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養生如果做得好,一百歲骨頭還會長回來。」這是母親在九十三歲高齡骨折,卻能再生接合,免去一場手術之苦後,心有所感而說出的話。
每年一定要出去走走看看,是我多年的習慣,如果抽不出空出國,也會安排國內旅遊,讓身心都放鬆一下。那年夏天,我陪著九十三歲的母親例行出國旅行,只是這次在法國的浪漫旅途中,母親不慎跌倒骨折,因為如此,我們緊急中止行程,馬上回到台北就醫。
診療的醫生因為母親年紀太大,表示需要仔細觀察評估,才能決定是不是要開刀,或是用其他的方式治療。結果,令人驚嘆的是,就在觀察期間,母親骨折的地方已自行接合,而且沒有骨質疏鬆的現象,醫生們認為這是奇蹟,然而我們都很清楚,這其實是母親長年養生的自然結果。所以母親以自身的經歷,說出了「平常養生如果做得好,一百歲骨頭還會長回來。」這句話。
要談高齡的養生智慧,就不能不先從母親莊淑旂博士畢生推廣的健康理念談起,母親不只是理論家,更是一個實踐家,她以自己多年的生活所得身體力行,驗證自己的理念與方法。骨折神奇的恢復是一個例證,光滑紅潤的臉龐,精神奕奕的姿態,在在都顯示她這位高齡者長年的養生成果。談及五十歲之後的健康生活,想要愈老愈有活力,就得先從「母親絕不會做,但是現代人卻常犯」的毛病談起。
晚起:錯失抗老良機
早晨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也是體內各部位活動力最活躍的時刻,愈早起,就愈可以盡早把體內的廢氣排出去。從我有記憶開始,母親從不曾一日晚起,以她的生活習慣來說,前一晚睡前也一定會有按摩排氣的動作。但是總會有排不乾淨的時候,一早起來,經過好眠休息,體內器官正處於一個充滿活力,能量最旺盛的狀態,在這個時候將體內廢氣排出,絕對是最容易也是最佳的時刻!母親常說「有屁快放」,意思是說就算身體裡有屁、有氣也沒關係,只要排出來就好。因為她習慣早睡早起,前一晚有好好休息,早晨起來,做了簡單的動作之後,體內殘存的廢氣就很容易排出來。她常常形容,早上肚子裡腸胃的變化就像是她體內的鬧鐘,有氣想要排出來,就會叫醒她。
因為母親每天起床就開始在床上做運動,拍診、壓診、打呃、排氣,聲響不小,我早上聽到母親起床動作、排氣的聲音,即使不睡在她身旁,也會因為她發出的聲響過大而跟著醒來,剛開始還有點帶著叛逆的心情,不肯好好跟著母親做,只看到母親動作,覺得很誇張,有時還有排氣「劈劈趴趴」的聲音,我就忍不住一直笑一直笑,但不管我是否有照著母親的叮囑,或自以為得意的反抗著,我還是養成了早起的習慣。
莊博士忙碌的晨起時光PART1
母親晨起像是一場大陣仗,有很多事要做,從還躺在床上睜開眼睛,就開始每日不變的例行工作。
‧床上剛醒來,在床上壓診、觸診、打診、排氣(二十至三十分鐘)。
‧喝溫開水約200cc。
‧三分鐘快速排便。
‧排便後坐著休息一下,喝個茶,和家人聊天,聽聽新聞,話家常。茶不用泡很濃,也不用喝太多,一、二小杯就足夠。
‧上山運動。
壓診
1.以左手末三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腹按壓,重心在中指。
2.按壓的範圍包括肋骨下方、肚臍、肚臍四周、下腹部。
3.腹部要放鬆,不要用力。
4.壓診後感覺疼痛或不舒服需以打診或觸診進一步確定。
觸診
1.拉起衣服,以手背檢測腹部皮膚的溫度。
2.脹氣部位的溫度會偏涼
打診
1.左手按壓不適的部分,右手中指曲起,指間幾乎與腹部成直角,輕敲左手中指第一、二節中間。
2.若發出較淺似鼓聲的聲音,就表示有脹氣;聲音扎實且一致則沒有脹氣。
排氣操
1.單膝向胸部彎曲,同時大口吸氣。
2.接著一邊輕輕吐氣,一邊將彎曲的腳還原平放。
3.換另一腳重複前面動作。
4.最後雙腳一起,重複三到四次。
不久坐,拒當駝背俠
母親很少長時間固定坐在一處,只要情況允許,坐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起來走走,動動身體。而且不論是坐著或站著,背脊一定挺直有神,不曾看見她彎腰駝背、隨意攤坐,或是站姿歪斜。即使年紀漸增,高齡者常會出現的背脊彎曲問題,從來也不曾困擾過她。
母親認為人就應該讓椎脊維持直立的姿態,或站或坐,不良姿勢像是駝背、蹺腳,都會讓體內廢氣滯留,無法順利排出,也會造成腰酸背痛。
年紀愈大,就愈不能坐著或維持固定姿勢太久,一般人固定姿勢超過四小時,下肢血液產生栓塞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更何況血液循環功能正逐漸衰退的高齡者?一旦血栓在體內形成,就是一枚不定時炸彈,根本無法預知它何時會脫落;血栓脫落後會隨著血液流動,造成肺部或其他部位阻塞,難以預測何時危及生命,再加上,久坐本來就容易壓迫下肢循環,也會擠壓某些部位的臟器,廢氣易在此處聚集囤積,加速臟器老化的速度。在此雙重的不良影響下,久坐對健康的傷害實在難以估算。所以,需要久坐工作或是習慣久坐不動的人,坐一段時間之後,最多一個小時,一定要起來喝個水,或上個廁所伸展筋骨,避免對身體損傷。
正確的坐姿
正確的坐姿對腰部的壓力最小,反而不容易腰疼,而且坐姿端正看起來會比較年輕有精神,讓人不顯老態,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不要久坐不動成為木頭人。
1.深坐取代淺坐,讓腰部可以靠在椅背上。
2.背部挺直,收緊小腹。
3.臀部緊貼椅面。
4.雙腳穩穩地踩在地上。
預防/矯正駝背伸展操
伸展操(一)
1.在床上平躺,或是找一處可以躺平的地方。
2.頭頂要預留手可以完全伸直的空間。
3.雙手往頭頂方向延伸,手心朝上。
4.與身體成一直線拉直,累了就收回雙手放鬆一下。
5.重複伸直、放鬆的動作約十至二十次。
6.早上醒來起床前,以及晚上睡前各做一次伸展操。
7.如果已經出現駝背的情形,可以一天三次,但是不用太勉強。
伸展操(二)
經常坐著辦公,或是看電視、打電腦的人,起來活動時可以依下面所描述,找機會靠在牆壁上,幫助矯正或預防久坐造成的駝背。
1.找一片可以讓身體完全貼合站立的牆面。
2.雙腳自然站立,可以站穩就好。
3.腳後跟、肩膀、頭,緊靠在牆上。
4.每次休息時可靠牆站立三至五分鐘。
5.站立時可以同時動動眼球或閉目休息,雙手也可以沿著牆往上舉做伸展動作。
銀髮族最高境界――吃得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與其說「設限」,倒不如說是「習慣」,只要抓緊重要的飲食原則就好,即使是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嚴格的規定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規定太多壓力過大,擔心這個不能吃、那吃了會如何,有時反而會讓病情更嚴重、人更不舒服。尤其隨著年紀增長,消化系統與新陳代謝的能力漸弱,吃東西的慾望也會減低,看到什麼都不想吃,如果還要顧忌、擔心,胃口就更難打開了。
在市場:天然、當季,樣樣都可買
台灣四季蔬果種類繁多,再加上跨國運輸、跨季節栽種,許多蔬果可以說是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不過這種跨國運輸和跨季生長的蔬果,通常都需要用非天然的方法來保存或者催熟,這樣的結果就是吃進口裡又多了毒素、少了營養。因此,記得在選購食材的時候,只要當季、在地、天然無加工的食材都可以買,當季的蔬果不只新鮮,營養也特別豐富,而且價格便宜,同時吃起來也比較安心。不過,正好想吃非當季食材怎麼辦?那麼在烹煮前的清洗和處理過程就要更仔細,而且少少吃一些就好,不要太常吃或一下子吃太多。
在廚房:原味、簡單,低鹽少油膩
中式料理煎、煮、炒、炸、蒸、醃、涼拌,五花八門,不過在這人人營養不虞匱乏的年代,現代人的飲食應多清淡,低鹽、少油,簡單烹調,展現食物的原汁原味。尤其是高齡者,更要遵守這個基本原則。隨著年紀增長,味覺變得不靈敏,為了刺激食慾,吃進過多的鹽分和調味反而造成負擔,吃了不舒服就更不想吃,最後陷入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足的惡性循環中。老人家牙齒、消化力比較差,簡單的原味料理可以讓食物的營養更好吸收,口味重者可以善用薑、蔥、九層塔、迷迭香等辛香料來刺激食慾、增加味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