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推薦序一

曾炤人君是我四十多年前在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任教時的學生,一九七三年他畢業後,就務實地踏入台灣的工程界、企業界,為台灣經濟發展盡他應有的本份與貢獻。他在企業界歷練了聲寶公司工程師、瑞士海外貿易公司、美商GTE SYLVANIA公司亞洲經理之後,自行創業「東甫(Tobia)企業有限公司」,經營專業幫浦(pump)工程的服務。他的求知慾一向甚為旺盛,故於一九九七年起轉向追求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印證。二○○○年從長庚大學企管研究所以優異的成績獲得MBA學位,同年開創他的新企業「福鈦國際科技有限公司(Tobia knowma)」。顧名思義即是由其起家的Tobia工程企業延伸至智識管理的崇高理想。曾炤人君是一位非常樂於將他個人從實務經驗與進修所獲得的寶貴管理智慧財產分享給他人的熱心企業家,他於二○○二年所著的《企業新魔法—6標準差》一書,無私地嘉惠了許多企業界同仁與後進。

個人自一九五六年八月入學省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起至一九六三年七月完成工程碩士學位,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起就留在母校機械工程學系任教。後來於一九六五年八月一日隨恩師朱越生教授在母校創立工程科學系並於此任教。後來至美國進修博士學位,返國後仍繼續在母校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任教至一九八一年七月,這段時間我的教學與研究專長都是工程科學教育。一九八一年八月起,因緣際會地與世界頂尖之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主任趙以甦教授與副主任安介南教授取得密切之學術交流與合作。因此個人也就將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的全部精華,帶入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並成立了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我們的專長是骨科生物力學、復健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學、人體動態分析……而其中最受全球生物力學學術界所肯定的,就是我們的「人體動態分析」研究成果。一九九九年指導母校一位體育組講師從事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他在國立成功大學體育組授課的專長是太極拳及高爾夫,原本他希望進行太極拳的生物力學研究,但因當時個人對太極拳這深奧功夫了解不深,所以就指導他從事高爾夫的生物力學研究。不出兩年,我們就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的頂級期刊,他也因此順理成章地升了副教授。後來,他又一再要求我指導他從事太極拳之生物力學研究,但當時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的很多骨科臨床醫生、復健臨床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都希望我擔任他們碩士班及博士班的指導教授,所以就無法再指導他從事「太極拳生物力學研究」。這也是個人與太極拳生物力學研究失之交臂的主因,實在可惜!

為了為《養氣導引》作序,個人最近與曾炤人君幾有超過十次的長談及多次的書信來往,結果我發現他已不再是二十年前或八年前的曾炤人,現在是一位身心非常健康、生活非常愉快、靈性十足、精通哲理的企業家。也因他有先天的善根,他很樂於將他勤練《養氣導引》所獲的善果,分享給所有親友與社會大眾,因此,他很專心地撰寫《養氣導引》一書以之濟世。

曾炤人君七月間寄來《養氣導引》初稿,邀我作序。個人因有三十多年的人體動態分析與功能評估的經驗,我就告訴他,《養氣導引》應該撰寫得比當年太極拳祖師張三丰所原擬之「太極拳秘笈」更為細膩、更詳細易學。「太極拳祕笈」只是練功的程序與步驟,其實練功的效果必須由練功者自我體會、自我推理、自我感受與自我評論,才能了解練功的奧妙。幾經多次與曾炤人君討論,他即寄來所撰寫的「快樂從打太極拳開始」、「大自然的SPA—太極拳」……「掌風的異想」等九篇練功感受之佳作。細品了這九篇佳作,我告訴他這九篇才是《養氣導引》的精髓,那才是《養氣導引》巨著的Introduction,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曾炤人君也同意將那九篇佳作併入《養氣導引》一書中。為感曾炤人君一向很樂意分享他練功所獲得的善果給他人,及存心傳承並發揚光大,特贈名言兩句為序:

Pass the Torch and Let it Shine.

周有禮 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自序

儘管醫學科技與醫藥的進步,使得人類壽命大幅延長,但是越來越多人卻是被無法根治的慢性病糾纏著,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失智症、憂鬱症、帕金森症、關節疼痛、癌症、失眠、過敏、氣喘、骨質疏鬆、肌肉疼痛……。這些無法擺脫的病痛,總在許多人生活中投下陰影,讓日子過得並不舒適快樂。

我的父母親相繼在近幾年過世,目睹他們晚年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喜愛吃的不能吃,想去的地方去不得,家中櫃子上擺滿了瓶瓶罐罐的藥品,出門也隨身攜帶每天必須按時服用的藥袋。於是,上醫院看病有如上菜市場一樣平常,藥品也似乎變成了安慰劑而已。

我自己則自四十歲初期開始,在長期繁重的工作壓力下,逐漸感覺體力衰退,容易疲累、感冒。當時患有胃潰瘍,並且有睡眠障礙,雖然我看醫生,保持假日爬山、打網球等運動習慣,但是情況和許多人相似,雖然沒有明顯或嚴重病症,卻不健康。

大約八年前突如其來一場大病,幸在台北榮總醫院石宜銘醫師、陳沂名醫師,以及台大醫院許金川醫師的照料下,休養了幾個月後康復。這段期間,回顧近三十年來以身體換金錢或成就的不良生活習慣,我體悟到健康不是偶然的,需要每天花點時間照顧自己,包括均衡營養的飲食、良好足夠的睡眠、安定自在的心靈,以及適當持續的運動。也就是,我必須大幅度改變我的生活習性。

很幸運的,我熟識的社區家護醫師劉朝崇醫師,正在研究中醫與人體自癒相關理論,他開了書單給我,要我研讀。我的老同學,逍遙氣功傳承人─李靖老師,主動又熱心的開啟我進入氣功運動玄妙之門。還有吾妻賢皓悉心調理飲食,並且邀我參加洪美華老師所帶領的忠孝太極拳隊,每天清晨打拳健身一個小時。

從此,我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談呼吸,談氣,談「鬆」、「沉」,是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它與我所學的科學或工程差異極大,不是全然看得見、摸得著,也沒有完整的理論或實驗支持。

但是,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感覺氣的存在,也體驗到氣在身體內運行,甚至感受到由氣所導引的自發性動作是如此奇妙,其對身心健康的改善是如此令人不可置信。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期待每星期的練功練氣。

於是,我特別喜愛到國內外的國家公園旅行,在幽美寧靜的大湖邊,在空氣清新的樹林中、瀑布下,在壯麗的山頂、雪地、冰河上,或是在浩瀚無邊的迷人沙漠中,練氣打拳,尋求頓悟。同時,我到處查資料、找書籍,希望能解開心中的疑惑。為了避免遺忘這些過程,我會做一些記錄,有些片段多次以短文發表在台北市太極拳協會出刊的《太極報導》上。

以前以為運動就是要跑、跳,或是打球、爬山等,就是要讓自己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筋疲力竭,才足以鍛鍊心肺、肌肉、筋骨等。其實使得自己筋疲力竭的劇烈運動,對不再年輕的人之身體不見得有好處,因為它消耗身體大量的元氣與能量,甚至在過度疲累的運動後,因當下身體抵抗力變得比較差,反而容易感染風寒或生病。

這幾年來,我愈發覺得養氣導引的運動方式,可讓人在運動之後感到神清氣爽、心情愉快、神采奕奕。我們只要每天花一點時間,靜下心來專心關注自己的呼吸,從呼吸過程中養氣、蓄氣,久而久之,氣能遍佈四體,按摩內臟、舒通經絡。同時行立坐臥經常保持正確的姿勢,放鬆身體,安定內心,配合呼吸,轉變心念,接受生命本貌,那麼就有可能減輕惱人的慢性病痛,擺脫焦慮憂鬱,並且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