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執行「間歇性斷食」嗎?
「斷食」顧名思義就是不吃東西,聽起來非常恐怖吧?不過,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斷食的時候。比方說,睡覺的時候就是一種斷食狀態。斷食的英文是 Fasting,而早餐的英文為Breakfast,意思就是打破(Break)禁食(Fasting),所以其實「斷食」大家每天都在做,只是時間長短不同而已。
什麼是「168 斷食法」?
近幾年相當流行的「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主要分成整日斷食以及限制進食的時間,比較常見的就是把進食時間限制在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而其中的「168間歇性斷食」,對於一般人而言不僅較易達成,也頗具效果,所以深受歡迎,不過「168」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呢?「168斷食」指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十六個小時不吃東西,控制在八小時內進食。假設早上九點吃了第一餐,那麼到了下午五點過後,就不能再吃任何東西了。
間歇性斷食,能帶來強大的瘦身效果?
要解釋間歇性斷食如何達到減重的原理,其實要先講到身體內的賀爾蒙變化。我們體內的賀爾蒙包含了生長激素、瘦素、胰島素等,其中胰島素就在這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般來說,我們在進食時,碳水化合物會使體內的血糖升高,這時候身體會通知胰臟的beta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會進行作用,使我們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到細胞裡面運作,所以血糖就會降下來。胰島素也是一種合成賀爾蒙,會促使脂肪合成,抑制脂肪燃燒。間歇性斷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讓胰島素濃度維持在穩定的低點,減少脂肪的合成,並且增加體內燃燒脂肪的機會。不過,目前有些研究對於這個「胰島素假說」仍有存疑,既然是「假說」就代表證據還不夠完全,所以也可能會在某一天被推翻,不過這也是因為科學會不斷進步,因此隨時都要繼續吸收新知。
我認為想要利用間歇性斷食達到瘦身效果,並不是單純改變進食時間而已,進食的內容也是一大關鍵。如果在可以進食的八小時中暴飲暴食,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或是油脂,仍會大大影響瘦身效果。斷食只是一種輔助技巧,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飲食內容。
要如何開始執行「間歇性斷食」?
任何飲食要執行前都需要循序漸進,不要過於激烈,間歇性斷食也是如此。斷食時間越長,難度就越高,且容易缺乏足夠營養。所以我會建議從「168間歇性斷食」開始嘗試。只要將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就能 夠達成條件,比較容易執行。
如果覺得「168間歇性斷食」執行起來也有難度,就再放寬從1410(十小時內進食)或 1212(十二小時內進食)開始,再慢慢循序漸進。總之,就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因為我們追求的是一種能夠長期執行的飲食方式,如果這樣的飲食法讓你餓得很難受,或是沒辦法配合生活作息,那也不需要勉強執行,這代表這樣的飲食方式並不適合你。
避開誤區,執行「間歇性斷食」你要注意的事
很多人執行「間歇性斷食」一下子就失敗了,或是無法長久、瘦不下來。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方法錯了,請避免以下三種常見失敗情況。
1. 必需度過適應期
剛開始執行的時候,一定都會經歷忽然改變進食習慣而產生的飢餓感,甚至產生易怒、焦躁、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形。但在一段時間適應 後,就能獲得改善。如果不適感過於嚴重,請先放寬斷食時間限制,再循序執行。
2. 避免報復性進食
執行間歇性斷食的時候,有些人會跳過早餐不吃,忍受飢餓感一直到中餐,於是可以進食的時間一到,就開始大吃大喝。然而,這樣報復性進食反而會讓你吃下比平常更多的熱量。根據熱量平衡原理,這樣子不但瘦 不下來,反而還可能會變得更胖。
3. 避免攝取過少熱量與營養素
當限制進食時間後,若不注意營養攝取,只吃自己愛吃的,或是吃的量太少,容易造成營養缺乏。長期下來,還有可能造成身體代謝問題,影響內分泌、經期紊亂、失眠,甚至還會有肌肉流失等現象。所以就算執行斷食,仍必需注意均衡飲食,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蛋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還有乳品類。根據每日所需分量,平均分配在可以進食的時間內均衡攝取。除了遵守進食的時間,吃的內容其實更為重要喔。
安媽的168斷食瘦身計畫
我的媽媽,今年六十歲,網友都叫她安媽。她其實原本身材就已經算是標準,但一直希望能再瘦一點,這樣穿衣服會更好看。為了達成她想要成為美魔女的心願,我決定幫她擬定飲食改造計畫。
有鑑於她之前執行生酮飲食失敗的經驗,在開始瘦身前,我先檢視了我們家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因為安媽很會做菜,我們也幾乎很少外食,於是便以減醣飲食與168 斷食法來進行瘦身計畫。
第一階段:168斷食+控制食物分量
因為電臺工作的關係,我們家大概會在五、六點起床,因此168斷食的第一餐通常安排在早上十點,最後一餐則是在下午六點以前吃完。下午兩點左右會再安排一個二百卡左右的小點心,透過限縮進食的時間進行減重計畫。
早上十點與晚上六點的這兩餐,會利用餐盤(詳細作法會於後面章節介紹)打造均衡又營養的瘦身料理。通常餐盤會包含兩道蛋白質料理、三道蔬菜料理,主食的部分則是會控制分量。比方說,以前吃一碗飯,現在只吃半碗,或是加入蒟蒻米減少醣分、增加飽足感;此外,還會加上一點點的水果與堅果,就能達到營養均衡,又具有飽足感。
一週內會安排一天的自由日,讓安媽可以吃自己喜愛的食物,像是和牛火鍋、韓式料理等,但遵循的原則不變,盡量均衡飲食、攝取六大類食物、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雖然自由日可以滿足口腹之慾,卻不等同於放縱日,如果吃太多高熱量或垃圾食物,很容易讓減重速度卡關或讓之前的努力付諸流水。
以這樣的方式執行四週後,安媽瘦了將近四公斤,也感覺肚子明顯瘦了一圈,而且過程中沒有感到飢餓難耐或任何不適。通常進行一個月後,身體會慢慢適應,這時候需要再重新檢視並調整飲食內容,所以接下來會進入瘦身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168斷食+低醣飲食
一開始在瘦身前,會先計算出身體一整天所消耗掉的熱量TDEE(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像安媽的TDEE是一千五百大卡,就會控制她每天進食的熱量,TDEE減掉二百卡。而在執行減重一段時間之後,體重改變了,TDEE 也會需要同步調整。
通常執行間歇性斷食後,就會看到不錯的瘦身成效,但是往往到了第五至八週的時候,就會有點卡關了,這也是大家在減脂期間容易遇到的問題,遇到停滯狀態時該怎麼辦呢?
根據熱量平衡原理,要減重就得減少熱量攝取,或是增加熱量消耗。因此面對停滯期時,基本上也是採取這兩個方向因應:一個是吃得更少,另一個就是要動更多。
安媽在減重的第二階段,除了維持168 斷食,並加入了減醣飲食,幫助她突破卡關瓶頸,像是碳水化合物的量再減少25%,或是選擇醣分較低的水果,像是小番茄、西瓜、哈密瓜、香瓜、芭樂等,取代原本醣分較高的食物。
減重卡關時可以稍微調整食物的內容,但是建議微調就好,如果忽然減少太多熱量,身體容易產生飢餓感,並不容易維持。
幫阿嬤用168斷食,體重減輕、不用再吃血糖藥
我的阿嬤──阿環小姐,今年已經八十八歲了,由於阿公過世得早,獨自扶養五個小孩長大,是一位堅強的傳統女性。
小時候有一陣子,安媽在夜市擺攤,就將我送到臺東阿嬤家,請阿嬤照顧我。還記得當時安媽會載我到機場,我再自己獨自搭飛機到臺東。我很喜歡去阿嬤家,因為阿嬤開了一間小雜貨店,家裡總有吃不完的零食,還有可以玩無限次接關的快打旋風電玩。
記得那時阿嬤每天會幫我梳油頭、 擦香水,把我全身打點整齊,才把我送 去幼稚園上課。而我懂事以來,阿嬤一直都是胖胖的身材,印象中好像沒看過她瘦的樣子。
由於年紀的關係,阿嬤現在的行動力已大不如前,也有長年的慢性病問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我考營養師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幫助家人維持健康,希望運用我的營養知識幫助家人。小時候悉心照顧我的阿嬤,現在該換我好好照顧她了。
長期過油、過量飲食,吃出三高問題
阿嬤常說:「一粒米二十四滴汗。」所有的東西都要珍惜,不能浪費。這也反應在她的飲食習慣上,除了吃太油、重鹹之外,也因為節儉,捨不得將剩菜剩飯丟棄,就通通自己吃下肚,三餐往往吃得過量,長期下來造成三高問題(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體重、體脂也過高。
阿嬤原本身高一百六十二公分,但是因為有嚴重駝背,變成一百五十公分,體重一直都在七、八十公斤左右。除了三高問題,還曾經中風過三次,所以我們也一直希望能夠調整阿嬤的飲食習慣,改善她的身體狀況。不過阿嬤遠在臺東,很難在一旁指導她的三餐,直到有次她來臺北就醫,我把握難得的機會,幫她進行飲食控制計畫,大約實行了三到四週,她的體重從原本的八十二公斤降到了七十八公斤。但是習慣被好山好水包圍的阿嬤,實在待不慣臺北這個大城市,每天吵著要回臺東,我們最後於心不忍,便讓她回家,而第一次的減重計畫也就宣告失敗了。
大約一年後,阿嬤因為糖尿病問題,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腳上的傷口一直無法癒合,臺東的醫生建議阿嬤轉往臺北就醫。而這一次,讓我真切感受到幫阿嬤瘦身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
高齡阿嬤也可以執行間歇性斷食?
在阿嬤搬來臺北與我們同住之前,我和安媽已經進行168 斷食一段時間了,加上阿嬤早睡早起的作息和我們差不多,所以就很自然的和我們在相同的時間一起用餐。
不過由於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突然降得太低,會有即刻性的危險,所以在幫阿嬤控制飲食時,採取緩慢的方式進行,避免一下子大幅度的減少食物分量,並且早晚測量血糖值,觀察血糖是否安定。在這段期間,阿嬤也持續回醫院檢查,我們也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討論。一般糖尿病、慢性病等患者,不建議自行貿然進行斷食,務必尋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協助。
阿嬤的瘦身飲食重點
在幫阿嬤瘦身前,已經有安媽的成功案例,所以執行起來更為明確、有信心。主要原則仍是以「吃得均衡、控制分量」為主,從總熱量和營養素兩大方向來調整阿嬤的飲食習慣。
阿嬤的用餐時間和我們相同,早上十點吃第一餐,六點前吃最後一餐,二點會有個小餐點,在進食的八小時期間,阿嬤吃得營養又均衡。重點在於全面攝取六大類食物且控制好分量,碳水化合物總量不要過量,蛋白質與蔬菜需要充足,水果、堅果需要適量。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執行起來還是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畢竟以前阿嬤自己會默默吃掉一整條木瓜,現在規定她只能吃兩片,如果說以前是「豪飲」,那現在就只能是「小酌」了。
阿嬤的瘦身計畫和安媽差不多,都是以168斷食+均衡飲食+減醣飲食為原則。不過阿嬤年紀大,又有血糖問題,更需要漸進式的調整飲食分量,不能調整得太快、太激烈,心態上也得更有耐心,不能心急。剛開始,阿嬤體重降得非常緩慢,我們一度也感到小挫折,還好阿嬤配合度很高,我們也耐心的堅持繼續,第一個月雖然只有減下了二公斤,但是到了第五個月,已經瘦下十公斤。正確的飲食方式,可以融入日常的持續進行,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效果還是很棒的。
改變飲食後,不用再打針、吃藥
阿嬤來臺北就醫檢查後,大約住院三個星期,靠著注射胰島素和吃血糖藥控制了高血糖,但出院後身體變得虛弱,也有水腫問題。幫她進行瘦身飲食三個月之後,當她再度回醫院檢查時,體重已經從原本的七十五公斤降到七十公斤以下,她的糖化血色素也降到6.4%,於是醫師判斷她可以不用再打胰島素,也可以不用再吃血糖藥了。
在停血糖藥後的下一次回診中,醫生發現阿嬤的血脂也下降了,於是血脂藥也可以減量,從每天一次變成兩天一次,這些都是改變飲食後出現的正向回饋。這樣的改變,不只我們很開心,不用再吃那麼多藥的阿嬤也很開心,並且更相信改變飲食的力量,而持續執行。
就在我寫書的現在,阿嬤的體重已經降到了六十三公斤左右。對阿嬤來說,減肥不是為了變更漂亮(當然穿衣服變好看她也是很開心),而是改善她的健康,以前的她晚上睡覺總是會抽筋,現在抽筋的頻率變少了、睡眠品質變好了、人也變得有精神了,這些一環扣一環的影響,都是從她改變飲食那一刻開始的。
阿嬤驗證了當飲食不正確的時候,只靠吃藥是沒有效的;當飲食正確的時候,是可以不需要吃藥的,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好的食物,不是好的藥物。只要控制「吃下肚子的東西」跟「每天吃的分量」,八十八歲的阿環小姐不挨餓、不節食,也能瘦得健康,希望她的故事,也能鼓勵你或你家中的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