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技術
用輕便而便宜的紙,代替笨重的竹簡來傳達和記載訊息,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中國人的造紙技術,傳至全球,影響著世界文明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麻紙 澆紙法
在竹簡時代,據說秦始皇每天閱讀的奏章就有整整一車。有時候古人也把重要的內容寫在絹帛上,可是成本昂貴。西漢初年,開始出現古紙。古紙以麻的纖維為原料,採用澆紙法生產:把麻浸泡水中漚到脫膠後,加工成麻縷,再搗爛(打漿)使麻纖維分散開,然後澆到紙模上成型,最後晾乾。
◎蔡侯紙 抄紙法
東漢時期,宦官蔡倫從事文書工作,深感竹簡的不便和紙張的昂貴。善於琢磨的蔡倫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改良了造紙術。他發現樹皮是很好的造紙材料。經過反覆試驗,最終用樹皮、麻皮、破布、舊漁網等物品,經過浸、蒸、搗、撈、晒等工藝造出紙。這種紙材料廉價,成品輕柔,便於書寫,很快就傳遍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