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 09 「威而鋼」是高山症的萬靈丹? ▲△

威而鋼在高海拔地區的功能,其實是運用原本治療肺動脈高壓的原理。人體進入高海拔時,肺動脈會不平均的收縮來適應高度,有些對高海拔適應不好者、或肺動脈對缺氧反應比較激烈者,就會因肺動脈過度收縮,導致肺動脈壓力太高,進而出現「高海拔肺水腫」。
由於威而鋼可延長體內一氧化氮作用來擴張血管,因此可緩解人體在高海拔時肺動脈壓力的上升。許多研究也發現, 除了威而鋼, 其他同類型壯陽藥如犀利士(Cialis),也可選擇性讓一氧化氮後續衍生的化學物質延長作用,用來預防「高海拔肺水腫」。
因此可知,威而鋼可以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但「能否用來治療」已發生的肺水腫?很可惜,過去研究指出,對於已發生肺水腫的患者,效果沒那麼好,因此目前世界上針對高山症的藥物指引,只將威而鋼這類藥物列為「預防高海拔肺水腫用」,而非治療用。

◎威而鋼要是吃錯了,症狀很像高山症
聰明的讀者會追問,高山症不只有肺水腫,使用威而鋼對急性高山病以及高海拔腦水腫有效嗎?答案是否定的,這與藥物的作用原理有關。
威而鋼讓化學物質作用的地方,主要在肺部以及生殖器官的血管,在腦血管的作用效果比較小。而且,威而鋼的效果是讓血管擴張,因此對收縮的肺部血管有幫助,避免進一步演變成肺水腫,但急性高山病與高海拔腦水腫是「腦血管過度擴張」,因此,威而鋼作用在腦部血管,就像豬隊友一般,讓血管更擴張,反而加重頭痛、嘔吐等症狀。所以,威而鋼「無法用來預防」急性高山病與高海拔腦水腫。
其實威而鋼的藥物說明書裡提到的副作用,十六%會造成頭痛,這跟急性高山病的頭痛非常類似,若在山上已經出現頭痛,再吃威而鋼等於讓症狀加重。
這十年來,太多人在推廣威而鋼於高山旅遊的「好處」,誤用的情形並不鮮見。
曾有一位找我做遠距健康管理的個案前往青藏高原旅遊,我行前告訴他毋需準備威而鋼,結果,行程第三天他與我聯繫,表示頭很痛、頭脹,且噁心、嘔吐,相當難受,他表示一早起來不舒服,就趕快吞了一顆威而鋼,「怎麼一直沒有緩解?」我聽他描述的症狀,判斷是急性高山病而非高海拔肺水腫,根本不需要服用威而鋼。我再問他吃了多少? 他說吃一顆,也就是一百毫克;其實在高海拔即使要吃威而鋼來預防肺水腫,正確劑量是每次吃半顆(五十毫克),這名個案明顯吃過量了。
當下我建議他停止服用威而鋼,然後多喝水,加速排出藥物,並且改吃一般高山症的標準治療藥物:類固醇加丹木斯。過了五小時,他回報症狀完全緩解。可見錯誤使用威而鋼,不僅沒有緩解症狀、吃了反而更加不舒服。

◎不任意吃山友給的藥,兒童亦不建議吃威而鋼
我還聽過一則誤用的案例:有人帶還在讀中小學的孩子去爬山,在山上孩子身體不適,其他山友熱心提供威而鋼給孩子吃,還使用加壓艙,結果下山後他們抱怨加壓艙效果不好,使用後仍持續頭痛、嘔吐。調查後發現,他們用了錯誤方式操作加壓艙,所以效果不彰;此外,威而鋼原廠藥品說明書寫「不適用於兒童」。因為這類藥物對兒童的作用實在太激烈,對身體易造成危害。不過台灣人對藥物使用的觀念不夠正確,太輕易接受他人給予的藥物,造成誤用,真的很危險!
那麼威而鋼在登高山時如何運用?
我建議如果要爬五千公尺以上的超高海拔高山再考慮,並且應經過完善的健康管理諮詢,先去旅遊醫學門診就診取得藥物。由於威而鋼的藥錠很硬,通常建議出發前先切好。威而鋼除了可預防高海拔肺水腫,還能增加人體在超高海拔的運動表現,但備著這個藥,不代表一定要吃,也不是一開始登山就吃,而是到高海拔後,若發現運動表現變弱,再試著吃半顆,且每次服用要間隔十二個小時。
很多人會問:到底抵達多少高度、身體狀態如何時開始用藥?
這並沒有明確準則,所以威而鋼在高海拔的使用時機很難抓,而且若已發生高海拔肺水腫,再吃也沒用,必須趕快下山。要注意若出現肺水腫同時又低血壓,這時吃威而鋼會擴張血管,導致血壓降得更低,恐怕會讓患者昏倒,所以使用時機不對反而更糟。
針對高山症的預防或治療,威而鋼對我而言是很難用的藥,因為副作用明顯、使用時機太難抓,而且只能預防高海拔肺水腫,無法用於治療,對急性高山病與高海拔腦水腫也無效。以我在台灣做這麼久的登山隨隊醫療經驗,台灣高山都在海拔四千公尺以下,建議不需使用威而鋼。

△▲ 16 山上真的有紅衣小女孩嗎? ▲△

聽過玉山黃色小飛俠(雨衣)的傳說嗎?
「從玉山主峰下來時起霧,雨水淋濕了身體有點冷;天候惡劣,幾乎看不到隊友的身影,好長一段路前後都沒人,覺得有點害怕。忽然,我看到有三個穿黃色雨衣、戴斗笠的人走在前面,心裡暗暗高興有人同行,就跟著他們,沒想到他們的腳程快到幾乎跟不上。突然我被一塊石頭絆倒,再抬頭才發現他們竟往懸崖走,接著在半空中突然消失!」
登山者對山的敬畏,有部分是出自壯麗的美景,另一項心照不宣的是:聽說山上有鬼!比如奇萊山的成功山屋曾傳出多起鬧鬼事件,玉山的「黃色小飛俠」、中海拔郊山的「紅衣小女孩」;這些鬼故事增添了山林的神祕色彩。
追根究柢這些鬼故事有共通點:發生的時間點通常在「下午或晚上」,往往是「山上天氣不好與起霧時」;登山者處在「巨大壓力」之下,可能是迷路、落單一人或飢寒交迫時。其中的雷同處讓科學家很好奇,這些人真有看到鬼嗎?靈異事件能用科學來解釋嗎?
◎腦神經功能異常,產生幻覺
有一群腦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人進入低氧的高海拔環境,精疲力竭及飢餓造成血糖降低,大腦皮質的顳頂葉可能因氧氣或能量供應不足,產生功能性異常。當這種狀態持續,或面臨孤獨寂寞的重大壓力,會進一步誘發大腦不正常放電,出現各種幻覺。
大腦產生的幻覺,為何常以鬼的型態呈現?這與功能性異常的部位有關。顳頂葉是大腦整合身體知覺與過去記憶的部位,所以若過去聽過類似的鬼故事,這個早就存在記憶中的既定印象就會被投射出來,並信以為真。
不同人看見的「鬼」,跟鬼故事的熱門程度與民眾的群體記憶有關。比如二○一四年以前,大部分老人家迷路都說看到「黃衣小飛俠」,但是當二○一五年「紅衣小女孩」的傳說被改編至大銀幕,迷路老人家對紅衣小女孩的描述就漸漸多了起來。
然而對另一群宗教修行者來說,獨自在高山修行,同樣處於低氧、極度孤寂及飢餓的狀態,與登山者發生幻覺時的環境類似,只不過投射的是神蹟,因他們的經驗與記憶,多半跟信仰有關。


△▲ 20 八十五歲登玉山的譚老爹 ▲△

二○一○年八月中,我陪一位八十五歲的譚老爹登玉山,公共電視「誰來晚餐」劇組隨隊拍攝圓夢紀錄,這是一個很難忘的回憶。
這個計畫原本要在一年前,二○○九年就執行。譚老爹登玉山,是我接下康橋國際學校登玉山活動後,另一個重大挑戰。因為譚老爹的高齡,我必須要先詳細了解他的健康狀況及病史,所以接下任務後,我立刻找了醫療團隊的好夥伴,同步規劃相關藥物及醫療器材。
不久之後我收到一份大概有五公分厚的包裹;我花了幾個小時看完一大疊病歷得知,譚老爹換過人工髖關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就是肺氣腫),還是個老菸槍;他有時會因肺部感染進出醫院。他也是退伍老兵、不老騎士,曾經騎重機環島,個性非常堅持。
看完後我心裡有底,這個任務不容易,風險很高。我趕緊建議譚老爹每一個科別都要回診(骨科、心臟科、胸腔科),並跟醫師詢問是否能參加海拔近四千公尺、來回距離達二十二公里的高海拔登山活動。還建議他開始適度訓練體能,包含健走、登階、郊山訓練等。
當時我心想:「這麼多必要功課,不知譚老爹會不會知難而退?」
沒想到譚老爹很聽話,乖乖回診、健走、登階、假日去爬中和烘爐地訓練體能。結果在出發前一個月(二○○九年八月),台灣發生了嚴重的八八風災,原本預計秋天執行的登玉山計畫只好順延,因玉山主峰線不知何時會再開放。在活動順延之際,我建議譚老爹持續進行訓練、定期回診,一切照常不可鬆懈。

◎譚老爹忽然住院,登玉山增添變數
隔年春天,我接獲通知,譚老爹登玉山改在八月進行。但就在出發前兩個月,六月中旬譚老爹因肺氣腫併發肺部感染(肺炎)突然住院,不過先按原定計畫申請入山,屆時再看復原狀況而定。
譚老爹在這個時間點住院,當下我立刻決定添購這些醫療器材:心絞痛用的硝化甘油含片、二十支強心劑(腎上腺素),以及足夠的注射針筒(含針頭);後來我還印了一份「神祕文件」備用。
我想:「萬一需要急救,我還能執行CPR一個小時,且急救藥物足量。」終於在七月中旬,譚老爹出院了。我再次回顧他的病歷;開綠燈放行。譚老爹打算在八月出發登玉山,同行者還有他的兒子及女兒,其中女兒是護理師。
前一晚我們在阿里山過夜用晚餐時,我再次跟譚老爹及他的兒女說明,此行風險極高,如果老爹身體狀況真的不行,就不要勉強。可是譚老爹說,他很想上玉山,那是他一輩子的願望。

行程第一天從海拔二六○○公尺的塔塔加鞍部玉山登山口出發,預計行經一.七公里處的孟祿亭、五公里處(海拔約三千公尺)的西峰下涼亭,抵達八.六公里處(海拔三四○二公尺)的排雲山莊。
從登山口步行至排雲山莊,通常一般民眾大約需步行四至六小時,慢一點的則要八小時。譚老爹的步行速度不快,上午七點從登山口到孟祿亭,大約走了兩小時。接下來走到西峰下涼亭,已中午一點,距出發時間有六個小時。他一路走走停停,邊走邊喘,我們也不時注意他的呼吸,以及用聽診器聽呼吸音、用血氧計量血氧飽和度。
雖然譚老爹行進速度緩慢,但卻沒有停,我們持續開綠燈,因為呼吸音並沒有肺氣腫哮喘聲,而且血氧飽和度一路都在九十幾,尚在正常範圍。
最重要的是,譚老爹毅力驚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