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文試閱一】
第4章  健身房就是教堂


樂芙在她的健身車上向前踩踏,健身車成了她的臨時講壇,金項鍊在她的脖子上宛若乒乓球般左右晃動。五分鐘過去,她又要分享更多人生智慧了:人們不誠實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摒棄這種美德?他們害怕尷尬,想避免難堪的局面,又或者只是想逃避懲罰。如果你覺得自己也犯了以上錯誤,沒關係,樂芙的口氣充滿同理心,還稍作停頓製造效果,接著說:「如果你做到了,阻力再往上加一或兩級。」
你可以稱樂芙為現代健身的守護聖者,結合宗教語彙和流行心理學,打造出一門洋溢非宗派信仰的勵志流汗課程,每堂課開場是以某項「美德」為主題的迷你講道,例如決心、榮譽或勇氣,通常用感人的個人故事來襯托主題。樂芙像手握車把的女祭司,有時會在肢體動作上給予客戶技術指導,但她真正的目標是:讓健身車昇華為一匹載著大夥兒一起反躬自省的飛馬。(派樂騰的課程結合飛輪健身直播與數位社群體驗,用戶可以「看到」其他成員,進而相互競賽。)
樂芙希望你感到心靈上的滿足,不過也要練出飽滿的肌肉。
她因為這種新型態的健身方式竄紅,派樂騰甚至販售「樂芙的週日之約」基本款時尚系列,包括88美元的品牌紫色緊身褲,宣稱能「開啟你的熱情和目標感,完成每週的挑戰」。才短短幾年,這位活力充沛的模特兒/舞者在IG已累積近85萬名粉絲,並登上《紐約時報》、《BuzzFeed》、《時人》、《時尚》(Vogue)等數十家媒體版面。萬聖節時,有粉絲穿上一身行頭打扮成樂芙,連品牌背心和醒目的假髮也沒漏掉。
派樂騰把樂芙的課程形容為「創造一種與自我深度連結的感受」,樂芙則是將自己「作為器皿」獻給觀眾,就連宣傳課程的美術設計概念,也讓人聯想到先知領袖:照片中的樂芙雙臂平舉,健身車基座散發出紫色光環,就像在迪斯可舞廳裡的耶穌——只是耶穌得像樂芙一樣,與愛迪達簽廣告合約才行。樂芙的成功,證明那些貶低大學人文教育的人都錯了,她在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念的神學課程,似乎完全值回票價。
樂芙是那種你一見就會喜歡,甚至為之鼓舞振奮的人,她的出身就是從痛苦出發、一路堅忍、最終自立自強的曲折故事。九歲那年,樂芙買完冰淇淋一轉身,就被車撞倒,這起可怕的事故造成她的臀部和左股骨骨折,在醫院卧床一個星期,由於大量失血,醫療人員甚至不確定她能否活過來。好不容易從死神手中回來,卻聽到天崩地裂的宣判,醫生告訴她,她再也無法成為跑者,也無望成為運動員,15歲之前她就會患上關節炎。
然而,就在事故發生一年後,樂芙突破凡人肉身的界限,粉碎醫學的預言。幾十年後的樂芙說:「我努力克服這些逆境,並告訴自己,我真的很想動動身體。」
很多人崇拜樂芙,我為本書採訪派樂騰的粉絲,幾乎每一位都細述樂芙如何影響他們。有兩個孩子的在職母親丹妮爾克服了產後焦慮,她表示:「派樂騰救了我……我感覺重新找回自己。」她是一位小學健康教育老師,在那段不願洗澡、每天哭泣的時期,派樂騰向她伸出援手,結果證明結合勵志「生活課題」的艱苦鍛鍊,比她的抗憂鬱藥物更有效(她後來停止服藥)。每天早上,丹妮爾都會登入派樂騰的串流健身課,身邊圍繞著和她一起加入這項群眾儀式的快樂陌生人。
丹妮爾感覺自己的精力可以維持一整天,對未來更覺得充滿希望,對孩子也更有耐心。「我不上教堂,但是我可以想像這就是教堂的感覺。」
今天,派樂騰擁有超過600萬會員,比愛爾蘭人口還要多。派樂騰之所以能成為市場領導者,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相較於需要奔波往返實體健身房,派樂騰對已經負荷沉重的美國人(尤其父母)要方便得多,抬腳上樓走進充當健身室的客房,勝過開車前往精品健身房許多。
但是我們已經有諾迪克(NordicTrack)家用跑步機和許多家用健身產品,派樂騰是憑什麼成為中上階層的明星?它有什麼是其他品牌沒有的?
揉合社群和勵志的互動,成就了令人陶醉的產品。
派樂騰的承諾用戶的,遠超過心血管的耐力,它用鼓動人心的語言,許諾各式各樣和踩飛輪無關的事物。把派樂騰稱作飛輪上的「教堂」,或是說他們的課程是「彌撒」,並不為過。事實上,這種相似性是刻意營造的。
2017年,派樂騰創辦人兼執行長佛雷在一場科技產業活動上做了一場簡報,在描述派樂騰那副重達六十幾公斤的鍛鍊設備的市場需求時說,人與組織化宗教的關係衰退到非常薄弱,但是「這不表示人們不再想要那種指引、儀式、社群、音樂、典禮、靈性、沉思和身分認同,也就是星期天早上在教堂或猶太會所裡會有的東西」。
佛雷接著說,大家不只想要健身,還想要別的東西,然後頓了一下,製造戲劇效果──那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參加有教練帶領的團體健身課,再次點亮祭壇的蠟燭,再次聽某個人在講壇上對你宣講45分鐘。」他甚至把品牌健身背心比喻成大衛之星或背上的十字架。「那是你的身分認同、你的社群、你的宗教信仰。」
這個想法一點都不牽強,上健身房也可以是神聖的事,就看你個人要賦予它什麼意義。於是,目標、儀式、團契、紀律和禱告全都融入健身車中,一如社會學家韋德.克拉克.魯夫(Wade Clark Roof)的觀察,宗教是社會的產物,而且不斷被複製。信仰必然會經過創意的調整和解讀,以符合民族的傳統、環境和文化規範。(我在2020年為《紐約時報》寫過一篇組織化宗教改打養生牌吸引信眾回流的報導,許多教堂、會所和清真寺都開辦有氧運動班,舉辦健行,甚至有森林浴禱告計畫。)最成功的信仰都會配合時下需求做調適,與時俱進。7
派樂騰的終極使命是「以健身提升自我、鼓舞彼此、凝聚世界」。從這句話來看,派樂騰就是一種信仰。派樂騰的教練不是大談美德,就是說一些激勵人心的金句,讓人想起小學教室裡的海報:「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放棄,但你不是隨便什麼人」、「不要做你能做的,要做你應該做的」。身體成為我們征服的目標,要把它塑造得更完美,就像原罪的概念,肉體象徵軟弱、不完美,會拖累我們,但是只要堅持和努力,就可以脫離悲哀的處境;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派樂騰的數位平台或許像新一代的梵蒂岡,但它不是第一個推銷流汗信仰的平台,在結合靈性與團體健身方面,沒有哪個品牌比高級健身房「靈魂飛輪」更受矚目。健身品牌教宗的位子,或許已經換派樂騰坐,但是靈魂飛輪的崛起,可以解釋當前許多健身趨勢興盛的原因。前有靈魂飛輪的一步一腳印,派樂騰才有可能(踩著健身車)奔向主宰健身的寶座。
這些年來,我去過靈魂飛輪十幾次,每一次都讓我驚嘆不已,它的課實在太有趣了,一點不像在健身,反而像和一群熱中晨起運動、開心得不得了的女性一起坐上互動式遊樂設施。
有一個名詞最近被用得有點浮濫,而靈魂飛輪就是最淋漓盡致的體現:崇拜品牌(cult brand)。粉絲根據它的健身課來安排作息,女人們為了心儀的教練天還沒亮就起床,它甚至能左右買房決策──哈佛神學院學生發表的一篇非宗教社群研究報告裡,一位粉絲表示:「我絕對沒辦法住在沒有靈魂飛輪的地方,」9靈魂飛輪已不只是一家精品健身房,它點燃了宗教狂熱。
這股讓人痴迷到盲目的魔力,究竟是憑什麼?

【內文試閱二】
第5章  只是想要有人聽我說


聚集在派特洛神壇前的群眾相信,這位奧斯卡獎得主(說是她的員工可能更貼切)為他們當白老鼠。雖然這些儀式能否真的讓她更健康,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這不是重點,因為Goop提供健康、美麗的動人幻夢。美國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相信一個人只要夠努力,就能擁有或達成任何事物,我們信奉「人是自己的主宰」,而這正是人類成功登上月球所憑藉的信念。清教徒的職業道德與美國例外主義,培養出我們的進取心,不僅讓我們成為勤奮的人,也成為大夢想家。這種獨特組合在我們的領導者身上、市場和保健領域隨處可見,高期望加上堅忍不拔的個人主義,把追求健康的人推向更綠、更全人的樂土。
Goop跳下來當女性迫切需要的聽眾,滿足這個群體渴望聽到的一句簡單卻有力的話:我相信你。女性在忍受多年的貶抑和懷疑後,被認可她們痛苦、認真對待她們的人所吸引。
葛妮絲.派特洛接納這個幻滅的群體,填補一個還沒有被具同理心或非凡抱負的品牌占據的市場真空。Goop發表有關萊姆病、纖維肌痛和其他慢性病的文章,派特洛在著作裡分享另類療法,例如生物磁療(平衡身體的酸鹼值)、蜂毒療法(用活蜂螫傷來治療炎症)。在受夠醫生只會用聳肩回應的病患眼中看來,這些另類療法感覺就像天賜的嗎啡,光是購買那些昂貴的商品,就讓她們感受到照顧和安慰。
那是因為慢性病症的摸索之路,不只極度困擾且痛苦,更是一條寂寞的路。許多女性描述,朋友和家人一開始很願意伸出援手,煮一鍋菜、幫忙帶小孩、跑腿買藥,樣樣都來。但是,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過去,病人病況沒有改善,人情也就漸漸零落冷卻,送餐、探訪的人愈來愈少。親友不是不關心,只是不善於應對久病不癒的人,我們不習慣,也沒有能力處理醫療失敗,就連在社會層次也是如此。(美國人更喜歡聽成功故事,想聽到勝利、聽到克服障礙!)長期受苦的人都知道,求助的次數就只有那麼多,到了某個程度,就會被視為「負擔」或貼上「還在」生病的標籤。在這方面,病患數位社群和網站,則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持。
即使是輕微慢性病的患者,也會尋求解決方案和支持。基於這種思維,Goop推出企圖心最強的產品,也就是一系列解決女性日常健康問題的營養補充品。這些名字取得巧妙(「我怎麼累成這樣?」)、能夠「幫助負荷過重的系統重新平衡」的藥丸,是因為派特洛自己一直感到困倦而研發的。她加入一個大俱樂部:疲勞是10%到20%的基層醫療就診者最常見的主訴症狀。
這些一個月份要價90美元的藥丸,也適合「腎上腺疲勞」的人服用,根據這種理論的說法,過度勞累的腎上腺無法產生足夠的皮質醇。這個病在常規醫學並未得到正式承認,根據梅約診所的說法,腎上腺疲勞(切勿與一般所謂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肌痛性腦脊髓炎」混淆)是用於描述一些非特異症狀的俗稱,就像是身體痛、疲勞和緊張一樣,沒有公認的醫學診斷。而Goop的楊格醫生,則把它視為一種「流行病」。
腎上腺疲勞是新發明的詞,用來指稱疲倦感或壓力感。受訪醫生告訴我,腎上腺功能確實有可能衰退,不過通常不是嚴重的腎上腺問題。但只要有人提出,就會有消費者深信自己罹患此病,聽到這個名詞之前,他們可能認為偶爾感到困倦,只是現代生活的標誌,現在則自己當醫生做診斷,並大量購買Goop維他命,然後變成一種具社會傳染力的現象,朋友們突然開始討論起「病況」。這就是Goop和未經證實的療法會變得有害之處,讓某些消費者忽視實際症狀真正的解方。他們的嗜睡可能是由真正的病症所引發,包括免疫系統疾病、甲狀腺疾病或憂鬱症。
Goop營養補充品系列,首日開賣就創下10萬美元的銷售額──即使健安喜(GNC)可以用半價就買到同等的商品。如果女性覺得葛妮絲.派特洛比醫生更了解她們,那就表示醫學出了問題。
Goop的許多準醫學建議都缺乏扎實的科學證據,它的保健建議也似乎全指向同樣的依歸:買更多東西,而且不是隨便的東西,是昂貴的東西。我在Goop大會發現一款42美元的「轉化」花香精油,又稱為「振動」藥物,可以治療各式各樣的疾病,包括社交焦慮、害羞緊張、自我批評和孤立傾向(什麼,它沒辦法連我的Netflix癮一起治嗎?那麼讓排便與我的星座相合呢?)這是科學嗎?也許不是。是高明的推銷技巧嗎?絕對是。
不是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2018年,來自加州十個郡的檢察官組成調查小組,斷定Goop的產品廣告缺乏可靠科學證據,Goop後來同意繳交145,000美元的民事罰款,已經購買主打「荷爾蒙平衡」的陰道玉蛋的消費者,也可以獲得全額退款。一年前,廣告監督組織「廣告真相」(Truth in Advertising)向加州兩名地方檢察官檢舉Goop,因為他們發現Goop在超過50個情境下,聲稱陰道玉蛋可以治療、治癒、預防或降低多種疾病的風險。
當時Goop很紅,推出招牌香水後宣稱成分可以「增強記憶力」、「治療感冒」、「具有抗生素的作用」。隨後又推出120美元穿戴式能量治療貼片,引起的媒體關注不下於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背上的刺青,據Goop宣稱,這些貼片可以「重新平衡人體內的能量頻率」,材質與NASA太空服裡用來監測太空人生命跡象的碳導體相同。但NASA不只否認這種材料的存在,一位前NASA科學主任甚至回應說:「哇!真是一派胡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