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公共衛生的定義與範圍
(一)健康(衛生)的定義
根據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健康不僅是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身體、精神與社會的完全健康狀態」,同時宣示健康權為基本人權。
身體(生理)健康是指身體各個器官和系統都能夠正常運作。
精神(心理)健康是指人能認識到自己的潛力、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對其社區作出貢獻,而不只是沒有精神障礙的意思。
社會(社交)健康是指人能夠與他人和諧共處,並與社會制度和道德觀念相融合。
(二)公共衛生的定義
公共衛生依據美國學者查理斯‧文士樂(Charles Winslow)於1923年的定義:是透過組織社區資源,為公眾提供疾病預防和促進健康的一門科學與藝術,它使用於預防醫學、健康促進、環境衛生、社會科學等技術和手段。
此學門以其目的作定義,而不是以特定的知識或理論體系作界定;公共衛生屬於跨領域的學門,其學科重點與內容,會隨著科學知識與社會時空背景的轉變而變動;但人口學、生命統計學、流行病學則被視為是公共衛生學的基礎。
(三)公共衛生的範圍
在當代社會裡,公衛議題愈來愈切身,經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舉凡傳染病防治、疫苗接種、食品藥物安全、醫療行為、醫病關係、醫療照顧體系、環境污染防治、職業傷病的認定與補償、生育政策、健康行為的介入等等,無不屬公衛領域的議題。
從其他學科領域看來,公衛似乎無所不包,但也因如此,公衛的疆界與定位常備受質疑,例如預防醫學、生物統計學、環境工程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社會福利政策、經濟與法律學等學科,皆與公衛有不少交集。
公共衛生的範圍可大致上區分為「健康服務」與「環境衛生」兩大業務以及與公共衛生有關的「輔助業務」。
1.健康服務:包括衛生教育、早期診斷及預防治療,其中衛生教育最為重要。衛生教育是指透過學習的方式,使自己、家庭、社區、社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它應該具備的特色為易取得性、品質確信、持續性及效率。
2.環境衛生:包括環境衛生及傳染病管制,其中環境衛生最為重要。環境衛生的項目包括飲水衛生、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病媒管制、房屋衛生、食品衛生及公害防治。
3.輔助業務:輔助業務雖然不像前述兩大類直接或間接對人民服務,但由於輔助業務的成果對於公共衛生計畫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和莫大助力,所以也應屬於公共衛生業務之內,像是衛生教育、醫療業務及生命統計都算是輔助業務的範圍。
(一)健康(衛生)的定義
根據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健康不僅是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身體、精神與社會的完全健康狀態」,同時宣示健康權為基本人權。
身體(生理)健康是指身體各個器官和系統都能夠正常運作。
精神(心理)健康是指人能認識到自己的潛力、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對其社區作出貢獻,而不只是沒有精神障礙的意思。
社會(社交)健康是指人能夠與他人和諧共處,並與社會制度和道德觀念相融合。
(二)公共衛生的定義
公共衛生依據美國學者查理斯‧文士樂(Charles Winslow)於1923年的定義:是透過組織社區資源,為公眾提供疾病預防和促進健康的一門科學與藝術,它使用於預防醫學、健康促進、環境衛生、社會科學等技術和手段。
此學門以其目的作定義,而不是以特定的知識或理論體系作界定;公共衛生屬於跨領域的學門,其學科重點與內容,會隨著科學知識與社會時空背景的轉變而變動;但人口學、生命統計學、流行病學則被視為是公共衛生學的基礎。
(三)公共衛生的範圍
在當代社會裡,公衛議題愈來愈切身,經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舉凡傳染病防治、疫苗接種、食品藥物安全、醫療行為、醫病關係、醫療照顧體系、環境污染防治、職業傷病的認定與補償、生育政策、健康行為的介入等等,無不屬公衛領域的議題。
從其他學科領域看來,公衛似乎無所不包,但也因如此,公衛的疆界與定位常備受質疑,例如預防醫學、生物統計學、環境工程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社會福利政策、經濟與法律學等學科,皆與公衛有不少交集。
公共衛生的範圍可大致上區分為「健康服務」與「環境衛生」兩大業務以及與公共衛生有關的「輔助業務」。
1.健康服務:包括衛生教育、早期診斷及預防治療,其中衛生教育最為重要。衛生教育是指透過學習的方式,使自己、家庭、社區、社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它應該具備的特色為易取得性、品質確信、持續性及效率。
2.環境衛生:包括環境衛生及傳染病管制,其中環境衛生最為重要。環境衛生的項目包括飲水衛生、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病媒管制、房屋衛生、食品衛生及公害防治。
3.輔助業務:輔助業務雖然不像前述兩大類直接或間接對人民服務,但由於輔助業務的成果對於公共衛生計畫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和莫大助力,所以也應屬於公共衛生業務之內,像是衛生教育、醫療業務及生命統計都算是輔助業務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