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起居有節,生活處處有講究一微養生之良好生活方式篇

1精神調養宜春季

健康一句話
春季是調養精神的最佳時機。
養生應遵循天人相應,順應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和特點。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春季養生首先要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從精神方面加以調養。
春季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木性,因而春應於肝。肝藏血,主疏泄。肝陰血不足,則疏泄失職,陽氣升泄太過,表現為稍受刺激則易怒。在春季裡,宜應於萬物蓬蓬勃勃的生機,使意志舒暢,心胸開闊,情緒樂觀。
歷代養生專家還認為,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春天,應踏青尋柳,登高賞花,遊山戲水,行歌舞風,陶冶性情,以利春陽之氣升發。
總之,春之時,務必精神愉快,氣血調暢,以使一身之陽氣適應春氣之萌生、勃發的自然規律。

細節提示
■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情平靜。
■春季的氣候環境最有利於人體氣血津液的化生,充養組織器官。
■初春時節,陽氣始發,辛甘之品可發散陽氣,以助春陽。溫食有利於護養陽氣,如蔥、棗、花生等皆宜,但要遠離大辛大熱之品,如鹿茸、附子等,少食辛辣之品。
■春季的正常睡眠應是「夜臥早起」。一日之計在於晨,早在《黃帝內經》就有精闢論述:「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就是說,春季裡,人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適當晚睡早起,晨產生戶外散步,悠然自得地舒展肢體,使情志宣發、舒暢。

2夏季著裝要「三透」

健康一句話
透氣、透濕、透熱是夏季著裝要點。
夏季氣溫高,人體皮膚的表面溫度為32℃,當環境氣溫達到30℃時,人體主要靠出汗來散發熱量,因此,夏季服裝應注意「三透」:
(1) 透氣。夏季的衣服必須具有良好的透氣、通風性能,有利於衣服內外的空氣對流,保證透氣散熱,散發體表的熱量。所以夏季衣料要選擇密度小、厚度薄、彈性較好、柔軟的面料。
(2)透濕。棉紡織品吸濕性強,可吸收皮膚排出的汗液,它既有利於皮膚透過出汗向體外排熱,又能減少皮膚表面因出汗引起的發黏感,保持皮膚乾燥、清潔。穿絲綢品製作的服裝之所以使人感到涼爽舒適,主要是由於它的吸濕性和透氣性較好。真絲係蛋白質纖維,穿著後對皮膚無任何刺激作用,且美觀、易乾。
(3)透熱。夏季服裝的顏色以白色或其他淺色較好,能夠有效地反射太陽的輻射,減少熱量的吸收。

細節提示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人會有悶熱的感覺,因此選擇寬鬆、透氣、吸濕性好的衣服較為適宜。
■夏季應該選擇棉織品或亞麻、絲綢等天然材質製作的衣服,這樣會使人感到涼爽舒適。
■老年人夏季服裝不應選擇錦綸、滌綸、丙綸(尼龍)等合成纖維品,因為這類衣服易產生靜電,對人體有害。若皮膚乾燥、發癢,更不宜穿著這些材質做的貼身內衣。

3夏季飲食三要點

健康一句話
夏季飲食宜清爽。
夏季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為自然界萬物的茂盛繁榮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和條件。但暑熱為陽邪,易耗氣傷津,從而導致口乾舌燥、口渴思飲、小便赤黃、大便祕結等症。濕為長夏的主氣,而濕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尤其是脾胃之陽氣,常常導致食慾減退、脘腹脹滿、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等病發生。
為了適應夏季的氣候特點,夏季的飲食調養應貫徹「春夏養陽」的原則,以清淡平和、清熱利濕為主。
(1)多喝清涼飲料(如涼開水、淡鹽水、酸梅湯、淡茶、豆漿、綠豆湯、菊花茶、薄荷茶等),以補充出汗消耗,並能促進暑氣從尿液中排出。
(2)常吃涼性瓜果、蔬菜(如苦瓜、冬瓜、西瓜、竹筍、豆芽、銀耳、香蕉、梨等),以增強體內抗熱能力,減少暑氣對人體的傷害。
(3)講究營養。熱天出汗,身體不僅損失了大量水分,也損失了不少營養物質,同溫還使人體內蛋白質分解加速。故夏天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精纖維的食物(如瘦肉、豆腐、牛奶、蛋品、甲魚及新鮮蔬菜、水果等)。

細節提示
■夏季喝水、飲冷飲要講究方法,嚴格把住「病從口入」關。
■夏季飲食應貫徹「省苦增辛」原則,多吃些豆腐、豆皮、大豆、胡蘿蔔、蘿蔔、蔥、蒜、油菜、韭菜、芥菜、香菜、大頭菜、辣椒等。
■夏季天氣熱,人體大量出汗,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礦物質,以維持酸鹼平衡。
■當補充水分時,宜少量、多次補充,這樣可以減慢排汗速度和減少水分蒸發。
■夏天切勿貪涼,貪涼易引起「夏寒」,導致陽氣受損而致病,如過食生冷食品,會導致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

4秋燥防咽喉炎

健康一句話
秋季飲食調養上應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準則,以清潤為宜。
秋季由於早晚溫差較大,人體在夏季過多地「宣洩」之後,易感覺身體組織水分不足,很多人的鼻黏膜、嘴唇、口腔、咽部及皮膚會顯得乾燥,甚至出現鼻出血、嘴唇乾裂等,即使喝水也得不到緩解,秋季乾咳的患者也比較多,這些都是「秋燥」的表現。
「秋燥」是一種季節病,因為秋季空氣濕度比較低,容易使人體脫水,出現乾燥的症狀,進而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鼻乾出血、皮膚乾裂、便祕等一系列「上火」的症狀,同時還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慢性咽喉炎是由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造成的,多與菸酒過度和風、寒、暑、濕、燥、熱邪氣的侵襲有關。如天氣過分乾燥、潮濕或過冷、過熱等,都可引起疾病,而這正是秋天的氣候特徵,因此,秋天應防咽喉炎。預防的辦法有:
(1)戒除菸酒,避免不良的刺激,並經常用鹽水、蘇打水或硼酸水漱口,注意口腔清潔。還可含服薄荷片或含碘喉片,每次1〜2片,每日數次。
(2)忌食辛辣食物,少食羊肉等辛熱之品。
(3)避免情緒波動,保證充分的睡眠。

細節提示
■治療慢性咽喉炎,可用金銀花3 0克,生地黃30克,連翹1 5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馬勃1 2克,板藍根1 5克,射干1 5克,玄參1 5克,竹葉6克,麥冬1 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連服4〜6劑。

5秋冬養陰好時機

健康一句話
養陰三部曲——節欲、食療、練功。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學養生術語,也是中醫因時制宜養生原則之一。《黃帝內經》說: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需護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凡有損失陰精的情況皆應避免。「秋冬養陰」意即要求人們在秋冬之季順從自然界秋主收、冬主藏的規律,重視蓄養陰精。
(1)慎房事以養陰。性生活適中為度,不宜過勞。
(2)重食療以養陰。秋冬寒涼,人體陽氣不宜妄泄,應使脾胃健旺,以滋填養陰。
(3)勤練功以養陰。秋冬之令宜透過練習氣功、打太極拳等以調暢氣機,培養陰精。
細節提示
■我國古代在攝生保健方面有強調「動」和「靜」兩種不同觀點,然動功中固有動,靜功中也有動, 動」與「靜」是有內在聯繫、不可分割的。米用動功還是靜功需因人而異,不必拘泥,但貴在持之以恆。
■秋冬進補要講究「平補」,蓮藕、杏仁、百合、銀耳、荸薺、梨、蜂蜜等,都是不錯的養陰食物。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要隨身帶著水杯,及時補充水分,而不要等到口乾舌燥時再猛喝一通。可早、晚將蜂蜜直接調入溫水中飲用,能產生潤腸通便、養陰潤燥的效果。
6耐寒鍛鍊四方式

健康一句話
冷水浴、按摩、體育鍛鍊可提高耐寒力。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些都說明,冬季堅持體育鍛鍊,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耐寒鍛鍊對人體的循環、呼吸、消化、運動、內分泌系統都有説明,從而能減少冠心病、腦血管意外、感冒、咳嗽、關節炎、肥胖病等的發生。耐寒還能使人長壽。
在寒冷的秋冬季節,耐寒鍛鍊可以提高機體適應惡劣氣候環境的能力,增強身體素質。下面介紹幾種有顯著功效的鍛鍊方式。
(1)冷水浴。對強身、預防疾病有特殊的作用。
(2)冷空氣鍛鍊。俗話說「春捂秋凍」,進入秋季後,只要身體適應,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以暫時不穿著太厚。
(3)按摩保健。按摩的部位有:
心俞穴(左右肩胛骨之間、脊椎和兩側韌帶的部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各按揉36次,每側都是左轉18次,右轉18次。這個部位自己夠不著可請別人幫助。
腎俞穴(即兩邊「腰眼」)。兩側各按揉36次,每一側都是左轉1 8次,右轉18次。
氣沖穴(大腿根內側)及其下部。在氣沖穴的下邊,有根跳動的動脈,先揉氣沖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一鬆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對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很有好處。
湧泉穴。揉搓湧泉穴,以感覺到熱為限度。再搓揉腳趾,特別是大拇趾第二節長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後稍用力捏3〜5下。
(4)體育鍛鍊。冬季鍛鍊宜有選擇地進行慢跑、散步、練氣功、打太極、習劍等項目,不應該做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地出汗,會「發洩陽氣」,產生相反的作用。
細節提示
■進行活動時,以微出汗為度。如全身已出汗,也不要脫太多的衣物,否則容易感冒。
■在運動前,衣服略單薄一些,不僅可以避免出大量汗,而且能使機體接受寒冷的鍛鍊。
■對於年輕人來說,耐寒還可以鍛鍊人的堅強意志和頑強精神,更應提倡。
■耐寒鍛鍊熱身要充分,運動防創傷。

7冬季養生三事項

健康一句話
冬季養生應注意斂陰護陽。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自然界萬物閉藏。冬季養生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原則。
第一,年老體弱的人應該早睡晚起,等到日光比較充足再開始進行體育鍛鍊。老年人冬季鍛鍊以室內為主。
第二,初冬時節常常出現氣候由冷轉暖的現象,老百姓稱作小陽春。這時,一些傳染病容易流行。為了有效地預防流感等疾病,在此期間應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第三,冬至是冬三月氣候轉變的分界線,從冬至之後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在閉藏中含有活潑的生機。乘此進補,藥力易於蘊蓄而發揮效能,是虛弱病症患者調養的最好時機。

細節提示
■冬季進補,一是食補,一是藥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偏於陽虛的老人,食補以羊肉、雞肉為主;偏於陰血不足的老人,食補應以鵝肉、鴨肉為主。
■冬季因溫度較低,濕度較小,所以容易出現皮膚瘙癢。為了預防瘙癢,家庭洗澡用水應用溫水,水溫以自己感覺舒適為準,不宜太熱。

8老人過冬需謹慎

健康一句話
冬季天氣寒冷,老年人衣、食、住、行要多注意。
在冬季,老年人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意外受傷率較其他季節均有明顯增高,在日常生活細節中有許多方面需要重視。
衣:注意防寒保暖是減少老年人冬季多發病的可靠方法。
食:老年人冬季應多進食高熱量的食品。
住:老年人居住的房間室溫以16〜20℃為宜,並應加強日光照射。如室內用火爐取暖,要防止煤氣中毒。用火爐取暖時,不妨在爐子上放一壺水,使水保持沸騰狀,讓熱氣不停地蒸發。
行:冬季天氣寒冷,要盡量少出門。

細節提示
■冬季飲食很關鍵。老年人應少吃過分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吃刺激性大的酸辣食品,不飲烈性酒,晚餐不過飽,以防胃病和冠心病發作。
■老年人冬令進補很有必要,但應在醫生指導下辨證使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