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醫療肇始
  自從有了人類,病痛便如影隨形,自然就有了緩解病痛、維護健康的需求。人類之始,也是疾病之始、醫療之始。醫學伴著人類而產生,隨著文明進步而發展。
  醫療活動與中華文明同步,而且是從生存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展開的。
  有關中華民族文明起源的傳說,大多涉及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和軒轅氏幾個重要人物。自古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這些人文始祖,同時也是中國醫學的創始人。
  有巢氏時代相當於原始社會前期。當時人們手執木棒和粗糙的石製工具,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採集果實,獵取野獸,維持生活。為了保護自己、躲避風雨和野獸的侵襲,人們夏天構木巢居在樹上,冬天則穴居在山洞裡,從而有了最原始的保健活動。
  繼有巢氏時代之後,社會進入燧人氏時代。那時,燧人氏發明了自然的有力武器,而且擴大了食物的種類和來源,使生食變成了熟食,大大減少了腸胃病的發生,並促進了大腦的發育和生理的進化,明顯提高了健康水準。同時,人們在圍火取暖時,偶然發現用燒熱的石塊或砂土區域性燙熨,可以消除某些病痛,於是發明了熱熨法,後來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艾灸法。
  燧人氏時代之後,社會進入伏羲氏時代。隨著人們對採集、狩獵和捕魚工具的改進,男女有了分工,於是「伏羲氏教民嫁娶」,人類開始從群婚制過渡到對偶婚制,從而促進了人類的健康繁衍。此時,人們還發明了用砭石、骨針等刺破癰瘍或治療疼痛的方法,砭石、骨針等不僅成為中國最早的手術器械,這些治療方法也是針灸療法的起源,故有「伏羲製九針」的傳說。
  伏羲氏時代後期,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人們逐漸由游牧生活轉變為定居生活,社會進入神農氏時代。這時,人們開始對周圍的植物和動物做較為細緻的研究,以便作為食物來源及種植飼養的對象。在這些活動中,人們還發現某些植物或動物能夠緩解身體的病痛。當人們開始主動利用這些動植物時,它們便成為最早的藥物。「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實際就是對藥物起源的加工演繹。這個時期,人們還發明了製陶技術,為中藥湯劑治病奠定了基礎。
  神農氏時代之後,社會進入黃帝時代。這時,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工具製造更加精巧。據傳,這時的人們已經可以建築房屋、製造車船、養蠶織布、縫製衣服,還發明了原始的文字和曆法。醫藥知識也日漸豐富,已經掌握了某些疾病的病因、症狀和治療方法,對人體內部結構也有所了解,因而有「黃帝、岐伯論醫道」的傳說,也是中醫別稱「岐黃」的緣由。
  外傷,是危害原始人類生命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因證據不足,我們很難推斷先民是如何對待像擦傷、流血、骨折等傷痛的。但是,在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中「顱骨開窗術」的發現,將中華民族開顱手術的時間追溯到五千多年前。遺址中墓主顱骨缺損,係開顱手術所致,缺損處邊緣這個發現讓我們對先祖高超的外科手術與創傷護理水準有了更為廣闊的想像空間。
  考古學研究成果表明,大約四五千年前,人們已學會了立表測影,並據此確定空間和時間,這表明原始的曆法已經產生。先民在掌握農作物生長與天時關係的同時,開始了對人體生理、病理與天地自然關係的觀察,這就是「天人相應」觀念的雛形。
  西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開始進入奴隸社會。其後的一千多年時間,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甲骨文,是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上面有關人體、疾病的卜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商代對人體、生命和疾病的認識,是醫學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西周時期,手工業生產種類多、分工細,有「百工」之稱。「醫」逐漸從早期的醫巫雜糅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職業。在《周禮》中,「醫」和「巫」各有所司,二者已經有了明確的分工。當時的醫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科。其中,食醫指導王室貴族的四時飲食搭配,疾醫相當於內科醫生,瘍醫相當於外科與骨傷科醫生,獸醫專門掌管牲畜疾病的治療。
  隨著生產生活實踐經驗的累積,人們對藥物的認識也在逐漸發展,藥物的品種不斷擴大,對藥性、藥效的認識越來越深入,用法也更加多樣化。先秦文獻《周禮》、《詩經》、《山海經》(少部分為漢初作品)等書中,就記載有不少與藥物相關的資料。
  釀酒技術的進步,使酒廣泛用於社會生活之中,並成為治療病痛的重要材料。酒,不僅作為獨立的藥物使用,還與其他藥物共用,以藥之功,借酒之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故《漢書》稱「酒,百藥之長」。
  隨著藥物知識的豐富,人們開始探索多種藥物的組合應用。傳說商代的伊尹開創了將幾種藥物混合煎煮,製成「湯液」服用的方法。「伊尹創湯液」,代表著中醫由用「藥」治病到用「方」治病的轉變,開啟了辨證論治、隨證調方的先河,這是中醫歷史發展中的重要飛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