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容連載
★深層核心肌群衰弱,疼痛不止的根源

脊椎是我們身體的中心軸,由頸部的7節頸椎、胸背部的12節胸椎、腰部的5節腰椎和尾椎的薦骨及尾骨,總共26節骨頭組成,而且在圓柱狀的脊椎骨之間,還有23個以纖維軟骨構成的椎間盤組織。

◎脊椎曲線走位,上身痠痛連連發作
脊椎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支撐身體和保持平衡,而穿梭於脊椎之間的神經,更控制了身體各部位肌肉的活動和感覺。
因此,脊椎出現異常時不只無法維持正常姿勢,還會進而導致疼痛、免疫系統異常或血液循環障礙等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我想這點無須多加說明,凡是有過一點脊椎問題的人,相信都會深有同感。這個連接頸部、背部到腰部的脊椎真的十分重要。
頸部、腰背和骨盆的一舉一動都受到脊椎的影響,因此所有的部位算是相連為一體的。簡單來說,肩頸痠痛的人常常也會有腰痛的問題;而有腰痛困擾的人,在活動骨盆或髖關節時也容易感覺緊繃或疼痛;除此之外,後頸僵硬的人,往往也會有肩胛骨不適的症狀——這都因為,「脊椎」是從頸部、腰背到骨盆,相互連結成的一個骨骼系統。
上半身痠痛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脊椎原本的曲線遭到破壞」。正常的脊椎整體會呈S型曲線,由C字型的頸椎連接倒C字型的胸椎;接著胸椎再和C字型的腰椎連接。脊椎如此呈平滑的S型曲線,是為了平均分配自身所承受的壓力,並且在行走時可以像彈簧一樣吸收並分散接觸地面的衝擊力。
如果脊椎的S型曲線遭到破壞,使得構造變脆弱,我們的身體便容易因為小小的衝擊而受到傷害。短期而言,肩頸和腰部都會開始痠痛;如果長期如此,甚至可能出現椎間盤突出和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
破壞脊椎曲線的最大元凶就是「長時間坐著」。長時間維持坐姿,腰部的C型曲線會消失,腰背的肌肉也會因為被拉伸而弱化。
人們所謂的「閃到腰」,其實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腰部扭傷,而是平時腰部肌肉就呈衰弱狀態,於是突然彎腰或拿重物時所產生的負荷,使腰背過度負擔,造成刺痛的扭傷。
因此,為了保護脊椎自然的曲線,我們必須不斷地努力——記得常常變換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樣動作,不管站或坐都一樣;還要做一些簡單的伸展操來緩解肌肉的緊張。
一定要記得,治療痠痛之療程開始和結束的關鍵都在於「正確的姿勢」,即使長時間坐著,只要保持正確的姿勢,給脊椎和關節的壓力也會減少30%以上。

◎「痠痛」,身體緊繃的警訊
平時若不保持正確的姿勢,脊椎附近的肌肉便會弱化,使得脊椎自然的S曲線被破壞。曲線一旦被破壞,便很難再回到原本的樣貌,不僅如此,身體各處也會漸漸地開始痠痛。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脊椎回復原本樣貌,從筋骨不適中解脫?
答案出乎意料地簡單,只要強化「幫助脊椎對抗地心引力」的核心肌群,痠痛便會迎刃而解。
只要平時有在鍛鍊脊椎附近的核心肌群,就能讓身體更有效維持正確姿勢,而且全身肌肉也能因此獲得平衡。換句話說,核心肌群越有力,不論肩頸、腰背、骨盆、膝蓋、腳踝……全身上下的肌肉,都越能穩定地保持原本的機能。
日常生活中會活動到的肌肉,大部分都是表面肌肉,它們位於肌膚表層,可以直接碰觸到,一般的運動都是以訓練外在肌肉線條為主。
相反地,核心肌群位於身體深層的位置,環繞著脊椎、腹部和骨盆,並結實地支撐軀幹。簡單來說,核心肌群是在身體的中心保護並支撐脊椎S型曲線的「姿勢維持肌肉」。因此,儘管看到的表面肌肉十分結實,一旦核心肌群鬆垮無力,就難逃痠痛的魔掌。
脊椎平滑的曲線如果不見,身體靠近骨頭和關節的肌肉組織就會開始過度用力;為了讓超出正常限度的脊椎回到原位,肌肉會變得十分僵硬。這時候,身體便產生痠痛——這是人體所發出的警訊,它在通知你:「肌肉正因長時間用力變得十分緊繃,需要適時調整。」
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是只有脊椎附近的部位會痠痛。雖然核心肌群主要位於身體中心,但身體的肌肉事實上是相互連接的。因此核心肌群弱化時,不會剛好只有那個部位出現症狀。
舉例來說,肩頸痠痛時,手臂和指間都會感到痠麻;腰和骨盆的痠痛,則會使腳踝扭到的機率變大。雖然這些症狀往往不會痛到需要去醫院看醫生,卻很容易造成日常生活中的不適感。
「強化核心肌群」就是使移位之脊椎恢復正常的不二法門,它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活得沒有痠痛」。這就像是在小面積地按摩肌肉一樣,可能會暫時讓你覺得更加緊繃,因此建議你一有時間就要做做伸展操,緩和核心肌肉的僵硬和痠痛。
只有堅持不懈地做肌力運動,才能使核心肌群變得有力,也才能有效防治痠痛。

◎「深層核心肌群」衰弱,關節退化更快速
四肢可以自由活動,全都要歸功於「關節」的作用。骨頭與骨頭皆由關節連接;而包繞著關節的滑膜內具有滑液,能讓身體自由地彎曲或伸展。肩頸、腰背等部位的痠痛,是長時間坐著不運動所造成的;然而相反地,太常活動四肢、過度使用關節,也會導致關節的痠痛。
舉例來說,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使用滑鼠的上班族,或是反覆做各種家事的家庭主婦們,便容易有手腕痠痛的問題。
而在常需要活動四肢的族群身上——例如常打網球或高爾夫球的人,以及需要包裝、搬運物品和耕種的人們——則容易出現俗稱「網球肘」或是「高爾夫肘」等手肘痠痛症狀。
手臂的痠痛雖也可能源自於肩頸,但大多仍是本身的問題;尤其手肘、手腕和手指,由於相互連接,當痠痛出現,更是需要仔細觀察。
手肘的肌肉一路延伸至手腕到手指,因此當手肘肌肉出現異常,活動手臂時,手腕和手指都可能會痠痛。這時便需要充分休息來緩解因反覆動作造成的肌肉痠痛,建議平時也要注意在活動手臂之前先做一些熱身運動,以消除手腕和手指的緊繃感,讓關節能維持良好的狀態。
過度使用特定肌肉和關節不只會導致痠痛,也可能會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最具代表性的部位,即為膝蓋,撇除外傷導致的痠痛,膝蓋痠痛的主因幾乎都是「過度使用」引起的退化現象。
雖說膝蓋痠痛和軟骨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膝蓋軟骨就算被磨損,也不一定會引起痠痛,只要膝蓋周圍的韌帶和肌肉足夠健康,並維持好關節之間的空隙,也可能不會引發任何症狀。
若平時便能以伸展操和肌力運動將膝蓋周圍的肌肉訓練結實,並讓膝蓋骨保持在應有的位置,那麼即使需要過度使用膝蓋,也依舊能減緩關節退化的速度。

◎一處肌肉失衡,骨牌效應讓全身受傷
沒有受到外傷,而單純是肌肉骨骼系統痠痛的病患,通常很難確切地指出身上痠痛的部位。脖子痛、肩膀也痛、腰好像閃到一樣、連骨盆也痠痠的;或是髖關節僵硬、膝蓋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腳踝常常拐到……痠痛大多都像這樣接二連三地發生。
其原因十分簡單,當一處的肌肉失衡,一定會影響到其他部位。所以頸部僵化會影響到肩胛骨的活動;肩胛骨動作受限也會使手臂用力時,肩膀、背部、頸部都產生痠痛感;為了平衡活動不易的肩胛骨,頸部或手臂過度用力,最後便使得其它部位也開始痠痛。
特別是骨盆和腳底板,因為是支撐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一旦發生異常,便會危及到全身的結構,使痠痛由下而上擴散開來。
附著於骨盆和髖關節的肌肉及韌帶,與站立、行走的動作有緊密的關係,骨盆和髖關節不適時又站三七步、翹二郎腿,會使得腿部肌肉更加不平衡,對膝蓋和腳踝等下半身的關節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再加上骨盆和髖關節與腰椎連接,也很有可能成為腰痛的原因。
反之亦然,有時痠痛也會從腳底往上蔓延。腳底負責支撐身體的重量,並暫時性地吸收附加於身體上的壓力,腳底中間內凹的「足弓」就像彈簧,會均勻分散身體的重量。但若下半身某些肌肉過於衰弱或緊繃地蜷縮,導致腿部無法保持良好狀態,足弓便會變得較不明顯。如此一來,腳底受到的壓力便原封不動地傳至腳踝、膝蓋和骨盆等部位。不只是腳底板,連膝蓋、骨盆、腰部都可能會痠痛。
腳底板的穩定性若是變低,將容易引發腳踝扭傷、小腿抽筋或是慢性腰痛等各式各樣的症狀。

★大聯盟明星球員,腿傷痊癒更創佳績
那是2012年5月的事情,當時我在洛杉磯韓方自生醫院擔任代表院長。某天,從克里夫蘭來了一通電話,拜託我幫忙秋信守選手。
當時的他在前一週和堪薩斯市皇家隊的比賽中,因為左大腿痠痛不得不棄賽,放棄了無出局滿壘的大好機會。雖然已經接受了所屬的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隊醫之治療,但傷勢仍復原得不好,因此對我發出SOS求救訊號。答應之後,我立刻收拾行囊,搭上前往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的飛機。
秋信守選手為了以先發之姿出賽與芝加哥白襪隊的比賽,已經做了熱身,也調整好身體狀態。然而卻在最後一局時,發現大腿後側的膕繩肌(由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組成的肌肉群)感到明顯的痠痛。雖然身為運動選手,已經比一般人更加注重身體管理和受傷後治療,但由於忙碌的行程和比賽,在大聯盟裡,總是很難預防大腿的痠痛復發。
診療的結果,是因為持續不斷的比賽導致身體變差;加上不停歇地揮棒累積疲勞,使身體平衡遭到破壞。
骨盆扭傷會讓脊椎和腳附近的肌肉產生問題,連大腿後側的肌肉也會變得緊繃、無法動彈。維持腰部和骨盆平衡的腰方肌與髂腰肌一旦結塊,對臀部的臀中肌、腳部的肌群和膕繩肌都會有不良影響。
當過度緊繃的肌肉壓迫到神經,就會出現痠麻症狀,嚴重者還會引發劇烈的疼痛,甚至雙腿癱瘓。
由於比賽迫在眉睫,我只好先以推拿矯正扭到的骨盆,並以針灸治療讓緊繃的肌肉放鬆,穩定大腿痠痛。接著集中治療左腳無法正常抬舉的問題,以大腿伸展讓膝蓋和髖關節能恢復一般活動。
經過3天的治療,秋信守便回歸球隊,不但表現得比之前負傷時的成績更加亮眼,甚至在2012年大聯盟全壘打紀錄中得到第一名。他快速恢復後滿意地說:「大腿的痠痛曾讓我對於接下來的比賽毫無頭緒,但沒想到痠痛消失後,身體狀況變得更好,這讓我很驚訝。」
由於僅僅是讓緊縮成團的肌肉放鬆就能有這樣的效果,之後為了保護骨盆、腰部和腳筋,非賽季時他仍持續地接受治療。
膕繩肌受傷可以說是每個運動選手都會有的宿疾,不分項目,大部分的運動選手都有這個現象。
膕繩肌位於臀部到大腿後側,凡是需要爆發力的動作都會用到這條肌肉,因此突然變換方向或衝刺跑步時,很容易受到各種傷害,嚴重者甚至整隻腳都會疼痛,就算痊癒了也有極高機率會復發。
棒球選手每天都要揮上百次的棒、短跑衝刺,因此我們常戲稱打棒球的人為「綜合病房」,因為它是一個容易積累各種痠痛病症的激烈運動。
其中最容易發生問題的,就是腰和骨盆。拿球棒揮棒的姿勢,便是以腰和骨盆為中心,上半身與下半身往反方向旋轉的動作。一直以同一邊揮棒,腰和骨盆都容易出現狀況,並且還會影響到相互連接的大腿和雙腳。連秋信守這樣認真管理自己身體的選手都會受傷了,更遑論一般人。
想要預防生活中微小動作造成的痠痛,或是想要遠離運動傷害,平常就要做好肌力運動、鍛鍊全身的核心肌群;並且要在運動前充分伸展,讓身體變柔軟。
最重要的是,運動完絕對不能忘記要舒展全身緊繃的肌肉,這樣才能預防容易受傷的腰部和膕繩肌僵硬痠痛。

★常握滑鼠易傷肌,「網球肘」怎復原?

手肘痛症中最廣為人知的兩種病症,就是「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因為好發於網球和高爾夫球選手而得名。兩者的差別在於,網球肘是手肘外側疼痛;高爾夫球肘則是手肘內側疼痛。
手肘的痠痛,大部分是因為連接手肘到手掌處的肌肉出現問題。就算沒有打網球或是高爾夫,其實一般人也多少會經歷到這樣的疼痛。尤其是平常清洗、扭乾抹布時需大量使用到手腕的家庭主婦;以及經常使用鍵盤、滑鼠的上班族,都很容易產生手肘痠痛的問題。
「伸腕肌」是從手肘外側延伸至手掌、手指的一條肌肉,它掌控著手掌和手指伸展的動作。當這條肌肉出現異常,以手腕做揮拍等動作時,手肘外側便會感覺痠痛——這就是引起手肘外側、手背和手指痠痛的「網球肘」。
若出現這樣的痠痛症狀,便應該趕快伸展伸腕肌,讓僵硬的肌肉能獲得舒緩。除此之外,在手腕過度往後彎曲的狀態下擊球,也容易引發網球肘,因此,打網球或做其他球類運動時,若覺得手肘痠痛,應更小心,避免後彎手腕。

※CHECK!
網球肘的症狀
‧扭乾抹布或是轉動門把時,覺得手肘外側疼痛
‧反覆提舉重物時,手肘疼痛
‧一直握手,覺得手腕痠痛
‧長時間燙衣服,感到手痠痛

★鍛鍊背部肌群,久坐辦公不痠痛
大多數的人在專注閱讀或是休息放鬆時,頭都會自然地往前伸且彎腰,這樣的駝背姿勢和烏龜脖總是成雙成對地一同出現。
脖子往前伸又駝背時,背部的肌肉就會被迫拉長;而相反地,胸部的肌肉則會短縮。雖然感覺好像是放鬆地坐著休息,但是身體的肌肉為了維持那樣歪斜的姿勢,其實是在被拉伸和短縮的狀態下不斷用力。
背部有菱形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等大塊肌肉,這些肌肉掌控著肩膀和手臂各種角度的動作,也同時有著維持上半身直挺的功能。換句話說,便是負責穩定脊椎的背部核心肌群。
如果背部長時間呈現不良姿勢,上半身的肌肉全部都會出現用力不平均的問題。可能的症狀有:手臂不太能高舉、從肩膀到肩胛骨附近都覺得痠痛,甚至出現胸悶症狀等。背部肌肉一旦弱化,不僅會引起痠痛,更會影響到肩膀和肩胛骨周圍、胸前和側腹等處。
若想消除因駝背引起的痠痛,最先要做的就是矯正歪斜的姿勢——有時間時要常常做伸展,讓蜷縮的肌肉伸展開來。然而光靠伸展是無法完全消除痠痛的,放鬆緊繃的肌肉儘管可以暫時讓不適消失,但是若都不強化衰弱的核心肌群,痠痛隨時都會再度發作。
徹底解決肌肉痠痛的良方,就是讓弱化的背部肌肉變結實。強化背部的肌肉使其變得強壯有力,不僅能讓肩膀、肩胛骨、胸部和側腹的痠痛不再復發,還能矯正不良姿勢,根除惱人症狀。

※CHECK!
有以下症狀,快做肌力強化運動!
‧坐在書桌前的時間很長
‧從後面看起來肩胛骨突出
‧很喜歡騎腳踏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