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容連載
壺鈴重訓的三方面影響

  壺鈴重訓對肌力、靈活度與體能發展三方面都有正面影響。以下分項說明。

▍肌力方面
  由於進行壺鈴重訓時會同時用到多處肌肉,因此可讓全身上下都變得更強壯。例如第4章的壺鈴上舉,胸腔以下的所有肌肉都會在等長收縮中被強烈啟動,以助你固定姿勢並將壺鈴舉至頭頂:上舉時主要使用三角肌和肱三頭肌;腹肌與臀肌則在強力收縮中保持等長狀態。
  另一個例子是第8章的俯臥划船,這是我相當喜愛的練習之一。在這個練習中,你的上半身會先處於伏地挺身姿勢,接著再以右手提起壺鈴划動,然後再換左手操作;髖部和腿部則保持不動。此練習最棒的部分在於:我們會先從雙腳和雙手中的兩個壺鈴四點觸地開始動作,進入到雙腳和單個壺鈴的三點觸地,另個壺鈴被舉到半空中,最後再回到四點觸地。整組動作的難度雖然不低,但能有效訓練全身肌力,還可以幫助各位學會避免錯誤使力。

▍靈活度方面
  有不少人認為壺鈴僅能用來訓練肌力,對於靈活度的益處則較少,實際上,壺鈴能同時兼顧兩者。本書的每個練習幾乎都能讓大家變得更強壯、更健康。除此之外,我的許多復健患者亦從中獲益良多,經過壺鈴訓練之後,他們不但在活動時表現得更靈活,同時也降低了受傷風險。第10章中的壺鈴十字固就是很好的例子。進行這項練習時,你的胸椎和肩膀的靈活度都會慢慢增加。有些人在做十字固時會刻意使用較重的壺鈴,但以我的專業判斷,這樣反而錯失了鍛鍊靈活度的機會,我個人傾向於使用12公斤或16公斤的壺鈴來做十字固。
  另一個我相當喜愛的壺鈴靈活度訓練,是收錄在第6章的撬開式高腳杯深蹲。這個特殊動作對於想練習深蹲或單腿動作的人而言相當有益,推薦各位使用重量較輕(例如12~20公斤)的壺鈴,最能強化髖部和骨盆的靈活度。提高靈活度後,就能避免在日常活動中受傷,尤其是現代人每週7天、每天24小時都在使用電子設備,身體往往變得越來越僵硬。

▍體能發展方面
  運動後過耗氧量(EPOC)對於增進體能發展相當有益。EPOC是指鍛鍊過後新陳代謝增加,意即熱量燃燒的速度提升。例如,練習壺鈴抓舉過後新陳代謝之所以加速,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消耗的氧氣量變多了。EPOC是高強度訓練的好處之一,對想減脂的人而言,提高EPOC有莫大的助益。此外,我們在做壺鈴的彈震式動作(如壺鈴擺盪等)和穩定式動作(如壺鈴深蹲等)時,在完成練習甚至休息時,身體亦會持續燃燒熱量,同樣也是EPOC的功勞。這是因為這類動作不僅需要大量肌群的協同運作,還涉及快速的向心收縮和離心收縮,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壓力和刺激。這類訓練方式將導致肌肉組織的細微損傷,並促使身體在運動後主動進行修復,由於此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基礎代謝率便因此提高。
  相較之下,穩定式動作如壺鈴深蹲、壺鈴硬舉等,雖然節奏較為緩慢,但由於涉及大肌群的持續性收縮,同樣能有效刺激EPOC效應。這類動作主要透過提高肌肉的肌耐力來增加新陳代謝,雖然即時的運動強度可能不及彈震式動作,但持續性的肌肉活動同樣能提升EPOC。
  此外,EPOC效應還與運動後的恢復方式有關。適當的休息和營養補充能幫助維持較高的代謝狀態,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因此,在進行壺鈴訓練時,建議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休息時間,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維持身體在運動後的高代謝狀態。

正確的技巧

  成功的壺鈴重訓不僅需要以適當的技巧操作,訓練時更要注意周圍的環境以確保安全。如同使用啞鈴、槓鈴、機械式器材和沙袋等任何健身器材那樣,一般的健身安全指南同樣適用於壺鈴重訓。不過壺鈴仍有許多獨特的難度和益處。

▍安全提醒
  重訓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所謂安全,係指整體身心的健康狀態。在開始進行壺鈴或任何重訓之前,可先諮詢醫師建議,前往相關門診詢問自身健康狀況是否可以使用壺鈴。尤其各位如果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務必在訓練前諮詢心臟科醫師。
  操作時,務必對周圍環境保持警覺,請盡量找空曠的地方練習,且地板絕對不能濕滑;所需的空間大小取決於你要做哪種訓練。例如,壺鈴擺盪會比深蹲需要更大的空間。
  大家可以赤腳練習,或穿上薄的平底鞋,但請務必確保腳趾有足夠的伸展空間。與手部一樣,腳底有著成千上萬個感覺接受器,一路往上連通到大腦。赤腳進行壺鈴重訓可增強這些神經受體,有利於肢體平衡與協調。反之,如果穿著工作靴或厚底運動,將削弱感受器的能力。
  請試著與壺鈴互相配合,而不是與之對抗。例如,當你以較重的壺鈴練習土耳其站立或上舉,重複操作幾次後,就會漸漸沒辦法做到標準動作,此時千萬不要勉強自己,而是要慢慢把壺鈴放下並妥善休息。
  練習時請注重品質,而非次數。品質永遠比次數更重要,尤其是當你在動作中開始感到疲勞時,就要停下來。儘管增加次數是練習的目標之一,大家仍得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當心率加快時,請繼續訓練。但就和任何一種能提高心跳速度的運動一樣,儘管接下來心率將逐漸變慢,也請持續訓練,放緩速度也無妨;透過這樣的動作,能協助血液循環到身體每一個角落。
  指導學員正確的重訓動作時,我一定會提醒:所有的動作都是髖部和肩膀在運動,而非脊椎,因此從顱骨底部到尾骨的每塊脊椎骨都要保持中立。

▍三種握法:旋前、旋後或中立握
  壺鈴的握法有三種。請各位想像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手掌都放在膝蓋上,這就叫旋前(正手握);掌心向上則為旋後(反手握);雙手掌心相對、拇指朝上,就是中立位置(中立握)。

▍髖關節鉸鏈動作與爆發力啟動
  壺鈴擺盪開始之前,壺鈴要先放在地面上。準備移動壺鈴時,髖部的理想位置為髖關節鉸鏈動作,即髖部高於膝蓋,並低於肩膀,尾骨朝向8點鐘方向。或者是在其他運動中要跳高之前,起跳時會先做出的反向動作,此時髖部也會進入髖關節鉸鏈的位置。
  髖部爆發力啟動則是從髖關節鉸鏈到身體打直的動作,過程中會使用到髖關節。例如壺鈴擺盪最後起身並打直身體時,就會需要啟動髖部爆發力。操作這個動作時,髖部需要迅速到位,因此臀大肌必須大幅收縮,而臀大肌正是全身上下最強壯也最大的肌肉。

▍反向聳肩
  「聳肩,或者不聳肩,這是個問題!」
  且讓我們借用一下莎士比亞的名句來討論反向聳肩(antishrugs)。在這本書裡,大家會看到反向聳肩這四個字反覆出現在各種練習中。此動作不僅能避免肩部傷害,還能強化各式訓練與脊椎的穩定度。在做反向聳肩前,我都會指示學員「先像平常舉重時一樣聳肩,然後再放下」,這樣就完成反向聳肩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動作過程中,頭部皆要保持挺直,上半身和頸部才不會受傷。
  反向聳肩的動作可收縮闊背肌和其他肌肉,並牽動腹部,透過附著在下背與骨盆區域的胸腰筋膜,進一步增強脊椎的穩定度。在進行訓練之前先做反向聳肩運動,下背部也比較不會拱起來。而在舉起負重的階段,闊背肌亦會壓低肩胛骨進而緊鎖肩膀,將肩盂肱骨關節置於安全且穩定的包覆狀態,藉此大幅降低受傷機率,並提升動作的整體表現。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