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我的旅程

我在一個非常傳統的印度大家庭中長大。古吉拉特語(Gujarati)是我的母語,我們在節日和家庭場合中會穿夏瓦兒(salwaar,寬鬆的燈籠褲款)和紗麗(saris,印度婦女包裹全身的長條布)。在印度新年那天放假一天;在為期九天的九夜節幾乎每晚都在跳舞;在排燈節時向祖父學習蘭果麗(rangolis,一種傳統藝術,在節日期間使用彩色米、沙子或花瓣在地上創作繽紛的彩繪圖案)。在人生重要的時刻會舉行美麗的儀式,從嬰兒出生後第六天舉行的恰蒂(Chaathi),這是一種迎接新生兒、算命的儀式,到一歲時剃髮的巴爾穆瓦拉(balmuwara)儀式,以及類似準媽媽產前派對的科羅(khoro)儀式。我很小就在印度各地旅行,主要是和我的靈性導師莫拉里.巴普(Morari Bapu)一起參加在村莊和城市舉行的Ram Katha 靈性誦唱,並探索這個多彩繽紛的國家。我的經歷非常有趣且多采多姿,從向居住在賈伊浦爾有「瑜伽之母」之稱的85 歲的達亞.維亞斯(Daya Vyas)學習瑜伽,到位於艾哈達巴德的甘地阿什拉姆靜修處,與Manav Sadhna 本地專為不同的貧民窟社區和兒童設立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再到位於南印度的阿育吠陀度假村獨自度過我的18 歲生日!我不太記得當時的細節,但我父親總是能在我環遊印度的期間,從喀拉拉邦到加爾各答的各個地方,為我找到一個新的阿育吠陀度假村。那時的我變胖了,臉上有青春痘,所以我非常投入阿育吠陀的實踐中,積極地排毒和淨化身體,即使我不太明白那些油和按摩的作用,以及為何食物具有神奇的療效。
大約從青少年後期開始,我的生活變成一連串斷斷續續的學習、工作和旅行,隨著年齡的增長,旅行的時間也變長。即使結婚了,我仍然在杜拜和烏干達兩地來回生活,作為一名旅遊記者四處旅行,我認為這個職業與我的丈夫周遊各地的生活相得益彰。這意味著我的生活變得一團混亂,不再像以前那樣平衡。我很喜歡那段時光,我以自由靈魂的代表為榮,滿懷驕傲和沾沾自喜,但我的健康、情緒以及後來的婚姻也陷入困境。
婚後,在我住在杜拜的那段時間,我遇到一位阿育吠陀的醫生(Vaidya)。他透過把脈告訴我關於我的身體問題、生活和過往的一切,內容精準無誤。最後,他微笑略帶猶豫地補充道:「米拉,你少了喜悅的脈動,我感覺不到任何幸福。」當時的我並不認為我不快樂,但實際上我只是在過生活,抱著妥協的心態面對婚姻中的孤獨感,越是努力內心就越空虛。這種麻木感很快變成了憂鬱、憤怒和怒氣,或者更明確地形容是潰堤化為這些情緒。
直到多年後的今天,我才明白那種脈動,是內心喜悅的意義。重振生命的脈動需要時間,在重新覺醒的過程中,可能會真實的展開一場奇蹟般的轉變。正是這種脈動賦予靈魂生命,提供生存的理由,同時也是連結的本質。
我從未意識到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事情需要改變:我被規條制約、我被自己的看法限制、我被自己的思考模式框住。這些與我如何看待與感知自己的身體,以及我對美的理念有關。尋找靈魂的旅程與找回平衡和健康密不可分。
轉變就像分娩的過程,痛苦時刻讓人難以忍受,你只想停止這種煎熬,但你必須堅持下去,最終,你會凝視著這個美麗的新生兒。同樣地,當你在絕對的低潮時,你可能會覺得快被淹沒,但在這些最深層的情緒中蘊含著智慧,如果你允許它們發生,你可能會發現一場奇蹟般的轉變,一種力量的重生,深藏而被壓抑的所有喜悅都會湧現。
通常是情感潰堤引導我們找到生命的目標並做出改變。練習瑜伽、內省、運用呼吸和靜心的儀式,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清晰思緒、頭腦和心靈,還可以在我們身陷危機時提供隨時可用的工具。在高壓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將這些工具轉化為武器保護自己,幫助我們接受現狀,並理解痛苦是旅程的一部分,同時戰勝逆境,帶著成長的啟發快速擺脫困境。

Part 1
晨間

晨間瑜伽
當我練習瑜伽時,內心會有一種平衡感。我也在練習過程感受到肌肉放鬆和伸展的美妙,接著,是溫和的平靜(我不一定在每次瑜伽課後都會感到平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多次練習後,瑜伽確實有這種效果)。 最後是各種感官的釋放,但最重要的是情緒上的釋放。有時在瑜伽中,我發現思緒不斷湧入我的腦海,而在其他時候,又像是一種靜心的修行。基本上,它讓我回歸真實的自己。
瑜伽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哲學。它與阿育吠陀相輔相成。瑜伽結合身心靈,其最終的目標是連結更高的意識。瑜伽喚醒身體的活力,按摩內臟器官,同時平靜心靈,最終達到一種忘記身體,進入全神貫注的境界。這是向內探索內在的寧靜空間,尋找內在的力量和柔韌性,擴展意識的過程。

晨間瑜伽可以提振精神,有一個連貫的練習流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體僵硬的部位、刺激淋巴系統,喚醒食慾。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做瑜伽可能不切實際,但在有空閒的日子裡,進行半小時的拜日式和伸展運動(參見前頁),然後進行調息呼吸(參見第40頁),可以讓這一天有一個成功的開始。

拜日式(Surya namaskara
拜日式(Surya namaskar)是專為早晨而設計,目的在於喚醒內在太陽的能量,在一天開始時刺激血液循環和消化,使身體充滿活力,同時打開身體的前後。實際上,拜日式的意思就是「對太陽頂禮膜拜」,所以當你在進行敬拜的動作時,試著觀想太陽,或者感受對太陽和光的感激之情,這會讓儀式變得更特別,把這想像成一個動態的祈禱,一種流暢的動能。
拜日式有不同的順序,你可以在進行過程中添加和更改一些體式或姿勢(asanas),重點在於從一個體式到下一個體式之間的吸氣和呼氣。
◆ 從山(tadasana)開始,雙手合十置於心輪
◆ 吸氣,將手臂舉過頭頂,進入展臂山式(urdhva hastasana)
◆ 呼氣,放下雙臂,上半身彎軀,進入前彎式(uttanasana)
◆ 無論是指尖或是手掌平放在地板上,呼氣時右腳向後踏一大步,進入弓箭步(lunge),然後左腳再向後踏一步,或者向後跳躍,雙腳併攏
◆ 吸氣,向前移動,進入平板式(plank)或膝蓋放在地上的半平板式(half plank)
◆ 吐氣,彎曲肘部,將身體放低及地,進入鱷魚式/八肢點地式(chaturanga dandasana),胸部靠近地板,像做伏地挺身一樣
◆ 吸氣,將上半身向上拱起,手臂伸直,進入上犬式(upwarddog),頸部和頭部朝上
◆ 吐氣,回到下犬式(downward dog)
◆ 吸氣,右腳往前踏與雙手臂齊,形成弓箭步,然後左腳往前踏,使雙腳併攏,進入前彎式(uttanasana),呼氣時身體仍保持前傾
◆ 吸氣,抬起上半身,雙臂伸直舉過頭頂,進入展臂山式(urdhvahastasana)
◆ 呼氣,放下雙臂,進入山式(tadasana),雙手交叉放在心輪
◆ 重複此過程,第二次換側改由左腳先往後踏,形成弓箭步開始
一開始先做5 次拜日式,隨著練習的進展增加次數。你也可以根據身體僵硬的部位逐漸增加瑜伽動作,在兩側加入一個低弓步式,加深腿部的伸展。英雄式與延展三角式(Trikonasana),確實有助於伸展身體的兩側,旋轉的側身角式(逆向旋轉體式,Parivrtta Parsvakonasana)或伸展側身角式(側三角伸展式,UtthitaParsvakonasana)可以更進一步伸展和拉長這些側面。

靜默
清晨漫步在街上,當人們還在熟睡時,黎明即將來臨,清冷的空氣輕撫我的皮膚,我感受到城市的呼吸,在公園裡看著露水從草地上蒸發。一陣陣輕柔的風聲嗡嗡吹過,樹葉沙沙作響,大自然正在甦醒。我深深吸一口氣,微笑著,然後對著廣闊的空氣打了個哈欠。當我看著天空綻放出的微光,我心想,也許我正在這座城市的夢境中漫步,還是這是它最清醒的時刻?在世界甦醒之前,此刻的寧靜真是不可多得。
生活充滿聲音和噪音、音樂和言語、旋律和混亂聲。在充滿孤獨的世界裡,我們在噪音和人群中尋找慰藉。無論是與他人相處或是獨處,靜默可能會讓人感到尷尬、不安和不舒服。但內在的力量和韌性卻來自內在這個沉靜充滿智慧的地方。
儘管我很享受寧靜;儘管我獨自旅行並喜歡獨處;儘管我喜歡深入思考,但我仍記得生命中那些寂靜到讓人發慌的時刻。當時我住在杜拜一棟大樓的90 樓,望眼看去是沉寂廣闊的天空。這呼應了我內心的孤獨、空虛的幸福、對愛深深未滿足的渴望,以及我迫切尋找的自我價值。如今,多年過去了,寂靜對我而言就像一聲長嘆,一個家的擁抱,一場迎接內心之旅的邀約──我帶著微笑醒來,讓自己在清晨沉浸其中。
格雷姆.特納(Graham Turner)在他的著作《靜默的力量》(The Power of Silence)中,探討在印度寂靜的靈性價值。在這個充斥嘟嘟聲和喇叭聲,茶販在車站高聲的吆喝聲的所在。人們即使在家也會大聲交談,寺廟的鐘聲響起,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誦經,如果你認真聆聽,日常生活的喧鬧存在著一種節奏。
雖然,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崇尚靜默。蘇菲派,即穆斯林神秘主義者,藉由心靈的連結,透過無聲的交流和愛與神合一;伊斯蘭學者(ulema 烏理瑪)第二種與神連結的方式是透過靜默沉思,一種專注於心靈的靜默。印度教徒稱沉默的誓言為「maun vrat」。我曾經和我的精神領袖莫拉里.巴普(Morari Bapu)一起度過一整個月的「Shravan」,這個月敬拜濕婆神。在那段時間,仍有許多人來見他。他在這個月會進行為期九天的《羅摩卡塔》(Ram Katha)朗誦,並講述與詳細解釋神聖的《羅摩衍那》(Ramayana)經文,但他只在朗誦《卡塔》(Katha)的幾個小時內講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