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天工開物

9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上卷
乃粒第一
【原文】
宋子曰:上古神農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穀生之;五穀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不然,神農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豈有隱焉。而紛紛嘉種,必待后稷詳明,其故何也?
紈褲之子,以赭衣視笠蓑;經生之家,以農夫為詬詈。晨炊晚餉,知其味而忘其源者眾矣!夫先農而系之以神,豈人力之所為哉!
【注釋】
①乃粒:《書經‧益稷》:「烝民乃粒,萬邦作乂。」意謂百姓有糧食吃,天下才能安定。乃粒:指百姓以穀物為食。此處代指穀物。
②宋子:即本書作者宋應星自稱。《天工開物》各章前均有「宋子曰」一段作為引言。
③神農氏:上古傳說中的帝王,農業和醫藥的創始者。晉干寶《搜神記》卷一:「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榖,故天下號神農也。」
④陶唐:即堯,上古傳說中的帝王,國號陶唐,又稱陶唐氏。
⑤「耒耜之利」二句:語出《周易‧繫辭下》,指神農氏時使用農具的技術得到推廣。耒耜:古代翻土農具。此處泛指農具。
⑥后稷:名棄,古代周族始祖,善於農作,曾在堯、舜時任農官。
⑦紈褲:亦作「紈.」,本指細絹製成的褲子,泛指有錢人家的華美衣飾,代指富家子弟。
⑧赭(音者)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稱。此處代指罪犯。笠蓑:斗笠與蓑衣。借指勞動人民。
⑨經生之家:讀書治學的書生。
⑩詬詈(音夠利):辱罵。
【譯文】
宋子說:上古傳說中的神農氏,好像真的存在過又好像沒有此人,然而,仔細體味「神農」這個讚美褒揚開創農耕者的尊稱,就能夠理解「神農」這兩個字至今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人類僅靠自身並不能長期生存,要靠五穀才能活下去;可是五穀並不能自己生長,要靠人類去種植。土質經過漫長的時代而有所改變,穀物的種類、特性也會隨著水土的不同而有所變異。不然的話,從神農時代到唐堯時代,人們食用五穀已達千年之久了,農耕的技術已傳遍天下,難道還有人不知道嗎?後來紛紛出現了許多良種穀物,一定要等到后稷出來才得到充分闡明,原因不正是如此嗎?
那些不務正業的富家子弟將勞動人民視為罪人,那些讀書人把「農夫」二字當作罵人的話。飽食終日,只知道早晚餐飯的味美,卻忘記了糧食是從哪裡得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因此,奉開創農業生產的先祖為神是很自然的,並不是勉強的。
古代的說法罷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