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養胃先要養成飲食好習慣
你的胃好嗎?不妨先看看你是否擁有益胃養胃的飲食習慣!是的,不要小看一頓不起眼的早餐,也不要用各種理由為抽煙嗜酒找藉口,更不要想著忙呀,我就可以邊工作邊吃飯……正是這些在你眼中無所謂的小習慣,決定了你的胃和你的健康。
忌:讓胃很受傷的習慣
煎炸熏烤細菌不少
煎、炸、熏、烤食物一直備受大家喜愛,尤其是在路邊攤上,總是圍著很多焦急等待的食客。這些人被食物的美味所吸引,卻忘記在一飽口福的同時,不知道吃進去多少致病細菌,又給胃腸帶來了多大傷害。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實際上不能耐受長時間的加熱。很多飲食店中反復加熱的油,都對胃腸十分有害。研究證明,這種油與腸道慢性炎症和腸易激綜合征等消化系統慢性疾病有所關聯。所以,胃腸不好的人更要節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儘量不吃煎炸熏烤類食物,少吃那些口感油膩的炒菜,以及各種不知放了什麼油的小攤麵點。
此外,在烹調方法上,要儘量採用蒸、煮、燉等手法,不要過於擔心加熱到軟會破壞營養素,因為即便損失一點維生素,也比吃了不消化要好。維生素可以用豐富食物種類的方法來彌補。在消化道康復期間,適當補充維生素也是明智的。
冷熱交替,胃腸受不了
一到夏天,很多路邊美食就成了人們的最愛,麻辣燙、燒烤、火鍋,不辣不燙不過癮,再配著一杯冷飲或冰鎮啤酒,那才叫爽快。殊不知,當你把這些冷冷熱熱的食物全部吞下肚,一股腦交給胃腸時,胃腸可真是苦不堪言!
胃就像人一樣,需要在一個恒溫環境中工作,不能忽冷忽熱。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內血管擴張,對胃腸產生刺激;而過涼的食物則會損傷胃絡,導致氣滯血瘀、瘀血阻絡。冷熱交替進食會損傷胃腸,還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甚至腹脹、腹痛、腹瀉等症,久而久之就會患上胃病。所以,為了胃腸健康,吃東西時要冷熱分開,不可交替進食。如果胃腸功能較弱,還要注意不要吃過熱或過涼的食物。
暴飲暴食,「撐」壞胃黏膜
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說的是飲食一旦超過正常食量的一倍,必然會損傷胃腸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暴飲暴食,會使胃、腸等消化系統時時處於緊張狀態,沒有時間休息。胃黏膜的上皮細胞壽命都比較短,通常每兩三天就需要修復一次。胃腸如果得不到休息,就會使胃黏膜受損,從此引發胃腸炎。
另外,暴飲暴食會使大量食物突然進入胃腔,使胃容量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加重胃的負擔,損害胃腸功能,嚴重時甚至誘發急性胃擴張或急性胰腺炎,極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吃路邊攤,當心食物中毒
很多人習慣在路邊吃早餐,午飯在小攤隨便對付一下,晚飯與友相聚,路邊烤串加啤酒更是常態,甚至對路邊攤「流連忘返」。路邊攤是火了,可胃卻遭殃了。究其原因,無外乎一點:衛生問題。
路邊攤的食品品質沒保證,有的甚至用地溝油。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路邊攤的食物還沒有做熟就端來給食客吃,變質的食物還做不熟,其中的有害物質便會殘留更多,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出現胃痛、胃脹、嘔吐和腹瀉等症狀。
有人認為「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但若是不注意飲食衛生,病菌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會隨著食物進入胃腸,擾亂胃腸氣機,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食物中毒。
無辣不歡,刺激胃腸沒商量
水煮魚、麻辣香鍋、香辣烤魚……辣無疑是當今最流行的味道,不少人更是無辣不歡。
誠然,辣椒、大蒜、生薑等辛辣食物,少食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還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加快胃黏膜代謝。但是,過多食用辛辣食物,則會刺激腸胃黏膜,使黏膜充血、水腫、發炎、潰瘍、穿孔,進而誘發各種腸胃疾病,甚至癌變。
吃辣過多會傷胃,主要是因為辛辣食物會導致胃酸過多分泌,讓胃局部的黏膜產生損傷,進而造成潰瘍病的發生。另外,過辣飲食還會讓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乾燥等問題。患有胃潰瘍、痔瘡的人食用過多辣椒更是使病情雪上加霜。在辣椒素的刺激下,痔瘡甚至可能惡化為肛門膿腫。因此,正常人食用辛辣食物要注意控制好量,而有胃病的人更應該忌食辛辣食物。
肉食過多易積滯不消化
俗話說:「八分飽,腸胃好」,日常飲食宜避免吃得過飽,吃肉的時候更應該如此。即便你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即便你有各種理由需要吃肉進補,但每一餐所吃的肉食量還是應當有限制。一天最好只有一頓有肉食,肉食最好只占每餐的1/3到1/2,其餘的菜品,應當以蔬菜為主。
肉類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過量食用會給消化系統帶來極大負擔,造成積滯、不消化的出現。另外,只吃肉不吃素會造成營養攝取的不均衡。因此,要及時補充蔬菜水果、薯類等素食。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水分多、能量低。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葷素合理搭配,才能保證腸道功能正常,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過量飲酒,胃腸受損
有的人一頓豪飲後,胃痛不止。還有的人,則直接導致了胃出血。由此可見,飲酒確實會傷脾胃。酒精對胃黏膜有損害作用,會導致胃炎發生。飲酒還不利於胃潰瘍的好轉,甚至引起潰瘍出血或穿孔。
醫學研究證明,酒精對胃黏膜有較大損傷並會損害小腸超微結構,影響吸收功能,導致營養不良。尤其是烈性酒(即市售大於60°的高純度酒),會強烈刺激胃黏膜,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甚至出血。同時,飲酒尤其嗜酒會影響正常食欲,導致營養缺乏,長期酗酒還會損害肝臟與胰腺,更加重對胃的損害。
過量飲酒無益,但適當飲酒能助氣健胃、消除疲勞、促進睡眠。一般來說,男性每日白酒的飲用量不宜超過100毫升,啤酒1瓶比較合適。女性的飲酒量可較男性減半為宜。
此外,飲酒時注意一些小細節也能減少酒精對胃腸的刺激。如不要空腹飲酒,飲酒前適當吃點肉,或者喝杯牛奶,其中的脂肪會保護胃黏膜,減少刺激。飲酒後適當喝些熱湯,或者吃些水果,也有解酒效果,減輕酒精對胃黏膜的傷害。
常吃火鍋,損傷胃黏膜
火鍋是不少人偏愛的美味,尤其是冬季天氣寒冷時,人們吃火鍋的頻率更是大大增加。
這些刺激性食物雖然能使人一飽口福,卻會在不經意間破壞腸胃的健康。吃火鍋時,口味不知不覺就會變重,尤其喜歡吃麻辣火鍋、咖喱火鍋的人,感覺辣才過癮,不自覺就會攝入很多辣椒,對胃腸黏膜造成刺激。而且吃火鍋時,熱烈的氣氛也很容易令人吃進燙的食物,或者沒有等到肉燙熟就吃,這對胃腸也是一種刺激,久而久之也易引發胃病。
另外,吃火鍋時頻頻蘸取調料,食物入口時不僅溫度過高而且偏辣偏鹹,這不僅會損傷胃黏膜,還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活動。因此,經常吃火鍋容易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增加胃癌的患病概率。
飯後吸煙,危害立增十倍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殊不知,這所謂的「活神仙」其實是一道「催命符」,因為真實的情況是「飯後吸煙,危害立增十倍」。
煙草中的尼古丁對胃黏膜有明顯的刺激,可使胃酸分泌過多。煙草中的煙鹼還會刺激中樞神經,引起噁心嘔吐或食欲下降,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吸煙還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減少黏膜的血流量,影響胃的功能。吸煙尤其是嗜煙還能使膽汁反流入胃,改變胃液的性質,破壞胃黏膜對胃的保護功能。
剛剛吃飯後,胃腸蠕動增加,血液迴圈加快,吸收煙霧的能力最強。此時吸一支煙,煙中的有害物質比平時更容易進入血液,中毒量大於平時吸10支煙的總和。飯後吸煙,其對胃腸的傷害也就會立增十倍。
其實,吸煙有害健康,最好是戒掉,如果戒不掉,要減少吸煙量,生活中還要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新鮮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這對消除人體內的尼古丁,提高細胞的抵抗力,保護胃腸黏膜有很大作用。平常可以適當多吃橘子、番茄、鮮棗、黃瓜、小白菜、綠花椰菜、蘿蔔等。
熬夜,胃腸也休息不了
經常熬夜的人,不僅會傷身,還會傷及到胃,甚至引發胃炎或者胃潰瘍。因為在熬夜的時候,胃部屬於空腹狀態,已經超過晚飯6個小時以上,胃酸分泌過多,易導致胃炎或胃潰瘍症狀。
另外,在熬夜期間,身體所有的分泌系統很容易被打亂。晚上不睡覺時,人體的其他器官還在運動,這是需要消耗一定能量的,這時就要需要食物來補充,所以在熬夜期間會有饑餓感,若沒有吃東西,會導致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此外,熬夜的時候,身體的器官還處於消耗能量的狀態,時間長了,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身體會受不了。而且,經常熬夜會讓身體的內分泌紊亂,讓夜晚的寒氣入侵到身體中,導致抵抗力下降,引起胃痛。
因此,最好不要經常熬夜,保證在23點以前入睡。若熬夜也不要讓肚子空腹,喝杯熱牛奶,吃兩塊蘇打餅乾,或吃點溫軟的東西會降低對胃的傷害。
飯後劇烈運動,抑制消化
飯後做劇烈運動,是養護胃腸、養生保健的禁忌之一。飯後劇烈運動,給胃增加了刺激,上下左右的顛簸震盪,很容易使人發生噁心、嘔吐,久而久之會導致胃病。
飯後,胃腸分泌大量消化液,用以消化食物,而且胃蠕動頻率加快,其他器官也加強了工作量,用以吸收營養,排除廢料,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血液供應和能量支持。
在保持安靜的狀態下,氣血和能量會集中在脾胃,若是飯後活動,氣血和能量就會被分到四肢上,長期如此會導致脾胃供血不足,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功能紊亂和胃腸疾病發生,出現胃脹、消化不良、胃痛等問題。
飯後忌運動,但並不是絕對的不動,「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此這裡所指的飯後忌「運動」,是指大運動量和激烈的運動。適當的活動還是應該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給胃腸一段時間,飯後半小時後散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而大運動量和激烈的運動,在飯後2小時胃內食物入腸後,開始進行才適宜。
飯後立即入睡最傷胃
中醫常講「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睡前飲食過度或進食後馬上睡覺,會影響睡眠,還會引發肥胖,當然也很容易引發胃腸疾病。
一般情況下,食物從胃徹底排空進入小腸大約需要4小時(脂肪類排空需6小時以上)。睡前飽餐,或進食後立即入睡,胃內食物沒來得及消化,加重了胃的負擔,打亂了胃的工作規律,會出現消化功能異常,容易導致胃及十二指腸疾病。
另外,有很多人習慣午飯後便睡,這時胃剛被食物充滿,大腦的血液流向胃部,大腦的供氧量也隨之減少,造成飯後極易疲倦,而此時平臥,食物容易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炎。如果血液原已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飯後倒下便睡,這種靜止不動的狀態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所以,午睡前最好活動10分鐘左右,以利於食物消化。宜:這樣吃才養胃
按時吃飯,三餐不能少
很多年輕人因為減肥、忙工作而錯過「飯點兒」,並且認為自己年輕,少吃一頓沒有關係,然而就是無意間的饑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近年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等的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向,這些慢性病會影響自身健康。
胃腸喜歡有規律的工作,到點就分泌消化液,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經常一頓饑一頓飽毫無規律,胃就會判斷飽餓的能力,無法控制食欲。並且,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刺激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如果經常到點兒不吃,還會造成消化不良或燒心反酸的後果。
有些年輕愛美的女性常通過節食來達到減肥的目的,經常選擇不吃早餐,或者以零食代替正餐。這些做法對胃的傷害更大,輕者誘發胃病,重者會患上厭食症。如果真要通過節食控制體重,建議仍然按時吃三餐,減少主食和肉類食物的攝入量,適量多吃些蔬菜和水果,而且還要多喝湯水來增加飽腹感。
飯前喝湯,暖胃潤腸道
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飯前喝點湯,能使整個消化器官提前活躍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夠的消化液來消化食物,也有利於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更充分地吸收和利用。
第二,從口腔、咽喉、食管到胃部這一食物必經之路,猶如一條傳輸通道,吃飯前先喝上幾口湯,將口腔、食管潤滑一下,就等於給這一條通道加注了潤滑劑,可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使食物順利下嚥,而不至於過度刺激和摩擦脆弱的食管。
第三,飯前喝湯,可增強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欲。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湯,可讓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的熱量。相反,飯後喝湯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一方面,飯已經吃飽了,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另一方面,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多吃饅頭花卷好消化
麵食養胃,因為麵食都是一些碳水化合物,對於人體而言易於消化,對胃酸過多的人來講,經常吃麵食也可以中和胃酸,起到養胃功效。
你的胃好嗎?不妨先看看你是否擁有益胃養胃的飲食習慣!是的,不要小看一頓不起眼的早餐,也不要用各種理由為抽煙嗜酒找藉口,更不要想著忙呀,我就可以邊工作邊吃飯……正是這些在你眼中無所謂的小習慣,決定了你的胃和你的健康。
忌:讓胃很受傷的習慣
煎炸熏烤細菌不少
煎、炸、熏、烤食物一直備受大家喜愛,尤其是在路邊攤上,總是圍著很多焦急等待的食客。這些人被食物的美味所吸引,卻忘記在一飽口福的同時,不知道吃進去多少致病細菌,又給胃腸帶來了多大傷害。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實際上不能耐受長時間的加熱。很多飲食店中反復加熱的油,都對胃腸十分有害。研究證明,這種油與腸道慢性炎症和腸易激綜合征等消化系統慢性疾病有所關聯。所以,胃腸不好的人更要節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儘量不吃煎炸熏烤類食物,少吃那些口感油膩的炒菜,以及各種不知放了什麼油的小攤麵點。
此外,在烹調方法上,要儘量採用蒸、煮、燉等手法,不要過於擔心加熱到軟會破壞營養素,因為即便損失一點維生素,也比吃了不消化要好。維生素可以用豐富食物種類的方法來彌補。在消化道康復期間,適當補充維生素也是明智的。
冷熱交替,胃腸受不了
一到夏天,很多路邊美食就成了人們的最愛,麻辣燙、燒烤、火鍋,不辣不燙不過癮,再配著一杯冷飲或冰鎮啤酒,那才叫爽快。殊不知,當你把這些冷冷熱熱的食物全部吞下肚,一股腦交給胃腸時,胃腸可真是苦不堪言!
胃就像人一樣,需要在一個恒溫環境中工作,不能忽冷忽熱。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內血管擴張,對胃腸產生刺激;而過涼的食物則會損傷胃絡,導致氣滯血瘀、瘀血阻絡。冷熱交替進食會損傷胃腸,還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甚至腹脹、腹痛、腹瀉等症,久而久之就會患上胃病。所以,為了胃腸健康,吃東西時要冷熱分開,不可交替進食。如果胃腸功能較弱,還要注意不要吃過熱或過涼的食物。
暴飲暴食,「撐」壞胃黏膜
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說的是飲食一旦超過正常食量的一倍,必然會損傷胃腸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暴飲暴食,會使胃、腸等消化系統時時處於緊張狀態,沒有時間休息。胃黏膜的上皮細胞壽命都比較短,通常每兩三天就需要修復一次。胃腸如果得不到休息,就會使胃黏膜受損,從此引發胃腸炎。
另外,暴飲暴食會使大量食物突然進入胃腔,使胃容量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加重胃的負擔,損害胃腸功能,嚴重時甚至誘發急性胃擴張或急性胰腺炎,極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吃路邊攤,當心食物中毒
很多人習慣在路邊吃早餐,午飯在小攤隨便對付一下,晚飯與友相聚,路邊烤串加啤酒更是常態,甚至對路邊攤「流連忘返」。路邊攤是火了,可胃卻遭殃了。究其原因,無外乎一點:衛生問題。
路邊攤的食品品質沒保證,有的甚至用地溝油。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路邊攤的食物還沒有做熟就端來給食客吃,變質的食物還做不熟,其中的有害物質便會殘留更多,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出現胃痛、胃脹、嘔吐和腹瀉等症狀。
有人認為「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但若是不注意飲食衛生,病菌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會隨著食物進入胃腸,擾亂胃腸氣機,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食物中毒。
無辣不歡,刺激胃腸沒商量
水煮魚、麻辣香鍋、香辣烤魚……辣無疑是當今最流行的味道,不少人更是無辣不歡。
誠然,辣椒、大蒜、生薑等辛辣食物,少食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還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加快胃黏膜代謝。但是,過多食用辛辣食物,則會刺激腸胃黏膜,使黏膜充血、水腫、發炎、潰瘍、穿孔,進而誘發各種腸胃疾病,甚至癌變。
吃辣過多會傷胃,主要是因為辛辣食物會導致胃酸過多分泌,讓胃局部的黏膜產生損傷,進而造成潰瘍病的發生。另外,過辣飲食還會讓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乾燥等問題。患有胃潰瘍、痔瘡的人食用過多辣椒更是使病情雪上加霜。在辣椒素的刺激下,痔瘡甚至可能惡化為肛門膿腫。因此,正常人食用辛辣食物要注意控制好量,而有胃病的人更應該忌食辛辣食物。
肉食過多易積滯不消化
俗話說:「八分飽,腸胃好」,日常飲食宜避免吃得過飽,吃肉的時候更應該如此。即便你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即便你有各種理由需要吃肉進補,但每一餐所吃的肉食量還是應當有限制。一天最好只有一頓有肉食,肉食最好只占每餐的1/3到1/2,其餘的菜品,應當以蔬菜為主。
肉類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過量食用會給消化系統帶來極大負擔,造成積滯、不消化的出現。另外,只吃肉不吃素會造成營養攝取的不均衡。因此,要及時補充蔬菜水果、薯類等素食。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水分多、能量低。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葷素合理搭配,才能保證腸道功能正常,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過量飲酒,胃腸受損
有的人一頓豪飲後,胃痛不止。還有的人,則直接導致了胃出血。由此可見,飲酒確實會傷脾胃。酒精對胃黏膜有損害作用,會導致胃炎發生。飲酒還不利於胃潰瘍的好轉,甚至引起潰瘍出血或穿孔。
醫學研究證明,酒精對胃黏膜有較大損傷並會損害小腸超微結構,影響吸收功能,導致營養不良。尤其是烈性酒(即市售大於60°的高純度酒),會強烈刺激胃黏膜,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甚至出血。同時,飲酒尤其嗜酒會影響正常食欲,導致營養缺乏,長期酗酒還會損害肝臟與胰腺,更加重對胃的損害。
過量飲酒無益,但適當飲酒能助氣健胃、消除疲勞、促進睡眠。一般來說,男性每日白酒的飲用量不宜超過100毫升,啤酒1瓶比較合適。女性的飲酒量可較男性減半為宜。
此外,飲酒時注意一些小細節也能減少酒精對胃腸的刺激。如不要空腹飲酒,飲酒前適當吃點肉,或者喝杯牛奶,其中的脂肪會保護胃黏膜,減少刺激。飲酒後適當喝些熱湯,或者吃些水果,也有解酒效果,減輕酒精對胃黏膜的傷害。
常吃火鍋,損傷胃黏膜
火鍋是不少人偏愛的美味,尤其是冬季天氣寒冷時,人們吃火鍋的頻率更是大大增加。
這些刺激性食物雖然能使人一飽口福,卻會在不經意間破壞腸胃的健康。吃火鍋時,口味不知不覺就會變重,尤其喜歡吃麻辣火鍋、咖喱火鍋的人,感覺辣才過癮,不自覺就會攝入很多辣椒,對胃腸黏膜造成刺激。而且吃火鍋時,熱烈的氣氛也很容易令人吃進燙的食物,或者沒有等到肉燙熟就吃,這對胃腸也是一種刺激,久而久之也易引發胃病。
另外,吃火鍋時頻頻蘸取調料,食物入口時不僅溫度過高而且偏辣偏鹹,這不僅會損傷胃黏膜,還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活動。因此,經常吃火鍋容易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增加胃癌的患病概率。
飯後吸煙,危害立增十倍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殊不知,這所謂的「活神仙」其實是一道「催命符」,因為真實的情況是「飯後吸煙,危害立增十倍」。
煙草中的尼古丁對胃黏膜有明顯的刺激,可使胃酸分泌過多。煙草中的煙鹼還會刺激中樞神經,引起噁心嘔吐或食欲下降,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吸煙還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減少黏膜的血流量,影響胃的功能。吸煙尤其是嗜煙還能使膽汁反流入胃,改變胃液的性質,破壞胃黏膜對胃的保護功能。
剛剛吃飯後,胃腸蠕動增加,血液迴圈加快,吸收煙霧的能力最強。此時吸一支煙,煙中的有害物質比平時更容易進入血液,中毒量大於平時吸10支煙的總和。飯後吸煙,其對胃腸的傷害也就會立增十倍。
其實,吸煙有害健康,最好是戒掉,如果戒不掉,要減少吸煙量,生活中還要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新鮮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這對消除人體內的尼古丁,提高細胞的抵抗力,保護胃腸黏膜有很大作用。平常可以適當多吃橘子、番茄、鮮棗、黃瓜、小白菜、綠花椰菜、蘿蔔等。
熬夜,胃腸也休息不了
經常熬夜的人,不僅會傷身,還會傷及到胃,甚至引發胃炎或者胃潰瘍。因為在熬夜的時候,胃部屬於空腹狀態,已經超過晚飯6個小時以上,胃酸分泌過多,易導致胃炎或胃潰瘍症狀。
另外,在熬夜期間,身體所有的分泌系統很容易被打亂。晚上不睡覺時,人體的其他器官還在運動,這是需要消耗一定能量的,這時就要需要食物來補充,所以在熬夜期間會有饑餓感,若沒有吃東西,會導致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此外,熬夜的時候,身體的器官還處於消耗能量的狀態,時間長了,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身體會受不了。而且,經常熬夜會讓身體的內分泌紊亂,讓夜晚的寒氣入侵到身體中,導致抵抗力下降,引起胃痛。
因此,最好不要經常熬夜,保證在23點以前入睡。若熬夜也不要讓肚子空腹,喝杯熱牛奶,吃兩塊蘇打餅乾,或吃點溫軟的東西會降低對胃的傷害。
飯後劇烈運動,抑制消化
飯後做劇烈運動,是養護胃腸、養生保健的禁忌之一。飯後劇烈運動,給胃增加了刺激,上下左右的顛簸震盪,很容易使人發生噁心、嘔吐,久而久之會導致胃病。
飯後,胃腸分泌大量消化液,用以消化食物,而且胃蠕動頻率加快,其他器官也加強了工作量,用以吸收營養,排除廢料,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血液供應和能量支持。
在保持安靜的狀態下,氣血和能量會集中在脾胃,若是飯後活動,氣血和能量就會被分到四肢上,長期如此會導致脾胃供血不足,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功能紊亂和胃腸疾病發生,出現胃脹、消化不良、胃痛等問題。
飯後忌運動,但並不是絕對的不動,「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此這裡所指的飯後忌「運動」,是指大運動量和激烈的運動。適當的活動還是應該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給胃腸一段時間,飯後半小時後散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而大運動量和激烈的運動,在飯後2小時胃內食物入腸後,開始進行才適宜。
飯後立即入睡最傷胃
中醫常講「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睡前飲食過度或進食後馬上睡覺,會影響睡眠,還會引發肥胖,當然也很容易引發胃腸疾病。
一般情況下,食物從胃徹底排空進入小腸大約需要4小時(脂肪類排空需6小時以上)。睡前飽餐,或進食後立即入睡,胃內食物沒來得及消化,加重了胃的負擔,打亂了胃的工作規律,會出現消化功能異常,容易導致胃及十二指腸疾病。
另外,有很多人習慣午飯後便睡,這時胃剛被食物充滿,大腦的血液流向胃部,大腦的供氧量也隨之減少,造成飯後極易疲倦,而此時平臥,食物容易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炎。如果血液原已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飯後倒下便睡,這種靜止不動的狀態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所以,午睡前最好活動10分鐘左右,以利於食物消化。宜:這樣吃才養胃
按時吃飯,三餐不能少
很多年輕人因為減肥、忙工作而錯過「飯點兒」,並且認為自己年輕,少吃一頓沒有關係,然而就是無意間的饑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近年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等的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向,這些慢性病會影響自身健康。
胃腸喜歡有規律的工作,到點就分泌消化液,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經常一頓饑一頓飽毫無規律,胃就會判斷飽餓的能力,無法控制食欲。並且,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刺激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如果經常到點兒不吃,還會造成消化不良或燒心反酸的後果。
有些年輕愛美的女性常通過節食來達到減肥的目的,經常選擇不吃早餐,或者以零食代替正餐。這些做法對胃的傷害更大,輕者誘發胃病,重者會患上厭食症。如果真要通過節食控制體重,建議仍然按時吃三餐,減少主食和肉類食物的攝入量,適量多吃些蔬菜和水果,而且還要多喝湯水來增加飽腹感。
飯前喝湯,暖胃潤腸道
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飯前喝點湯,能使整個消化器官提前活躍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夠的消化液來消化食物,也有利於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更充分地吸收和利用。
第二,從口腔、咽喉、食管到胃部這一食物必經之路,猶如一條傳輸通道,吃飯前先喝上幾口湯,將口腔、食管潤滑一下,就等於給這一條通道加注了潤滑劑,可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使食物順利下嚥,而不至於過度刺激和摩擦脆弱的食管。
第三,飯前喝湯,可增強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欲。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湯,可讓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的熱量。相反,飯後喝湯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一方面,飯已經吃飽了,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另一方面,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多吃饅頭花卷好消化
麵食養胃,因為麵食都是一些碳水化合物,對於人體而言易於消化,對胃酸過多的人來講,經常吃麵食也可以中和胃酸,起到養胃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