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複雜難懂變簡單易讀的生酮圖文書
對「生酮飲食」而言,今年真可謂是突飛猛進的一年。從年初,越來越多人開始搜尋這一種飲食方法,到年中的「台客劇場」實驗,著實造成一股轟動,不論是贊成的、反對的,每天在媒體上都可以閱讀到與「生酮飲食」相關的醫藥新聞,或是實例分享。
其實,像生酮飲食這樣的飲食方式,已經存在非常久的一段時間了,因此,市面上我們不難找到許多來自於美國及日本的翻譯書籍,有的著重在理論基礎,有的著重在案例說明。
在台灣,普遍的生酮飲食執行者,較為遵從美國的生酮飲食比例原則,他們會在執行初期,將飲食中的醣類降為熱量來源的5%,蛋白質約為%,脂肪提升至%。這比例絕不是一個絕對值,仍可依照每個人個別的狀況去做調整。簡單白話地說,只要是能讓身體產生酮體的飲食比例,就是個人最適合的生酮飲食比例。
八月初,方言文化的主編帶著《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這本書來找我,希望我能提供他們一些意見。當時,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圖文並茂,說明簡單,容易閱讀。回家仔細閱讀後,我非常佩服白澤卓二博士,在《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書中,他將繁瑣的衛教化為簡單的圖文,從理論、生活實作(包含食譜、運動、睡眠等)到如何監測酮體,甚至是常見的,都在書中非常詳細的說明,卻能讓讀者輕鬆不費力地閱讀。相信在書籍規劃初期,一定費了許多心力在規劃方面。
感謝方言文化用心的挑選書籍,將這本《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帶給台灣的讀者們。尤其是對我們這樣,實際在指導人們執行生酮飲食的診所而言,真是如獲珍寶!即便每個人適合的熱量來源比例都不盡相同,但是大原則及最後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將成為我們在衛教上,簡單易懂的工具書。
假設,你是一個準備要開始執行生酮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本適合初期執行者的《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擁有一本好的工具書,可以讓你更快享受到成功生酮的好處。
謝旺穎親子診所院長 謝旺穎
◆深陷醣類依賴症,是慢性病的主因
身為臨床醫師,長年診療罹患生活習慣病的病患,我以前為病患診療時,也是依據檢查數據對症開立處方簽,然而患者的症狀完全沒有改善。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儘管已服用了降血糖藥物,依舊會併發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合併症。於是,我對於慢性病以藥物為主的現代治療法開始感到質疑,甚至認為藥物無法治療慢性病。
自此以後,我試圖著眼於飲食,研究食物與疾病或健康的關係,並閱讀最新的相關論文,也在自己的研究室進行臨床試驗,所獲得的結論是:「現代人深陷醣質依賴症,這就是許多慢性病的根本原因」。
在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酮體。美國小兒科醫師瑪莉•紐波特(Mary T. Newport, M.D)博士的著作,讓我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她的丈夫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紐波特醫師讓丈夫試著攝取椰子油,由於椰子油富含許多在肝臟裡可轉化成酮體的中鏈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進而改善認知功能。
我更進一步推廣限制醣類攝取,提倡讓酮體成為提供能量的能量代謝系統,以及利用生酮飲食法減重。為了讓這樣的健康概念可以更普及,於是設立了日本機能飲食減重協會,同時多方參與「生酮飲食」的研究、顧問的培訓講座等等。
本書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生酮飲食的核心精神,是提供「實踐方法」的入門書籍,衷心希望有更多人在閱讀之後,輕鬆順利實踐生酮飲食,維持身體的健康。
日本機能飲食減重協會理事長 白澤卓二
◆身體如何製造出能量?
‧進入血液的葡萄糖,會在細胞中成為能量
我想你應該已經理解醣質、脂質及蛋白質都能夠做為能量來源,而這些營養素是如何被轉換成能量來源的呢?
當我們吃下米飯或麵包、肉類、魚類等食物之後,會經由食道被送進胃部。食物在胃部消化到一定程度,又從十二指腸被送到小腸,經過酵素的作用之下才開始真正的消化。
誠如前述,醣質、脂質及蛋白質會分別被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以及胺基酸。葡萄糖和胺基酸經由血管被送到肝臟,另一方面,脂肪酸主要是以淋巴管運送,最後也是會被送至肝臟。
葡萄糖從肝臟經由血液進入細胞成為能量來源;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合成蛋白質,而蛋白質是人體內臟或肌肉的構成物質;脂肪酸則是被合成膽固醇,用來修復損傷的血管壁,以及做為消化酵素或是各種賀爾蒙的原料。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血糖值)偏低時,大腦便會發出指令:「葡萄糖不足,快去吃飯!」肚子餓就是血糖值降低的信號。
若是覺得飢餓卻又剛好無法補充醣質時,肝臟會將胺基酸轉換為葡萄糖送進血液中,這被稱為「葡萄糖新生」(Gluconeogenesis)又稱為肝醣異生作用,是一種非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萬一光靠儲存在肝臟的胺基酸不足時,身體便會分解肌肉,將胺基酸送進肝臟並轉變成葡萄糖。
‧想要健康長壽,你需要的不是米飯或麵包類的醣質
脂肪酸也能做為能量來源,而脂肪酸與胺基酸不同的是,胺基酸會被轉變成葡萄糖,而脂肪酸是在肝臟產生所謂酮體的物質,並進入血液中成為能量來源。
接下來要說明的內容雖然有些複雜,但是請先記住,身體的能量來源有葡萄糖與酮體,藉由以酮體做為主要能量來源時,就能夠有效減重、健康長壽。
◆能強化「大腦瘦體素」,不運動也能自然瘦
‧造成肥胖的原因不是脂質,而是攝取過多醣質
肥胖的原因在於攝取過多的醣質,如同先前曾提過,肥胖的原因在於攝取過多醣質而醣質是以葡萄糖的形式進入血液。當血糖值上升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將葡萄糖帶進細胞內,將血糖值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一旦血糖值過高,葡萄糖就會以肝醣的形式儲藏於肝臟內,或是轉換為中性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中,導致身體肥胖,因此胰島素也被稱為「肥胖賀爾蒙」。不過,胰島素只是將血糖值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造成肥胖的原因說穿了就是攝取過多的醣質。
因此透過限制醣質,將能量的迴路從葡萄糖迴路切換成以酮體為能量原料的酮體循環,讓儲存在脂肪細胞內的中性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就算不運動也能確實減輕體重。
‧酮體能強化減重賀爾蒙「瘦素」的效果
先前曾介紹過一對同卵雙胞胎的哥哥在限制醣質攝取後,血液中的酮體濃度上升,同時在未運動的狀態下減輕體重,代表肥胖度的BMI值也降低。
即便大腦知道再吃更多就會變胖,但還是忍不住繼續吃,最後的結果是整個人都肥胖了起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食慾是由位於大腦下視丘的攝食中樞(亦稱餓覺中樞,Feeding center)所控制,當進食到某種程度,就會從脂肪細胞分泌瘦素(亦稱瘦體素,Leptin)這種賀爾蒙,向攝食中樞發出「已經吃飽了」的訊號。
然而,對醣質成癮者來說,位於攝食中樞的瘦素受體的感受性下降,這也導致陷入無法停止食慾而吃過多的狀態。
經由動物實驗已經證實,酮體可改善瘦素感受性,讓食慾恢復正常。同卵雙胞胎的哥哥在限醣之後,沒有異常的食慾,對甜點、麵包或米飯的興趣也似乎明顯降低許多。
◆人類原本就以酮體做為能量來源,而非葡萄糖
‧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是生活習慣病的主因
我們將運用葡萄糖做為主要能量來源的型態稱作「生糖」;將從脂肪酸轉化而來的酮體做為主要能量來源的型態則稱為「生酮」。
現代的飲食生活是以米飯、麵包或麵類等為主食,也因此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的﹁生糖﹂型態是主流。對此,無論是醫學家、營養學的專家都不會有任何疑問。
但是,目前已知以醣類為主的飲食生活,會引發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生活習慣病,進而促使動脈硬化,導致中風、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甚至與癌症也有關連。話出突然,或許你難以置信,不過上述所言都已經過各種研究證實,我在稍後會詳細說明過度攝取醣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人類DNA裡內建,以酮體為能量來源的「生酮程式」
「不過,長期以來人類不就是以醣質作為能量來源嗎?」或許有很多人抱持這種想法吧!人類將醣質做為能量來源的歷史,無論估算的時間有多長,頂多也不過是從一萬年前的農耕文化興起,開始種植稻米的那時算起。
那麼,在那之前的能量來源是什麼呢?約在距今五、六百萬年前地球出現人類,後來進化到能以雙足站立、行走、會使用火與工具,從二百五十萬年前就開始食用肉類了,而開始種植穀物的歷史也才僅僅一萬年前。
在那之前的二百四十九萬年間,人類都在高山、森林、河川與海洋狩獵,捕抓鳥獸、魚類,採集樹木果實及水果以維持生命。換句話說,那時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動物、魚類、樹木果實所含有的脂質(七五%)與蛋白質(二○%)。
人類的DNA早已內建「生酮程式」,可將脂質轉換成酮體並做為能量來源。
◆遠離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
‧限醣能恢復胰臟機能,預防及改善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越來越普遍,這是一直處於高血糖值狀態才引發的疾病,其原因是醣質過量攝取所致。
先前我曾說明過,當血糖值升高時,我們的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值,可是一旦攝取過多醣類,胰臟必須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因應,若此狀況經常發生,身體漸漸產生胰島素抗性,也就是要降低同量的血糖,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完成。而經常且大量的胰島素需求,使得胰臟逐漸疲乏,在這種情況下,血糖值就會變得不易降低。
因為呈現高血糖狀態,血液中充滿了葡萄糖,胰島素會將這些葡萄糖轉換成中性脂肪,儲存在脂肪細胞之內,其中特別有問題的部分是,它們是被儲存在內臟或腹膜的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會分泌脂聯素(Adiponectin),具有修復動脈硬化,以及協助細胞內的葡萄糖利用的功能,當內臟脂肪因為高血糖過度增加時,便會降低脂聯素的分泌量,如此一來,將使細胞陷入無法有效使用葡萄糖,導致血糖值更加升高的惡性循環當中。
採取限制醣類的生酮飲食,可降低血糖值、恢復胰臟機能,促使胰島素的作用恢復正常,進而改善糖尿病。此外,胰島素抗性,也會隆低腎臟的排鈉功能,導致血壓持續升高,所以血糖值降低也有助於改善高血壓。
‧生酮飲食可改善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和心肌梗塞
血脂異常是血液中的膽固醇或中性脂肪增加的疾病,實行生酮飲食之後,血糖值就會下降,血管壁不再因葡萄糖而受損,擔任修復功能的膽固醇自然也會降低。此外,由於中性脂肪在肝臟轉換成酮體,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也會下降。
實行生酮飲食,能夠改善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以及預防或改善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正是導致危害生命的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原因。
◆一年成功減重十九公斤,腎臟病也痊癒了
田中美佳小姐(四十六歲 美容沙龍經營者、生酮飲食顧問)
‧三十六歲被診斷,罹患難癒的腎臟炎
目前田中小姐經營的是,以生酮飲食為主的減重美容沙龍。
在她二十九歲那年懷孕生子,一面養育小孩同時,也擔任專業美容師,每天過著忙碌的日子。
就在三十六歲的某日清晨起床上廁所時,田中小姐排出近似黑色的血尿卻無法因此請假,還是得出門上班。
在前往公司的途中,她的身體不停地打著冷顫,這時才急急忙忙趕去內科診所,結果被告知尿液檢查當中有尿蛋白的現象。
為了更進一步更詳細的檢查,田中小姐於是轉到泌尿科就診,接著被診斷出罹患「甲型球蛋白腎炎」,而且是屬於難以痊癒的類型,醫生告訴她,十年後有高達七成的機率會腎臟衰竭,很可能必須終身洗腎。
‧類固醇副作用,體重暴增三十公斤,也變成了月亮臉
「我經常得服用五、六種藥物,像是腎上腺皮質類固醇、預防骨質疏鬆的藥還有胃藥等等,而且因為類固醇的副作用,使得臉型變成了圓圓的月亮臉,體重也一下子增加好多。」田中小姐接著說:「長得太胖的專業美容師是毫無說服力的,我必須上健身房運動與限制熱量,然而體重依然紋風不動。」
差不多就在生病第六年的時候,尿中排出尿蛋白的數值下降了,於是田中小姐嘗試著停止服用類固醇,卻在做腎功能的肌酸酐檢查時,發現數值開始竄升。醫生表明,如果再繼續惡化下去,就得安排她去洗腎了。
‧透過生酮飲食,轉眼間恢復腎功能!
就在此時,她試著接觸了生酮飲食:「當時我因為肥胖而感到苦惱不已,有個媽媽在上了日本機能飲食減重協會舉辦的生酮飲食講座之後,她告訴我如何分辨食材的好壞,我試著實行一個月左右就瘦了二到三公斤,自己也就跟著去上課了。」
長期以來限制攝取蛋白質的田中小姐,對於積極攝取蛋白質的這件事感到非常不安,於是針對自己的病情,以及將來可能必須洗腎的事,尋求白澤醫師的建議。
「沒問題的!只要實行生酮飲食,就應該能恢復腎功能喔。」
有了白澤醫師的建言,田中小姐猶如吃下定心丸,開始學習生酮飲食的理論。
她改變飲食習慣並積極攝取蛋白質之後,奇蹟似地,肌酸酐的數值開始降低:「現在都能控制在標準值之內,身體狀況也變好了許多。今年初開始經營美容沙龍,每天過著忙碌的生活,再也不像以前,稍微工作過量很快就會覺得疲勞,現在無論有多忙都能持續下去,完全沒問題。」
‧均衡攝取生酮飲食營養,避免洗腎治療之苦
如此忙碌的田中小姐,讓我們來看看她的飲食生活是怎樣的情況?
她一早起床後,就會親手幫高中二年級的女兒做便當,其中當然沒有米飯,而是以兩種肉類料理與大量蔬菜為主的生酮飲食;自己則是到經常去的咖啡廳吃早餐,菜色為沙拉佐亞麻仁油以及加了椰子油的咖啡。
工作繁重又得學習事業經營,她的午餐與及晚餐經常是外食,不過如她所言,即使在外面用餐也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而會選擇烤肉或涮肉片、溫泉蛋、普羅旺斯燉菜、沙拉等等,均衡地攝取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
「拜生酮飲食之賜,我避免了洗腎治療之苦,這也讓我許下心願,希望將原本應該花在洗腎的時間,用來傳達生酮飲食的好處給更多的人知道。我打算開一家以生酮飲食為主的餐廳,幫助更多的人獲得健康與美麗。」田中小姐說出未來生涯的道路。
對「生酮飲食」而言,今年真可謂是突飛猛進的一年。從年初,越來越多人開始搜尋這一種飲食方法,到年中的「台客劇場」實驗,著實造成一股轟動,不論是贊成的、反對的,每天在媒體上都可以閱讀到與「生酮飲食」相關的醫藥新聞,或是實例分享。
其實,像生酮飲食這樣的飲食方式,已經存在非常久的一段時間了,因此,市面上我們不難找到許多來自於美國及日本的翻譯書籍,有的著重在理論基礎,有的著重在案例說明。
在台灣,普遍的生酮飲食執行者,較為遵從美國的生酮飲食比例原則,他們會在執行初期,將飲食中的醣類降為熱量來源的5%,蛋白質約為%,脂肪提升至%。這比例絕不是一個絕對值,仍可依照每個人個別的狀況去做調整。簡單白話地說,只要是能讓身體產生酮體的飲食比例,就是個人最適合的生酮飲食比例。
八月初,方言文化的主編帶著《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這本書來找我,希望我能提供他們一些意見。當時,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圖文並茂,說明簡單,容易閱讀。回家仔細閱讀後,我非常佩服白澤卓二博士,在《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書中,他將繁瑣的衛教化為簡單的圖文,從理論、生活實作(包含食譜、運動、睡眠等)到如何監測酮體,甚至是常見的,都在書中非常詳細的說明,卻能讓讀者輕鬆不費力地閱讀。相信在書籍規劃初期,一定費了許多心力在規劃方面。
感謝方言文化用心的挑選書籍,將這本《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帶給台灣的讀者們。尤其是對我們這樣,實際在指導人們執行生酮飲食的診所而言,真是如獲珍寶!即便每個人適合的熱量來源比例都不盡相同,但是大原則及最後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將成為我們在衛教上,簡單易懂的工具書。
假設,你是一個準備要開始執行生酮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本適合初期執行者的《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擁有一本好的工具書,可以讓你更快享受到成功生酮的好處。
謝旺穎親子診所院長 謝旺穎
◆深陷醣類依賴症,是慢性病的主因
身為臨床醫師,長年診療罹患生活習慣病的病患,我以前為病患診療時,也是依據檢查數據對症開立處方簽,然而患者的症狀完全沒有改善。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儘管已服用了降血糖藥物,依舊會併發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合併症。於是,我對於慢性病以藥物為主的現代治療法開始感到質疑,甚至認為藥物無法治療慢性病。
自此以後,我試圖著眼於飲食,研究食物與疾病或健康的關係,並閱讀最新的相關論文,也在自己的研究室進行臨床試驗,所獲得的結論是:「現代人深陷醣質依賴症,這就是許多慢性病的根本原因」。
在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酮體。美國小兒科醫師瑪莉•紐波特(Mary T. Newport, M.D)博士的著作,讓我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她的丈夫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紐波特醫師讓丈夫試著攝取椰子油,由於椰子油富含許多在肝臟裡可轉化成酮體的中鏈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進而改善認知功能。
我更進一步推廣限制醣類攝取,提倡讓酮體成為提供能量的能量代謝系統,以及利用生酮飲食法減重。為了讓這樣的健康概念可以更普及,於是設立了日本機能飲食減重協會,同時多方參與「生酮飲食」的研究、顧問的培訓講座等等。
本書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生酮飲食的核心精神,是提供「實踐方法」的入門書籍,衷心希望有更多人在閱讀之後,輕鬆順利實踐生酮飲食,維持身體的健康。
日本機能飲食減重協會理事長 白澤卓二
◆身體如何製造出能量?
‧進入血液的葡萄糖,會在細胞中成為能量
我想你應該已經理解醣質、脂質及蛋白質都能夠做為能量來源,而這些營養素是如何被轉換成能量來源的呢?
當我們吃下米飯或麵包、肉類、魚類等食物之後,會經由食道被送進胃部。食物在胃部消化到一定程度,又從十二指腸被送到小腸,經過酵素的作用之下才開始真正的消化。
誠如前述,醣質、脂質及蛋白質會分別被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以及胺基酸。葡萄糖和胺基酸經由血管被送到肝臟,另一方面,脂肪酸主要是以淋巴管運送,最後也是會被送至肝臟。
葡萄糖從肝臟經由血液進入細胞成為能量來源;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合成蛋白質,而蛋白質是人體內臟或肌肉的構成物質;脂肪酸則是被合成膽固醇,用來修復損傷的血管壁,以及做為消化酵素或是各種賀爾蒙的原料。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血糖值)偏低時,大腦便會發出指令:「葡萄糖不足,快去吃飯!」肚子餓就是血糖值降低的信號。
若是覺得飢餓卻又剛好無法補充醣質時,肝臟會將胺基酸轉換為葡萄糖送進血液中,這被稱為「葡萄糖新生」(Gluconeogenesis)又稱為肝醣異生作用,是一種非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萬一光靠儲存在肝臟的胺基酸不足時,身體便會分解肌肉,將胺基酸送進肝臟並轉變成葡萄糖。
‧想要健康長壽,你需要的不是米飯或麵包類的醣質
脂肪酸也能做為能量來源,而脂肪酸與胺基酸不同的是,胺基酸會被轉變成葡萄糖,而脂肪酸是在肝臟產生所謂酮體的物質,並進入血液中成為能量來源。
接下來要說明的內容雖然有些複雜,但是請先記住,身體的能量來源有葡萄糖與酮體,藉由以酮體做為主要能量來源時,就能夠有效減重、健康長壽。
◆能強化「大腦瘦體素」,不運動也能自然瘦
‧造成肥胖的原因不是脂質,而是攝取過多醣質
肥胖的原因在於攝取過多的醣質,如同先前曾提過,肥胖的原因在於攝取過多醣質而醣質是以葡萄糖的形式進入血液。當血糖值上升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將葡萄糖帶進細胞內,將血糖值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一旦血糖值過高,葡萄糖就會以肝醣的形式儲藏於肝臟內,或是轉換為中性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中,導致身體肥胖,因此胰島素也被稱為「肥胖賀爾蒙」。不過,胰島素只是將血糖值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造成肥胖的原因說穿了就是攝取過多的醣質。
因此透過限制醣質,將能量的迴路從葡萄糖迴路切換成以酮體為能量原料的酮體循環,讓儲存在脂肪細胞內的中性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就算不運動也能確實減輕體重。
‧酮體能強化減重賀爾蒙「瘦素」的效果
先前曾介紹過一對同卵雙胞胎的哥哥在限制醣質攝取後,血液中的酮體濃度上升,同時在未運動的狀態下減輕體重,代表肥胖度的BMI值也降低。
即便大腦知道再吃更多就會變胖,但還是忍不住繼續吃,最後的結果是整個人都肥胖了起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食慾是由位於大腦下視丘的攝食中樞(亦稱餓覺中樞,Feeding center)所控制,當進食到某種程度,就會從脂肪細胞分泌瘦素(亦稱瘦體素,Leptin)這種賀爾蒙,向攝食中樞發出「已經吃飽了」的訊號。
然而,對醣質成癮者來說,位於攝食中樞的瘦素受體的感受性下降,這也導致陷入無法停止食慾而吃過多的狀態。
經由動物實驗已經證實,酮體可改善瘦素感受性,讓食慾恢復正常。同卵雙胞胎的哥哥在限醣之後,沒有異常的食慾,對甜點、麵包或米飯的興趣也似乎明顯降低許多。
◆人類原本就以酮體做為能量來源,而非葡萄糖
‧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是生活習慣病的主因
我們將運用葡萄糖做為主要能量來源的型態稱作「生糖」;將從脂肪酸轉化而來的酮體做為主要能量來源的型態則稱為「生酮」。
現代的飲食生活是以米飯、麵包或麵類等為主食,也因此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的﹁生糖﹂型態是主流。對此,無論是醫學家、營養學的專家都不會有任何疑問。
但是,目前已知以醣類為主的飲食生活,會引發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生活習慣病,進而促使動脈硬化,導致中風、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甚至與癌症也有關連。話出突然,或許你難以置信,不過上述所言都已經過各種研究證實,我在稍後會詳細說明過度攝取醣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人類DNA裡內建,以酮體為能量來源的「生酮程式」
「不過,長期以來人類不就是以醣質作為能量來源嗎?」或許有很多人抱持這種想法吧!人類將醣質做為能量來源的歷史,無論估算的時間有多長,頂多也不過是從一萬年前的農耕文化興起,開始種植稻米的那時算起。
那麼,在那之前的能量來源是什麼呢?約在距今五、六百萬年前地球出現人類,後來進化到能以雙足站立、行走、會使用火與工具,從二百五十萬年前就開始食用肉類了,而開始種植穀物的歷史也才僅僅一萬年前。
在那之前的二百四十九萬年間,人類都在高山、森林、河川與海洋狩獵,捕抓鳥獸、魚類,採集樹木果實及水果以維持生命。換句話說,那時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動物、魚類、樹木果實所含有的脂質(七五%)與蛋白質(二○%)。
人類的DNA早已內建「生酮程式」,可將脂質轉換成酮體並做為能量來源。
◆遠離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
‧限醣能恢復胰臟機能,預防及改善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越來越普遍,這是一直處於高血糖值狀態才引發的疾病,其原因是醣質過量攝取所致。
先前我曾說明過,當血糖值升高時,我們的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值,可是一旦攝取過多醣類,胰臟必須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因應,若此狀況經常發生,身體漸漸產生胰島素抗性,也就是要降低同量的血糖,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完成。而經常且大量的胰島素需求,使得胰臟逐漸疲乏,在這種情況下,血糖值就會變得不易降低。
因為呈現高血糖狀態,血液中充滿了葡萄糖,胰島素會將這些葡萄糖轉換成中性脂肪,儲存在脂肪細胞之內,其中特別有問題的部分是,它們是被儲存在內臟或腹膜的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會分泌脂聯素(Adiponectin),具有修復動脈硬化,以及協助細胞內的葡萄糖利用的功能,當內臟脂肪因為高血糖過度增加時,便會降低脂聯素的分泌量,如此一來,將使細胞陷入無法有效使用葡萄糖,導致血糖值更加升高的惡性循環當中。
採取限制醣類的生酮飲食,可降低血糖值、恢復胰臟機能,促使胰島素的作用恢復正常,進而改善糖尿病。此外,胰島素抗性,也會隆低腎臟的排鈉功能,導致血壓持續升高,所以血糖值降低也有助於改善高血壓。
‧生酮飲食可改善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和心肌梗塞
血脂異常是血液中的膽固醇或中性脂肪增加的疾病,實行生酮飲食之後,血糖值就會下降,血管壁不再因葡萄糖而受損,擔任修復功能的膽固醇自然也會降低。此外,由於中性脂肪在肝臟轉換成酮體,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也會下降。
實行生酮飲食,能夠改善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以及預防或改善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正是導致危害生命的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原因。
◆一年成功減重十九公斤,腎臟病也痊癒了
田中美佳小姐(四十六歲 美容沙龍經營者、生酮飲食顧問)
‧三十六歲被診斷,罹患難癒的腎臟炎
目前田中小姐經營的是,以生酮飲食為主的減重美容沙龍。
在她二十九歲那年懷孕生子,一面養育小孩同時,也擔任專業美容師,每天過著忙碌的日子。
就在三十六歲的某日清晨起床上廁所時,田中小姐排出近似黑色的血尿卻無法因此請假,還是得出門上班。
在前往公司的途中,她的身體不停地打著冷顫,這時才急急忙忙趕去內科診所,結果被告知尿液檢查當中有尿蛋白的現象。
為了更進一步更詳細的檢查,田中小姐於是轉到泌尿科就診,接著被診斷出罹患「甲型球蛋白腎炎」,而且是屬於難以痊癒的類型,醫生告訴她,十年後有高達七成的機率會腎臟衰竭,很可能必須終身洗腎。
‧類固醇副作用,體重暴增三十公斤,也變成了月亮臉
「我經常得服用五、六種藥物,像是腎上腺皮質類固醇、預防骨質疏鬆的藥還有胃藥等等,而且因為類固醇的副作用,使得臉型變成了圓圓的月亮臉,體重也一下子增加好多。」田中小姐接著說:「長得太胖的專業美容師是毫無說服力的,我必須上健身房運動與限制熱量,然而體重依然紋風不動。」
差不多就在生病第六年的時候,尿中排出尿蛋白的數值下降了,於是田中小姐嘗試著停止服用類固醇,卻在做腎功能的肌酸酐檢查時,發現數值開始竄升。醫生表明,如果再繼續惡化下去,就得安排她去洗腎了。
‧透過生酮飲食,轉眼間恢復腎功能!
就在此時,她試著接觸了生酮飲食:「當時我因為肥胖而感到苦惱不已,有個媽媽在上了日本機能飲食減重協會舉辦的生酮飲食講座之後,她告訴我如何分辨食材的好壞,我試著實行一個月左右就瘦了二到三公斤,自己也就跟著去上課了。」
長期以來限制攝取蛋白質的田中小姐,對於積極攝取蛋白質的這件事感到非常不安,於是針對自己的病情,以及將來可能必須洗腎的事,尋求白澤醫師的建議。
「沒問題的!只要實行生酮飲食,就應該能恢復腎功能喔。」
有了白澤醫師的建言,田中小姐猶如吃下定心丸,開始學習生酮飲食的理論。
她改變飲食習慣並積極攝取蛋白質之後,奇蹟似地,肌酸酐的數值開始降低:「現在都能控制在標準值之內,身體狀況也變好了許多。今年初開始經營美容沙龍,每天過著忙碌的生活,再也不像以前,稍微工作過量很快就會覺得疲勞,現在無論有多忙都能持續下去,完全沒問題。」
‧均衡攝取生酮飲食營養,避免洗腎治療之苦
如此忙碌的田中小姐,讓我們來看看她的飲食生活是怎樣的情況?
她一早起床後,就會親手幫高中二年級的女兒做便當,其中當然沒有米飯,而是以兩種肉類料理與大量蔬菜為主的生酮飲食;自己則是到經常去的咖啡廳吃早餐,菜色為沙拉佐亞麻仁油以及加了椰子油的咖啡。
工作繁重又得學習事業經營,她的午餐與及晚餐經常是外食,不過如她所言,即使在外面用餐也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而會選擇烤肉或涮肉片、溫泉蛋、普羅旺斯燉菜、沙拉等等,均衡地攝取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
「拜生酮飲食之賜,我避免了洗腎治療之苦,這也讓我許下心願,希望將原本應該花在洗腎的時間,用來傳達生酮飲食的好處給更多的人知道。我打算開一家以生酮飲食為主的餐廳,幫助更多的人獲得健康與美麗。」田中小姐說出未來生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