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2傳統保養觀念的盲點

現代人要有健康,就需要具備樂觀的正向思考、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飲食觀念以及規律的適當運動等必要條件,及適度使用保健產品的充分條件。或許有人會說,這些我都做到了,但我的健康狀況為什麼還是不夠理想呢?這問題,首先必須針對傳統保養觀念上的「盲點」說起。

★ 睡眠與養生

有人每天按時睡覺、起床,睡眠時間也充足,這應該是好習慣,可是如果是清晨兩、三點才睡,接近中午才起床,這就有問題了。因為人體在清晨一點左右,若不是處於熟睡狀態,那麼內分泌系統、自律神經等都會無法正常運作,五行相生就會發生不順暢的現象,身體也就會產生許多慢性疾病。再者,吃飽飯後立即躺下睡覺則會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胃食道逆流大致是因此而發生,建議睡前三小時不要進食,午間休憩也不要平躺休息。
在現代生活中,一般人熬夜是很正常的事,但經常熬夜對身體一定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睡眠與健康養生是息息相關的,不良的睡眠品質往往會引發一些疾病,一個晚上不睡覺,就必須花很長一段時間做修補才能恢復。例如說人體在白天消耗了一百萬個細胞後,在晚上只能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時,身體就將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時間長了,健康就會出現問題。
配合五行養生時辰來看,子時(23時至1時)是一天的開始,古諺”肝膽相照”,亦即肝膽互為表裡,相互關照如同一家,若以中醫學養生觀點來說,長期晚上23點仍不休息,膽氣漸損,而因五臟六腑皆取決於膽,膽氣一虛,長久一來全身臟腑功能逐漸衰退,代謝力、免疫力亦將隨之下降,人體機能自然就會受損。丑時(1時至3時)肝經最旺,若丑時不眠,肝無法順利發揮解毒功能,久之則易罹患肝病。除了特殊狀況之外,大部份罹患B肝者,是由於晚上無法充分休息,導致身體虛弱,而讓病毒趁虛而入。當肝臟功能不佳時,容易引起肝虛,肝氣鬱結時容易導致易怒,亦即俗諺的”肝火上升,脾氣就來”,間接地又會傷及脾,這就是所謂的五行相剋中的木(肝)剋土(脾),稍後的章節會作說明。肝臟受損嚴重時,也會頭痛頭暈,眼紅,眼痛,視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風流淚等症狀,還容易形成青光眼、白內障、眼底動脈硬化、視網膜病變等眼疾。因此睡眠宜早,若有無法入眠的狀況,千萬勿習慣以安眠藥片幫助入睡,可以嘗試在睡前一小時喝些許溫牛奶。
★ 飲食與養生

在飲食方面必須多元化,盡量以清淡為主,少吃加工食品,而且要「多蔬果、少肉類」。特別要注意的是,再好的食物也不能過量。雖然每天都有吃青菜,但仍需注意不能過量,譬如:深綠色花椰菜,如果適量可以防癌,過量反而會致癌。要如何才不會過量呢?建議每天替換不同種類的食材,這樣既不用擔心過量的問題,也可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就算沒有偏食習慣,但若因為日常飲食內容無法均衡攝取不同的多元營養成份,長期下來也會造成“非自主性的偏食”結果,同樣會影響身體幹細胞和細胞的正常運作,這在第二章會作說明。
烹調則建議以低溫烹調方式,蒸、煮、川燙、涼拌、低溫油水炒等少油方式為主要烹調原則,可減少自由基及致癌物質的生成,避免造成身體的負擔及增加罹患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其次,吃飯時間並不是在固定時間進食就好,該進食的時間就是以每天早上6~8點,中午12點~2點,晚上6~8點為基礎,而且睡前3小時不宜進食。一般建議在45歲之後,就必須逐漸減少澱粉類和比較不易代謝以及含糖量較高的飲食,因為細胞代謝功能逐漸減低的結果,人體各細胞中的脂肪累積將逐漸增加,一旦超過健康指數時,人體健康就慢慢發生問題,然而當發現問題時,往往都已經超出標準指數很高的狀況了,這時候要在回復到過去的健康狀況就必須要花費相當的代價,有時候都為時已晚,而只能悔恨交加。

★ 運動與養生

運動方面則需要注意運動方式與內容和時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來保養身體,例如心臟有問題的人,不適合劇烈運動;膝關節退化的人不能爬山或跑步及拿重物;游泳和騎腳踏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是沒有益處的。而且運動的時間長短也要適宜,造成身體的過度負擔也會適得其反;另外有人認為太陽未出來之前出去運動,比較不熱,人比較少,空氣也比較新鮮,事實上,在日出前或日落後的時段中,公園、綠地或山區的植物均在進行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對人體是有害無益。應該在植物行光合作用後,充滿氧氣的環境下,才是運動的良好時機。如果是必須在室內或健身房中運動,則通風透氧度是很重要的考慮條件,否則越運動反而是對身體越不好,而失去養生的目的。

★ 保健品與養生
一般人常使用保健產品來補充身體營養成分之不足,但卻多有下列幾大缺失:

1、 只注重進入,卻忽略排除
食物從人體口腔經過各個器官,包括分解、消化、吸收、最後排出到體外,必須經過複雜的口腔、胃、肝、膽、胰臟、腸道、絨毛、淋巴等的通力合作方能完成。一般人在選用保健產品時,大部分都是著重在選擇哪些營養素可以立刻針對哪個器官或什麼症狀達到改善,而忽略了身體內部廢物的排除。一般而言,體內廢物排除方式可分為兩大類:(1)排遺和(2)排泄。排遺主要是針對消化器官而言,從口腔吃進去的東西,經過消化分解吸收之後,剩餘的廢物會從肛門排出,這就是排遺;其最常見的問題是便秘,便祕原因可分成(1)大便硬結和(2)腸道蠕動力不足,當然兩種原因也都可能同時發生。將分解(溶解) 、消化、吸收、代謝到排除廢物的大概說明整理成如附圖。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而致使腸胃道無法正常排遺時,就必須借助適當的營養成份及改變飲食和起居習慣來改善腸道,否則吃了一堆營養品也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細胞粒腺體功能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然而因為科技的進步,已經能夠借助適當的營養成份來提升粒腺體的活力,因此選擇營養保健產品時,就必須注意要選擇能否兼顧保養腸道和激活細胞粒腺體活力的成份,如此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效果。2、 成份很好,但含量不足
市面上不乏優質的保健產品,但若每天食用的產品中所含有的主要營養成份劑量不足時,勢必仍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所謂的有效成份含量指的是單一產品中,在長期食用之後,真正對人體能有產生改善保養效果者而言,而不是以成份的實驗結果作宣傳。然而在大部分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中,所提供的關鍵營養成份卻含量不足,自然無法對人體有預期的保養效果。更何況每人所需的劑量也會隨著年齡和生活飲食習慣而有所不同。例如20歲的年輕人所需要的營養成份劑量一定和50歲的中年人不同,這和細胞中粒腺體的代謝轉化活力是息息相關的,這將在下一章節中再做說明,這邊簡單的說明,就是若以每日食用同樣200毫克的人參萃取物,在20歲和50歲的不同年齡族群中是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以白藜蘆醇相關產品為例,市面上含有白藜蘆醇的產品五花八門,但能達到含有足夠劑量產生保養效果的則少之又少。根據研究指出,一天食用的白藜蘆醇萃取物要達到1000mg,其中的反式白藜蘆醇相關萃取成份至少也要有60mg以上,而且視每個使用者的身體狀況而決定需求量是否需增加,其它搭配的各種複方成份的含量,也必須達到每天身體需求的最低量,否則就算成份好、種類多,但含量不足,亦不足以達到預期的保養的效果。且在身體的吸收及產生的反應時間和結果也都會因年齡、體質、環境及生活和飲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動物實驗的環境是一種理想化的模擬狀況,和人類實際的複雜生活環境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換算成人類的需求劑量時必須考慮很多因素,而不是單純的以體重作換算基準就可以了。

3、 成份繁多,卻雜而無用
使用保健產品時,若是為了要兼顧各種保養效果,而每天食用太多不同保健產品時,或許會因為不同產品中所含有的類似成份而互相抵消效果,加上若因為無法被有效率的消化、代謝、吸收和利用,而會累積在體內而造成副作用呢?人體的代謝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因此營養成份被消化、代謝、吸收及利用的多寡,是決定一個產品的優質與否;如果產品所含的營養成份無法兼顧增加人體消化、代謝、吸收和利用的需求,則在盲目的食用營養產品之下,將只會增加人體臟器的負擔,而失去食用保健產品的目的。
因此,一種好產品除了應該具備充足且適當的營養成份的必備條件之外,還必須能以先進的科技萃取營養成份,搭配五行養生原理,同時兼顧肝、心、脾、肺、腎,五臟及六腑的調養,甚至能夠激活粒腺體活力進而加強消化、吸收、代謝和利用,而得到相輔相乘的協同作用,這才是合乎現代人在忙碌生活中所需要的健康保養產品。也就是說,一個好的保健產品必須要能遵循中醫學所謂的藥食同源,五行相生,陰陽調和的原理來做營養成份的搭配。否則若將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了,卻忽視了強化腎臟的排毒功能及其他器官的保養時,有可能將會造成五行相剋的結果。

4、 保養作用僅至細胞而無法達到胞器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許多相同性質的細胞形成組織,相同功能的組織就構成系統。一般傳統的保健產品都只能作用到改善細胞,或是在細胞內生化反應某些酶而達到改善的效果。真正能作用到胞器,尤其是能夠激活粒腺體本身活力的,則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當細胞因為年齡增長或生病時,其代謝功能會減弱,若只是盲目地提供營養成份或藥品時,初期使用時會有效果,但是當代謝功能沒有提升的狀況之下,營養成份被粒腺體轉化成為細胞所需能量的效率是不會增加的,將會產生類似抗藥性或效果不再顯現的結果。
隨著科技的進步,某些營養成份對於粒腺體活性功能的影響已經逐漸被研究探討中,倘若能使複方植物營養成份同時達到調理幹細胞內粒腺體,強化幹細胞和細胞的粒腺體活性,再輔以多元且足量的適當營養成份,而能對人體的各種器官作一次到位的調養時,則將是絕無僅有的一大進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