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試讀
◎鎮定、誘發睡眠的荷爾蒙
褪黑激素對人類有什麼作用?我們不是季節性繁殖動物,但我們也會產生褪黑激素。研究者遲遲無法確認褪黑激素在人體內有何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少到1970年代以前我們都無法測量。準確測量任一荷爾蒙極其困難,因為它們是極為強效的物質,只能用奈克(十億分之一克)為單位衡量。而褪黑激素帶來的挑戰甚至更大,因為它的產量是以皮克(一兆分之一克)計算,是所有已知荷爾蒙中體內含量最少的。因此,我們一直無法知道人類產生的褪黑激素有多少或何時產生,這是了解這種荷爾蒙的主要障礙。
由於缺乏這種技術能力,研究者便嘗試透過對人體注射合成褪黑激素,以深入了解褪黑激素的作用(人體可能只會產生極少量的褪黑激素,但運用勒納的公式,雄心壯志的化學家即可在幾天內混合出大量的褪黑激素)。受試者被注射了不同劑量,並且被密切地觀察會出現什麼反應。
經過早期的人體研究,發現這種荷爾蒙具有鎮定、誘發睡眠的特性。墨西哥研究者費迪南多.安東–泰(Ferdinando Anton-Tay)醫師於197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這種反應表現得十分明顯。
安東–泰招募了11位志願參與受試者,讓他們接上各種儀器,以便測量他們的腦波、呼吸和心臟功能。然後,為他們注射高達75毫克的褪黑激素。注射完不到幾分鐘,受測者開始產生較慢的腦波,這是鎮定的徵象。很快地,多數人都沉沉入睡。
當安東–泰在45分鐘後喚醒他們時,他們都說做了異常生動的夢,並體驗到「安適與適度欣喜」之感。
這項研究和其他類似的研究都證明,褪黑激素具有許多與腎上腺素正好相反的影響。腎上腺素會提高心率、繃緊肌肉、提升血壓,並且迫使一個人採取行動。相較之下,褪黑激素則會降低心率、放鬆肌肉,並且使人平靜入睡。如果腎上腺素是「戰鬥或逃跑」荷爾蒙,那麼褪黑激素就是「休息和恢復」荷爾蒙。
◎褪黑激素刺激免疫系統
褪黑激素具備許多回春力量的理由之一,是它能夠保護並增強免疫系統,特別是對老化的有機體。這種特性在1980年代被發現,主要是因為我的好友兼同事喬治.馬斯特羅尼(Georges Maestroni)博士的努力成果,當時他在瑞士洛迦諾(Locarno)的實驗病理中心擔任主任。1977年,馬斯特羅尼對於褪黑激素在免疫系統中有何作用產生興趣。經過系統性的逐步探索後,他和他的同事阿里歐.康帝(Ario Conti)博士擴展我們看待免疫系統的方式。
馬斯特羅尼、康帝和另一位同事華特.皮爾鮑利(Walter Pierpaoli)透過齧齒動物實驗,證明他們的許多理論。初期他們證明的是:如果剝奪老鼠正常的褪黑激素供應,老鼠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減弱。不過馬斯特羅尼認為,這個結果含糊不清,因為有可能他們用來阻止褪黑激素生成的方法(讓動物持續照光或注射降低褪黑激素藥物)也對動物造成壓力,而光是壓力本身,就可能嚴重削弱免疫系統。
因此,馬斯特羅尼在1984年更進一步,希望能對褪黑激素如何影響免疫系統進行更明確的測試:他將這種荷爾蒙注射到齧齒動物身上,看看是否會增加牠們的免疫反應。他和同事將20隻老鼠分成兩組。一組注射褪黑激素,另一組注射不起作用的生理食鹽水。一天過後,所有老鼠都被注射了羊的細胞,老鼠的免疫系統會將這些細胞視為入侵者並加以擊退。過了6天,研究者開始計算每隻老鼠體內活化的免疫細胞數量。
馬斯特羅尼發現,注射褪黑激素的老鼠,免疫細胞明顯比注射生理食鹽水的老鼠更活躍。他對康帝大聲喊道:「就是這個!我們是對的!」他們發現,注射褪黑激素的老鼠,活化的免疫細胞是注射生理食鹽水的133%。
在馬斯特羅尼的漫長探索中,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接下來的幾年,他陸續得出更引人注目的研究結果。例如,他和康帝證明褪黑激素可以防止老鼠死於致命病毒、對抗化療的毒性效應,並且可能降低老鼠第一型糖尿病的嚴重性。他告訴我,在他所有的研究中,這個實驗雖然不起眼,卻產生最重大的情緒衝擊。經過7年的理論推演和初步研究,他終於得到決定性的資料,可以證明褪黑激素至少會增強一種動物的免疫反應。
這一刻,確認這個發現的瞬間,對醫學研究者可說無法取代。在那短短片刻間,你是世上唯一知道這個新事實的人類。僅僅透過對老鼠免疫系統的小小觀察,就拓展了人類的知識領域。然而,馬斯特羅尼立刻意識到,他的研究結果具有更重大的意涵。如果他能證明這種便宜、無毒的荷爾蒙也能刺激人類的免疫系統,那麼醫學的發展可能就像磺胺藥和盤尼西林在1940年代問世那樣,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已知最有效力且多功能的抗氧化劑
除了我提過的實驗,我在UTHSC的團隊也證明了,褪黑激素能夠防止有毒農藥巴拉刈引起的自由基損傷、保護胃部不受酒精的侵蝕作用,並且預防細菌毒素(LPS)所導致的中毒性休克和敗血症所造成的傷害。每當我們派褪黑激素上場與敵手自由基較量時,褪黑激素總能擊倒敵人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對於褪黑激素的抗氧化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見解。以下是所了解到的重點:
● 褪黑激素是全方位的抗氧化劑
自由基可在僅僅一奈秒內就傷害周遭的分子,除非抗氧化劑近在咫尺,否則它們無法阻止自由基肆虐。
因此,抗氧化劑必須提供「隨侍在側」的就地保護,但多數的抗氧化劑無法做到這點。例如,水溶性的維生素C僅限於液體環境,像是細胞質液(細胞內的半物質流體)。
而細胞膜是脂肪分子,所以服用維生素C來保護它們,就像試圖撲滅閣樓的火災時,滅火器卻被鎖在車庫裡。褪黑激素既是脂溶性也是水溶性(自然界很少見),因而成為目前已知唯一能保護細胞任一部分的抗氧化劑。
再者,由於褪黑激素可以輕易進出體內的所有屏障,包括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保護未出生的孩子),因此這種抗氧化荷爾蒙也能保護體內的任一細胞。
● 褪黑激素是非常強效的抗氧化劑
如果一對一做比較,褪黑激素保護細胞膜的效果,或許至少是維生素E的2倍,而維生素E過去被視為人體首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
其次,褪黑激素中和羥自由基的效力是穀胱甘肽的5倍。更驚人的是,褪黑激素在保護細胞免受輻射傷害方面的效率,比DMSO高了500倍之多,而DMSO就是以它的輻射防護特性著稱。
● 褪黑激素不會產生自由基
幾種知名的抗氧化劑,實際上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產生自由基。例如,維生素C就兼具了善惡的雙重人格。多數時候它是絕佳的抗氧化劑,但它一接觸游離鐵時(只要你的組織受到熱、創傷、感染、輻射或毒素的傷害,就可能發生),它便可能會協助自由基的產生。然而,褪黑激素從未被證實會產生自由基。
● 褪黑激素沒有已知的毒性
有些抗氧化劑如果攝取過量就可能會有毒,像是常用作食物防腐劑的合成抗氧化劑BHA和BHT,已證實在動物身上有促進癌症的能力,而且可能干擾人體的凝血能力;過量攝取硒(抗氧化劑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必要成分),可能會造成你的頭髮和指甲脫落。
其他抗氧化劑則會干擾細胞產生能量;而過量的β-胡蘿蔔素,可能引起噁心或嘔吐。
有些抗氧化劑就算是自己體內產生,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可能轉為有害。例如,唐氏症患者多了一個會產生抗氧化酵素SOD的基因,結果就是使體內SOD濃度異常地高,過量的SOD會製造大量的過氧化氫,如果伴隨鐵的存在,過氧化氫即可能轉化成羥自由基。
羥自由基造成的損害,或許是患有這種常見遺傳疾病的人過早衰老和壽命縮短的原因。
褪黑激素似乎完全沒有這些缺點,它幾乎沒有毒性,甚至超大量攝取也不會有害。它不會干擾能量的產生,在任何已知的情況下,它都不會產生過氧化氫或羥自由基。
● 褪黑激素為DNA提供特殊的保護
我們近期了解到,褪黑激素在細胞核中的濃度特別高。在細胞核內,它與DNA分子形成密切的關聯,雖不清楚確切關聯為何,但試管和動物研究已經證明,褪黑激素具有保護DNA分子免於自由基損傷的超凡能力。即使體內產生的量非常少,這種荷爾蒙還是能提供可觀的實質保護。褪黑激素保衛DNA的能力,可能使它成為預防癌症的關鍵因素。
● 褪黑激素可以口服
褪黑激素容易合成,用藥的方式也相當多元,包括錠劑、注射劑、鼻噴劑、皮膚軟膏和經皮貼片。其他內生性抗氧化劑,大多使用這些方式給藥就效果不佳。此外,一旦進入體內,褪黑激素不需要轉變成其他形式,所以不必擔心是否具備適當的酵素或「輔因子」。
因此,只要你願意,就可以靠著便宜、方便的補充劑,輕鬆地增加體內的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對憂鬱症的效用
在提供避孕藥(含75毫克褪黑激素)的臨床試驗中,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服用這種藥物的女性心情有所改善。邁克.科恩表示:「我們對這些女性進行全面檢測,包括身體和心理狀態。我們發現,服用B-Oval的女性對日常生活的抱怨,比服藥以前少了很多。有些人甚至有輕微的歡快感。」
還有其他證據指出褪黑激素具有抗憂鬱的效果嗎?有份間接的資料是,某些類型的憂鬱症患者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較一般人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一群瑞典精神科醫生記錄的文件證明兩者有關聯,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倫納特.韋特堡(Lennart Wetterberg)醫生是其中一員。
最近(90年代),美國德州大學蓋文斯頓醫學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的一群精神科醫生發現,憂鬱症兒童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也可能比其他兒童較低。1987年,研究者測量了一組9至15歲憂鬱症男孩的激素濃度。這些男孩體內的褪黑激素,比同年齡、同體重的非憂鬱症男孩少了三分之一。
瑞典研究者約翰.貝克-弗里斯(Johan Beck-Friis)醫生提出,人生早期的創傷事件可能導致褪黑激素濃度低下。在他的一項研究中,他注意到17歲以前與父母分離(無論是因死亡還是離婚)的憂鬱症成年患者,體內褪黑激素的濃度非常低,甚至某些案例低到無法檢測。因此,他推測,「青春期結束前那段人生關鍵時期的強烈情緒經驗,可能影響褪黑激素分泌」。
這個想法並不如表面看來那麼牽強。有新證據指出,創傷經驗有可能改變大腦的物理結構。
研究發現,經歷過極度壓力的人,無論是因為戰爭或父母虐待,大腦某些關鍵區域的組織質量較少。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可能導致這種物理性退化(這個假設已在動物身上得到證實)。童年時期的長期壓力,也可能損害大腦中涉及褪黑激素生成的結構。
● 刺激褪黑激素生成可以緩解憂鬱嗎?
提升褪黑激素濃度能否緩解憂鬱症?這個研究領域仍處於萌芽階段,但有3個證據顯示這是有可能的:(1)某些抗憂鬱劑會使褪黑激素濃度上升;(2)一些能提高褪黑激素濃度的藥物可以緩解憂鬱;(3)服用褪黑激素本身改善了某些人的心情。
有一類抗憂鬱藥物已知能增加夜晚褪黑激素的濃度,那就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抑制劑,藥物品牌名稱包括Marplan、Nardil和Pamate)。
在一項研究中,健康的非憂鬱症受試者在褪黑激素濃度自然較低的白天服用了一劑Pamate。接下來的幾小時內,Parnate顯著提高了受試者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
另外,其他同樣能刺激褪黑激素生成的抗憂鬱劑,包括地昔帕明(desipramine)(商品名為Norpramin和Pertofrane)和氟伏沙明(fluvoxamine)(商品名為Luvox)。另外,常用於治療躁鬱症的鋰劑,也是一種褪黑激素增強劑。
當然,某些抗憂鬱劑可以提高褪黑激素濃度,這個事實無法證明刺激褪黑激素生成能緩解憂鬱。
褪黑激素濃度的增加,或許只是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舉個類似的例子,某些抗憂鬱劑的副作用是心跳加快,但沒有人會認為心跳加快是緩解憂鬱的原因;這2種現象只是巧合)。
然而,一些研究結果指出,刺激褪黑激素生成確實可以緩解憂鬱。法國研究者研究了去酪氨酸γ腦內啡(destyr gamma endorphin,DTγE)的抗憂鬱效果。這種物質會造成褪黑激素濃度顯著增加。
在一項雙盲實驗中,20位憂鬱症患者隨機分配每晚服用一劑DTγE或安慰劑。服用DTγE的10位患者中,有8位在僅僅5天內就感覺明顯好轉,這是一個異常快速的抗憂鬱藥物反應。
另一方面,安慰劑幾乎沒什麼效果。研究者表示,這些結果證明「去酪氨酸γ腦內啡具有快速、顯著的抗憂鬱活性,而且沒有副作用」。
另一組法國研究者讓憂鬱症患者每晚服用另一種能刺激褪黑激素的化合物(5-甲氧補骨脂素〔5-methoxypsoralen,5 MOP〕),也獲得了同樣正面的結果。誠如DTγE研究,接受5 MOP治療的患者在5天內就感到了憂鬱顯著緩解,而且沒有不良的副作用。
此外,服用色胺酸(tryptophan)——褪黑激素由此氨基酸衍生而來——也能緩解憂鬱。研究已經證明,服用色胺酸能增加褪黑激素濃度。在許多涉及色胺酸的研究中,憂鬱的緩解對應了褪黑激素產量的增加。
近年來(20 世紀中葉)發現,一種常見的地被植物——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學名為Hypericum),可以提升褪黑激素濃度。聖約翰草作為抗憂鬱的民間療法,已有超過2,000 年的歷史。而嚴謹的科學研究也已證明,這種草藥確實具有顯著的抗憂鬱效果,又是一種既能緩解憂鬱、且能刺激褪黑激素生成的物質。
● 服用褪黑激素本身可以緩解憂鬱嗎?
除了B-Oval(避孕藥)研究的初步結果,是否有其他證據顯示褪黑激素本身就會影響憂鬱症?
最早的跡象之一可能來自1971 年的一項研究,當時費迪南多.安東- 泰和同事對5 名志願參與受試者注射了大劑量的褪黑激素。根據報告記錄,「經過15 到20 分鐘,所有受試者都睡著了。他們在45 分鐘後輕易地被喚醒。實驗結束時,所有受試者都提到有種身心愉快和適度欣喜之感。」在1970年代進行的另外2項研究也顯示,褪黑激素能產生「滿足和心情改善」的感受。
在一項更近期的研究中,服用5毫克褪黑激素來緩解時差症的受試者感到更強烈的幸福安適感。
現今(90年代),製藥公司正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究褪黑激素的近親——血清素(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抗憂鬱特性,百憂解(Prozac)和樂復得(Zoloft)等藥物可以增加這種物質。
在某些方面,褪黑激素作為治療憂鬱症的候選藥物,是個更合乎邏輯的選擇。
由於血清素難以穿過血腦屏障,因此,為了提高大腦中的血清素活性,藥理學家必須研製可以阻止酵素破壞這種化合物、或防止它被神經元重新吸收的藥物。但想提高大腦中的褪黑激素濃度,你要做的只有服用褪黑激素。
既然初步證據顯示褪黑激素可能改善某些人的心情,再加上它似乎沒有毒性和不良的副作用,那撥出幾百萬美元投入研究褪黑激素的抗憂鬱潛力也是合理的建議。
◎鎮定、誘發睡眠的荷爾蒙
褪黑激素對人類有什麼作用?我們不是季節性繁殖動物,但我們也會產生褪黑激素。研究者遲遲無法確認褪黑激素在人體內有何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少到1970年代以前我們都無法測量。準確測量任一荷爾蒙極其困難,因為它們是極為強效的物質,只能用奈克(十億分之一克)為單位衡量。而褪黑激素帶來的挑戰甚至更大,因為它的產量是以皮克(一兆分之一克)計算,是所有已知荷爾蒙中體內含量最少的。因此,我們一直無法知道人類產生的褪黑激素有多少或何時產生,這是了解這種荷爾蒙的主要障礙。
由於缺乏這種技術能力,研究者便嘗試透過對人體注射合成褪黑激素,以深入了解褪黑激素的作用(人體可能只會產生極少量的褪黑激素,但運用勒納的公式,雄心壯志的化學家即可在幾天內混合出大量的褪黑激素)。受試者被注射了不同劑量,並且被密切地觀察會出現什麼反應。
經過早期的人體研究,發現這種荷爾蒙具有鎮定、誘發睡眠的特性。墨西哥研究者費迪南多.安東–泰(Ferdinando Anton-Tay)醫師於197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這種反應表現得十分明顯。
安東–泰招募了11位志願參與受試者,讓他們接上各種儀器,以便測量他們的腦波、呼吸和心臟功能。然後,為他們注射高達75毫克的褪黑激素。注射完不到幾分鐘,受測者開始產生較慢的腦波,這是鎮定的徵象。很快地,多數人都沉沉入睡。
當安東–泰在45分鐘後喚醒他們時,他們都說做了異常生動的夢,並體驗到「安適與適度欣喜」之感。
這項研究和其他類似的研究都證明,褪黑激素具有許多與腎上腺素正好相反的影響。腎上腺素會提高心率、繃緊肌肉、提升血壓,並且迫使一個人採取行動。相較之下,褪黑激素則會降低心率、放鬆肌肉,並且使人平靜入睡。如果腎上腺素是「戰鬥或逃跑」荷爾蒙,那麼褪黑激素就是「休息和恢復」荷爾蒙。
◎褪黑激素刺激免疫系統
褪黑激素具備許多回春力量的理由之一,是它能夠保護並增強免疫系統,特別是對老化的有機體。這種特性在1980年代被發現,主要是因為我的好友兼同事喬治.馬斯特羅尼(Georges Maestroni)博士的努力成果,當時他在瑞士洛迦諾(Locarno)的實驗病理中心擔任主任。1977年,馬斯特羅尼對於褪黑激素在免疫系統中有何作用產生興趣。經過系統性的逐步探索後,他和他的同事阿里歐.康帝(Ario Conti)博士擴展我們看待免疫系統的方式。
馬斯特羅尼、康帝和另一位同事華特.皮爾鮑利(Walter Pierpaoli)透過齧齒動物實驗,證明他們的許多理論。初期他們證明的是:如果剝奪老鼠正常的褪黑激素供應,老鼠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減弱。不過馬斯特羅尼認為,這個結果含糊不清,因為有可能他們用來阻止褪黑激素生成的方法(讓動物持續照光或注射降低褪黑激素藥物)也對動物造成壓力,而光是壓力本身,就可能嚴重削弱免疫系統。
因此,馬斯特羅尼在1984年更進一步,希望能對褪黑激素如何影響免疫系統進行更明確的測試:他將這種荷爾蒙注射到齧齒動物身上,看看是否會增加牠們的免疫反應。他和同事將20隻老鼠分成兩組。一組注射褪黑激素,另一組注射不起作用的生理食鹽水。一天過後,所有老鼠都被注射了羊的細胞,老鼠的免疫系統會將這些細胞視為入侵者並加以擊退。過了6天,研究者開始計算每隻老鼠體內活化的免疫細胞數量。
馬斯特羅尼發現,注射褪黑激素的老鼠,免疫細胞明顯比注射生理食鹽水的老鼠更活躍。他對康帝大聲喊道:「就是這個!我們是對的!」他們發現,注射褪黑激素的老鼠,活化的免疫細胞是注射生理食鹽水的133%。
在馬斯特羅尼的漫長探索中,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接下來的幾年,他陸續得出更引人注目的研究結果。例如,他和康帝證明褪黑激素可以防止老鼠死於致命病毒、對抗化療的毒性效應,並且可能降低老鼠第一型糖尿病的嚴重性。他告訴我,在他所有的研究中,這個實驗雖然不起眼,卻產生最重大的情緒衝擊。經過7年的理論推演和初步研究,他終於得到決定性的資料,可以證明褪黑激素至少會增強一種動物的免疫反應。
這一刻,確認這個發現的瞬間,對醫學研究者可說無法取代。在那短短片刻間,你是世上唯一知道這個新事實的人類。僅僅透過對老鼠免疫系統的小小觀察,就拓展了人類的知識領域。然而,馬斯特羅尼立刻意識到,他的研究結果具有更重大的意涵。如果他能證明這種便宜、無毒的荷爾蒙也能刺激人類的免疫系統,那麼醫學的發展可能就像磺胺藥和盤尼西林在1940年代問世那樣,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已知最有效力且多功能的抗氧化劑
除了我提過的實驗,我在UTHSC的團隊也證明了,褪黑激素能夠防止有毒農藥巴拉刈引起的自由基損傷、保護胃部不受酒精的侵蝕作用,並且預防細菌毒素(LPS)所導致的中毒性休克和敗血症所造成的傷害。每當我們派褪黑激素上場與敵手自由基較量時,褪黑激素總能擊倒敵人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對於褪黑激素的抗氧化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見解。以下是所了解到的重點:
● 褪黑激素是全方位的抗氧化劑
自由基可在僅僅一奈秒內就傷害周遭的分子,除非抗氧化劑近在咫尺,否則它們無法阻止自由基肆虐。
因此,抗氧化劑必須提供「隨侍在側」的就地保護,但多數的抗氧化劑無法做到這點。例如,水溶性的維生素C僅限於液體環境,像是細胞質液(細胞內的半物質流體)。
而細胞膜是脂肪分子,所以服用維生素C來保護它們,就像試圖撲滅閣樓的火災時,滅火器卻被鎖在車庫裡。褪黑激素既是脂溶性也是水溶性(自然界很少見),因而成為目前已知唯一能保護細胞任一部分的抗氧化劑。
再者,由於褪黑激素可以輕易進出體內的所有屏障,包括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保護未出生的孩子),因此這種抗氧化荷爾蒙也能保護體內的任一細胞。
● 褪黑激素是非常強效的抗氧化劑
如果一對一做比較,褪黑激素保護細胞膜的效果,或許至少是維生素E的2倍,而維生素E過去被視為人體首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
其次,褪黑激素中和羥自由基的效力是穀胱甘肽的5倍。更驚人的是,褪黑激素在保護細胞免受輻射傷害方面的效率,比DMSO高了500倍之多,而DMSO就是以它的輻射防護特性著稱。
● 褪黑激素不會產生自由基
幾種知名的抗氧化劑,實際上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產生自由基。例如,維生素C就兼具了善惡的雙重人格。多數時候它是絕佳的抗氧化劑,但它一接觸游離鐵時(只要你的組織受到熱、創傷、感染、輻射或毒素的傷害,就可能發生),它便可能會協助自由基的產生。然而,褪黑激素從未被證實會產生自由基。
● 褪黑激素沒有已知的毒性
有些抗氧化劑如果攝取過量就可能會有毒,像是常用作食物防腐劑的合成抗氧化劑BHA和BHT,已證實在動物身上有促進癌症的能力,而且可能干擾人體的凝血能力;過量攝取硒(抗氧化劑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必要成分),可能會造成你的頭髮和指甲脫落。
其他抗氧化劑則會干擾細胞產生能量;而過量的β-胡蘿蔔素,可能引起噁心或嘔吐。
有些抗氧化劑就算是自己體內產生,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可能轉為有害。例如,唐氏症患者多了一個會產生抗氧化酵素SOD的基因,結果就是使體內SOD濃度異常地高,過量的SOD會製造大量的過氧化氫,如果伴隨鐵的存在,過氧化氫即可能轉化成羥自由基。
羥自由基造成的損害,或許是患有這種常見遺傳疾病的人過早衰老和壽命縮短的原因。
褪黑激素似乎完全沒有這些缺點,它幾乎沒有毒性,甚至超大量攝取也不會有害。它不會干擾能量的產生,在任何已知的情況下,它都不會產生過氧化氫或羥自由基。
● 褪黑激素為DNA提供特殊的保護
我們近期了解到,褪黑激素在細胞核中的濃度特別高。在細胞核內,它與DNA分子形成密切的關聯,雖不清楚確切關聯為何,但試管和動物研究已經證明,褪黑激素具有保護DNA分子免於自由基損傷的超凡能力。即使體內產生的量非常少,這種荷爾蒙還是能提供可觀的實質保護。褪黑激素保衛DNA的能力,可能使它成為預防癌症的關鍵因素。
● 褪黑激素可以口服
褪黑激素容易合成,用藥的方式也相當多元,包括錠劑、注射劑、鼻噴劑、皮膚軟膏和經皮貼片。其他內生性抗氧化劑,大多使用這些方式給藥就效果不佳。此外,一旦進入體內,褪黑激素不需要轉變成其他形式,所以不必擔心是否具備適當的酵素或「輔因子」。
因此,只要你願意,就可以靠著便宜、方便的補充劑,輕鬆地增加體內的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對憂鬱症的效用
在提供避孕藥(含75毫克褪黑激素)的臨床試驗中,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服用這種藥物的女性心情有所改善。邁克.科恩表示:「我們對這些女性進行全面檢測,包括身體和心理狀態。我們發現,服用B-Oval的女性對日常生活的抱怨,比服藥以前少了很多。有些人甚至有輕微的歡快感。」
還有其他證據指出褪黑激素具有抗憂鬱的效果嗎?有份間接的資料是,某些類型的憂鬱症患者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較一般人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一群瑞典精神科醫生記錄的文件證明兩者有關聯,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倫納特.韋特堡(Lennart Wetterberg)醫生是其中一員。
最近(90年代),美國德州大學蓋文斯頓醫學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的一群精神科醫生發現,憂鬱症兒童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也可能比其他兒童較低。1987年,研究者測量了一組9至15歲憂鬱症男孩的激素濃度。這些男孩體內的褪黑激素,比同年齡、同體重的非憂鬱症男孩少了三分之一。
瑞典研究者約翰.貝克-弗里斯(Johan Beck-Friis)醫生提出,人生早期的創傷事件可能導致褪黑激素濃度低下。在他的一項研究中,他注意到17歲以前與父母分離(無論是因死亡還是離婚)的憂鬱症成年患者,體內褪黑激素的濃度非常低,甚至某些案例低到無法檢測。因此,他推測,「青春期結束前那段人生關鍵時期的強烈情緒經驗,可能影響褪黑激素分泌」。
這個想法並不如表面看來那麼牽強。有新證據指出,創傷經驗有可能改變大腦的物理結構。
研究發現,經歷過極度壓力的人,無論是因為戰爭或父母虐待,大腦某些關鍵區域的組織質量較少。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可能導致這種物理性退化(這個假設已在動物身上得到證實)。童年時期的長期壓力,也可能損害大腦中涉及褪黑激素生成的結構。
● 刺激褪黑激素生成可以緩解憂鬱嗎?
提升褪黑激素濃度能否緩解憂鬱症?這個研究領域仍處於萌芽階段,但有3個證據顯示這是有可能的:(1)某些抗憂鬱劑會使褪黑激素濃度上升;(2)一些能提高褪黑激素濃度的藥物可以緩解憂鬱;(3)服用褪黑激素本身改善了某些人的心情。
有一類抗憂鬱藥物已知能增加夜晚褪黑激素的濃度,那就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抑制劑,藥物品牌名稱包括Marplan、Nardil和Pamate)。
在一項研究中,健康的非憂鬱症受試者在褪黑激素濃度自然較低的白天服用了一劑Pamate。接下來的幾小時內,Parnate顯著提高了受試者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
另外,其他同樣能刺激褪黑激素生成的抗憂鬱劑,包括地昔帕明(desipramine)(商品名為Norpramin和Pertofrane)和氟伏沙明(fluvoxamine)(商品名為Luvox)。另外,常用於治療躁鬱症的鋰劑,也是一種褪黑激素增強劑。
當然,某些抗憂鬱劑可以提高褪黑激素濃度,這個事實無法證明刺激褪黑激素生成能緩解憂鬱。
褪黑激素濃度的增加,或許只是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舉個類似的例子,某些抗憂鬱劑的副作用是心跳加快,但沒有人會認為心跳加快是緩解憂鬱的原因;這2種現象只是巧合)。
然而,一些研究結果指出,刺激褪黑激素生成確實可以緩解憂鬱。法國研究者研究了去酪氨酸γ腦內啡(destyr gamma endorphin,DTγE)的抗憂鬱效果。這種物質會造成褪黑激素濃度顯著增加。
在一項雙盲實驗中,20位憂鬱症患者隨機分配每晚服用一劑DTγE或安慰劑。服用DTγE的10位患者中,有8位在僅僅5天內就感覺明顯好轉,這是一個異常快速的抗憂鬱藥物反應。
另一方面,安慰劑幾乎沒什麼效果。研究者表示,這些結果證明「去酪氨酸γ腦內啡具有快速、顯著的抗憂鬱活性,而且沒有副作用」。
另一組法國研究者讓憂鬱症患者每晚服用另一種能刺激褪黑激素的化合物(5-甲氧補骨脂素〔5-methoxypsoralen,5 MOP〕),也獲得了同樣正面的結果。誠如DTγE研究,接受5 MOP治療的患者在5天內就感到了憂鬱顯著緩解,而且沒有不良的副作用。
此外,服用色胺酸(tryptophan)——褪黑激素由此氨基酸衍生而來——也能緩解憂鬱。研究已經證明,服用色胺酸能增加褪黑激素濃度。在許多涉及色胺酸的研究中,憂鬱的緩解對應了褪黑激素產量的增加。
近年來(20 世紀中葉)發現,一種常見的地被植物——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學名為Hypericum),可以提升褪黑激素濃度。聖約翰草作為抗憂鬱的民間療法,已有超過2,000 年的歷史。而嚴謹的科學研究也已證明,這種草藥確實具有顯著的抗憂鬱效果,又是一種既能緩解憂鬱、且能刺激褪黑激素生成的物質。
● 服用褪黑激素本身可以緩解憂鬱嗎?
除了B-Oval(避孕藥)研究的初步結果,是否有其他證據顯示褪黑激素本身就會影響憂鬱症?
最早的跡象之一可能來自1971 年的一項研究,當時費迪南多.安東- 泰和同事對5 名志願參與受試者注射了大劑量的褪黑激素。根據報告記錄,「經過15 到20 分鐘,所有受試者都睡著了。他們在45 分鐘後輕易地被喚醒。實驗結束時,所有受試者都提到有種身心愉快和適度欣喜之感。」在1970年代進行的另外2項研究也顯示,褪黑激素能產生「滿足和心情改善」的感受。
在一項更近期的研究中,服用5毫克褪黑激素來緩解時差症的受試者感到更強烈的幸福安適感。
現今(90年代),製藥公司正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究褪黑激素的近親——血清素(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抗憂鬱特性,百憂解(Prozac)和樂復得(Zoloft)等藥物可以增加這種物質。
在某些方面,褪黑激素作為治療憂鬱症的候選藥物,是個更合乎邏輯的選擇。
由於血清素難以穿過血腦屏障,因此,為了提高大腦中的血清素活性,藥理學家必須研製可以阻止酵素破壞這種化合物、或防止它被神經元重新吸收的藥物。但想提高大腦中的褪黑激素濃度,你要做的只有服用褪黑激素。
既然初步證據顯示褪黑激素可能改善某些人的心情,再加上它似乎沒有毒性和不良的副作用,那撥出幾百萬美元投入研究褪黑激素的抗憂鬱潛力也是合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