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讀完本書的第一部分〈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之後,我意識到這是一本蘊藏非常深奧智慧和啟發人心的書。斯瓦米韋達‧帕若堤親身體現了吠陀仙聖們的教義和啟發。他從小就承襲了吠陀知識,掌握「言語之聖(Rishi Vak)」的力量,即古代先知的心靈和咒語之力。因此,他可以只憑藉心的力量就能直接傳達教義。然而,他總是說:「你身為瑜珈老師的唯一證書就是:你淵源於斯瓦米拉瑪的傳承血脈。」儘管他已經離開了肉身,但無論現在或未來,他仍永遠在超越現實的層次上,繼續協助他的學生和受啟引者。
在過去的幾年,世界面臨著種種困難,我一直在沉思斯瓦米韋達多年以來在冥想中心演講時,有時引用的祈禱文:
願惡人轉化為善人。
願善人開悟。
願開悟者幫助他人開悟。
我思考:「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惡人變成好人?」「善人如何開悟?」「開悟者如何幫助他人開悟?」這本書,提供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收集了斯瓦米韋達最親密的談話。他講述了他個人修行的故事,並分享了自己內在探索的見解,如同他所說的:「我同你們分享的,全都來自我個人親身的實驗。」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包含了斯瓦米吉從斯瓦米拉瑪那裡接受恩典灌頂(shaktipata)之前和之後的個人修行故事,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樣,他沉浸在比一千個太陽更耀眼的光域中整整三日。
斯瓦米韋達解釋說,瑜珈修行是內轉(antar-mukha)的道路——「請讓這個字深植於你的心田裡。」他說:「我使用公元21世紀的工具來傳達公元前21世紀的知識。個人的自我提升不是目標,而是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就像我們都需要冬衣一樣。但這些知識教導所傳授的調整,應該是從內開始的。」
〈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中,充滿了各種如何完善個人人格的練習,正如斯瓦米拉瑪所說的:「打磨你的自我,把你原本乾淨、清澈心鏡上的所有灰塵都抹去,你所有的問題就都會得到化解,那時,戒(Yamas)與律(Niyamas)就會自動發展開來。」
在這條磨滅自我、安靜和內在靜止的道路上,磨練和打磨的路得走多遠?也許這是一條直至盡頭的長路。1990年,斯瓦米韋達發表了題為「透過摧毀自我來了悟本我」的演講,在《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中,他概述了那些需要被磨滅的東西:身體的煩躁律動(chanchala)、心的波動(vrittis)、疊置(upadhis)、錯誤的認同、習慣、印記(samskaras)以及習氣(vasanas)。他也指出了身體、心理和情緒層面上,內在恩典的許多外顯跡象。
最後,他要我們虛無一切的虛無,消融一切的並置。他要我們摧毀錯誤的本我觀念,如此我們就可以了悟真實的本我。真實本我就會變得真實(realization),而真實本我不受相對論世界中其他頭銜和條件所制約。唯有如此,個人才能成為神聖力量的載體以及祥和的工具。
這些助人開悟的手段和方法是什麼?
2013年,在斯瓦米韋達宣誓五年守靜之前,他於斯瓦米拉瑪修道院舉辦的靈性團聚中,以迂迴的方式和靈性家人們分享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說:「為了成為一名有效益的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老師,個人的言語和行動需要源於內心深沉的寂靜。然後,再將那份寂靜與祥和傳達給他人。」
在《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中,斯瓦米韋達說:
「由於你征服了自己的情緒,從而你也就成為他人情緒的征服者。透過你的臨在,你可以讓別人產生一種你希望他們當下產生的感覺。透過你的臨在,你得以催生你希望他們產生的感覺、情感和情緒,這樣你就可以用一抹微笑來取代他們的憤怒;你可以透過一種和諧的情緒來取代他們不和諧的情緒;你可以透過你的一個眼神、你的肢體語言、你的臉部表情、你的聲音語氣,以喜愛的情緒來取代他們充滿厭恨的情緒。」
上述只是《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囊括智慧中的一小部分,我將以斯瓦米韋達著作中的一段話來做為結尾,這些句子展示了這些練習如何彰顯於他人,讓他們做出改變。這也是為何我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菩薩,讓眾生可以航行於他的慈悲與愛。
「一旦你超越了你的業力、印記(samskaras)和習氣(vasanas)時,你就自由了。……隨之而來的就會是『菩薩(Boddhisattva)誓願』。在我自己的生命中,這個菩薩誓願扮演著最主要的作用。你終將到達一個境界,你不再會有任何自私的想法,不再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樂或滿足去做任何一件事。」
一個正在取得靈性修行進步的人會持守菩薩誓。他唯一的抱負就是成為一名菩薩,成為那個能夠減輕他人痛苦的人。如果有人對你生氣,你的第一反應是:「多麼痛苦!多麼痛苦!是怎麼樣的過去,是怎麼樣的事件,讓此人受了這般的苦,乃至於他或她的痛苦,非得以這樣自我毀滅式的情緒來表達!」那麼,你就是一名菩薩。而你無須去談論他或她憤怒的表面原因,而是直指那個「真正」的原因,因為你已經「看見」了它。你已經觀察到了,因為你的心和情緒沒有被利己主義、自我情感、防禦和恐懼等惰性品質所迷惑,而是透過臣服自我之愛的悅性品質讓內心變得清晰。這些就是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誌,正如我們的梵文祝福頌文所說的:
Shivaste santu panthanah
願你的道路充滿吉祥。
滿懷感恩
麥可史密斯
喜馬拉雅傳承的受啟引者
‧‧‧ ‧‧‧ ‧‧‧
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 第一講
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靈性共聚的機會。所謂的「充分利用」,意味著你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你的目標,然後根據這個目標來設定在這段時間內你要如何進展。瑜珈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系統或技術而已,它會重塑你的整個人格。在我們的哲學中,有所謂宇宙秩序的消融(Pralaya)和創造(Srishti)——消融,創造;消融,創造。舊的東西需要被消融,某些新的東西需要被創造。當你離開這裡回到家中時,人們應該會感覺到你變得不同,儘管那些差異是非常微妙的。
我發現,在大多數人身上都缺乏自我覺知,缺乏紀律,缺乏靜止,缺乏穩健,缺乏穩定性。生活上,你不斷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情緒上,你不斷從現在的快樂飄移到後來的痛苦,現在快樂,之後又痛苦了;一下子想要某個東西,一下子又不想要那個東西了;現在喜歡一個人,等一下又不喜歡這個人了。你本來完全愛上了某種情境,接著發生了一些小事,或者某人說了一句話,你就不再喜愛對方了。你的這些思想和情緒的特徵會造成能量上的干擾,因此你的生命能量無法流動,就像一條每兩個小時就改變流向的河流一樣,現在這樣,等一下又變成那樣,你的流動會變得沒有中心。
靜坐冥想並非坐下來閉目數珠之道,如果冥想沒有滲透到你的生活、你的情緒、你的欲望、你的想要、你的好惡,以及你的能量流,那就是一種無用的冥想,那就只是對世俗生活的一種逃避,是對問題、對困難的逃避。正如我的上師所給予的教導,所有源自大師的傳承都認為,那種與生活隔絕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逃避生活問題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一個能夠化解自己生活問題的冥想,一個不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才是真正的冥想——在這樣的冥想中,我們對本我有覺知,但絕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中,一個人只是坐在那裡想著:「我是否內心平靜,還是內心不平靜?我要怎樣才能讓內心平靜?我要怎樣才能克服所有的痛苦?」在這樣的冥想中,他只是試圖逃避生活,逃避生活的痛苦和困難。
讀完本書的第一部分〈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之後,我意識到這是一本蘊藏非常深奧智慧和啟發人心的書。斯瓦米韋達‧帕若堤親身體現了吠陀仙聖們的教義和啟發。他從小就承襲了吠陀知識,掌握「言語之聖(Rishi Vak)」的力量,即古代先知的心靈和咒語之力。因此,他可以只憑藉心的力量就能直接傳達教義。然而,他總是說:「你身為瑜珈老師的唯一證書就是:你淵源於斯瓦米拉瑪的傳承血脈。」儘管他已經離開了肉身,但無論現在或未來,他仍永遠在超越現實的層次上,繼續協助他的學生和受啟引者。
在過去的幾年,世界面臨著種種困難,我一直在沉思斯瓦米韋達多年以來在冥想中心演講時,有時引用的祈禱文:
願惡人轉化為善人。
願善人開悟。
願開悟者幫助他人開悟。
我思考:「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惡人變成好人?」「善人如何開悟?」「開悟者如何幫助他人開悟?」這本書,提供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收集了斯瓦米韋達最親密的談話。他講述了他個人修行的故事,並分享了自己內在探索的見解,如同他所說的:「我同你們分享的,全都來自我個人親身的實驗。」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包含了斯瓦米吉從斯瓦米拉瑪那裡接受恩典灌頂(shaktipata)之前和之後的個人修行故事,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樣,他沉浸在比一千個太陽更耀眼的光域中整整三日。
斯瓦米韋達解釋說,瑜珈修行是內轉(antar-mukha)的道路——「請讓這個字深植於你的心田裡。」他說:「我使用公元21世紀的工具來傳達公元前21世紀的知識。個人的自我提升不是目標,而是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就像我們都需要冬衣一樣。但這些知識教導所傳授的調整,應該是從內開始的。」
〈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中,充滿了各種如何完善個人人格的練習,正如斯瓦米拉瑪所說的:「打磨你的自我,把你原本乾淨、清澈心鏡上的所有灰塵都抹去,你所有的問題就都會得到化解,那時,戒(Yamas)與律(Niyamas)就會自動發展開來。」
在這條磨滅自我、安靜和內在靜止的道路上,磨練和打磨的路得走多遠?也許這是一條直至盡頭的長路。1990年,斯瓦米韋達發表了題為「透過摧毀自我來了悟本我」的演講,在《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中,他概述了那些需要被磨滅的東西:身體的煩躁律動(chanchala)、心的波動(vrittis)、疊置(upadhis)、錯誤的認同、習慣、印記(samskaras)以及習氣(vasanas)。他也指出了身體、心理和情緒層面上,內在恩典的許多外顯跡象。
最後,他要我們虛無一切的虛無,消融一切的並置。他要我們摧毀錯誤的本我觀念,如此我們就可以了悟真實的本我。真實本我就會變得真實(realization),而真實本我不受相對論世界中其他頭銜和條件所制約。唯有如此,個人才能成為神聖力量的載體以及祥和的工具。
這些助人開悟的手段和方法是什麼?
2013年,在斯瓦米韋達宣誓五年守靜之前,他於斯瓦米拉瑪修道院舉辦的靈性團聚中,以迂迴的方式和靈性家人們分享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說:「為了成為一名有效益的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老師,個人的言語和行動需要源於內心深沉的寂靜。然後,再將那份寂靜與祥和傳達給他人。」
在《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中,斯瓦米韋達說:
「由於你征服了自己的情緒,從而你也就成為他人情緒的征服者。透過你的臨在,你可以讓別人產生一種你希望他們當下產生的感覺。透過你的臨在,你得以催生你希望他們產生的感覺、情感和情緒,這樣你就可以用一抹微笑來取代他們的憤怒;你可以透過一種和諧的情緒來取代他們不和諧的情緒;你可以透過你的一個眼神、你的肢體語言、你的臉部表情、你的聲音語氣,以喜愛的情緒來取代他們充滿厭恨的情緒。」
上述只是《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囊括智慧中的一小部分,我將以斯瓦米韋達著作中的一段話來做為結尾,這些句子展示了這些練習如何彰顯於他人,讓他們做出改變。這也是為何我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菩薩,讓眾生可以航行於他的慈悲與愛。
「一旦你超越了你的業力、印記(samskaras)和習氣(vasanas)時,你就自由了。……隨之而來的就會是『菩薩(Boddhisattva)誓願』。在我自己的生命中,這個菩薩誓願扮演著最主要的作用。你終將到達一個境界,你不再會有任何自私的想法,不再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樂或滿足去做任何一件事。」
一個正在取得靈性修行進步的人會持守菩薩誓。他唯一的抱負就是成為一名菩薩,成為那個能夠減輕他人痛苦的人。如果有人對你生氣,你的第一反應是:「多麼痛苦!多麼痛苦!是怎麼樣的過去,是怎麼樣的事件,讓此人受了這般的苦,乃至於他或她的痛苦,非得以這樣自我毀滅式的情緒來表達!」那麼,你就是一名菩薩。而你無須去談論他或她憤怒的表面原因,而是直指那個「真正」的原因,因為你已經「看見」了它。你已經觀察到了,因為你的心和情緒沒有被利己主義、自我情感、防禦和恐懼等惰性品質所迷惑,而是透過臣服自我之愛的悅性品質讓內心變得清晰。這些就是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誌,正如我們的梵文祝福頌文所說的:
Shivaste santu panthanah
願你的道路充滿吉祥。
滿懷感恩
麥可史密斯
喜馬拉雅傳承的受啟引者
‧‧‧ ‧‧‧ ‧‧‧
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 第一講
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靈性共聚的機會。所謂的「充分利用」,意味著你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你的目標,然後根據這個目標來設定在這段時間內你要如何進展。瑜珈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系統或技術而已,它會重塑你的整個人格。在我們的哲學中,有所謂宇宙秩序的消融(Pralaya)和創造(Srishti)——消融,創造;消融,創造。舊的東西需要被消融,某些新的東西需要被創造。當你離開這裡回到家中時,人們應該會感覺到你變得不同,儘管那些差異是非常微妙的。
我發現,在大多數人身上都缺乏自我覺知,缺乏紀律,缺乏靜止,缺乏穩健,缺乏穩定性。生活上,你不斷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情緒上,你不斷從現在的快樂飄移到後來的痛苦,現在快樂,之後又痛苦了;一下子想要某個東西,一下子又不想要那個東西了;現在喜歡一個人,等一下又不喜歡這個人了。你本來完全愛上了某種情境,接著發生了一些小事,或者某人說了一句話,你就不再喜愛對方了。你的這些思想和情緒的特徵會造成能量上的干擾,因此你的生命能量無法流動,就像一條每兩個小時就改變流向的河流一樣,現在這樣,等一下又變成那樣,你的流動會變得沒有中心。
靜坐冥想並非坐下來閉目數珠之道,如果冥想沒有滲透到你的生活、你的情緒、你的欲望、你的想要、你的好惡,以及你的能量流,那就是一種無用的冥想,那就只是對世俗生活的一種逃避,是對問題、對困難的逃避。正如我的上師所給予的教導,所有源自大師的傳承都認為,那種與生活隔絕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逃避生活問題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一個能夠化解自己生活問題的冥想,一個不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才是真正的冥想——在這樣的冥想中,我們對本我有覺知,但絕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中,一個人只是坐在那裡想著:「我是否內心平靜,還是內心不平靜?我要怎樣才能讓內心平靜?我要怎樣才能克服所有的痛苦?」在這樣的冥想中,他只是試圖逃避生活,逃避生活的痛苦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