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面對身體變化別自哀自憐

俗話說人生70歲才開始,但是,往往在50歲時,身體就已經慢慢發生變化了,或許因為還在職場尚未退休,所以沒有明顯感受到這些微小的變化,直到退休在家含飴弄孫時,情境的改變才更顯著地感受到身體的退化。人體器官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功能逐漸衰退,病痛也越來越明顯,記憶力、體能都明顯大不如從前,所以面對器官的退化,千萬別自哀自憐,反而應該跟著改變,當一位快樂的銀髮族。

從頭到腳好好檢視一番

每個人面臨器官衰退的程度不一樣,除了先天體質基因之外;再則,就是年輕時是否存夠健康的本錢。有的人因為執行健康生活形態,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等,雖然有糖尿病家族史,但到年老階段尚未發病;而且也有年輕時候作息不正常、暴飲暴食、不運動的壞習慣,雖然沒有家族史,卻在青壯年即誘發糖尿病。除了生活形態的影響之外,請從頭到腳檢視看看有哪些生理上的變化?

首先從頭開始,最常聽到的就是腦袋瓜好像不容易使喚,轉個身就忘記要做什麼?眼睛看出去好像不如從前明亮,總是感覺眼前有一層白霧,聽力也逐漸退化,電視越調越大聲。味覺則因為味蕾減少,常常吃東西感到淡而無味;牙齒在牙齦的萎縮後造成牙齒脫落,若未及時裝上假牙,將會影響到食用的意願以及無法增加飲食種類的多樣化;再來,因為器官的老化、代謝異常,所以開始有慢性疾病的出現,例如:因為胰臟退化所產生的糖尿病,血管以及心臟因為血液運輸的效率降低,血管彈性不佳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從前四肢的肌肉非常結實,但是,現在四肢的肌肉卻是越來越柔軟,其實這是因為肌肉流失所造成。若有關節退化的銀髮族,則雙腿的肌肉量不足,將會加重關節的負擔進而增加發炎反應。在骨質疏鬆上,雖然男性比女性不易發生,但是,男性骨質疏鬆的狀況已經非罕見,尤其關節炎的發生的骨折,70歲以上的男性人數卻急遽增加中。

銀髮族身體變化的成因

雖然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器官的老化,但是,大家可以用正向的心情面對,在飲食上培養正確的習慣,多攝取抗自由基的食物,以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攻擊,藉此減緩老化現象以及減少身體的發炎情形,只要願意改變健康老化,絕對不是難事。失智症不可怕

失智症在老年化的社會越來越常見,由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銀髮族,每13人即有1人為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銀髮族,則每5人即有1位是失智者。失智症是一種認知的退化,身體功能漸漸衰退,通常是在認知症狀的衰退上會有記憶力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計算能力降低、語言能力退化、空間概念改變、思考流暢度變差等症狀發生,而且常常會伴隨著幻覺、焦慮、躁動不安的情緒問題,尤其在發病的初期,會在情緒上容易出現多疑、愛發脾氣。另外,有研究顯示失智症銀髮族,有食用問題,占了85.8%,不難發現吃東西對於年長者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憂,不容忽視,應該以更正向的態度去幫助他們飲食。

失智症的飲食問題

‧輕度:出現專注力不集中、幻覺、流程順序顛倒的問題。

‧中度:認知功能退化,對於使用工具會出現困難。

‧重度:吞嚥功能出現退化現象,容易嗆咳。

‧末期:無法自己食用,需要他人協助餵食。

食欲降低

對於有失智症的銀髮族,在飲食方面首先探討的是「沒有食欲」,在此需要做的對策是察覺銀髮族是否活動量不足?餐點適合他們食用嗎?或是如前面所提的味覺退化後覺得食物淡而無味。晚輩可以經常帶著銀髮長輩們外出到熟悉的店家用餐,藉以增加他們的食欲與活動量,甚至讓他們自行點餐,選擇喜愛的餐點,或是可以準備方便用手即可拿取的食物,例如:壽司、肉丸子、吐司等,這些都可以增加銀髮族的自主性,因此對於他們食用的欲望也比較能提升。對於味覺退化,有飲食與烹調方法應對,可以參見P.110。

拒吃東西

有些銀髮族會出現拒吃的狀況,常常讓照顧者在特地精心烹調出美味餐點之後,卻吃得非常少,甚至不吃,所以照顧者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無力感,這時候可以尋找他們熟悉或信任的親友協助陪同並鼓勵食用,可以準備一份一模一樣的餐食,陪伴銀髮族一起用餐(若是銀髮族家的餐點經過處理,例如:軟質或切碎時,則可以留意將每道菜分別擺放,擺盤方式與家人餐食相同),也是能鼓勵他們享用料理的好方法。

另外,晚輩可以觀察年長者的心情,若是情緒不佳,面無表情,不愛說話,這時候也不要勉強他們用餐,可以帶著他們到到戶外走走,利用野餐的方式飲食,也是一種情境的轉換,提升用餐意願。常常嗜睡

罹患失智症的銀髮族有時會出現嗜睡的狀態,可能來自於因為疾病出現日夜顛倒的情形所致,在晚上總是會睡不著而東晃西晃,所以白天也就產生嗜睡的狀況。另外,有些人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使得他們精神不濟,昏昏欲睡,所以在飲食時,必須重複提醒他們,而且需要注意是否將食物含在嘴裡超過10秒鐘以上,此狀況容易造成嗆咳的情形。由於出現昏睡的銀髮族食用時間並不長,所以要注意水分攝取不足、熱量攝取不足的情形。因此在準備餐點時,必須注意提高營養密度,例如:粥品內加入營養均衡配方、蛋黃糊等,來提高熱量與營養素。還有將進食時間安排在年長者精神狀況較佳的時段,不一定要固定時間食用三餐,以上都是遇到嗜睡的銀髮族時可以使用的對策。

重複食用

重複食用的情形也是失智銀髮族常常會出現的症狀,他們因為記憶力退化,容易忘記自己是否已經食用,而出現頻頻喊餓的狀態,若太順從他們,就會造成過度餵食,如此容易造成慢性疾病的病情失控,當適時拒絕,他們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情緒出現失控的狀態,在兩難的情況下,讓照護者相當困擾。臨床研究,的確常常遇見這種因為失智後的重複食用,而造成血糖飆升。因此建議在家中擺放食物的地方,盡量不要讓他們隨手可得,甚至避免存放太多零食;另外,可以利用記錄表單,提醒銀髮族已經食用了。

如何預防失智症

至目前為止,失智症沒有藥物可以根治,對於失智症的研究中顯示,多數的失智症患者屬於阿茲海默症,而阿茲海默症為神經退化性的疾病,病患透過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之後,會發現腦部的神經細胞受到破壞,所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可以積極增加大腦的保護,而且避免腦部的傷害。

增加大腦保護功能

常常聽到有這麼一說,銀髮族要常常打牌,才不會有失智症,的確動動腦是一種維持腦部靈活的好方法,利用刺激大腦功能進行創造性活動以及學習新事物,能加強腦部細胞之間有效的神經鍵結,這些都是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發生的風險。

維持良好與人互動關係,也是保護大腦的好方法,有研究顯示,遠離群體的銀髮族比較容易發生失智症,若能增加年長者的社交活動,提高活動量及人際互動,進而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健康,也藉此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避免大腦危害因子

已經有許多的研究顯示,發生心血管危險因子,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有相關性,因為血壓會造成腦部結構的改變,所以若能將血壓控制好或許能延緩失智的發生;而且高膽固醇容易造成衍生失智症的乙型澱粉?酵素活性增加。

椰子油到底好不好

目前市面上非常盛行利用椰子油預防失智症的發生率,而椰子油到底能不能預防失智症?先從椰子油的結構來探討,椰子油含有92%的飽和脂肪酸,而其中的中鏈脂肪酸佔47.5%。這裡所謂的中鏈脂肪酸就是預防失智的主要成分,中鏈脂肪酸進到身體後可以直接進入肝臟產生酮體,而酮體是除了葡萄糖外,另一個可以進入腦細胞被利用的能量來源,進而減緩失智患者在認知上的惡化。不過目前科學研究尚未顯示椰子油可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而且剛剛已經開宗明義說明椰子油中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倘若大量攝取椰子油的同時又未限制飲食中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動物脂肪是主要飽和脂肪酸的來源),將會大大的提升心血管危害的風險。

所以特別提醒,若家中有失智的銀髮族,想要藉由使用椰子油來改善或減緩失智症狀,建議必須控制飲食中每天飽和脂肪酸的總攝取量,以椰子油來取代平時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例如:素食銀髮族因為飽和脂肪酸的來源比較少,所以可以攝取部分椰子油當作飽和脂肪酸的來源。注意這裡指的是取代部分每天的烹調用油,而不是每天額外攝取,例如:有些人每天攝取1大匙的椰子油後,記得烹調用油除了不要使用動物油之外,用量也要減少為宜。

重視聽力問題與保健

常常看到子女與銀髮族長輩溝通時需要拉高聲調,而他們卻還一知半解聽不懂子女在說什麼,其實這樣的情景大部分是因為長輩們聽力退化所造成的。聽力的衰退有些是因為長期處在噪音的環境中而造成聽力的損傷,有些則是因為疾病所造成內耳血管循環變差,因此加速聽力老化,甚至也是遺傳病因之一。在面對年長著聽力衰退的問題時,千萬不要置之不理,因為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將會讓銀髮族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因此而加速生理與心理的快速老化。在聽力退化的預防方面,除了剛剛所提的避免暴露於高分貝的環境中,這是需要從年輕就要開始注意的。銀髮族若有慢性疾病,一定要控制好,千萬別因為疾病因素而造成聽力的損傷。當聽力出現狀況時,一定要定期追蹤,甚至配戴助聽器,雖然助聽器的價格差異非常大,但是,目前台灣許多縣市的社會福利都有補助,這真的減少許多銀髮族的經濟負擔,是重現聽力的好橋樑。

心理的調適

銀髮族常常在面對老化的身體時,會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受,加上退休後所接觸的人突然間減少,會產生不被需要的失落感,當然並非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包含人生經?、文化背景等不同就會有?一樣的感受。因此自我調適、正向思考都非常重要,雖然退休後沒有像以前一樣在職場上呼風喚雨,失去了完成任務後的成就感,但是,為何不反向思考呢?在職場上戰戰兢兢奮鬥一輩子,應該轉換戰場,為自己的下半場人生創造出另一個精采的人生,不是更好嗎?

銀髮族在面對心理變化時,常常會出現心情低落的情形,在飲食上可以透過與情緒相關的營養素來緩和心情上的變化,並協助他們在情境的轉換更為順利。

生活起居照護

有相關研究顯示,銀髮族「生活起居」方面最需要協助的前三名分別為:上下樓梯、平地走動以及上廁所;而在「生活功能」上最需要協助的前三名分別為:上街購物、處理財務、使用交通工具,由此可以看得出來行動自如依然是銀髮族最需要而且在意的項目。若想安全地上下樓梯,避免跌跤,首先四肢的肌肉量就顯得非常的重要,當肌肉量不足的情況下,在上下樓梯時,不僅會增加難度,也會增加危險性。(維持肌肉量的飲食原則,參見P.86)。再則,安全的環境也是讓銀髮族健康老化非常重要的一點,例如:在非常容易發生跌倒的浴室,可以加裝扶把,地上鋪防滑墊,並叮嚀年長者穿防滑拖鞋等。另外,環境上也有需要注意避免的地方,以預防銀髮族發生絆倒的情形,例如:雜物推滿地、光線昏暗及散落的電線等都是危險因子,請全家人將它們收好,一起守護父母的安全。

東西的擺放應該避免放置太高或太低的位置,如此能避免銀髮族因為平衡感不好而跌倒,或是彎腰而造成扭傷;家具應該避免過於尖銳,例如:桌角應有防撞裝置;再則,廚房可以改成防空燒的瓦斯爐、防火建材等,這些都是幫助年長者居家更安全的小技巧。走出家門迎向陽光

人的生活形態屬於群聚,而且有研究顯示老年人若能增加社會服務與社交活動,絕對能夠提升其幸福感,對於情緒穩定上也有相當的重要性。但是,在從事社區活動時卻發現男性銀髮族對於社區活動的參與率比女性低,銀髮族其實可以藉由社團活動的參與,來增加與社會的互動性,增加社群的連結,藉此增進銀髮族的心理更健康,所以身為晚輩請多多鼓勵他們參加社區活動以及志工服務,讓年長者重新定位自己退休後在社會的角色,以減少失落感的產生。

記得國內幾年前有這樣一則新聞「不老騎士故事」,平均81歲的年長者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用13天完成環島旅程的故事,他們因為走出家門也走出心理的障礙,讓自己外表雖然是81歲,但內心像個18歲的少年!自我的認同、正向的力量,可以讓自己擺脫看著電視莫名其妙就打瞌睡、醒來電視卻已經不知開了多久的生活。在民國94年,銀髮族狀況調查中顯示,年長者感覺孤單、寂寞占了21.76%,目前國內成立許多社區大學,有許多課程可以挑選,學費也非常便宜,年長者應該讓自己?與終身學習,創造更燦爛的人生下半場。

料理有味真有趣

許多銀髮族常常被子女抱怨菜餚越煮越鹹,但是,自己品嘗時卻覺得味道剛剛好,而且覺得再淡就沒有味道了。心中常會納悶怎麼彼此的味覺感受,會有如此天差地遠呢?追根究底的原因即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味覺也會跟著退化,尤其是唾液的分泌量也減少之後,這樣的感受將更為明顯。整體看來,味覺的退化對於鹹味最為明顯,加上慢性疾病的影響,例如:糖尿病,亦讓舌頭對於味道的靈敏度下降。既然知道年長者越吃越鹹的原因,以下將提供幾個方法,讓晚輩或是年長者學會如何在飲食上增加味道,同時也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少鹽依然可以改善食欲

食欲的刺激來自食物的色、香、味,若品嘗時無味感受到味道,將無法激起強烈的食欲,所以當年長者對於味道平淡的食物無法引起食欲時,將影響到食用量,這對健康就會造成一大傷害。在擔心因為味覺退化而攝取太多的鹽之前,可以先認識有哪些調味料富含鈉離子,以避免不敢添加鹽,而食用到其他含鈉且味覺感受卻不明顯的調味料,例如:烏醋、番茄醬、豆瓣醬、沙茶醬等,使用時就更需要注意勿過量。另外,烹調時可以留意以下小技巧,能增加食物的味道,也能減少增加鹽的使用量。善用食材取代調味料

許多食材本身蘊含獨特的濃郁香氣,例如:青蔥、薑、蒜頭、香菇、八角、紅棗、當歸等,這些食材都可以提升料理的香氣,並且減少調味料的使用量。例如:可以用味道比較重的九層塔來炒蛋,用檸檬汁做涼拌花枝的調味醬,香菇炒香後加入其他蔬菜或是麵條拌炒。

利用烹調技巧留住好味道

中式與台式料理中經常可以看到勾芡方式,勾芡的好處是可以將調味料裹住食材,讓味道留住,比較不容易流到湯汁中,所以也可以利用這個技巧來增加菜餚風味,年長者在烹調時,可以勾薄芡,一點點就好,讓調味料保留在食材中,能增加美味與適口性。另外,也可以利用水煮再沾醬的方式,例如:青菜汆燙熟後,沾一些些蒜泥醬油食用,如此可以增加菜餚風味的小技巧。

含鋅食物來維持味覺功能正常

礦物質鋅在人體的功能除了可以幫助傷口癒合之外,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增進嬰幼兒的生長,當然還有維持味覺與嗅覺正常的功能,所以對於銀髮族而言,若想避免味覺退化,也可以適時攝取含鋅的食物來維持味覺的功能。而鋅主要藏在豬肉、肝臟、豆類食物中,紅肉的鋅含量是白肉的兩倍;然而有些食物若同時食用會影響到鋅的吸收,可以參見下列營養補給站小叮嚀說明,因此需要避免。另外,鋅容易在食物加工的過程中會有所損失,所以務必減少攝取加工品,才能提高鋅的攝取量。

營養素補給站

‧鋅食材:魚、豬肉、牛腱、核桃、黃豆、南瓜子等。

小叮嚀:下列食物會影響鋅的吸收率,例如:鮮奶,酪蛋白會與鋅結合,會影響鋅的吸收。植物性食物的植酸、膳食纖維,則會阻礙鋅的吸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