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關於失眠的一些事實

★一夜需要 睡幾個小時?
我們所處的新時代,不僅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產品,也源源不斷地製造「渴望」和「需求」,彷彿我們只有擁有了某件商品,才能隸屬於某個圈圈,過上某種理想中時髦的、主流認可的生活。於是,為了讓這些「渴望」和「需求」得到滿足,人們就需要不停地工作,獲取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少數精英分子的高端幻想,也成為引領社會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們鼓勵普通大眾辛勤工作,讓「朝 9 晚 9 每週工作5 天」、白熱化競爭、無節制的加班變得合理。
比如文章〈最殘忍的社會現實:窮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內啡肽〉,就簡單地把窮人必要的休閒娛樂,貶低為好吃懶做,上網看影片、打遊戲等沉迷網路的不良行為。甚至將長時間睡眠與「失敗者」畫上等號,借拿破崙之口,說一天睡 8 小時的都是傻瓜,吹噓精英們一天只睡 4 小時。
美國醫學博士 Qanta Ahmed 2010 年在〈赫芬頓郵報〉用「睡眠大男子主義」來指代吹噓精力旺盛的現象。對精力的狂熱追求,網路上流傳著華爾街高階主管精力旺盛,每天僅睡 4 小時,凌晨 4 點多就起床進入健身房的那些神采奕奕的畫面。現實中也流傳著〈早睡是老年人作息〉的調侃,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熬夜並不是為了吹噓,而是迫於無奈。
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一樣。頗具反諷意味的是,擁有最強大腦的愛因斯坦卻說,自己夜裡要睡足 10 小時,第二天才能保持旺盛的創造力。

★夜晚失眠,白天補眠就行了嗎?
一位金融公司的基金經理告訴我,他每晚熬夜做資料分析、基金的結算與回報,凌晨一兩點才能就寢。每到晚上都特別興奮,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後來他每晚服用安眠藥,並把這個習慣一直持續下來。白天在公司裡可以午休,中午吃完飯以後,有睡意襲來,就躺在自己辦公室的沙發上,很自然地入睡,時而一睡就睡兩個小時,可是到了晚上又睡不著了。讓他奇怪的是,為什麼晚上他無法自然入睡,而白天中午卻睡得特別香?
一位 58 歲的大姐,兩三年前從大企業的財務總監職位退休,回到家裡,生活突然變得異常清閒。不善家務,也沒有什麼愛好的她,就出現了夜晚失眠的問題。有時,直到凌晨才睡著,而三四點又早早地醒了,再也睡不著,算算每晚的睡眠時間還不足 4 小時。白天閒在家裡,也不出門,中午吃完飯就午睡,會睡得特別好。
的確,午睡可以讓失眠的人改善體力,但是無法彌補睡眠不佳所帶來的健康損毀。
這是因為人體入睡後,睡眠會呈現各個階段,睡眠品質的好壞由各個階段決定。夜晚的睡眠,看似一覺到天亮,其實分為幾個 90 分鐘的循環。以 7到8 小時的睡眠為例,整夜的睡眠就會分為五至六個循環。
每一個 90 分鐘的循環,又分為四個階段。第一、第二階段算是淺睡,肌肉放鬆,體溫下降,心跳及呼吸速率下降,人也有打盹的感覺。第三階段又稱為沉睡期,眼皮及肌肉完全放鬆,身體專注於修復骨骼器官及其他組織,強化免疫處理並鞏固記憶。第四階段也就是睡眠的最後階段,稱為快速動眼期。它沒有第三階段那麼深眠,這個階段是我們最容易做夢,而且被認為是與學習、記憶儲存、情緒調適相關的階段。
所以,偶爾睡不好很正常,但是如果每次睡覺都沒有正常的睡眠循環才是問題,會導致各方面的健康損毀。這就是無法以午睡彌補夜晚睡眠不足的原因。
如果晚上只睡 5 小時,午睡 1 小時,加起來也是 6 小時,但是對身體的好處無法與晚上整夜睡了 6 小時相比,因為少於 90 分鐘的午睡只包括睡眠循環的前面階段,不是夜間深層修復的睡眠。
即使午睡超過 90 分鐘,達到了深層睡眠的時間要求,但也難以進入快速動眼期。因而醒來容易頭昏腦漲,思考不敏銳。與完成快速動眼期之後醒來的人相比,未完成者更容易在數學方面出錯。
那麼午睡還有什麼必要呢?對於夜班醫生、貨運司機、警衛以及其他需要夜間工作的人士,午睡能幫助保持清醒敏銳。白天如果很累,或者晚上沒睡好的人,午睡 20到30 分鐘可以讓身體消除疲勞,改善反應及認知能力,以應對接下來的工作。所以,合理的午睡最好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內,才不會昏沉,也不至於影響夜間睡眠。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