣。
每種酵素會對一種目標物質發生反應,把它改變成另一種物質,或是產生副產物,但酵素本身的特性不變。這種目標物質叫做「受質」(substrate)。酵素與受質的反應,決定於酵素的幾何結構,請見書中21頁圖所示。

酵素數量與名稱

根據本書所要傳達的目的,酵素主要可以分成三大類:

.代謝酵素──在人體血液、組織和器官中運作。
.消化酵素──人體所產生,幫助消化的酵素。
.食物酵素──生食裡面所含有的酵素。

自1968年起,至今約發現有1300種酵素。甚至有一位科學家在動脈裡面就發現有98種酵素在運作。國際酵素委員會(Enzyme Commission)為了將持續發現的酵素分類,發展出一套英文的命名法則,字頭描述酵素的功能,字尾則以英文「ase」(酶)結束。根據這個法則,可以將消化酵素分成四大類:

.澱粉酶(amylase)──對澱粉產生作用,如多醣類的澱粉、支鏈澱粉等。
.纖維酶(cellulase)──對纖維素產生作用,如植物纖維。
.脂肪酶(lipase)──對脂肪產生作用,如脂質。
.蛋白酶(protease)──對蛋白質產生作用。
每一大類的酵素,都包括一群聚有特殊功能的酵素。例如,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質,因此歸類於蛋白酶。這兩種酶是在命名法則之前就已經發現了,胰蛋白酶正式的名稱應該是胰蛋白酶原催化酶(trypsinogenase),胃蛋白酶則是胃蛋白酶原催化酶(pepsinogenase)。蛋白脢又稱為蛋白質分解酵素。
但是,這些酵素的繁複名稱對你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了解酵素的來源,如何攝取酵素,並且知道如果缺乏酵素,生命就無法延續。

酵素的功用

酵素在人體內進行非常多作用,除了分解食物,建構人體健康所需的營養成分,酵素還有其他各種作用,因此我們的生命必須仰賴酵素。所有細胞的活動,都是由酵素所引發的,以下舉出一些例子來介紹酵素在人體內的重要作用。

.酵素幫助肝臟和肌肉儲存醣類(肝醣),並幫助脂肪組織儲存脂肪。
.有一種酵素可以幫助骨骼和神經系統吸收磷,另一種酵素則可以幫助紅血球吸收鐵。
.在人體代謝的作用中,酵素可幫助含氮廢物合成尿素,經由膀胱排出尿液。在肺部排出二氧化碳的呼吸過程中,也需要酵素的協助。
.在免疫系統中,酵素會幫助排除血液和身體組織中的廢物、毒素、外來異物等。
.精子能夠鑽進卵子,就是要靠酵素才能溶解卵子的細胞膜,產生縫隙。

人體內的酵素種類非常多,每種酵素都具有特殊的功能。酵素的活性可以說是非常具有「智慧」,例如消化蛋白質的酵素,就不會消化脂肪;消化脂肪的酵素,也不會去消化澱粉,這就是酵素的「專一性」。

如何獲得酵素

所有的生命體內,都含有酵素,所有動物與植物的生命,也都需要酵素。我們體內的代謝酵素和消化酵素,是由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所製造的。例如消化系統很重要的胰臟,會分泌脂肪酶、澱粉酶、蛋白酶,以分解脂肪、澱粉、蛋白質。
現在問題來了,這些酵素都是由胰臟所分泌嗎?以邏輯推斷,胰臟僅僅只有大約85公克重,這麼小的器官,不可能日日年年都產生一位70公斤重、成年男子需要的所有酵素。
早期的科學實驗顯示,即使割除胰臟,身體依然會維持一定的酵素量。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曾經將十六隻狗的胰臟割除,但發現這些狗血液中的澱粉酶依然維持正常值。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則是將狗的胰管結紮,發現牠們血液中的澱粉酶變成正常值的二十倍。這些實驗顯示,失去胰臟之後,酵素的供應一定是來自其他源頭。
胰臟會接收血液和組織中的酵素,這項說法已經獲得驗證。在身體裡穿梭的白血球(淋巴球),是免疫系統的一個環節,負責摧毀外來異物。威斯特醫師(Dr. Richard Willstatter)發現,淋巴球所含有的澱粉酶、蛋白酶,都和胰臟所分泌的很相似,事實上,淋巴球所含有的酵素種類,比胰臟的還多。
我們一出生,體內就有一定的酵素量,接著一生都會繼續生產酵素。但酵素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特別是在我們的飲食中缺乏酵素所致。由於人們吃的大部份是熟食,消化系統必須分泌所有幫助消化的酵素,導致人體為了供應這些酵素,不斷從其他器官和組織中挪用所需酵素,因此造成代謝酵素的缺乏。
還好,大自然在食物裡面原本就有酵素的存在,可以幫助消化,讓我們的身體不致於負荷過重。我們可以從來自植物、動物、蕈菇類等各種生食和營養補充品,吸收外來的酵素。由於野生動物吃的都是生食,需要大量的酵素幫助消化,以免器官負荷過重,會減損牠們的壽命。

小腸吸收酵素,進入血液

有一個關於酵素非常重要的發現,就是從吃下去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品裡面,人體可以透過小腸壁吸收其中一部分酵素,這些酵素會進入血液,或儲存在身體裡面,可以輔助分泌酵素的器官,降低酵素分泌的壓力,避免酵素不足的情形。
歐葛斯醫師Dr. Anton W. Oelgostz及同事發現,如果對血液中澱粉酶含量低低於正常值的病人,給予含有澱粉酶的胰臟萃取物,經證實一小時後,病人的澱粉酶值會回復正常,並且可以維持數天。而且,假使病人有過敏,以及血液中酵素含量過低,服用之後,酵素值立刻恢復正常,過敏也消退了。
其他研究證明,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由於食物消化問題引發的皮膚疾病,也可以用口服的方式來消除症狀。對酵素來說,血液是個很適宜協助未消化物質分解的環境。渥夫醫師Dr. Max Wolf和羅斯柏格醫師Dr. Karl Ransberger,已多年採用蛋白酶來治療發炎和運動傷害。
在他們合著的《酵素治療》(Enzyme Therapy)一書中,有個實驗描述在數種酵素內添加放射性染料,以測試酵素是否會從消化道循環進入血管和人體內。結果經由電泳(Electrophoresis,利用電流來測定酵素含量)分析顯示,這些吸收的酵素,確定出現在肝臟、脾臟、腎臟、心臟、肺臟、小腸中。

為何會缺乏酵素?

酵素的特性之一,就是無法抵抗高溫,尤其是烹煮。當時物理的活性成份接觸到高溫蒸氣時,食物裡含有的酵素就會快速失去活性,甚至被破壞殆盡。在溫度約攝氏54度,所有的酵素都會瓦解,也就是說,在罐裝、高溫消毒、滾燙、烘烤、燒烤、燉煮和油炸的食物裡,酵素已完全失去活性。雖然罐頭裡面還是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裡面所含有的酵素都以經受到破壞。
賀威爾醫師(Dr. Howell)認為,「在攝氏48~65度的熱水中,酵素幾乎會被破壞殆盡;以長時間低溫48度加熱,或以65度瞬間加熱,也會殺死酵素;在60~80度加熱一個半小時,就會殺光所有的酵素。」食物加工、精製、烹煮及微波加熱,都會讓我們所食用的食物產生遽變,因為這些處理方式會破壞酵素,進而造成人體器官失衡,成為引發疾病的遠因。
調查發現,隨著溫度上升,酵素不但效率降低,而且消耗量也增加,例如,在馬鈴薯澱粉裡面加入澱粉酶,發現溫度約攝氏27度時,比起約攝氏4.5度,消化的速度更快。
現代一般對於酵素消耗的認識,並不是酵素「用完了」,而是「失去了」,許多實驗發現,在發高燒或是激烈運動之後,尿液裡面會發現大量的酵素。每天人們都會從流汗、尿液、糞便以及唾液、腸液等所有的消化液中,失去許多酵素,同時雪上加霜地,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酵素只會少,不會多。
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經由日常食物來補充,但是很少人會注意酵素不足必須多吃生食來補充。如果人體總是從其他器官攫取不足的酵素,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酵素消耗過量、早衰,並使得身體能量不足。

貧瘠的土壤,種出貧瘠的食物

泥土裡面含有各種細菌和微生物,所產生各種酵素,有澱粉酶、脂肪酶、尿素酶、蛋白酶、纖維素酶等等。蚯蚓在泥土裡鑽來鑽去,吞食土壤中可以利用的有機物,並排出富含酵素的糞便。園藝家最喜歡用含有大量蚯蚓糞便的泥土來種植花草樹木,科學家測量土壤中的酵素含量,可以知道土壤是否肥沃,這些都與我們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
億萬年以來,無數動物的尿液和糞便等排泄物,造就地球肥沃的土壤環境。動物死後的屍骸分解,使得土地含有更多酵素。在量十多年前化學肥料發明之前,農夫施肥是使用糞肥,現在有機農場則努力想要重建這樣的自然循環。
在自然界中,正常情況下,獵食者會將動植物中比較虛弱的個體除掉,只有強壯的生物個體可以存活。這些個體具有高度活力,營養豐富。但是這個定律在現代農業的運作下已被改變。農夫用毒藥殺死狩獵生物,使虛弱的個體可以成長。今日不用殺蟲劑,農作物就無法生長。換句話說,現代的農作物,無論是水果還是蔬菜,都沒辦法自行生長。
想一想,我們養的家畜,吃的是這些缺乏酵素和能量的農作物,有些甚至是不健康的、生病的,而我們自己吃的也是這些農產品,當然健康也好不到哪裡。我們的免疫系統衰弱,只靠食物是不能存活的,一定還要補充營養品甚至藥物。看看現在有多少疾病,心臟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還有一種叫做X症的胰臟病症候群。過度烹調的食物、速食、缺乏酵素的食品、化學藥物、添加物等,都在殘害我們的健康,使我們不得不仰賴其他補充品才能活著。我們不再是活得健康,而是想辦法延長壽命。

缺乏酵素該怎麼辦

維持並補充身體所需的酵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方法有二:一是生食,即吃未經烹煮、處理過的食物;二是攝取酵素補充物。關於這兩種食品的無比價值,在這本書裡會作詳盡的討論,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吃生食和有機種植的食物,才能獲得天然酵素的最大益處,並且要避免速食和經烹煮、處理過的食物。
儘管您盡力去做,但往往酵素的補充還是不足。我們如果能從外界補充酵素,就不怕快速流失酵素,體內的代謝酵素自然會保持平衡。只要能夠改變日常生活的飲食型態,就可以做到對健康最有所助益的事。
我認為,平常會吃烹煮、處理過食物的人,都有必要額外補充酵素。若是為了提高體內酵素含量,幫助消化吸收,我建議您最好立刻開始在飯前補充酵素。請注意仔細閱讀酵素補充品包裝上的標籤,確定是否含有完整的消化酵素群。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