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降低膽固醇的29種習慣

9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前言

腦中風是造成長久臥病在床的主要原因。腦血管阻塞或是破裂,都會引起腦中風,嚴重者甚至危及性命,就算病情沒有如此嚴重,腦血管的血流也會因受阻而降低,出現記憶力衰退、失智症等等的狀況。與腦血管的狀態、血流順暢與否息息相關的正是膽固醇(cholesterol)。

體內約有三〇%的膽固醇存在於腦部,其次為肌肉,存在於肌肉的膽固醇量也將近三〇%。由此可知,膽固醇對腦部與肌肉的運作十分重要。

如果是營養不良或是罹患惡性腫瘤,膽固醇值便會降低,引起身體不適。相反的,如果膽固醇囤積過多,則會阻礙血液的流通。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曾經苦惱於膽固醇不足使身體出現不適。不過身處於飽食時代,膽固醇過高所引起的疾病反而愈來愈多。在可以自由享受美食的歐美先進國家,心臟病為死因之首。日本近五十年來,罹患心臟病的患者也有增無減。

一般健康檢查的項目中,應該都含有膽固醇值的檢測,了解膽固醇所代表的意義,對維持往後的健康是相當重要的。

膽固醇值究竟要多少才是好的呢?

最近日本的Ningen Dock學會公布了健診項目的新參考值。調查 一百萬人健診者的結果,健康者的總膽固醇值的參考範圍,男性是一五一至二五四mg/dℓ(毫克/分升),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女性則為一六三至二七三毫克/分升。健康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參考範圍,男性是七二至一七八毫克/分升,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女性則為七三至一八三毫克/分升。隨著此內容的公布,諸多報紙以及雜誌紛紛報導「參考值有了新的轉變,即使膽固醇值偏高也無妨」。原本擔心膽固醇值過高的人,也開始認為膽固醇值偏高也沒關係。不過,真的沒關係嗎?

其實所謂的參考範圍是指,針對大抵健康的受試者,進行膽固醇值的檢測,其中有九五%的受試者落在此範圍內,並不是說持續維持這樣的狀態,就能保證日後的健康。在Ningen Dock學會的分類中,LDL膽固醇若達一四〇至一七九毫克/分升便要進行觀察、生活改善;五九毫克/分升以下,以及一八〇毫克/分升以上者,則須採取治療。

不僅要關心膽固醇多少的「量」,留心膽固醇的「質」也很重要。因此便有壞膽固醇以及好膽固醇的名稱,甚至也有以超級壞膽固醇的命名加以區別。營造健康的體魄須從日常生活著手。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瞭解膽固醇所代表的意義,聰明且有效率地將膽固醇調整到契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吧。祝福讀者們都能擁有健康且有目標的生活。

第一章 輕鬆調整膽固醇值的飲食習慣

1 膽固醇對身體的必要

聽到「膽固醇」,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想必多數的人都會有「危害健康的壞東西」,如此負面的印象吧。

不過,這樣的想法是誤解。其實膽固醇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物質。

膽固醇除了是包覆細胞的細胞膜原料,也是男性荷爾蒙、女性荷爾蒙、調整生體機能的皮質類固醇、協助脂肪的消化吸收的膽汁酸(由肝臟分泌)等物質的原料。

膽固醇在體內增加過多的時候──

原本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膽固醇,可能就會變身成為「壞東西」。

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等屬於脂質,無法溶解於主成分為水的血液中,所以在血液中移動時,就會形成一種名為「脂蛋白」的粒子。脂蛋白就像乘載著膽固醇到處移動的「船」。

這艘「船」會依大小、密度、組成等等不同,分成「乳糜微粒」、「VLDL(極低密度脂蛋白)」、「IDL(中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五類。其中乘坐在LDL和HDL「船」上的膽固醇,就是我們在健康檢查時常看到的「LDL膽固醇」和「HDL膽固醇」。

我們有時也會將LDL稱為「壞膽固醇」、HDL稱為「好膽固醇」。在健康檢查時也會被醫生勸誡,要減少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

LDL的作用是將在肝臟合成的膽固醇,運送到全身的細胞;而HDL則是會巡視血管,擔任將多餘膽固醇回收的任務。也就是說,LDL是膽固醇的「配送業者」;HDL則是「回收業者」。

如果體內的膽固醇量適當,就算配送業者運送過多,回收業者也能協助去除。也因為如此,HDL才被稱為「好膽固醇」。

為什麼配送業者的LDL會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呢?

當LDL在體內增加過多時,就算回收業者很努力,也跟不上增加的速度,這時多餘的LDL就會囤積在血液中。

此時LDL就會突變成「壞膽固醇」。

(由「肝臟」順時針)肝臟-LDL將在肝臟合成的膽固醇,運送到全身的細胞-LDL-體內增加過量,就會變身成「壞東西」-動脈-HDL-HDL會巡視血管,回收多餘的膽固醇

囤積在血液的LDL中,會產生附著在動脈壁的物質,進而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參考150頁)。更令人畏懼的是,動脈硬化可能會引發心臟、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像是狹心症(冠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等,不少是攸關性命的疾病。事實上,佔了日本人死亡原因的四分之一,正是心臟病與腦部血管的疾病,即使運氣好,沒有危及到性命,但伴隨嚴重後遺症的例子也不少。

如果LDL增加過多,就可能招致如此恐怖的疾病。為了維持健康,LDL的控管就顯得相當重要。

那麼,LDL為什麼會增加過多呢?

最大的兩大原因是,攝取過量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食材,以及肝臟合成過量的膽固醇。

膽固醇在體內合成的主要材料,是食物中的脂質和糖質,如果攝取過量,便容易使LDL增加。

換言之,LDL增加的關鍵在於「飲食生活」。尤其是攝取過多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食材、脂肪多的食材以及糖質多的食材。

如果能改變想法,如果能重新檢視飲食生活,就能讓LDL不增加過度,甚至能讓LDL降低到身體所需的必要值。

另一項需要留意的是HDL。沒錯,就是膽固醇的回收業者。HDL的量過少,LDL就會充斥在血液中,相反的,若增加HDL的量,就能緩解LDL囤積的狀況。

提升HDL的關鍵在於「運動」。運動能促使能量的消耗,也能容易的消除中性脂肪,進而使HDL增加。

此外,壓力也會影響到膽固醇值。如果囤積了壓力,就會不知不覺的暴飲暴食,進而使LDL增加。

到目前為止,不知是否明白了一件事?

就是若能改善飲食生活、維持運動習慣、留意精神上的安定,膽固醇值就能獲得改善。

在改善膽固醇值的醫療現場,主要也是運用「飲食生活的改善」、「運動療法」、「檢視生活習慣」的方法。

讀者之中,或許有人會覺得要符合治療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一定是極度嚴格而且是痛苦的吧。

不過,請您放心。完全沒有嚴格的飲食限制、痛苦的運動、痛苦不堪的生活習慣,而是任誰都能輕鬆進行的內容。畢竟能夠維持才是重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都要長久維持,才會對身體產生效用。

那我們就來看看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改善膽固醇值的方法吧!

2 只要維持八分飽,吃什麼都OK

當「必須降低LDL膽固醇值」時,首先會想到的應該是「控制攝取富含膽固醇的食材」吧!這些食材不攝取過量確實很重要,不過,絕非「不能吃!」,適量攝取是沒有關係的(關於多少量,將會在書中說明)。

首先要留意的是,「是否攝取過量」。

體內的膽固醇中,有七至八成的比例是以飲食所攝取到的脂質、糖質為原料,在體內合成的部分。因此與那些食材中是否含有大量的膽固醇並無關係,而是攝取過多含有大量脂質和糖質的東西,就會使膽固醇值升高。

每個人有各自適宜的每日熱量需求。需求值會隨人的性別、年齡、日常活動量而有所不同。可透過下列的方式計算出熱量需求。

標準體重*1 × 身體活動量*2 =每日熱量需求

*1:標準體重=身高(m)×身高(m)×22.0
*2:身體活動量(依照活動身體的程度,決定熱量的需求值)
■輕度工作(辦公桌工作、家庭主婦等等)二五~三〇大卡(kcal)
■中度工作(以站立方式進行工作等等)三〇~三五大卡
■重度工作(多為使用體力的工作)三五大卡~
(資料來源:日本動脈硬化學會)

使用這種方式計算時,首先要算出自己的「標準體重」(適當體重)。以身高一百七十公分為例,就是1.7米×1.7米×22.0=63.58(約64)公斤。

若感覺到「咦?超過了……」的人,可能已經養成攝取超過接下來要計算的每日熱量需求的習慣。

減重期間,必須將飲食控制在適宜的熱量需求之內。

那麼,每天要吃多少量呢?可以運用之前提過的算式(參考前一頁)。

(以身高一百七十公分,從事辦公桌工作〈輕度工作〉的男性為例)

63.58 × 25~30大卡=1589.5~1907.5大卡

將每日的餐飲熱量攝取值控制在一六〇〇至一九〇〇大卡,就能逐漸接近適當體重,六三.五八公斤同時也能期待LDL隨之減少。

關於每日一六〇〇至一九〇〇大卡的概念,因為一日三餐,所以單純地除以三,每餐約五三三至六三三大卡。

……這樣表示,還是很難理解吧!

舉例來說,白米飯一碗(一五〇公克)約二五〇大卡;豆腐海帶芽味噌湯一碗約四五大卡,這樣大概是三〇〇大卡,其餘的兩〇〇至三〇〇大卡用來攝取配菜,像是鹽燒鮭魚約一七〇大卡,肉豆腐約兩〇〇大卡,再加上熱量很少的蔬菜類,大概就是五三三至六三三大卡。

每次用餐都要計算熱量會很麻煩吧!麻煩的話就無法持續,但因為每天都要飲食,所以能持續才是重點。只要大概就好,自行判斷「應該是這些量吧!」就可以了。

秘訣是─意識「八分飽」。不要吃到「好飽啊!」的狀態,而是感到「不是空腹,但好像有點不夠」就適可而止。當有這樣的感覺,所攝取的熱量也大概達到適當量了。

外食的時候,建議可以養成確認菜單熱量的習慣。不需要縝密的細算,只要大概計算自己攝取多少熱量即可。

外食的餐點很多都超過六〇〇大卡,若是過度嚴謹的細算每餐所攝取的熱量,就沒什麼東西能吃了。

這種情況,可用一日作為單位進行調整。若是中餐攝取過量,就減少晚餐的量,或是刪去點心時間。只要是每日攝取的總熱量對自己而言是適宜的就可以了。

甚至有時也可用二到三天為單位進行調整。像是家族活動、旅行等等,容易有過量飲食的情況,這時候就控制隔日的攝取量,以幾天的時間進行調整。

飲食是每日必做的事,過度努力,或是過於勉強都無法持續。讓自己保有彈性與柔軟,改善每日的飲食生活吧!

3 愛吃蛋的人,一星期以三至四顆為限!

前面曾提到「也可以適量攝取膽固醇含量高的食材」。

況且體內的膽固醇中,直接來自食材的僅占了二至三成,並沒有很多。

例如,透過很多研究,已經證實了LDL膽固醇含量高,被視為人民公敵的「雞蛋」,其實吃下肚,在體內所增加的膽固醇量卻極少。

因此絕對沒有「不能吃」的東西,不吃反而對身體不好。因為膽固醇含量高的食材中,不乏營養價值高的東西,所以攝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不及正面影響。

像是雞蛋均衡含有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可以預防膽固醇附著在血管的卵磷脂、提高肝臟功能的蘇胺酸等必需的胺基酸。

花枝和章魚也是膽固醇含量高的食材,但牛磺酸(胺基酸的一種)的含量也很豐富。牛磺酸具有降低膽固醇值的效果,也具有出色的抗氧化特質,所以能幫助抑制會引起動脈硬化的LDL氧化的發生。

雞和豬的肝臟也含有豐富的膽固醇,但就以營養價值而言,也可以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B2。

維生素A有益皮膚和黏膜的代謝,提升免疫力,也具有預防視力衰退的效果。維生素B2則是促使細胞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由於具有絕佳的抗氧化作用,所以也具有抑制LDL氧化的效果。怎麼樣呢?因為擔心膽固醇含量高,就完全不攝取這些食材,以營養面而言,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依據日本厚生勞働省出版的二〇一〇年版《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每日膽固醇的攝取目標量,就沒有膽固醇值問題的情況下,成人男性是未滿七五〇毫克,成人女性則是未滿六〇〇毫克。若是膽固醇值偏高的情況,成人男性和女性都在三〇〇毫克以下(新的二〇一五年版中,則是去除膽固醇的限制)。

換言之,膽固醇值偏高的人,只要控制在每日三〇〇毫克以下,即使攝取膽固醇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不過,若是有動脈硬化症狀的人,還是控制在每日二〇〇毫克左右為佳。

雞蛋一顆(約五〇公克)中所含的膽固醇量為二一〇毫克、魷魚(燒烤)一尾(約一〇〇公克)為二七〇毫克、雞肝一串(五〇公克)為一八五毫克。

以「每日三〇〇毫克」為標準,若能對自己喜愛的東西、常吃的食材所含有的膽固醇值有某種程度的了解,就能控制日常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值。

如果沒有被醫生叮囑進行嚴格的飲食限制,即使些微超過三〇〇毫克的量,也無須在意,以二至三天為單位進行調整即可。

像是「因為今天想吃蛋包飯,明天就不要碰膽固醇類的東西吧」的方式。

關於膽固醇的攝取,我認為可以透過像這樣具有彈性的方式進行調整,不過,需要留意的是,攝取「無法用雙眼看到的膽固醇」。

像是雞蛋,以我們雙眼無法看到的方式,混入各種食材中。舉例來說,布丁、奶黃醬等點心類,或是美乃滋之類的調味料。攝取這類加工食品的同時,也不知不覺的攝取到雞蛋。

不只是雞蛋,膽固醇含量多的乳製品也是如此。現代社會,當我們習慣加工食品出現在每日的餐桌上時,其實也跟著不自覺的攝取到膽固醇。

考量到這部分,若是膽固醇值偏高的人,建議將掌握得到的膽固醇值的量,控制在每日三〇〇毫克以下。以雞蛋來說,一星期以三至四顆為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