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分享醫學知識的快樂
常常有人問我,你寫了這麼多有關醫療史的文章,到底時間是怎麼找出來的?還有,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可以維持這種充沛的能量?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已經在很多場合解釋過。身為一個心臟外科醫生,有太多的時間是在「值班待命」中渡過,有人選擇睡覺補眠,有人選擇玩電動殺時間等等,而我常常利用這種時間閱讀,然後把閱讀後的心得寫成文章,說我是時間管理大師是太恭維我了,我只是比較會利用零碎的時間而已。
至於我為什麼能夠維持充沛的寫作動能?原因之一除了我希望能夠把艱澀的醫學知識,用庶民的語言讓大家了解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是書寫的材料往往在於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不斷追根究柢醫學史料的來源而有所收穫,這種好奇心的建立,我說了相信大家會嚇一跳,竟然是來自第四臺的商品廣告。
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第四臺的商品廣告,但依稀還記得,每次下班洗了個舒適的澡之後,常常會刷一下第四臺的節目,有天我看到了一個自創品牌的手錶廣告。
販售商品的老板不停的吹噓自己的手錶,用的是某款高檔機械錶的機芯,他不惜下重本也用了同樣的東西,做了一個跟它品質一樣好的滿天星手錶,雖然要價不菲,但是比那個高貴品牌便宜太多了。
當下覺得這個老板是在鬼扯,但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網路搜尋他所說的錶款,結果發現他所講的機芯真的是和高價品牌相同,也因為這種解說,讓我對於手錶的知識瞬間有的不一樣的觀感--原來相同的東西,在有質感的後續加工之後,會讓它的價值擴充百倍,這也是為什麼高貴品牌的手錶能夠主動吸引顧客上門,而模仿它的低階產品只能在第四臺等著顧客上鉤。
後來由於上述的因素,開始愛上了第四臺購物廣告的那些推銷員,姑且不論他們所賣的產品是否符合應有的價值,但是我可以告訴各位,這些推銷員都是有做功課的,他們對於產品相關知識的提供,絕對比他們所賣的東西經得起考驗。
經過那些第四臺口若懸河推銷員的訓練,讓我以後要買什麼東西都會做足功課,不希望自己成為冤大頭,也常常因為買了CP值高的東西而興奮不已。
這樣的精神同樣感染到我在寫作的習慣。對於醫療史表面的故事之外,因為故事而衍生的相關問題,我能以更開闊的心胸去挖掘其中的祕辛,所以常常會讓很多人覺得我為何那麼厲害,明明是稀鬆平常的醫療歷史,在我的筆下都變成讓人驚奇連連的作品。
例如我們訓練醫護人員CPR的人偶「安妮」,她的典故竟然是來自一位投河自盡的美麗女性;止瀉的正露丸,其實一開始只是為了治療腳氣病的消毒水所作的藥錠;當然,有些讀者可能驚訝中醫在很早的時候就會利用益生菌,這帖方劑叫「黃龍湯」,它是裝在甕中,埋進土裡的陳年大便,取其上面那一層清澈的液體,想要知道這些故事,麻煩去看看我之前的作品就有了。
至於這次的《怪奇醫學研究所2》,承襲的是之前出版《怪奇醫學研究所》的精神,每篇都是以1000字左右的體例,講一些比之前更輕鬆的醫學史故事,畢竟現在Threads(脆)、IG等文化的流行,讀者已經沒有耐心去看大堆頭的文章,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免得看到一半就打哈欠把書丟了。
此次的作品我寫的更生活化,像是醫療相關的心理學、行為學,還有流行病學等都包含在裡面。所以你會看到我罵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是「慣老闆」,心理學家稱這種人是「企業精神變態者(corporate psychopath)」;我也會勸那些想要減重塑身的人「以豬為師」,因為它們進食的習慣可以適當消耗卡路里,而且能夠將食物的能量轉成肌肉而不是脂肪,所以豬如果不是養來吃,它是不會過胖的;當然我也會替那些喜歡喝酒的朋友找到理由,曾經在大流感時代,威士忌是醫生常開的處方,但那是過去,不可以讀我的書之後催眠自己多喝酒。
不知道我說的這些小故事有沒有吸引你的興趣呢?我的目的是讓普羅大眾不要把醫療的種種知識看成上課那般困難,最好的情?是找個悠閒的下午,準備茶和咖啡,在甜點陪伴下,笑著看完我的作品。
分享醫學的知識,真的是我快樂的來源。
分享醫學知識的快樂
常常有人問我,你寫了這麼多有關醫療史的文章,到底時間是怎麼找出來的?還有,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可以維持這種充沛的能量?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已經在很多場合解釋過。身為一個心臟外科醫生,有太多的時間是在「值班待命」中渡過,有人選擇睡覺補眠,有人選擇玩電動殺時間等等,而我常常利用這種時間閱讀,然後把閱讀後的心得寫成文章,說我是時間管理大師是太恭維我了,我只是比較會利用零碎的時間而已。
至於我為什麼能夠維持充沛的寫作動能?原因之一除了我希望能夠把艱澀的醫學知識,用庶民的語言讓大家了解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是書寫的材料往往在於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不斷追根究柢醫學史料的來源而有所收穫,這種好奇心的建立,我說了相信大家會嚇一跳,竟然是來自第四臺的商品廣告。
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第四臺的商品廣告,但依稀還記得,每次下班洗了個舒適的澡之後,常常會刷一下第四臺的節目,有天我看到了一個自創品牌的手錶廣告。
販售商品的老板不停的吹噓自己的手錶,用的是某款高檔機械錶的機芯,他不惜下重本也用了同樣的東西,做了一個跟它品質一樣好的滿天星手錶,雖然要價不菲,但是比那個高貴品牌便宜太多了。
當下覺得這個老板是在鬼扯,但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網路搜尋他所說的錶款,結果發現他所講的機芯真的是和高價品牌相同,也因為這種解說,讓我對於手錶的知識瞬間有的不一樣的觀感--原來相同的東西,在有質感的後續加工之後,會讓它的價值擴充百倍,這也是為什麼高貴品牌的手錶能夠主動吸引顧客上門,而模仿它的低階產品只能在第四臺等著顧客上鉤。
後來由於上述的因素,開始愛上了第四臺購物廣告的那些推銷員,姑且不論他們所賣的產品是否符合應有的價值,但是我可以告訴各位,這些推銷員都是有做功課的,他們對於產品相關知識的提供,絕對比他們所賣的東西經得起考驗。
經過那些第四臺口若懸河推銷員的訓練,讓我以後要買什麼東西都會做足功課,不希望自己成為冤大頭,也常常因為買了CP值高的東西而興奮不已。
這樣的精神同樣感染到我在寫作的習慣。對於醫療史表面的故事之外,因為故事而衍生的相關問題,我能以更開闊的心胸去挖掘其中的祕辛,所以常常會讓很多人覺得我為何那麼厲害,明明是稀鬆平常的醫療歷史,在我的筆下都變成讓人驚奇連連的作品。
例如我們訓練醫護人員CPR的人偶「安妮」,她的典故竟然是來自一位投河自盡的美麗女性;止瀉的正露丸,其實一開始只是為了治療腳氣病的消毒水所作的藥錠;當然,有些讀者可能驚訝中醫在很早的時候就會利用益生菌,這帖方劑叫「黃龍湯」,它是裝在甕中,埋進土裡的陳年大便,取其上面那一層清澈的液體,想要知道這些故事,麻煩去看看我之前的作品就有了。
至於這次的《怪奇醫學研究所2》,承襲的是之前出版《怪奇醫學研究所》的精神,每篇都是以1000字左右的體例,講一些比之前更輕鬆的醫學史故事,畢竟現在Threads(脆)、IG等文化的流行,讀者已經沒有耐心去看大堆頭的文章,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免得看到一半就打哈欠把書丟了。
此次的作品我寫的更生活化,像是醫療相關的心理學、行為學,還有流行病學等都包含在裡面。所以你會看到我罵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是「慣老闆」,心理學家稱這種人是「企業精神變態者(corporate psychopath)」;我也會勸那些想要減重塑身的人「以豬為師」,因為它們進食的習慣可以適當消耗卡路里,而且能夠將食物的能量轉成肌肉而不是脂肪,所以豬如果不是養來吃,它是不會過胖的;當然我也會替那些喜歡喝酒的朋友找到理由,曾經在大流感時代,威士忌是醫生常開的處方,但那是過去,不可以讀我的書之後催眠自己多喝酒。
不知道我說的這些小故事有沒有吸引你的興趣呢?我的目的是讓普羅大眾不要把醫療的種種知識看成上課那般困難,最好的情?是找個悠閒的下午,準備茶和咖啡,在甜點陪伴下,笑著看完我的作品。
分享醫學的知識,真的是我快樂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