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鄭守夏
臺灣的全民健保從政府宣示目標、啟動規劃、通過立法、籌備準備,在1995年上路執行,到今年已歷經三十年。健保的實施提升了臺灣民眾就醫的可近性,並提供充足的醫療保障,整體表現在國際上備受肯定。
世界各國都致力於全民健康的追求,健康保險的設計與醫療體系的運作息息相關。以商業保險為主的美國,其醫療服務的提供也以自由市場的精神運作,即使有Medicare/Medicaid為主的公營保險,自1965年至今,美國的醫療費用占GDP比例(高達18%)遠高於其他OECD國家。相對地,臺灣採取單一公營的全民健保制度,搭配將近三成的公立醫院病床占率,確保了醫療服務提供的穩定性,也明顯將醫療花費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然而,過去三十年來,隨著人口老化與醫療科技的快速進步,臺灣的醫療環境也迅速改變,醫療費用的成長幅度遠大於經濟成長,而健保的入不敷出在近年來更加惡化。尤其在健保總額預算之下,採用論量計酬的支付方式,雖然確保了民眾就醫的權益,卻將財務風險大幅轉嫁給醫療院所,造成點值偏低,致使醫院經營困難。加上COVID-19新冠疫情之後的醫事人力短缺,讓醫療環境更加惡化。因此,在這個特別的時間點,我們於2025年2月21日至22日舉辦了「健保三十」研討會,安排學界、業界與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與會,分析與檢討健保及醫療體系過去的作為與成果,期望可以從經驗中學習,並且勇於創新改進。
研討會主題分為三個部分:健保收入面的改革、健保支出面的改革,以及醫療體系與資源分配正義,透過各個主題深入的分析報告與對談,能夠提出全民健保未來的改革方向與建議方案。
透過這十篇文章,我們了解到健保實施至今三十年,已經達到當初提升就醫可近性,減少民眾因病而貧的目標。然而,隨著世界趨勢與大環境的改變,健保制度面對新的挑戰不會比剛開辦時少。從保費收取、給付內容、支付制度,到醫療人力與健保永續的議題,都需要我們勇敢面對,以創新與負責的態度,改革現制的沉苛,再創臺灣健保奇蹟。
臺灣的全民健保從政府宣示目標、啟動規劃、通過立法、籌備準備,在1995年上路執行,到今年已歷經三十年。健保的實施提升了臺灣民眾就醫的可近性,並提供充足的醫療保障,整體表現在國際上備受肯定。
世界各國都致力於全民健康的追求,健康保險的設計與醫療體系的運作息息相關。以商業保險為主的美國,其醫療服務的提供也以自由市場的精神運作,即使有Medicare/Medicaid為主的公營保險,自1965年至今,美國的醫療費用占GDP比例(高達18%)遠高於其他OECD國家。相對地,臺灣採取單一公營的全民健保制度,搭配將近三成的公立醫院病床占率,確保了醫療服務提供的穩定性,也明顯將醫療花費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然而,過去三十年來,隨著人口老化與醫療科技的快速進步,臺灣的醫療環境也迅速改變,醫療費用的成長幅度遠大於經濟成長,而健保的入不敷出在近年來更加惡化。尤其在健保總額預算之下,採用論量計酬的支付方式,雖然確保了民眾就醫的權益,卻將財務風險大幅轉嫁給醫療院所,造成點值偏低,致使醫院經營困難。加上COVID-19新冠疫情之後的醫事人力短缺,讓醫療環境更加惡化。因此,在這個特別的時間點,我們於2025年2月21日至22日舉辦了「健保三十」研討會,安排學界、業界與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與會,分析與檢討健保及醫療體系過去的作為與成果,期望可以從經驗中學習,並且勇於創新改進。
研討會主題分為三個部分:健保收入面的改革、健保支出面的改革,以及醫療體系與資源分配正義,透過各個主題深入的分析報告與對談,能夠提出全民健保未來的改革方向與建議方案。
透過這十篇文章,我們了解到健保實施至今三十年,已經達到當初提升就醫可近性,減少民眾因病而貧的目標。然而,隨著世界趨勢與大環境的改變,健保制度面對新的挑戰不會比剛開辦時少。從保費收取、給付內容、支付制度,到醫療人力與健保永續的議題,都需要我們勇敢面對,以創新與負責的態度,改革現制的沉苛,再創臺灣健保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