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無論宗教、傳統風俗與科學,都宣稱人類的存在,是介於物質世界,以及另一種抽象神祕、某種程度上可被測量的能量世界之間。人體的構成,不論是科學家定義的原子,或是宗教界定義的塵土,都是由人類原始的本能——呼吸所驅動,透過呼吸來帶動一連串的行為。
當宇宙的氣息注入人體,在人體內輕柔地、緩慢地流動時,人類的生命便得以圓滿;就宛如音樂家透過精心製作的長笛,吹奏出美妙的樂曲。不同的是,長笛以一定形式存在,而人體則是不斷變化,透過成長、互動以及回應,造就出會思考又極具彈性的身軀。
從嬰兒出生時,被醫生一把抓住,拍打後背,發出生命的啼哭開始,那柔軟、充滿靈性的身軀,便因應宇宙的需求而存在。自此之後,人體內自然順勢地呼吸律動,更因為肌肉長成的牽動,開始出現防衛性、目的性甚至是神經系統的約束限制。
已故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賴希曾說過,人類身體核心有許多肌肉隨時都在收縮,這些都是阻礙人們深層呼吸的主要原因。他所稱的呼吸律動,是指人體臉上與骨骼上,下巴和脖子,胸腔及腹腔,以至於骨盆底部,這些部位的肌肉所帶動身體核心的微幅伸展。作為一名心理分析學家,威廉認為各部位的肌肉緊繃,是身體對於內心的痛苦所產生的防衛機制。他堅信只要幫助病人放鬆肌肉群,找回深層呼吸的能力,不僅能讓他們更快樂,外表也會更亮麗。
一個能夠釋放肌肉壓力、深度呼吸的身體,可以讓心靈能量更加自由、全面地綻放,身體結構也會因為關節的伸展以及體格的正當鍛鍊,看起來格外高大靈活。
在過往,太極和瑜伽的師傅了解到:適度鍛鍊肌肉線條,才能帶來全面的身心開展。他們不僅實踐,還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並利用這樣的方式將學員的體態重新調整到最佳狀態,再次活出美麗的人生。正如同修理樂器的工匠將被破壞或損壞的笛子修好,使音樂家能再次吹出美妙樂聲。
艾爾・卡瓦德羅是一位健身教練,他強調伸展運動及呼吸可以為身體帶來許多好處,他也從學員身上驗證,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從內而外改變整個生活。透過本書,你會深深感受艾爾是多麼了解人體並且熱愛鍛鍊。
你將發現艾爾不僅崇尚心靈,也身體力行。在本書中,艾爾將帶領你進一步認識以往常被小看、汙名化的傳統靜態伸展技法。所有困擾健身教練十年以上,有關靜態伸展的問題及錯誤認知,艾爾都會在書中一一解答。最後他將一步步實際帶領你學會靜態伸展,改善你的動作、體態以及呼吸,為你帶來美好人生。
謝謝艾爾的這本書,幫助更多人體認到體格鍛鍊的重要性。
致強健的體魄
艾略特・浩斯
前言
柔軟的力量
「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阿道斯・赫胥黎
當你走進健身房,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健身運動:重量訓練、有氧運動、腳踏健身車、還有一群人在震動訓練平臺上做著不知名的運動,當然,還有伸展運動。大部分的健身房都有伸展運動的指定區域,在那兒偶爾會看到真正練習伸展的人,但多數人只是聊天,企圖引人注意罷了。
正因為如此,許多重量訓練的愛好者很容易忽略、甚至貶低伸展訓練的重要性。我就聽過幾位專業的健身教練認為伸展訓練根本是在浪費時間,有人甚至認為,靜態伸展會阻礙肌力的發展以及體態的展現。儘管我認為伸展對人體的好處多於壞處,但的確有些批評有它的道理,接下來就讓我快速釐清真相,正式進入主題。
首先,我要說的是:不下功夫就不會有收穫。如果你只是坐在那兒,身體往前傾去摸到腳趾頭,沒有下意識地幫助身體伸展,那麼你的大腿後側肌群不會得到鍛鍊。唯有真正行動才會帶來改變,伸展可以擴大你的活動範圍,這道理聽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需要強大的專注力、耐心以及毅力。
另外,並非所有伸展動作都適用於每個人。有些人身體特別硬,有些人就是能輕易做到大幅的伸展。如果你身體的某部位在伸展時不覺得緊,也許你不太會去伸展它。我見過少數成人從沒練過,卻能輕鬆地完成蝶式伸展或是蓮花坐等動作。這些人也許上背部或是大腿後側肌群會感覺緊繃,但對他們而言,髖關節開展動作卻是相對容易且不太需要練習。
除此之外,在某些情況下,特定的伸展動作對於一些人也許會造成傷害。舉例來說,一個下背受傷的人,若是過度練習大腿後側的伸展,反而會加重傷口惡化;而患有五十肩的人,完成手舉過頭的伸展運動也會感到困難重重。像這一類的人就需要慢慢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伸展步調。就像我常提醒學員的:要傾聽身體的聲音。
此外,任何事都要適時適宜。進食是件重要的事,但游泳前就不適合吃東西了。同樣的道理,靜態伸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激烈運動之前做靜態的肌肉伸展訓練,就容易造成受傷。舉例來說,做增強式深蹲彈跳訓練前,如果做了10分鐘的大腿後側肌靜態伸展,就會導致腿部肌肉過於放鬆,短時間內無法徹底地收縮,若是下一秒立刻彈跳,就容易拉傷肌肉或是跌倒在地。因此,強度的伸展訓練最好在健身運動過後,或是隔天再練習。不過,一系列連續的動態伸展,倒是可以作為運動前的絕佳暖身。
另外也要考量個人需求,像是體操運動員、舞者還有習武之人,就需要比一般人更大強度的伸展練習。當然,如果你不屬於以上族群,同樣也可以在高強度的伸展中找到樂趣。任何一種有紀律的運動都可以為個人帶來成長,只是一般人維持健康所需的伸展强度,會遠遠少於特殊族群的人所需要的。本書所介紹的伸展及步驟練習,適合一般人以徒手訓練方式加強身體靈活度;至於從事健身表演的人,可以試著挑戰更難的動作。
伸展訓練不利於肌肉力量的增加,這句話某方面來說是對的。畢竟身體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接收到的效果有限;如果同時專注於多項具有挑戰性、但是施力不同的運動,則無法讓任何一項運動產生效果。儘管伸展訓練會讓你精疲力盡,但不表示一般人不能利用徒手訓練達到全方位健身。有些時候,為了得到你想要的,你必須放棄一些事物——你可以擁有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不能擁有一切。如果你很長一段時間只進行重量訓練,那麼建議你,花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加強靈活度伸展,再回到重量訓練。維持這樣的模式來調整你的身體,對你而言是最好的方式。
此外,如果身體缺少靈活度,可能導致你無法發揮運動潛能。平時若沒有做全面性的伸展練習,便無法準確完成深蹲、橋式或是伏地挺身等基礎動作。結論就是——專注在靈活度的訓練,最終仍能加強你的肌肉力量。
然而,如果你是名選手級的短跑運動員,劈腿練習對你的幫助也許沒那麼明顯。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臀部、腿部及大腿後側肌肉已經夠靈活,這時你只需要集中精神增加肌力及速度。至於一般人,光是伸展臀部、鼠蹊部以及大腿後側,就已獲益良多了。
不可否認,基因是決定每個人伸展幅度的其中一個因素。有些人不太需要伸展練習,但也只是少數人。我要強調的是,基因並不能讓你作為不運動的藉口,況且,伸展運動有很大的空間,我們都有潛力達到自己的極限,千萬不要放棄。
有些人天生身體比較硬,柔軟度不好,但大多數人只是因為他們長期缺乏伸展。身體會去適應你的習慣(好的或不好的),如果你經常運動,身體就會較為柔軟;若你習慣久坐,那麼長時間下來,你的臀部、大腿、肩膀及上背部就會變得非常僵硬。不論如何,身體的柔軟度都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當你貫徹本書所傳授的技巧,或許從中能獲得一些立即的效益,不過,如果你過去二、三十年來,每天花12個小時坐著,可別期待每週兩次、一次5分鐘的伸展練習,就能神奇地立刻恢復柔軟度。平時就須要注意加強身體某些部位的伸展,同時也要避免回到久坐的惡習。
無論宗教、傳統風俗與科學,都宣稱人類的存在,是介於物質世界,以及另一種抽象神祕、某種程度上可被測量的能量世界之間。人體的構成,不論是科學家定義的原子,或是宗教界定義的塵土,都是由人類原始的本能——呼吸所驅動,透過呼吸來帶動一連串的行為。
當宇宙的氣息注入人體,在人體內輕柔地、緩慢地流動時,人類的生命便得以圓滿;就宛如音樂家透過精心製作的長笛,吹奏出美妙的樂曲。不同的是,長笛以一定形式存在,而人體則是不斷變化,透過成長、互動以及回應,造就出會思考又極具彈性的身軀。
從嬰兒出生時,被醫生一把抓住,拍打後背,發出生命的啼哭開始,那柔軟、充滿靈性的身軀,便因應宇宙的需求而存在。自此之後,人體內自然順勢地呼吸律動,更因為肌肉長成的牽動,開始出現防衛性、目的性甚至是神經系統的約束限制。
已故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賴希曾說過,人類身體核心有許多肌肉隨時都在收縮,這些都是阻礙人們深層呼吸的主要原因。他所稱的呼吸律動,是指人體臉上與骨骼上,下巴和脖子,胸腔及腹腔,以至於骨盆底部,這些部位的肌肉所帶動身體核心的微幅伸展。作為一名心理分析學家,威廉認為各部位的肌肉緊繃,是身體對於內心的痛苦所產生的防衛機制。他堅信只要幫助病人放鬆肌肉群,找回深層呼吸的能力,不僅能讓他們更快樂,外表也會更亮麗。
一個能夠釋放肌肉壓力、深度呼吸的身體,可以讓心靈能量更加自由、全面地綻放,身體結構也會因為關節的伸展以及體格的正當鍛鍊,看起來格外高大靈活。
在過往,太極和瑜伽的師傅了解到:適度鍛鍊肌肉線條,才能帶來全面的身心開展。他們不僅實踐,還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並利用這樣的方式將學員的體態重新調整到最佳狀態,再次活出美麗的人生。正如同修理樂器的工匠將被破壞或損壞的笛子修好,使音樂家能再次吹出美妙樂聲。
艾爾・卡瓦德羅是一位健身教練,他強調伸展運動及呼吸可以為身體帶來許多好處,他也從學員身上驗證,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從內而外改變整個生活。透過本書,你會深深感受艾爾是多麼了解人體並且熱愛鍛鍊。
你將發現艾爾不僅崇尚心靈,也身體力行。在本書中,艾爾將帶領你進一步認識以往常被小看、汙名化的傳統靜態伸展技法。所有困擾健身教練十年以上,有關靜態伸展的問題及錯誤認知,艾爾都會在書中一一解答。最後他將一步步實際帶領你學會靜態伸展,改善你的動作、體態以及呼吸,為你帶來美好人生。
謝謝艾爾的這本書,幫助更多人體認到體格鍛鍊的重要性。
致強健的體魄
艾略特・浩斯
前言
柔軟的力量
「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阿道斯・赫胥黎
當你走進健身房,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健身運動:重量訓練、有氧運動、腳踏健身車、還有一群人在震動訓練平臺上做著不知名的運動,當然,還有伸展運動。大部分的健身房都有伸展運動的指定區域,在那兒偶爾會看到真正練習伸展的人,但多數人只是聊天,企圖引人注意罷了。
正因為如此,許多重量訓練的愛好者很容易忽略、甚至貶低伸展訓練的重要性。我就聽過幾位專業的健身教練認為伸展訓練根本是在浪費時間,有人甚至認為,靜態伸展會阻礙肌力的發展以及體態的展現。儘管我認為伸展對人體的好處多於壞處,但的確有些批評有它的道理,接下來就讓我快速釐清真相,正式進入主題。
首先,我要說的是:不下功夫就不會有收穫。如果你只是坐在那兒,身體往前傾去摸到腳趾頭,沒有下意識地幫助身體伸展,那麼你的大腿後側肌群不會得到鍛鍊。唯有真正行動才會帶來改變,伸展可以擴大你的活動範圍,這道理聽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需要強大的專注力、耐心以及毅力。
另外,並非所有伸展動作都適用於每個人。有些人身體特別硬,有些人就是能輕易做到大幅的伸展。如果你身體的某部位在伸展時不覺得緊,也許你不太會去伸展它。我見過少數成人從沒練過,卻能輕鬆地完成蝶式伸展或是蓮花坐等動作。這些人也許上背部或是大腿後側肌群會感覺緊繃,但對他們而言,髖關節開展動作卻是相對容易且不太需要練習。
除此之外,在某些情況下,特定的伸展動作對於一些人也許會造成傷害。舉例來說,一個下背受傷的人,若是過度練習大腿後側的伸展,反而會加重傷口惡化;而患有五十肩的人,完成手舉過頭的伸展運動也會感到困難重重。像這一類的人就需要慢慢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伸展步調。就像我常提醒學員的:要傾聽身體的聲音。
此外,任何事都要適時適宜。進食是件重要的事,但游泳前就不適合吃東西了。同樣的道理,靜態伸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激烈運動之前做靜態的肌肉伸展訓練,就容易造成受傷。舉例來說,做增強式深蹲彈跳訓練前,如果做了10分鐘的大腿後側肌靜態伸展,就會導致腿部肌肉過於放鬆,短時間內無法徹底地收縮,若是下一秒立刻彈跳,就容易拉傷肌肉或是跌倒在地。因此,強度的伸展訓練最好在健身運動過後,或是隔天再練習。不過,一系列連續的動態伸展,倒是可以作為運動前的絕佳暖身。
另外也要考量個人需求,像是體操運動員、舞者還有習武之人,就需要比一般人更大強度的伸展練習。當然,如果你不屬於以上族群,同樣也可以在高強度的伸展中找到樂趣。任何一種有紀律的運動都可以為個人帶來成長,只是一般人維持健康所需的伸展强度,會遠遠少於特殊族群的人所需要的。本書所介紹的伸展及步驟練習,適合一般人以徒手訓練方式加強身體靈活度;至於從事健身表演的人,可以試著挑戰更難的動作。
伸展訓練不利於肌肉力量的增加,這句話某方面來說是對的。畢竟身體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接收到的效果有限;如果同時專注於多項具有挑戰性、但是施力不同的運動,則無法讓任何一項運動產生效果。儘管伸展訓練會讓你精疲力盡,但不表示一般人不能利用徒手訓練達到全方位健身。有些時候,為了得到你想要的,你必須放棄一些事物——你可以擁有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不能擁有一切。如果你很長一段時間只進行重量訓練,那麼建議你,花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加強靈活度伸展,再回到重量訓練。維持這樣的模式來調整你的身體,對你而言是最好的方式。
此外,如果身體缺少靈活度,可能導致你無法發揮運動潛能。平時若沒有做全面性的伸展練習,便無法準確完成深蹲、橋式或是伏地挺身等基礎動作。結論就是——專注在靈活度的訓練,最終仍能加強你的肌肉力量。
然而,如果你是名選手級的短跑運動員,劈腿練習對你的幫助也許沒那麼明顯。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臀部、腿部及大腿後側肌肉已經夠靈活,這時你只需要集中精神增加肌力及速度。至於一般人,光是伸展臀部、鼠蹊部以及大腿後側,就已獲益良多了。
不可否認,基因是決定每個人伸展幅度的其中一個因素。有些人不太需要伸展練習,但也只是少數人。我要強調的是,基因並不能讓你作為不運動的藉口,況且,伸展運動有很大的空間,我們都有潛力達到自己的極限,千萬不要放棄。
有些人天生身體比較硬,柔軟度不好,但大多數人只是因為他們長期缺乏伸展。身體會去適應你的習慣(好的或不好的),如果你經常運動,身體就會較為柔軟;若你習慣久坐,那麼長時間下來,你的臀部、大腿、肩膀及上背部就會變得非常僵硬。不論如何,身體的柔軟度都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當你貫徹本書所傳授的技巧,或許從中能獲得一些立即的效益,不過,如果你過去二、三十年來,每天花12個小時坐著,可別期待每週兩次、一次5分鐘的伸展練習,就能神奇地立刻恢復柔軟度。平時就須要注意加強身體某些部位的伸展,同時也要避免回到久坐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