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健康我最大:潘博士嚴選30堂好食課

79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蔬菜應該生吃,植物酵素較不容易流失?

「請問潘博士,到底蔬菜應該生吃?還是應該煮熟吃呢?」你可能也有相同的疑惑,這也是我經常接到民眾諮詢的問題之一,現在就來一次說清楚。

生吃蔬菜口感差、難消化

大家腦袋裡面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生吃才能從中獲得最多的營養成分,其實並非如此,假若生吃蔬菜,沒錯,是可以保留住其中重要的酵素成分,因為這些酵素在加熱烹煮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破壞。但是,英國的系教授魏克曼(Mel Wakeman)就說,「人體腸道中,來自植物中的營養素會比來自動物中的營養素更難被吸收」,這是因為植物中的纖維素往往會包裹住營養素,使得它們被吸收進入身體的生體利用率(bioavailability)大幅度降低,因此降低真正能使用到的營養成分。

顯而易見的,加熱有助於切斷生菜中的纖維素並將營養素釋放出來,如此便易於腸道吸收,而且加熱也可以破壞硬且厚的細胞壁,進而增加菜餚中植化素的含量,植化素可以在自由基尚未攻擊人體細胞之前,先與自由基反應生成比較沒有活性的自由基產物,以避免自由基傷害細胞,是相當重要且必須吸收的營養成分。

另外,英國健康飲食專家海倫・邦德女士也說,完全吃生的蔬菜,不僅難吃、而且撐不久,沒必要這樣虐待自己,由於身體本身也能自己製造出許多消化酵素,在腸道中幫助消化,因此並非一定要從生的蔬菜中得到酵素。

坊間誇大植物酵素的功效

坊間誇大植物酵素的功能,潘老師在此告訴大家,如果植物酵素要能發揮任何效果,只能在腸道中(亦即體外),而非體內,因為吸收入體內後,所有植物酵素早就被分解成小片段的胺基酸,完全沒有功能了,這是最簡單的生化常識,不可不知。

新觀念:「輕」烹調最好

我認為蔬菜生吃與熟食應該交替食用,沒有所謂的一定要生吃或一定要熟食,並藉此提出一個新觀念,叫做「輕」烹調的藝術,以下就舉幾個特別重要的蔬菜為例子,詳細敘述正確的觀念。

1.番茄:因為加熱可以使得番茄內的色素-茄紅素含量增加,它能夠降低攝護腺癌及心血管疾病之罹患機率。甚至還有一些小型研究指出,茄紅素有助於保護皮膚避免遭受紫外線的傷害。如果擔心加熱會讓番茄內的維生素C流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生番茄與熟番茄交替食用。2.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及孢子甘藍(brussels sprouts)等,花椰菜被譽為超級食物,主要是因為含有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它是一種不僅可以殺死癌前細胞(precancerous cells)之化合物,還能夠降低罹患胃潰瘍及胃癌的風險。但是加熱太久會降低蘿蔔硫素的含量,而生吃又不太好吃。因此這類蔬菜,可以採取潘老師所說的「輕」烹調藝術,那就是輕微蒸熱或輕微汆燙(一滾就撈起,不超過3分鐘)。另外,孢子甘藍跟花椰菜一樣,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種,這些十字花科蔬菜內含之植化素- 硫代配醣體(glucosinolates)具有潛在的抗癌功效;其中並含豐富的維生素C、B6和葉酸。曾有研究指出,十字花科蔬菜吃得越多的人,罹患乳癌及攝護腺癌的機率即明顯下降。

3.胡蘿蔔:熟食口感變好,而且加熱可以使得內含的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s) 含量增加,它具有強力的抗氧化功能。β-胡蘿蔔素(Beta- carotene)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被攝取後會在人體小腸內轉化成維生素A,能有效預防夜盲症、乾眼症,並改善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等眼睛問題。用油輕炒,是非常好的食用方式,但並非不能生食。

4.菠菜:菠菜含有豐富的鉀,有助於調節血壓,其中的維生素A和C含量也很高,這兩種營養素對免疫系統的功能至關重要。菠菜還提供了鈣、鎂、錳,讓我們維持骨骼的強健。同時,葉酸有助於保持免疫系統的健康、對心理功能正常和細胞生長、維持非常重要,並能減輕疲勞感。此外,其中的葉黃素則能改善老年黃斑部病變。但菠菜的草酸含量高,若有草酸鈣結石體質的人,應採用「輕」汆燙的方式食用,因為可以洗掉一些草酸,但不能採「輕」蒸熱,更不能生食,否則會增加結石的機率,但一般人則應採生食或輕蒸熱較好。

5.甜紅椒:最好生吃,甜紅椒含有大量維生素C,一顆甜紅椒維生素C的含量是橘子的兩倍,而維生素C遇熱就會被破壞,但其中紅色色素則需要加熱與油脂來幫忙釋出與吸收,因此生吃得到大多數的維生素C,「輕」炒則得到紅色色素,可以交替食用。

6.捲心甘藍:記得不要將外層深色的葉子全部剝光,剝一兩片就好,怕農藥殘留。它們充滿了維生素C、β-胡蘿蔔素、葉黃素等營養素,有助眼睛的保健。甘藍菜還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C和葉酸,還能提供每日800毫克鈣需要量的56毫克。此外,它還具有異硫氰酸鹽化合物(isothiocyanates),有利於癌症之預防。這類菜可採生吃或"輕"烹調均可(煮、蒸、炒)。7.菇蕈類:最好熟食,菇蕈類為大型真菌,包含蘑菇、香菇、金針菇、靈芝、木耳等,菇蕈類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B2、B3 (菸鹼酸)和 B6、多醣體、鈣、鎂、磷、鐵、鋅等營養成分。其中的多醣體可以刺激體內免疫細胞活化,並增強自然殺手細胞和T細胞消滅癌細胞的能力,進而達到抗癌的功效。但由於其很容易吸油,請特別注意,無論煮或炒,都不能放太多油。

8.

9.蘆筍:最好熟食,因為加熱可以使得蘆筍內含的多酚(Polyphenols)含量增加,是極佳的抗氧化食材,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患率。此外,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β-胡蘿蔔素、維生素A、C、E、葉酸及鐵,具有利尿、消水腫的功效,還可調節血壓、消除疲勞。可採用"輕"烹調的藝術,輕蒸、輕炒、輕汆燙都非常好。

潘老師舉了這麼多的例子,相信你不會再迷信蔬菜一定要生吃了吧!恭喜你,你已經從「牛」、「羊」的飲食習慣晉升為人類的飲食習慣了。

BOX-請問潘博士

洗菜、切菜的方法也會使蔬菜的營養流失嗎?

有人洗菜時喜歡先切成塊再洗,以為洗得更乾淨,但這是不科學的。

蔬菜切碎後與水的直接接觸面積增大很多倍,會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部分礦物質以及一些能溶於水的糖類溶解在水裡而流失。同時蔬菜切碎後,還會增大被蔬菜表面細菌污染的機會,留下健康隱患。

另一方面,營養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變大,容易造成營養素氧化而流失。研究表明,蔬菜先洗後切,維生素C可以保留98.4%~100%,如果先切後洗,維生素C會降低到73.9%~92.9%。因此,清洗蔬菜應該先洗後切和現炒現切。

高脂食物危害大,但吃點糖應該沒關係?

你知道嗎?長期飲食習慣吃的太油或太甜,不但可能造成三高,進而惡化成為糖尿病、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外,還會讓你變笨喔!

高糖飲食改變腸道生態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高糖、高脂飲食會損害你大腦認知功能的靈活性,也就是即時反應力與環境適應力都會變差。這種情況在長期高糖飲食更為顯著,而且對老年人比年輕人的影響更大。所謂的即時反應力與環境適應力是什麼呢?想想看你每天開車回家,都是走同一條路,愈來愈熟悉,幾乎不用想,就會自動走這條路,可是當有一天,這條路施工,被關閉後,你瞬間必須決定走另外一條路,如果一個正常人,即時反應力與環境適應力沒有受損的情況下,他可以立刻做出決定,找出另一條最好回家的路。但是如果你持續攝取高糖與高脂食物,讓即時反應力與環境適應力受損後,你就無法做出走哪條路回家的決定,豈不悲哀?

推論原因,可能是高糖、高脂飲食改變了腸道的細菌生態,被改變的細菌環境會釋出某些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的作用與神經傳導物質相類似,會刺激感覺神經及免疫系統,進而影響你的認知能力。

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其實,早在之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報告就發現,狂飲含高果糖的汽水、可樂和其他含糖飲料,只要6個星期就以讓人變笨。研究人員給予實驗大鼠長期餵食高果糖飲食後,發現大腦的反應性明顯減緩,並會妨礙學習與記憶能力。

高糖、高脂改變腸道菌相,進而讓人變笨,這個理論剛好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克‧傑松(Michael Gershon)教授,提出「腸道是人體第二個大腦」這樣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人體的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是免疫系統重要的一環,腸道中有超過100兆的腸道菌(微生物),其中包含有益菌及有害菌,而這些腸道內的微生物生態,稱之為腸道菌相(microbiome)。有益菌指的是比菲德氏菌(又稱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菌群,我們又稱為益生菌。

如何增加腸道中的益生菌?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要選擇甚麼樣的食物,才能增加腸道中的益生菌、減少有害菌,讓腸道維持好的菌相?重點就是提供腸道益生菌喜歡的食物,這些食物我們又稱為益菌生 (prebiotics),包含膳食纖維及寡糖 (oligosaccharide)等。所謂寡糖,包括果寡糖、麥芽寡糖、異麥芽寡糖、半乳糖寡糖等。但要再次強調,果糖不是寡糖,當然更不是果寡糖,它是人類健康的大敵---單糖。

而有害菌則喜歡紅肉、脂肪和高糖分飲食,所以這些食物都不宜吃過量,因為,殘留在小腸內未被消化吸收的紅肉蛋白質與飽和脂肪,就會變成培養有害菌的溫床。如此一來,害菌增加,就不利於益生菌的生存。益生菌在腸道中扮演的重要功能:

(1)有助維生素B1、B2、B6、B12、K、菸鹼酸、葉酸等的合成

(2)維持腸道菌相平衡,減少有害菌代謝產生致癌物質

(3)調節腸道免疫系統,刺激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干擾素及抗腫瘤因子等,進而達到抗腫瘤的功效

(4)抑制有害菌生長,刺激腸道蠕動,避免毒素累積在體內

(5)益生菌會分泌有機酸,促進鈣、鎂等礦物質的吸收

6)影響大腦的認知及其他功能。

所以在我們日常飲食方面,要儘量減少高油脂、高糖、紅肉、醃漬及燒烤食物的攝取,多吃富含膳食纖維及寡糖的食物,像是全穀類、黃豆、毛豆、蕃薯、南瓜、洋蔥、牛蒡、花椰菜、蕈菇類、蘆筍、木瓜、香蕉 、海帶、海苔、新鮮蔬果等,都是膳食纖維及寡糖含量豐富的食物,平常注意多食用,就能創造好腸相,讓你更聰明、老人不癡呆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