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站:身體重生──好好睡
壹 優質睡眠
小明學校剛畢業,從早到晚都在看手機,睡前閉眼前還在看手機,睡得好累,爬不起來上班,整天昏昏沉沉,沒有精神。
小珍從事於創意與企劃的工作,年紀輕輕就當了老闆,她的客戶很多,再加上勤奮工作,不斷地熬夜趕件,即便是躺在床上,頭腦仍不斷思索創意,從未正視睡眠的重要性,不到30歲,身體就不支病倒了,後來急救無效而離開人間。
小惠是一位家庭主婦,常常擔心孩子課業,好像忙不完家務,心事重重,不好入睡,睡不好。林女士睡眠時間很長,然而終日精神不濟,思緒不斷,常常覺得身體不適,為何會如此呢?原來林女士以為閉上眼睛躺在床上就是睡覺,所以她的深眠時間非常短,沒有獲得?正的休息,當然就會精神不濟、身體不適!
以上情形皆未正視睡眠的重要性,也未養成良好健康睡眠習慣。讓我們來探究一下睡眠的結構及正確睡眠的觀念,例如:優質睡眠的要素?睡眠衛生條件?良好睡眠習慣?何謂淺眠和深眠?什麼是90分鐘的周期?

一、優質睡眠的要素
1.入睡快:從上床到入睡,大約在10分鐘內。
2.睡眠深:睡眠安穩,一覺到天亮。
3.不會中斷:夜晚不會起來,如果半夜經常起床上廁所,或半夜常驚醒,睡眠被分割,當然睡不好。
4.起床輕易、輕快:從睡醒到起床,可以輕易輕鬆起床。睡醒時不馬上起床,在床上做簡易伸展操3分鐘,伸展全身後才下床,這樣腦部不會缺血,也能減少不必要的意外。
5.白天頭腦清醒,精神好:若是睡眠品質好,就能達到睡眠的功能。
一般人不重視睡眠的品質,古人云:「服藥千朝,不如酣睡一宵。」可見睡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當中渡過,如能培養健康的睡眠習慣,營造良好的睡眠條件,產生優質的睡眠,如此能健身養生、預防疾病、療癒身心。
現今資訊量過於龐大,看不完的資訊,為工作或學業等因素,犧牲了睡眠,等於剝奪身心的健康。建議你從此刻開始重視睡眠的重要性,優質的睡眠不但可自行修復大多數身心的問題,還可讓你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更圓滿的人生。

二、睡眠的衛生條件
1.不在床上「想」事情:如果在床上「想」事情,思緒多,頭腦並未休息,自然睡不著。如果在床上躺著,超過半小時未入睡,你可以起來聽音樂,或做些輕便的事,讓自己身體放鬆、思緒放空,不用勉強自己入睡。
2.睡前2小時不做刺激事及不看手機:如刺激的影片、玩電動遊戲、爭吵、看手機、思考,任何使交感神經產生興奮的事情,皆會妨礙睡眠。
3.限制賴床時間:起床時,限制賴床時間,睡不飽,可提早入睡,而不是延後起床時間,賴床時間越久,干擾睡眠的完整性及生理時鐘,睡眠會變淺。
4. 白天有適當活動及運動,讓筋骨活絡,循環系統良好,會幫助睡眠。
5.白天保持?食均衡,晚餐提早與減量,讓身體無負擔入睡以便讓身體重新修復模式。

三、健康的睡眠習慣
1.建立睡前儀式:睡前儀式是一種規律的習慣,可以幫助你放鬆身心、思緒放空、避免睡眠干擾因素,促進更好的睡眠品質!也就是睡前固定要做的事,會讓人安心自然入睡的東西和習慣,上床前只要做某件事,就可以睡得好,例如:同一個枕頭。有些嬰兒在睡覺時都離不開特定的毛巾、布偶或奶嘴,嬰兒經由皮膚來辨別周遭環境,如果發現不是他熟悉的物體,就無法安心睡覺。
2.定時入睡及起床:固定的睡眠周期可提升睡眠品質!每天定時入睡及起床,規律的睡眠穩定能生理時鐘,確保身體平衡,如果身體失去平衡,睡得再久仍覺疲勞。也要避免熬夜。
3.睡覺時,臥室保持寧靜、黑暗、涼爽,讓人感受平靜、安詳。若年老者需要燈光,可戴眼罩。
4.減少攝取刺激物:酒、菸和咖啡因等,會對做睡眠造成負面影響!
5.臥室避免電磁場干擾。根據研究:睡前看手機、電視、電腦會造成睡眠不足,避免熬夜!
6.慢慢醒來:醒來身體先不動,也不睜開眼睛,給自己一點時間感覺身體的感受,如有夢,回想夢境,動動手腳再慢慢地下床。

貳 淺眠和深眠節奏
人從就寢到進入深沉睡眠狀態,在整個晚上的時間,「淺眠」與「深眠」會如同波浪般,大約以90分鐘的間隔,進行周期性交替。
1. 淺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它是取快速眼球運動的開頭字母所組成,稱之為REM睡眠,此時會快速動眼,出現「作夢」行為,也稱為「夢的舞台」,大腦進行記憶整合,全身肌肉鬆弛無力。
2. 深眠期(NREM):即非REM睡眠,指深睡狀態。大腦完全休息,消除大腦疲勞,大量分泌荷爾蒙,穩定及修復身體。睡眠的目的就是讓身體自行修補及恢復活力,深眠提供深度休息,消除疲憊和壓力狀態,使身體自癒和平衡機轉,重獲生機;淺眠的作夢進一步把壓力和緊張,從神經系統中釋放。
淺眠與深眠大約以90分鐘間隔互換,前半段NREM睡眠,後半段REM睡眠(圖形深色區),一個晚上出現4~6次之後,則逐漸清醒,如果清醒時間落在淺眠時間帶內,那麼醒來之後,會感覺非常暢快。反之,若是在深眠帶內叫醒,便會感到昏沉,無法輕快起床。配合了淺眠與深眠的節奏,可以大幅提高睡眠品質,足夠深眠的比例是優質睡眠的基礎。

◎圖形縱軸是將睡眠的深度以四階段表示:
在入睡後1小時左右,為第四階段最深睡眠,接著又恢復淺眠,不久再回到深眠。
入睡後3小時,第三階段及第四階段達到高峰,此時會大量分泌有助於修復身體的成長荷爾蒙。過了第四階段,睡眠變淺,一個晚上分成4 ~ 6次周期,重複變動,等待回到第一階段,會出現「淺眠」節奏之後,就自然醒過來。上圖中的波形之綠色部分被稱為淺眠。
◎圖形橫軸,由睡眠時間來看:
睡眠前半段為深眠狀態,睡眠後半段為淺眠狀態。
開始入睡後,大約熟睡3小時,會在第1回及第2回成深眠節奏,如果深眠狀態足夠,大腦就能好好休息。由此可知,剛開始入睡的時間很重要。
足夠的深眠比例及深眠時間,乃是合理的睡眠結構,不僅睡得深,而且要睡得足,身心獲得新力量,自然生氣盎然。
在一項探討有關什麼時候作夢( 淺眠)的實驗中,於深眠時間清醒的人,大多回答他們並未作夢,而在淺眠時間清醒的人,有80%回答確實作了夢。作夢的次數與每晚的淺眠次數有關,一般正常人每晚淺眠的次數是4~5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