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吃太多?》:內文節錄
佛蒙特監獄盛宴
要開始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追溯到五十年前一次意義非凡的實驗。這是由伊森西姆斯(Ethan Sims)帶領的一組美國科學家,在佛蒙特州伯靈頓市的佛蒙特州立監獄所做的實驗。他們正在研究肥胖症,並且希望能觀察分析一群男人在三個月內「故意」過量飲食,讓體重增加25%時,到底會發生什麼狀況。由於這種暴飲暴食需要一段長時間,因此必須進行有效的監控。原先這些科學家是以學生來進行研究,但學生在學習期間很難監督其暴飲暴食的情況,因而研究被迫中止。後來發現囚犯更適合這項研究,因為他們沒別的事可做,而且要監測他們的活動很容易(甚至還可以禁止他們做任何體能活動)。科學家也為了願意增加體重來達成實驗目標的囚犯,商議了「提早出獄」的承諾。
科學家為囚犯雇用專門的廚師,並將監獄裡的餐具從錫製餐盤升級為瓷器。早餐是全套美式早餐:雞蛋、薯餅、培根和吐司,午餐是無限量的三明治,晚餐則是牛排或雞肉以及馬鈴薯和蔬菜。晚上睡前的宵夜也提供了另一頓完整的美式早餐餐點。這些男人一開始的卡路里攝取量從每天2200大卡增加到4000大卡。最初科學家觀察到囚犯的體重果然穩定上升,但隨後發生了奇怪的事情,令科學家感到非常困惑:儘管每天進食的熱量高達4000大卡,但囚犯的體重並未繼續增加。就算他們一直都有吃完餐點,體重卻停滯不前,因此距離體重增加25%的目標還很遙遠。
2200至4000……到10000大卡
因此科學家決定提高熱量。為了能夠繼續增加體重,大多數囚犯每天必須吃下8000到10000大卡的熱量,這是科學家原先計算的四倍。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每天吃下10000大卡,某些囚犯似乎仍無法進一步增加體重。為何他們的體種不再增加了呢?科學家測量這些被過度餵食、體重過重囚犯的新陳代謝率時找到了答案:每個囚犯的新陳代謝率都大幅增加。這些人似乎透過燃燒更多能量來適應暴飲暴食的環境,以保護自己免於體重增加所造成的失控狀況。聽起來很熟悉嗎?這點似乎可以解釋為何美國男性平均體重增加為6公斤,而非我們根據1980年代和1990年代加工食品消費量的增加所計算得到的200公斤以上。
1995年時,紐約洛克菲勒大學醫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體重增加10%對兩組測試者的影響(參7)。一組測試者剛開始是正常體重,另一組測試者則本來就是肥胖的人。有趣的是,在研究開始之前,肥胖組的「靜態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高於正常體重組。實驗中,用來增加體重的是由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組成的高熱量飲料,因為可以讓科學家更精確計算吸收的能量。當兩組都達到了體重增加10%的目標時,他們的能量消耗發生了什麼變化?答案與佛蒙特監獄研究一樣,洛克菲勒研究中所有受試者的「基礎代謝率」(BMR)都增加了。正常體重組每天的基礎代謝率超過600大卡,肥胖組甚至每天可以超過800大卡。
後來在2006年的另一項研究中,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二十一個以前曾做過的「過量飲食」實驗(也包括他們自己的實驗,參8),證實了基礎代謝率確實平均增加大約10%,以應付過量進食。過量攝入的食物越多,身體越會嘗試消耗掉更多卡路里來阻止體重增加。
越多木頭,越多火
這些過度進食的研究證明人體確實存在「負回饋機制」來控制我們的體重,阻止我們過快增加體重。請想像一下,你家裡有個壁爐,每年冬天你都會叫來一批木頭,讓自己每晚都坐在爐火旁放鬆,慢慢燒木頭取暖。請再想像一下,現在變成每天收到三批木頭時,你該怎麼辦?你沒有足夠的空間儲存木頭,因此只好快點燒掉多餘的木頭,讓整間房子暖烘烘,等於以更多能量來避免寒冷。
在暴飲暴食後,這種人體透過燃燒更多卡路里進行「補償」的科學證據,確實令人信服。而且這也與流行病學的證據相符:亦即你每年並不會增加26公斤,而是只增加0.5公斤。不過如果你問大多數營養學家或醫生,是否知道「人體會主動適應過量飲食而加速新陳代謝」這種機制,他們可能滿臉疑惑,因為在他們的醫學訓練裡不曾涵蓋這種內容。為何沒有?我們希望醫學界能夠理解如此重要的根本問題,而且應該廣為宣傳。
某些科學家仍然認為體重增加時所看到的能量消耗增加,是因為你的身體變大了,而更大的身體當然會燃燒更多能量。但當我們分析測試數字時,這種理論並未被計算在內。大多數體重增加者,尤其是在過度進食實驗或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把多餘體重變成脂肪而非肌肉。脂肪消耗的能量非常少,與肌肉相比是非常有效率的器官。在佛蒙特州的研究裡,囚犯必須攝入比預期多50%以上的熱量,才能讓體重繼續增加。由於他們的新陳代謝率變得非常「高」,因此他們都在實驗結束後的十二週之內,全都失去了實驗額外為自己增加的體重,也恢復為正常飲食。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任何節食過程,就恢復了研究進行之前的正常體重。
在來自亞利桑那州的一項研究,讓十四位受試者的卡路里攝入量比正常人多一倍。這項研究發現,在開始過度飲食之後的四十八小時內(亦即體重尚未明顯增加之前),他們的BMR平均每天增加了350大卡,其結論便是暴飲暴食者會透過增加新陳代謝速率來燃燒能量。因此,當我們比較大多數器官系統所受到的負回饋影響,藉此來理解人體內確實存在某種「負回饋」,以防止身體儲存過多熱量,應該就能說得通了。
所以當你攝入過多食物時,身體是否會試圖燃燒更多能量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就像喝下過多水分時,腎臟會排出這些多餘的水一樣呢?這點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儘管進食過多熱量,似乎也能抵抗體重的增加。
不過這點也是代謝學規則二所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負回饋機制努力阻止某些人增加預期的體重,那它應該也會阻止人們減少預期的體重(例如節食),這真的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節食經常失敗嗎?
「我可以減肥,但無法繼續減下去!」
在我工作過的每家診所裡都聽過這種說法。過去十五年中,我所見過努力控制體重的患者裡,每個月甚至每周在每個診所中,至少都會有一位說過這句話。有時我會告訴診所裡實習的醫學生說:下個病人一定會告訴我這些話。結果幾乎都證明我猜對了,以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我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在節食。我已經嘗試了所有的節食方法,Weight Watchers、Slimming World、LighterLife(以上均為減肥法名稱)、紅綠飲食、蔬菜湯減肥法……我試過所有方法。 我可以減掉一些體重,但無法繼續減下去。節食雖然可以讓我減掉5或10公斤,但經過兩周到三四週後,體重就無法再減下去。我現在仍然在節食,也仍然在計算卡路里、忍耐飢餓、疲倦和脾氣暴躁。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節食似乎就不再有效。而當我去看醫生並告訴他節食不再有效時,他立刻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我一定偷偷吃了什麼。基本上,他不相信我的話。因此,我停止了節食,體重也立刻回復,而且相當……快。通常我會恢復所有減掉的體重,然後增加更多體重!
這是我在診所不斷聽到的經典故事,其內容跟簡單的「卡路里輸入和卡路里輸出」規則不符。很難理解為何有人可以限制卡路里到一天為1200大卡,卻在持續節食一段時間後,體重無法再減輕下去。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發生在維持身體水分的同類型系統(即負回饋系統)如果應用在體重控制和能量儲存(變成脂肪)上,會有什麼情況。我們以「代謝學規則二」代入,如果負回饋系統可以回應我們的水合作用系統,我們也知道所有生物系統都以類似的方式運作,那麼這個系統很可能具有一個傳感器和兩個開關。
傳感器將檢測體內以脂肪形式儲存的能量,一旦感覺到儲存的脂肪量發生了變化(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它就會分泌一種荷爾蒙,該荷爾蒙會將訊息發送給兩個開關。這兩個開關分別控制:
1.攝入的能量:透過控制食慾
2.消耗的能量:透過控制我們的基礎代謝率
如果人體內的能量儲存系統真的像水合作用系統的話,那麼它也會讓我們吸收比真正需要的更多的安全能量。請記住一點,雖然人體每天可以只依賴700毫升的水∕液體來維持生存,但是人體的水合作用系統卻會要我們喝下1500毫升的水。
內建在人體中的保險機制,會讓我們的飲水量比生存所需的最低量多上一倍。由於生物系統傾向於尋求安全,因此會讓我們習慣喝下比身體所需更多的水。同樣地,也許我們的能量調節系統也會引導我們攝入比身體所需更多的熱量,然後再燃燒掉多餘的卡路里。這也就意味著當你限制熱量攝入時(節食),你的身體可以很從容地應對。拿水合作用系統來做比較,這就相當於每天改成只攝入1公升液體(節水),而非身體想要的1.5或2公升。你每天仍然可以毫髮無傷地依靠2公升的水來生存,只不過你的生物負回饋系統會發出強烈的口渴感受,並將尿液排出量降至最低,讓你尖叫著渴望更多的水。所以你的身體依舊可以適應並生存下來,只是感覺會很糟糕。當我們節食時,人體的能量調節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嗎?
★《如何吃》:內文節錄
第九章
改變與控制
「冠軍不是在健身房培養的,冠軍是由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所組成的——渴望、夢想、願景。 ――穆罕默德阿里
前往格拉斯哥,M1高速公路,2022年9月
我和十八歲的女兒,首次進行了我們有史以來最長的開車旅行。因為她獲得在格拉斯哥大學修習經濟學的機會,為了裝載她的所有家當,我們必須開車(不能搭火車或飛機)。Google 說從倫敦開車過去要七小時。於是在早上七點,女兒以一貫的效率讓我做好準備,坐在了駕駛座上。
當時正處於舉國哀悼的時期,敬愛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於當週稍早過世,廣播電台、甚至流行音樂電台,都在播放緩慢悲傷的音樂。當我們飛馳行經單調的鄉鎮和城市,穿過英格蘭中心地帶時,一切都顯得很奇怪,就像這個世界正在改變。英國突然有了一位新國王,而且連他也感到哀傷。
這趟旅途規劃了幾個停靠站,第一站即將到來。我們稍早討論過早餐想吃點什麼,也做了幾個最終提案,現在我們真的都餓了,問題卻還是一樣,到底要吃什麼?
旁邊的大路標顯示最近的服務區距離為十五英里,標誌上有又大又明顯、讓人感到熟悉的金色雙拱符號,簡直就是聰明廣告人的完美伏擊,巧妙利用了我開車時的茫然感和越來越強的飢餓感。
「我在想要不要吃麥當勞早餐?」我終於說了。
「爸,你不能吃麥當勞,你必須吃得健康,才能給人們樹立好榜樣,」我女兒開玩笑地說。
「但是那個標誌就是給我的提示,」我告訴她。「我現在很想吃早餐,而且我可以品嚐到麥當勞的鬆餅和咖啡⋯⋯我必須採取行動⋯⋯不過如果我控制住這種渴望的浪潮,它就會消失。」我側過眼又瞄了一下那面路標。「爸,這種渴望一整天都不會消失的。」
我回答:「好吧,如果我用健康但又能給我獎勵的動作,替代吃下不健康早餐,會變成怎樣呢?」其實這就是長期改變行為的方法,也是我為了下一本書所做的研究。
我女兒停止瀏覽Instagram,抬起頭,翻了個白眼說:「是啊,到底會變成怎樣呢,哈哈。」
十分鐘後,要吃什麼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最後我們漫不經心地(一直在批判自己糟糕的食物選擇)吃掉了眼前的麥當勞早餐。
直到我看到雙拱標誌之前,我都還在考慮早餐的食物選擇。後來我變得像個機器人,被廣告人的節奏控制。提示(雙拱標誌)、獎勵(品嚐和感覺良好食物的習慣)、行動(靠近並走到櫃檯),一切過程都太容易了。
然而,我們該如何改變飲食方式,抵抗這些吃下不好的食物、從事不健康行為的渴望與誘惑呢?我們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獎勵循環,並真正改掉不健康的行為呢?
我決定向我的好朋友薩默(前面提過的新生活方式聖人)諮詢這些問題。薩默是我診所裡的阿拉伯語翻譯,他不靠手術或藥物就減輕了50 公斤,並且已經維持十年沒有復胖。我原先就預訂在那晚飛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安排好與他碰面。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艾因駱駝市場,2022年9月
我們約在艾因郊區的駱駝市場,旁邊毗鄰廣闊的空地,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魯卜哈利(Rub’ al Khali)沙漠。只要沿沙漠公路從杜拜開車前往綠洲小鎮艾因,就會瞭解駱駝在阿拉伯文化中的重要性。這趟路沿途會經過駱駝醫院和駱駝賽道。魯卜哈利沙漠長1,000 公里,寬500公里,夏季氣溫可達攝氏50 度(華氏122 度);在工業時代之前,人類穿越如此荒涼之地的唯一方法,就是藉由駱駝的幫助。獨特的新陳代謝方式讓駱駝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存十五天,牠們駝峰中的脂肪被用來提供能量,而這種產能反應的副產品(水),可以幫助牠們生存下去,亦即駱駝可以用脂肪製造水分。
天氣一如既往地炎熱。市場上的駱駝被主人關在不同的圍欄裡。薩默為我指出深色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扎米駱駝(Emirati Hizamicamels),牠們因多汁的肉和有益健康的駱駝奶而備受推崇。接著也看到光滑的黃色賽駱駝,以及美麗的沙烏地駱駝和葉門駱駝。他還告訴我,我可以花大約500 英鎊買一隻駱駝,讓我腦中閃過買下一個沙漠牧場並擁有一小群這種美麗生物的念頭。
我們討論了我去格拉斯哥的路上的「速食」經歷,以及應對這些渴望的最佳方式。「你知道嗎,安德魯博士,這跟意志力無關,而是跟你到底是誰有關。」他指著一群希扎米駱駝,說,「你應該不會指望這些駱駝跑得很快。」接著,他又指向一個關著賽駱駝的圍欄,「也應該不會認為這些駱駝的肉很美味。」當某個人決定過健康生活時,如果他的內心深處怨恨這種生活方式,並且懷念舊的生活方式,那麼一切都會很困難,因為他正試圖扮演一個與他內心不符的人。但如果一個人決定要成為健康的人,想要滋養並滿足自己的身體,他就不會受到不健康選擇的誘惑。他會尋找好的食物,會改變他的生活,讓他更容易過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的思想必須先改變,他的行動才會變得輕鬆。最後,他的身體會呈現出與他的思想相符的健康外觀。如果他不先改變思想,他的意志力必然會失敗,壞習慣就會重蹈覆轍。
薩默解釋他過去多年來一直專注於減重這項目標,但卻屢屢失敗,因為他認定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堅強。「我就像一頭希扎米駱駝,想要跑得很快,但那並不是我。後來我慢慢瞭解到,改變必須來自內在才行。一旦這種信念萌芽後,接下來的一切就變得容易了。如果餓了,而我唯一能吃的食物是速食漢堡的話,我也不會吃下它。」他轉頭遞給我一根菸(這是他唯一剩下的不良習慣),我拒絕了他的菸。「你看,安德魯博士,你很容易拒絕菸,因為你不抽菸。你從沒想過要抽菸,所以你從來不會受到誘惑,因為你不是一個吸菸者。然而如果你剛戒菸的話,情況就會不同;你會受到誘惑,意志力會受到考驗,因為在內心深處,你仍是個吸菸者。」
你的身分與你的結果
薩默告訴我,努力維持減重以養成健康的身體,過程就像下一盤棋,必須仔細推敲每一步。他因為瞭解到改變必須來自內心,所以最終將死對手,贏得比賽。
當我們想要改變某件事時,通常會傾向專注於我們想得到的「結果」。例如你可能會說「我想跑馬拉松」或「我想減掉13 公斤的體重」。於是你專注於目標,亦即最後達到的成就。但這種「目標第一」的心態會把你的幸福感延遲到未來,亦即拖到跑完馬拉松或減到理想體重時。我們試圖透過意志力來實現目標,但你很可能並不喜歡這些行動,所以你的目標是透過「犧牲」來完成的。
然而只要改變心態,從「追求特定成就」轉向「改變身分」的話,實現目標就會容易得多。你的目標不再是想跑馬拉松,而是先成為「可能」跑馬拉松的人,亦即先成為一位跑步者就好。當觀點發生這種轉變後,你就很容易進行日常跑步,因為這才是你真正的樣子。
當你這麼做的次數越多,你的行為(或習慣)和你的身分就越一致。最後,你將擁有與「跑步者」身分相符的身體和健康狀態。
同樣地,你的目標不是減掉13 公斤的體重,而是專注於成為可以輕鬆減掉這些體重的人。也就是說,你會成為一個能自己煮飯、不吃零食、不吃加工食品的人。這些具體行動最後將使你更容易實現目標—你或許會抽出時間為自己(也許還有家人)做飯,因為這就是現在的你;你也不會渴望吃那些不好的食物,不會叫外送到家裡吃,因為那已經不是你了。
藉由專注在達成目標所需的「身分」上,你可以享受整個過程,擁抱整個過程,同時你的新習慣也會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
為了促使改變的過程更容易一些,你可以回答以下問題:
• 你想要達成什麼目標?
• 什麼樣的人(身分)能夠輕鬆達成這個目標?
• 列出這樣的人(身分)會對你的日常生活實施的五項小改變。
如果你專注於目標(想實現的目標,例如減重多少公斤)而不是專注於你的身分(你是怎樣的人),就代表整個過程(你的行動)必須依賴動機和意志力。而如果你能夠接受以實現目標者的「身分」來行動的話,整個過程就會變得更容易、更愉快,也更能持續。
佛蒙特監獄盛宴
要開始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追溯到五十年前一次意義非凡的實驗。這是由伊森西姆斯(Ethan Sims)帶領的一組美國科學家,在佛蒙特州伯靈頓市的佛蒙特州立監獄所做的實驗。他們正在研究肥胖症,並且希望能觀察分析一群男人在三個月內「故意」過量飲食,讓體重增加25%時,到底會發生什麼狀況。由於這種暴飲暴食需要一段長時間,因此必須進行有效的監控。原先這些科學家是以學生來進行研究,但學生在學習期間很難監督其暴飲暴食的情況,因而研究被迫中止。後來發現囚犯更適合這項研究,因為他們沒別的事可做,而且要監測他們的活動很容易(甚至還可以禁止他們做任何體能活動)。科學家也為了願意增加體重來達成實驗目標的囚犯,商議了「提早出獄」的承諾。
科學家為囚犯雇用專門的廚師,並將監獄裡的餐具從錫製餐盤升級為瓷器。早餐是全套美式早餐:雞蛋、薯餅、培根和吐司,午餐是無限量的三明治,晚餐則是牛排或雞肉以及馬鈴薯和蔬菜。晚上睡前的宵夜也提供了另一頓完整的美式早餐餐點。這些男人一開始的卡路里攝取量從每天2200大卡增加到4000大卡。最初科學家觀察到囚犯的體重果然穩定上升,但隨後發生了奇怪的事情,令科學家感到非常困惑:儘管每天進食的熱量高達4000大卡,但囚犯的體重並未繼續增加。就算他們一直都有吃完餐點,體重卻停滯不前,因此距離體重增加25%的目標還很遙遠。
2200至4000……到10000大卡
因此科學家決定提高熱量。為了能夠繼續增加體重,大多數囚犯每天必須吃下8000到10000大卡的熱量,這是科學家原先計算的四倍。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每天吃下10000大卡,某些囚犯似乎仍無法進一步增加體重。為何他們的體種不再增加了呢?科學家測量這些被過度餵食、體重過重囚犯的新陳代謝率時找到了答案:每個囚犯的新陳代謝率都大幅增加。這些人似乎透過燃燒更多能量來適應暴飲暴食的環境,以保護自己免於體重增加所造成的失控狀況。聽起來很熟悉嗎?這點似乎可以解釋為何美國男性平均體重增加為6公斤,而非我們根據1980年代和1990年代加工食品消費量的增加所計算得到的200公斤以上。
1995年時,紐約洛克菲勒大學醫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體重增加10%對兩組測試者的影響(參7)。一組測試者剛開始是正常體重,另一組測試者則本來就是肥胖的人。有趣的是,在研究開始之前,肥胖組的「靜態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高於正常體重組。實驗中,用來增加體重的是由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組成的高熱量飲料,因為可以讓科學家更精確計算吸收的能量。當兩組都達到了體重增加10%的目標時,他們的能量消耗發生了什麼變化?答案與佛蒙特監獄研究一樣,洛克菲勒研究中所有受試者的「基礎代謝率」(BMR)都增加了。正常體重組每天的基礎代謝率超過600大卡,肥胖組甚至每天可以超過800大卡。
後來在2006年的另一項研究中,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二十一個以前曾做過的「過量飲食」實驗(也包括他們自己的實驗,參8),證實了基礎代謝率確實平均增加大約10%,以應付過量進食。過量攝入的食物越多,身體越會嘗試消耗掉更多卡路里來阻止體重增加。
越多木頭,越多火
這些過度進食的研究證明人體確實存在「負回饋機制」來控制我們的體重,阻止我們過快增加體重。請想像一下,你家裡有個壁爐,每年冬天你都會叫來一批木頭,讓自己每晚都坐在爐火旁放鬆,慢慢燒木頭取暖。請再想像一下,現在變成每天收到三批木頭時,你該怎麼辦?你沒有足夠的空間儲存木頭,因此只好快點燒掉多餘的木頭,讓整間房子暖烘烘,等於以更多能量來避免寒冷。
在暴飲暴食後,這種人體透過燃燒更多卡路里進行「補償」的科學證據,確實令人信服。而且這也與流行病學的證據相符:亦即你每年並不會增加26公斤,而是只增加0.5公斤。不過如果你問大多數營養學家或醫生,是否知道「人體會主動適應過量飲食而加速新陳代謝」這種機制,他們可能滿臉疑惑,因為在他們的醫學訓練裡不曾涵蓋這種內容。為何沒有?我們希望醫學界能夠理解如此重要的根本問題,而且應該廣為宣傳。
某些科學家仍然認為體重增加時所看到的能量消耗增加,是因為你的身體變大了,而更大的身體當然會燃燒更多能量。但當我們分析測試數字時,這種理論並未被計算在內。大多數體重增加者,尤其是在過度進食實驗或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把多餘體重變成脂肪而非肌肉。脂肪消耗的能量非常少,與肌肉相比是非常有效率的器官。在佛蒙特州的研究裡,囚犯必須攝入比預期多50%以上的熱量,才能讓體重繼續增加。由於他們的新陳代謝率變得非常「高」,因此他們都在實驗結束後的十二週之內,全都失去了實驗額外為自己增加的體重,也恢復為正常飲食。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任何節食過程,就恢復了研究進行之前的正常體重。
在來自亞利桑那州的一項研究,讓十四位受試者的卡路里攝入量比正常人多一倍。這項研究發現,在開始過度飲食之後的四十八小時內(亦即體重尚未明顯增加之前),他們的BMR平均每天增加了350大卡,其結論便是暴飲暴食者會透過增加新陳代謝速率來燃燒能量。因此,當我們比較大多數器官系統所受到的負回饋影響,藉此來理解人體內確實存在某種「負回饋」,以防止身體儲存過多熱量,應該就能說得通了。
所以當你攝入過多食物時,身體是否會試圖燃燒更多能量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就像喝下過多水分時,腎臟會排出這些多餘的水一樣呢?這點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儘管進食過多熱量,似乎也能抵抗體重的增加。
不過這點也是代謝學規則二所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負回饋機制努力阻止某些人增加預期的體重,那它應該也會阻止人們減少預期的體重(例如節食),這真的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節食經常失敗嗎?
「我可以減肥,但無法繼續減下去!」
在我工作過的每家診所裡都聽過這種說法。過去十五年中,我所見過努力控制體重的患者裡,每個月甚至每周在每個診所中,至少都會有一位說過這句話。有時我會告訴診所裡實習的醫學生說:下個病人一定會告訴我這些話。結果幾乎都證明我猜對了,以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我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在節食。我已經嘗試了所有的節食方法,Weight Watchers、Slimming World、LighterLife(以上均為減肥法名稱)、紅綠飲食、蔬菜湯減肥法……我試過所有方法。 我可以減掉一些體重,但無法繼續減下去。節食雖然可以讓我減掉5或10公斤,但經過兩周到三四週後,體重就無法再減下去。我現在仍然在節食,也仍然在計算卡路里、忍耐飢餓、疲倦和脾氣暴躁。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節食似乎就不再有效。而當我去看醫生並告訴他節食不再有效時,他立刻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我一定偷偷吃了什麼。基本上,他不相信我的話。因此,我停止了節食,體重也立刻回復,而且相當……快。通常我會恢復所有減掉的體重,然後增加更多體重!
這是我在診所不斷聽到的經典故事,其內容跟簡單的「卡路里輸入和卡路里輸出」規則不符。很難理解為何有人可以限制卡路里到一天為1200大卡,卻在持續節食一段時間後,體重無法再減輕下去。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發生在維持身體水分的同類型系統(即負回饋系統)如果應用在體重控制和能量儲存(變成脂肪)上,會有什麼情況。我們以「代謝學規則二」代入,如果負回饋系統可以回應我們的水合作用系統,我們也知道所有生物系統都以類似的方式運作,那麼這個系統很可能具有一個傳感器和兩個開關。
傳感器將檢測體內以脂肪形式儲存的能量,一旦感覺到儲存的脂肪量發生了變化(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它就會分泌一種荷爾蒙,該荷爾蒙會將訊息發送給兩個開關。這兩個開關分別控制:
1.攝入的能量:透過控制食慾
2.消耗的能量:透過控制我們的基礎代謝率
如果人體內的能量儲存系統真的像水合作用系統的話,那麼它也會讓我們吸收比真正需要的更多的安全能量。請記住一點,雖然人體每天可以只依賴700毫升的水∕液體來維持生存,但是人體的水合作用系統卻會要我們喝下1500毫升的水。
內建在人體中的保險機制,會讓我們的飲水量比生存所需的最低量多上一倍。由於生物系統傾向於尋求安全,因此會讓我們習慣喝下比身體所需更多的水。同樣地,也許我們的能量調節系統也會引導我們攝入比身體所需更多的熱量,然後再燃燒掉多餘的卡路里。這也就意味著當你限制熱量攝入時(節食),你的身體可以很從容地應對。拿水合作用系統來做比較,這就相當於每天改成只攝入1公升液體(節水),而非身體想要的1.5或2公升。你每天仍然可以毫髮無傷地依靠2公升的水來生存,只不過你的生物負回饋系統會發出強烈的口渴感受,並將尿液排出量降至最低,讓你尖叫著渴望更多的水。所以你的身體依舊可以適應並生存下來,只是感覺會很糟糕。當我們節食時,人體的能量調節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嗎?
★《如何吃》:內文節錄
第九章
改變與控制
「冠軍不是在健身房培養的,冠軍是由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所組成的——渴望、夢想、願景。 ――穆罕默德阿里
前往格拉斯哥,M1高速公路,2022年9月
我和十八歲的女兒,首次進行了我們有史以來最長的開車旅行。因為她獲得在格拉斯哥大學修習經濟學的機會,為了裝載她的所有家當,我們必須開車(不能搭火車或飛機)。Google 說從倫敦開車過去要七小時。於是在早上七點,女兒以一貫的效率讓我做好準備,坐在了駕駛座上。
當時正處於舉國哀悼的時期,敬愛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於當週稍早過世,廣播電台、甚至流行音樂電台,都在播放緩慢悲傷的音樂。當我們飛馳行經單調的鄉鎮和城市,穿過英格蘭中心地帶時,一切都顯得很奇怪,就像這個世界正在改變。英國突然有了一位新國王,而且連他也感到哀傷。
這趟旅途規劃了幾個停靠站,第一站即將到來。我們稍早討論過早餐想吃點什麼,也做了幾個最終提案,現在我們真的都餓了,問題卻還是一樣,到底要吃什麼?
旁邊的大路標顯示最近的服務區距離為十五英里,標誌上有又大又明顯、讓人感到熟悉的金色雙拱符號,簡直就是聰明廣告人的完美伏擊,巧妙利用了我開車時的茫然感和越來越強的飢餓感。
「我在想要不要吃麥當勞早餐?」我終於說了。
「爸,你不能吃麥當勞,你必須吃得健康,才能給人們樹立好榜樣,」我女兒開玩笑地說。
「但是那個標誌就是給我的提示,」我告訴她。「我現在很想吃早餐,而且我可以品嚐到麥當勞的鬆餅和咖啡⋯⋯我必須採取行動⋯⋯不過如果我控制住這種渴望的浪潮,它就會消失。」我側過眼又瞄了一下那面路標。「爸,這種渴望一整天都不會消失的。」
我回答:「好吧,如果我用健康但又能給我獎勵的動作,替代吃下不健康早餐,會變成怎樣呢?」其實這就是長期改變行為的方法,也是我為了下一本書所做的研究。
我女兒停止瀏覽Instagram,抬起頭,翻了個白眼說:「是啊,到底會變成怎樣呢,哈哈。」
十分鐘後,要吃什麼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最後我們漫不經心地(一直在批判自己糟糕的食物選擇)吃掉了眼前的麥當勞早餐。
直到我看到雙拱標誌之前,我都還在考慮早餐的食物選擇。後來我變得像個機器人,被廣告人的節奏控制。提示(雙拱標誌)、獎勵(品嚐和感覺良好食物的習慣)、行動(靠近並走到櫃檯),一切過程都太容易了。
然而,我們該如何改變飲食方式,抵抗這些吃下不好的食物、從事不健康行為的渴望與誘惑呢?我們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獎勵循環,並真正改掉不健康的行為呢?
我決定向我的好朋友薩默(前面提過的新生活方式聖人)諮詢這些問題。薩默是我診所裡的阿拉伯語翻譯,他不靠手術或藥物就減輕了50 公斤,並且已經維持十年沒有復胖。我原先就預訂在那晚飛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安排好與他碰面。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艾因駱駝市場,2022年9月
我們約在艾因郊區的駱駝市場,旁邊毗鄰廣闊的空地,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魯卜哈利(Rub’ al Khali)沙漠。只要沿沙漠公路從杜拜開車前往綠洲小鎮艾因,就會瞭解駱駝在阿拉伯文化中的重要性。這趟路沿途會經過駱駝醫院和駱駝賽道。魯卜哈利沙漠長1,000 公里,寬500公里,夏季氣溫可達攝氏50 度(華氏122 度);在工業時代之前,人類穿越如此荒涼之地的唯一方法,就是藉由駱駝的幫助。獨特的新陳代謝方式讓駱駝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存十五天,牠們駝峰中的脂肪被用來提供能量,而這種產能反應的副產品(水),可以幫助牠們生存下去,亦即駱駝可以用脂肪製造水分。
天氣一如既往地炎熱。市場上的駱駝被主人關在不同的圍欄裡。薩默為我指出深色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扎米駱駝(Emirati Hizamicamels),牠們因多汁的肉和有益健康的駱駝奶而備受推崇。接著也看到光滑的黃色賽駱駝,以及美麗的沙烏地駱駝和葉門駱駝。他還告訴我,我可以花大約500 英鎊買一隻駱駝,讓我腦中閃過買下一個沙漠牧場並擁有一小群這種美麗生物的念頭。
我們討論了我去格拉斯哥的路上的「速食」經歷,以及應對這些渴望的最佳方式。「你知道嗎,安德魯博士,這跟意志力無關,而是跟你到底是誰有關。」他指著一群希扎米駱駝,說,「你應該不會指望這些駱駝跑得很快。」接著,他又指向一個關著賽駱駝的圍欄,「也應該不會認為這些駱駝的肉很美味。」當某個人決定過健康生活時,如果他的內心深處怨恨這種生活方式,並且懷念舊的生活方式,那麼一切都會很困難,因為他正試圖扮演一個與他內心不符的人。但如果一個人決定要成為健康的人,想要滋養並滿足自己的身體,他就不會受到不健康選擇的誘惑。他會尋找好的食物,會改變他的生活,讓他更容易過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的思想必須先改變,他的行動才會變得輕鬆。最後,他的身體會呈現出與他的思想相符的健康外觀。如果他不先改變思想,他的意志力必然會失敗,壞習慣就會重蹈覆轍。
薩默解釋他過去多年來一直專注於減重這項目標,但卻屢屢失敗,因為他認定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堅強。「我就像一頭希扎米駱駝,想要跑得很快,但那並不是我。後來我慢慢瞭解到,改變必須來自內在才行。一旦這種信念萌芽後,接下來的一切就變得容易了。如果餓了,而我唯一能吃的食物是速食漢堡的話,我也不會吃下它。」他轉頭遞給我一根菸(這是他唯一剩下的不良習慣),我拒絕了他的菸。「你看,安德魯博士,你很容易拒絕菸,因為你不抽菸。你從沒想過要抽菸,所以你從來不會受到誘惑,因為你不是一個吸菸者。然而如果你剛戒菸的話,情況就會不同;你會受到誘惑,意志力會受到考驗,因為在內心深處,你仍是個吸菸者。」
你的身分與你的結果
薩默告訴我,努力維持減重以養成健康的身體,過程就像下一盤棋,必須仔細推敲每一步。他因為瞭解到改變必須來自內心,所以最終將死對手,贏得比賽。
當我們想要改變某件事時,通常會傾向專注於我們想得到的「結果」。例如你可能會說「我想跑馬拉松」或「我想減掉13 公斤的體重」。於是你專注於目標,亦即最後達到的成就。但這種「目標第一」的心態會把你的幸福感延遲到未來,亦即拖到跑完馬拉松或減到理想體重時。我們試圖透過意志力來實現目標,但你很可能並不喜歡這些行動,所以你的目標是透過「犧牲」來完成的。
然而只要改變心態,從「追求特定成就」轉向「改變身分」的話,實現目標就會容易得多。你的目標不再是想跑馬拉松,而是先成為「可能」跑馬拉松的人,亦即先成為一位跑步者就好。當觀點發生這種轉變後,你就很容易進行日常跑步,因為這才是你真正的樣子。
當你這麼做的次數越多,你的行為(或習慣)和你的身分就越一致。最後,你將擁有與「跑步者」身分相符的身體和健康狀態。
同樣地,你的目標不是減掉13 公斤的體重,而是專注於成為可以輕鬆減掉這些體重的人。也就是說,你會成為一個能自己煮飯、不吃零食、不吃加工食品的人。這些具體行動最後將使你更容易實現目標—你或許會抽出時間為自己(也許還有家人)做飯,因為這就是現在的你;你也不會渴望吃那些不好的食物,不會叫外送到家裡吃,因為那已經不是你了。
藉由專注在達成目標所需的「身分」上,你可以享受整個過程,擁抱整個過程,同時你的新習慣也會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
為了促使改變的過程更容易一些,你可以回答以下問題:
• 你想要達成什麼目標?
• 什麼樣的人(身分)能夠輕鬆達成這個目標?
• 列出這樣的人(身分)會對你的日常生活實施的五項小改變。
如果你專注於目標(想實現的目標,例如減重多少公斤)而不是專注於你的身分(你是怎樣的人),就代表整個過程(你的行動)必須依賴動機和意志力。而如果你能夠接受以實現目標者的「身分」來行動的話,整個過程就會變得更容易、更愉快,也更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