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保健功效大解析
肉類所含的營養素,各有不同的功效,有些是構成身體的重要元素,有些是參與生理功能的運作,但皆需適量食用,唯有依身體需要量均衡攝取,才是維持身體健康之道!
促進生長發育 一般肉類
□□大部分肉類均富含蛋白質,不僅是肌肉、內臟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構成及修補細胞、組織的主要物質,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幫助調節生理功能、提供能量。
□□醣類、脂肪和蛋白質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須透過一些酵素成分的輔助,代謝成熱量,以提供人體使用。一般肉類所富含的維生素B群、鐵、鉀和鋅,都能有效幫助分解這些營養素,進而產生熱量。
增強免疫力 羊肉
□□羊肉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肉類,不僅富含蛋白質,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還能保護免疫細胞,維持免疫系統作戰力。鋅能幫助免疫T細胞分化和增生,使免疫系統發揮最大功效,抵抗細菌或病毒入侵。
□□羊肉中的硒,則可刺激淋巴系統T細胞的活性,促使B細胞產生抗體;並可幫助人體吸收免疫系統所需養分,如維生素C、E等,有效增強免疫力。
抗氧化 豬肉、動物肝臟
□□醫學證實,自由基是造成人體老化的主因。豬肉的抗氧化功效佳,其中的鐵質可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組織;鋅能協助體內抗氧化工程的進行;而維生素Q則有中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適量食用豬肉,有助延緩人體衰老。
□□動物肝臟富含肉類中少見的「維生素C」,亦為抗氧化維生素,因為可溶於水,故其抗氧化力可隨血液、體液分布到體內各部位,捕捉有害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對肌膚的傷害,有助防癌抗老;若與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搭配同食,還能加強抗氧化的效果。
促進代謝 羊肉、鴨肉
□□羊肉、鴨肉富含維生素B群,在醣類、脂肪和蛋白質分解轉換成熱量的過程中,參與代謝進行,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羊肉、鴨肉中的鉀、鐵、鋅,亦為調節代謝的重要營養素,鉀能協助將多餘廢物、水分隨尿液排出體外;鐵可透過輸送養分和氧氣至全身各部位,提供細胞進行新陳代謝;鋅是許多酵素的重要成分,對促進生長發育、維護皮膚健康有益。
紓緩壓力 牛肉、雞肉
□□雞肉、牛肉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群,均為紓壓的重要成分。色胺酸是大腦製造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原料,能減輕焦慮情緒、維持心情愉快。維生素B群則能維護神經系統穩定,使人放鬆心情。
□□此外,牛肉還含有酪胺酸和鋅,這些營養成分皆對紓解壓力、維持愉快心情有益。當人的壓力能正常抒發,當然就能改善失眠、預防憂鬱症。
美容潤膚 一般肉類
□□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使肌膚看起來蠟黃,適量食用肉類,可提供身體必需蛋白質,保持肌膚的彈性與潤澤,預防老化。
□□紅肉(如牛肉)中含有豐富的鐵,身體補充適量的鐵,可防止缺鐵性貧血,預防臉色蒼白或黯淡;還能調節生理期,有助皮膚正常代謝。足夠的鐵可使皮膚光滑、氣色紅潤。
□□雞皮、雞翅、豬腳等富含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組成各種細胞外間質的聚合物,為人體組織細胞的主要成分,可提高皮膚保濕功能,調整臉部油脂的平衡,促進皮膚彈性。
□□人體皮膚中的真皮組織,大多由彈力纖維構成,缺少此種成分,皺紋就會逐漸產生。雞骨和雞皮皆含硫酸軟骨素,是構成彈性纖維的重要成分,適量攝取能使肌膚緊實富彈性。
吃肉食材搭配法 不可不知
膽固醇過高的人,每天的膽固醇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有些人因此聞肉色變,這是正確的嗎?其實只要搭配蔬菜、添加薑、蒜等食材,每個人都能健康吃肉,輕鬆攝取營養素。
吃肉有必要,選擇有技巧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部分原因,是血管失去彈性。在豬、雞、牛肉中,皆富含一種「彈性硬蛋白酶」的物質,能讓老化的血管重新恢復彈性,並可減少沉積在血管壁的鈣和脂肪,因此,肉類對維持心血管健康,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由上述可知,攝取適量肉類能增進健康。對於無肉不歡的美食愛好者,只要不過量,且善用烹調方法,即可將肉食中的油脂降至最低,放心享受肉食美味。只要掌握以下口訣,一般人大可不必對肉類食物敬而遠之。
□□吃肉不吃皮、吃外不吃內(內臟)、腳越少越好、白肉比紅肉好。
用對小技巧,降低膽固醇
Tips 1 採取燉煮法
□□常用來減少肉中油脂的方式,就是「細火慢燉」。用小火燉煮一段時間,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可減少30~50%,注意勿喝下過多溶入湯中的油脂。
Tips 2 汆燙去脂肪
□□有些肉類脂肪是肉眼看不見的,先用滾水將肉類燙過,能使肉質中的脂肪溶出,但不要喝汆燙肉的湯汁。
Tips 3 葷素互搭配
□□例如利用富含植物固醇、卵磷脂的黃豆;富含辣椒素的辣椒;或富含膳食纖維的海帶,搭配肉類同煮,即可降低肉的使用量,並可促進脂肪代謝,或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
Tips 4 加竹筍、蓮藕同煮
□□炒、燉肉類時,若加入竹筍、蓮藕等高纖維食材烹煮,不但可突顯肉鮮味,還可降低含膽固醇肉類的分量。
Tips 5 加大蒜同煮
□□大蒜所含的硫化物能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又有抗氧化、促進代謝的作用;和肉類一起煮食,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Part 2 肉類這樣吃最健康
豬肉
性質平和
【宜常食者】產婦、缺鐵性貧血患者
【須慎食者】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患者
●豬肉家族:桃園原種豬、蘭嶼小耳豬、三品種豬、台糖黑豬、山豬
●食材功效:增強體力、消除疲勞、補血、美膚、滋陰潤燥、健脾益氣
●別名:豚肉、豕肉、彘肉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群、Q、鈣、鉀、鐵、鋅
●最佳烹調方式:煎、炒、炸、烤、滷、燉
食療效果
1 延緩衰老:醫學研究證實,自由基是造成人體老化的主因。豬肉中的鐵,能幫助將氧氣和營養運送至全身;維生素Q(輔酶Q10)能中和、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避免受到氧化的傷害,所以適量食用豬肉,可延緩人體衰老。
2 幫助生長發育:豬肉為優質蛋白質,可提供人體生長發育所需,增強體力,補充豆類蛋白質所缺乏的必需胺基酸。
3 促進代謝:豬肉富含維生素B群,尤其維生素B1含量高居肉類之冠,能促進代謝、消除疲勞、預防末梢性神經炎。
健康補給站
1 豬肉含多種礦物質,鐵可補血虛,預防頭暈眼花;磷能幫助鈣質吸收,製造牙齒和骨骼所需的營養;鉀、鈉可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潤腸通便;鋅、銅能增進組織蛋白的合成和修補,並可促進生殖器官和免疫系統功能的作用。
2 不同部位的豬肉適合不同的料理,里肌肉較嫩,適合拌炒;五花或三層肉適合燉滷、紅燒、白切;前、後腿肉可做豬排,煎、炸皆適宜。
3 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後,脂肪會減少30~50%,大為降低膽固醇的含量。
4 以豬肉煲湯時,應連同湯汁一起喝下,可同時吸收到豬肉中的水溶性維生素B群等營養成分。
醫生的豬肉飲食叮嚀
1 豬肉富含蛋白質,搭配富含纖維質、類胡蘿蔔素的蔬菜一起料理,具有強健脾胃、抗氧化,滋潤皮膚、消除疲勞的美容效果。
2 豬肉含有維生素B1,和大蒜一起食用,可提升維生素B1的吸收率,能消除疲勞、提高注意力;若搭配酒類燉煮,酒精會破壞維生素B1,經常大量食用,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手腳發顫等現象。
3 豬肉、雞蛋富含鋅和蛋白質,搭配煮食,能預防感冒、促進生長發育。
4 豬肉適合搭配青江菜一起料理,能潤澤肌膚、降低血脂。青江菜中的膳食纖維,可加速豬肉脂肪的代謝,有助降低血脂。
營養師告訴你豬肉價值
1 豬肉是各種肉類中脂肪含量最高的,尤其豬肥肉含脂肪及膽固醇過高,吃多容易肥胖、使膽固醇增高,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率,所以動脈硬化、冠心病及老年人不宜多吃。
2 富含維生素B群的豬肉雖然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除疲勞,但食用過量,反而會在體內產生使人感到疲倦的乳酸物質。
每日平均食用量
換算:1份≒35g
大人
男人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6份/日
女人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5~6份/日
老人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6份/日
小孩
1~6歲豆魚肉蛋類食用量2~4份/日
7~12歲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6份/日
13~18歲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12份/日
中醫師的豬肉小偏方
1 中醫認為,豬肉主治腎虛體弱、補虛、滋陰,對性功能有助益。《本草備要》中記載,「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豐肌體。」可幫助成年男性改善生育力。
2 瘦豬肉和生地、熟地煮湯,熬夜的人食用後,可改善虛火上升導致牙齦浮腫、口乾喉燥、眼睛帶有血絲的情況,並有降火的作用。
3 將瘦豬肉和黃精切小塊,加少許調味料與米酒一起燉煮。早、晚食用,可以調理心脾陰血不足所致的食慾不振、失眠等症狀。
4 若因血虛導致頭暈眼花,可將瘦豬肉搭配枸杞煮湯食用,能補充體力。
豬肉選購要領
選購:宜挑選肉質結實、有彈性、富光澤、肥肉潔白瘦肉紅、無腥味者為佳。
保存:豬肉購買回來後最好3天內吃完;也可分切包好,存放於冷凍庫中,但保存時間勿超過1個月。
處理:豬肉沖淨後,放入滾水中汆燙,可去除血水,再用清水洗淨,即可料理。因肉質細、筋腱少,切肉時應以肉紋順向切為宜。
圖解豬肉食用部位
豬肉能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幫助修復身體組織、加強免疫力、保護器官功能,以下介紹常見的豬肉食用部位。
豬耳朵─口感柔軟帶脆,適合涼拌、滷味
豬頭皮─肉質緊實,適合滷煮、煙燻
胛心肉─半瘦半肥,口感軟嫩,適合白煮、紅燒、燒烤
里肌肉─脂肪多,肉質嫩,適合烤、炸、蒸、煎、炒、燉
腰內肉(小里肌)─肉質最細嫩,脂肪含量低,適合煎、炒、炸
松阪肉(豬頸肉)─肉質極為柔嫩,價格較高
五花肉(三層肉)─瘦、肥肉層次分明,口感滑嫩,適合紅燒、粉蒸、白切
豬腱─肉裡帶筋,口感彈牙富嚼勁,適合做滷味
蹄膀(腿庫)─皮肉較厚,以小火長時間慢燉才能煮爛
豬腳─肉質結實富彈性,適合滷味、煮湯
排骨─適合煎、炒、烤、炸、蒸、燉
豬尾巴─由皮、膠質、骨節組成,適合滷煮、燉湯、紅燒
豬肉烹調技巧大公開
豬肉是最常用的肉類食材,幾乎全身都可料理;只要掌握烹調要訣,即可煮出營養美味的豬肉料理。
Q1 如何醃漬豬肉最美味?
(里肌肉)可用醬油、胡椒粉、糖、米酒醃漬;豬肉絲可用醬油、太白粉、雞蛋醃漬。
Q2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煮熟?
1 可用鍋鏟或筷子按一下豬肉,感受其柔軟度。
2 柔軟度的標準,以大拇指掐住食指時的指腹柔軟度為標準,擁有相近柔軟度的豬肉熟度最剛好。此外,也可用刀將肉劃開看看,只要看不到血水,就代表豬肉已經煮熟。
Q3 製作肉丸時,如何增加絞肉的黏度?
可加些雞蛋和太白粉攪拌,增加黏度,並不斷用手左右拍打,讓肉丸更加緊實、有彈性。
Q4 如何炸出好吃的豬排?
入鍋油炸前,先在豬排有筋處,切開2~3個口,豬排就不會縮水。
醃好的排骨須先沾裹麵糊或粉漿,再下鍋油炸,如此能保留住排骨肉中的原汁原味,也可炸出酥脆的外皮,味道更香酥美味。
里肌肉
特色|豬里肌肉位於豬背脊部位,脂肪較多,肉質柔嫩,常處理成切片大排、里肌肉片和肉絲,適合烤、炸、蒸、煎、炒、燉等烹調方式。
選購|新鮮的豬里肌肉,肉質富有彈性,且肉色接近鮮紅色,挑選時應以此為準。
技法|請肉販切成肉片之後,烹調前可先用水沖洗乾淨,再將多餘的脂肪和筋膜切除。將筋去掉或剁斷,可以避免烹調時肉質緊縮。
里肌肉如何炸得又香又嫩?
1 里肌肉用刀背拍打,再逆紋切片,肉質更軟嫩好入口。
2 肉片醃漬約30分鐘,用手抓捏,有助肉質軟化入味。
3 將肉片放入低溫的油鍋,以中小火慢炸並充分瀝乾油分,以免產生油味或反潮。
肉絲如何炒才入味?
1 里肌肉的肉質軟嫩,經過醃漬入味後再拌炒,拌炒時間不宜過久。
2 先用熱油炒至5分熟,再加入所有材料一起炒熟,肉絲才不會過熟,使口感過硬。
3 油鍋的溫度要夠熱,否則肉類醃拌時所沾裹的粉料容易掉落,肉汁易流失;與其他配料拌炒時,炒勻即可,以免肉質過老。
消除疲勞+保護神經
醬燒蒜味里肌
材料
豬里肌肉300克,蒜2瓣,蔥1支
調味料
橄欖油、豆瓣醬、白胡椒粉各1大匙,米酒、醋各1小匙
作法
1 材料洗淨。豬里肌肉、蔥切絲;蒜去皮切末。
2 熱油鍋,爆香蒜末,加入肉絲,翻炒到肉絲8分熟。
3 續入豆瓣醬、米酒、醋,炒到肉絲熟後,撒上白胡椒粉,盛盤,再加些蔥絲點綴即可。
補充營養+促進食慾
糖醋蔥爆里肌
材料
里肌豬肉300克,彩椒200克,洋蔥100克,鳳梨片20克,蔥1支
調味料
A料:橄欖油、水各3大匙,太白粉水、糖、醋、番茄醬各1大匙
B料:鹽1/4小匙,米酒1小匙,太白粉水1大匙
作法
1 豬肉和蔬菜洗淨。彩椒、洋蔥切塊;蔥切段。
2 里肌豬肉切塊,加B料醃10分鐘,放入熱油鍋過油。
3 同一油鍋爆香蔥段、洋蔥,放入彩椒、A料炒勻,再加豬肉、鳳梨片續炒即可。
肉類所含的營養素,各有不同的功效,有些是構成身體的重要元素,有些是參與生理功能的運作,但皆需適量食用,唯有依身體需要量均衡攝取,才是維持身體健康之道!
促進生長發育 一般肉類
□□大部分肉類均富含蛋白質,不僅是肌肉、內臟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構成及修補細胞、組織的主要物質,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幫助調節生理功能、提供能量。
□□醣類、脂肪和蛋白質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須透過一些酵素成分的輔助,代謝成熱量,以提供人體使用。一般肉類所富含的維生素B群、鐵、鉀和鋅,都能有效幫助分解這些營養素,進而產生熱量。
增強免疫力 羊肉
□□羊肉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肉類,不僅富含蛋白質,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還能保護免疫細胞,維持免疫系統作戰力。鋅能幫助免疫T細胞分化和增生,使免疫系統發揮最大功效,抵抗細菌或病毒入侵。
□□羊肉中的硒,則可刺激淋巴系統T細胞的活性,促使B細胞產生抗體;並可幫助人體吸收免疫系統所需養分,如維生素C、E等,有效增強免疫力。
抗氧化 豬肉、動物肝臟
□□醫學證實,自由基是造成人體老化的主因。豬肉的抗氧化功效佳,其中的鐵質可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組織;鋅能協助體內抗氧化工程的進行;而維生素Q則有中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適量食用豬肉,有助延緩人體衰老。
□□動物肝臟富含肉類中少見的「維生素C」,亦為抗氧化維生素,因為可溶於水,故其抗氧化力可隨血液、體液分布到體內各部位,捕捉有害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對肌膚的傷害,有助防癌抗老;若與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搭配同食,還能加強抗氧化的效果。
促進代謝 羊肉、鴨肉
□□羊肉、鴨肉富含維生素B群,在醣類、脂肪和蛋白質分解轉換成熱量的過程中,參與代謝進行,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羊肉、鴨肉中的鉀、鐵、鋅,亦為調節代謝的重要營養素,鉀能協助將多餘廢物、水分隨尿液排出體外;鐵可透過輸送養分和氧氣至全身各部位,提供細胞進行新陳代謝;鋅是許多酵素的重要成分,對促進生長發育、維護皮膚健康有益。
紓緩壓力 牛肉、雞肉
□□雞肉、牛肉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群,均為紓壓的重要成分。色胺酸是大腦製造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原料,能減輕焦慮情緒、維持心情愉快。維生素B群則能維護神經系統穩定,使人放鬆心情。
□□此外,牛肉還含有酪胺酸和鋅,這些營養成分皆對紓解壓力、維持愉快心情有益。當人的壓力能正常抒發,當然就能改善失眠、預防憂鬱症。
美容潤膚 一般肉類
□□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使肌膚看起來蠟黃,適量食用肉類,可提供身體必需蛋白質,保持肌膚的彈性與潤澤,預防老化。
□□紅肉(如牛肉)中含有豐富的鐵,身體補充適量的鐵,可防止缺鐵性貧血,預防臉色蒼白或黯淡;還能調節生理期,有助皮膚正常代謝。足夠的鐵可使皮膚光滑、氣色紅潤。
□□雞皮、雞翅、豬腳等富含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組成各種細胞外間質的聚合物,為人體組織細胞的主要成分,可提高皮膚保濕功能,調整臉部油脂的平衡,促進皮膚彈性。
□□人體皮膚中的真皮組織,大多由彈力纖維構成,缺少此種成分,皺紋就會逐漸產生。雞骨和雞皮皆含硫酸軟骨素,是構成彈性纖維的重要成分,適量攝取能使肌膚緊實富彈性。
吃肉食材搭配法 不可不知
膽固醇過高的人,每天的膽固醇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有些人因此聞肉色變,這是正確的嗎?其實只要搭配蔬菜、添加薑、蒜等食材,每個人都能健康吃肉,輕鬆攝取營養素。
吃肉有必要,選擇有技巧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部分原因,是血管失去彈性。在豬、雞、牛肉中,皆富含一種「彈性硬蛋白酶」的物質,能讓老化的血管重新恢復彈性,並可減少沉積在血管壁的鈣和脂肪,因此,肉類對維持心血管健康,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由上述可知,攝取適量肉類能增進健康。對於無肉不歡的美食愛好者,只要不過量,且善用烹調方法,即可將肉食中的油脂降至最低,放心享受肉食美味。只要掌握以下口訣,一般人大可不必對肉類食物敬而遠之。
□□吃肉不吃皮、吃外不吃內(內臟)、腳越少越好、白肉比紅肉好。
用對小技巧,降低膽固醇
Tips 1 採取燉煮法
□□常用來減少肉中油脂的方式,就是「細火慢燉」。用小火燉煮一段時間,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可減少30~50%,注意勿喝下過多溶入湯中的油脂。
Tips 2 汆燙去脂肪
□□有些肉類脂肪是肉眼看不見的,先用滾水將肉類燙過,能使肉質中的脂肪溶出,但不要喝汆燙肉的湯汁。
Tips 3 葷素互搭配
□□例如利用富含植物固醇、卵磷脂的黃豆;富含辣椒素的辣椒;或富含膳食纖維的海帶,搭配肉類同煮,即可降低肉的使用量,並可促進脂肪代謝,或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
Tips 4 加竹筍、蓮藕同煮
□□炒、燉肉類時,若加入竹筍、蓮藕等高纖維食材烹煮,不但可突顯肉鮮味,還可降低含膽固醇肉類的分量。
Tips 5 加大蒜同煮
□□大蒜所含的硫化物能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又有抗氧化、促進代謝的作用;和肉類一起煮食,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Part 2 肉類這樣吃最健康
豬肉
性質平和
【宜常食者】產婦、缺鐵性貧血患者
【須慎食者】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患者
●豬肉家族:桃園原種豬、蘭嶼小耳豬、三品種豬、台糖黑豬、山豬
●食材功效:增強體力、消除疲勞、補血、美膚、滋陰潤燥、健脾益氣
●別名:豚肉、豕肉、彘肉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群、Q、鈣、鉀、鐵、鋅
●最佳烹調方式:煎、炒、炸、烤、滷、燉
食療效果
1 延緩衰老:醫學研究證實,自由基是造成人體老化的主因。豬肉中的鐵,能幫助將氧氣和營養運送至全身;維生素Q(輔酶Q10)能中和、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避免受到氧化的傷害,所以適量食用豬肉,可延緩人體衰老。
2 幫助生長發育:豬肉為優質蛋白質,可提供人體生長發育所需,增強體力,補充豆類蛋白質所缺乏的必需胺基酸。
3 促進代謝:豬肉富含維生素B群,尤其維生素B1含量高居肉類之冠,能促進代謝、消除疲勞、預防末梢性神經炎。
健康補給站
1 豬肉含多種礦物質,鐵可補血虛,預防頭暈眼花;磷能幫助鈣質吸收,製造牙齒和骨骼所需的營養;鉀、鈉可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潤腸通便;鋅、銅能增進組織蛋白的合成和修補,並可促進生殖器官和免疫系統功能的作用。
2 不同部位的豬肉適合不同的料理,里肌肉較嫩,適合拌炒;五花或三層肉適合燉滷、紅燒、白切;前、後腿肉可做豬排,煎、炸皆適宜。
3 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後,脂肪會減少30~50%,大為降低膽固醇的含量。
4 以豬肉煲湯時,應連同湯汁一起喝下,可同時吸收到豬肉中的水溶性維生素B群等營養成分。
醫生的豬肉飲食叮嚀
1 豬肉富含蛋白質,搭配富含纖維質、類胡蘿蔔素的蔬菜一起料理,具有強健脾胃、抗氧化,滋潤皮膚、消除疲勞的美容效果。
2 豬肉含有維生素B1,和大蒜一起食用,可提升維生素B1的吸收率,能消除疲勞、提高注意力;若搭配酒類燉煮,酒精會破壞維生素B1,經常大量食用,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手腳發顫等現象。
3 豬肉、雞蛋富含鋅和蛋白質,搭配煮食,能預防感冒、促進生長發育。
4 豬肉適合搭配青江菜一起料理,能潤澤肌膚、降低血脂。青江菜中的膳食纖維,可加速豬肉脂肪的代謝,有助降低血脂。
營養師告訴你豬肉價值
1 豬肉是各種肉類中脂肪含量最高的,尤其豬肥肉含脂肪及膽固醇過高,吃多容易肥胖、使膽固醇增高,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率,所以動脈硬化、冠心病及老年人不宜多吃。
2 富含維生素B群的豬肉雖然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除疲勞,但食用過量,反而會在體內產生使人感到疲倦的乳酸物質。
每日平均食用量
換算:1份≒35g
大人
男人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6份/日
女人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5~6份/日
老人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6份/日
小孩
1~6歲豆魚肉蛋類食用量2~4份/日
7~12歲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6份/日
13~18歲豆魚肉蛋類食用量4~12份/日
中醫師的豬肉小偏方
1 中醫認為,豬肉主治腎虛體弱、補虛、滋陰,對性功能有助益。《本草備要》中記載,「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豐肌體。」可幫助成年男性改善生育力。
2 瘦豬肉和生地、熟地煮湯,熬夜的人食用後,可改善虛火上升導致牙齦浮腫、口乾喉燥、眼睛帶有血絲的情況,並有降火的作用。
3 將瘦豬肉和黃精切小塊,加少許調味料與米酒一起燉煮。早、晚食用,可以調理心脾陰血不足所致的食慾不振、失眠等症狀。
4 若因血虛導致頭暈眼花,可將瘦豬肉搭配枸杞煮湯食用,能補充體力。
豬肉選購要領
選購:宜挑選肉質結實、有彈性、富光澤、肥肉潔白瘦肉紅、無腥味者為佳。
保存:豬肉購買回來後最好3天內吃完;也可分切包好,存放於冷凍庫中,但保存時間勿超過1個月。
處理:豬肉沖淨後,放入滾水中汆燙,可去除血水,再用清水洗淨,即可料理。因肉質細、筋腱少,切肉時應以肉紋順向切為宜。
圖解豬肉食用部位
豬肉能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幫助修復身體組織、加強免疫力、保護器官功能,以下介紹常見的豬肉食用部位。
豬耳朵─口感柔軟帶脆,適合涼拌、滷味
豬頭皮─肉質緊實,適合滷煮、煙燻
胛心肉─半瘦半肥,口感軟嫩,適合白煮、紅燒、燒烤
里肌肉─脂肪多,肉質嫩,適合烤、炸、蒸、煎、炒、燉
腰內肉(小里肌)─肉質最細嫩,脂肪含量低,適合煎、炒、炸
松阪肉(豬頸肉)─肉質極為柔嫩,價格較高
五花肉(三層肉)─瘦、肥肉層次分明,口感滑嫩,適合紅燒、粉蒸、白切
豬腱─肉裡帶筋,口感彈牙富嚼勁,適合做滷味
蹄膀(腿庫)─皮肉較厚,以小火長時間慢燉才能煮爛
豬腳─肉質結實富彈性,適合滷味、煮湯
排骨─適合煎、炒、烤、炸、蒸、燉
豬尾巴─由皮、膠質、骨節組成,適合滷煮、燉湯、紅燒
豬肉烹調技巧大公開
豬肉是最常用的肉類食材,幾乎全身都可料理;只要掌握烹調要訣,即可煮出營養美味的豬肉料理。
Q1 如何醃漬豬肉最美味?
(里肌肉)可用醬油、胡椒粉、糖、米酒醃漬;豬肉絲可用醬油、太白粉、雞蛋醃漬。
Q2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煮熟?
1 可用鍋鏟或筷子按一下豬肉,感受其柔軟度。
2 柔軟度的標準,以大拇指掐住食指時的指腹柔軟度為標準,擁有相近柔軟度的豬肉熟度最剛好。此外,也可用刀將肉劃開看看,只要看不到血水,就代表豬肉已經煮熟。
Q3 製作肉丸時,如何增加絞肉的黏度?
可加些雞蛋和太白粉攪拌,增加黏度,並不斷用手左右拍打,讓肉丸更加緊實、有彈性。
Q4 如何炸出好吃的豬排?
入鍋油炸前,先在豬排有筋處,切開2~3個口,豬排就不會縮水。
醃好的排骨須先沾裹麵糊或粉漿,再下鍋油炸,如此能保留住排骨肉中的原汁原味,也可炸出酥脆的外皮,味道更香酥美味。
里肌肉
特色|豬里肌肉位於豬背脊部位,脂肪較多,肉質柔嫩,常處理成切片大排、里肌肉片和肉絲,適合烤、炸、蒸、煎、炒、燉等烹調方式。
選購|新鮮的豬里肌肉,肉質富有彈性,且肉色接近鮮紅色,挑選時應以此為準。
技法|請肉販切成肉片之後,烹調前可先用水沖洗乾淨,再將多餘的脂肪和筋膜切除。將筋去掉或剁斷,可以避免烹調時肉質緊縮。
里肌肉如何炸得又香又嫩?
1 里肌肉用刀背拍打,再逆紋切片,肉質更軟嫩好入口。
2 肉片醃漬約30分鐘,用手抓捏,有助肉質軟化入味。
3 將肉片放入低溫的油鍋,以中小火慢炸並充分瀝乾油分,以免產生油味或反潮。
肉絲如何炒才入味?
1 里肌肉的肉質軟嫩,經過醃漬入味後再拌炒,拌炒時間不宜過久。
2 先用熱油炒至5分熟,再加入所有材料一起炒熟,肉絲才不會過熟,使口感過硬。
3 油鍋的溫度要夠熱,否則肉類醃拌時所沾裹的粉料容易掉落,肉汁易流失;與其他配料拌炒時,炒勻即可,以免肉質過老。
消除疲勞+保護神經
醬燒蒜味里肌
材料
豬里肌肉300克,蒜2瓣,蔥1支
調味料
橄欖油、豆瓣醬、白胡椒粉各1大匙,米酒、醋各1小匙
作法
1 材料洗淨。豬里肌肉、蔥切絲;蒜去皮切末。
2 熱油鍋,爆香蒜末,加入肉絲,翻炒到肉絲8分熟。
3 續入豆瓣醬、米酒、醋,炒到肉絲熟後,撒上白胡椒粉,盛盤,再加些蔥絲點綴即可。
補充營養+促進食慾
糖醋蔥爆里肌
材料
里肌豬肉300克,彩椒200克,洋蔥100克,鳳梨片20克,蔥1支
調味料
A料:橄欖油、水各3大匙,太白粉水、糖、醋、番茄醬各1大匙
B料:鹽1/4小匙,米酒1小匙,太白粉水1大匙
作法
1 豬肉和蔬菜洗淨。彩椒、洋蔥切塊;蔥切段。
2 里肌豬肉切塊,加B料醃10分鐘,放入熱油鍋過油。
3 同一油鍋爆香蔥段、洋蔥,放入彩椒、A料炒勻,再加豬肉、鳳梨片續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