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氣通了,人就健康〉
中醫理論說「氣不通則痛」,反過來說,就是氣通了,人就健康了。氣血暢通,整個人感覺暢快,什麼病都會好一點。問題是,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氣」?理由是:「感覺不到它」,所以就否認它的存在。事實上,氣一直在我們的身上運行著,沒有氣,人就走了。
如何感覺氣的存在?我常跟求診的病人或練功的學員說:「試著想像一下,當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如果路況順暢,高速公路就是一條運輸路線,讓我們可以快速順利地抵達目的地。但是碰到有收費站的時候,就得一邊減速一邊掏錢,不然就過不了。」或是「遇到大車禍、大塞車,速度不得不慢下來,想動卻動不了的感覺,肯定是不太舒服。」同樣的道理,體內氣的運行,如果遇上狀況、路堵住了,速度被迫變慢,或是困在原地動不了,積累鬱結的感覺實在是不舒服,慢性病就是這樣來的;好不容易等到通過障礙物,感覺咻地一下往前衝,身體又爽快了,這就是氣來,通了的感覺,身體也就跟著健康起來。
◎氣≠血液循環
有些人誤以為,氣的運行就是體內的血液循環。其實不然,氣跟血液循環不一樣。血液流動的速度快得多了,因為心臟推動的壓力非常大,血液幾乎是衝竄到全身各部位。假如人體血管內有神經系統的話,隨時可以感覺血液的流動,那麼我們大概會隨時忙著感覺血液的動態,而無暇做其他事了。
◎氣≠磁場
氣和磁場也不同,完全是兩回事。很多人常把氣場當成磁場,事實上氣場更像是手掌下感受到的,有密度、有強度、有溫度,同時是具有能量的,具有多重的特性。操練太極拳功法,可以讓氣在身上累積,累積到一定強度之後,手掌施力就會和一般人不一樣。氣是柔的、也是硬的,氣是一種物質,它不只是一種力道,還有鑽進去穿透的感覺。氣也是一種現象,是一種精神的狀態,只不過很多人都忽略這種感覺罷了。
◎啟動氣血的功法
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還是茫茫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目前已經有些專家可以測量出氣迴路的運行路線了。什麼是「氣迴路」呢?簡單說,體內的氣迴路就像是汽車啟動系統的電子迴路。氣、血是人體的能量,等於是汽車的動力;大腦=電池,是人體能量的總源頭;五臟六腑,皮膚,骨頭等,好比是電燈泡,是執行功能的器官;脊髓好比是電線,負責輸送能量;身上的紅腫、酸、麻、脹、重、痛,好比是車上的警示燈。
練氣的原理,就在於「啟動氣血」,建立暢通的氣迴路,不要讓氣浪費掉了。
筆者師承 譚輝老師父獨特的「太極氣功療法」,是從太極拳演練而來,配合氣功及傳統中醫經絡理論,所悟創出來的練氣功法。書中二十式動作,針對現代人常見的病痛不適而設計,目的在於幫助大家啟動氣血,並進一步將氣積蓄體內,暢通氣血以利健康。
◎開源節流的功法
健康的人體內都有氣,但是為什麼氣存不起來呢?因為都浪費掉了,沒有多餘的能量能夠回饋在身體上,自然感覺不到,更不用說如何想辦法累積了。打個有趣的比喻,體內的氣就像是銀行帳戶,如果存款一進來就花掉,自然帳戶老是沒錢;如果懂得開源節流,進來多一點、出去少一點,就能存下一點錢。
氣也是一樣,練氣的目的是「開源節流」。一旦氣在身體裡循環,送到最需要改善的地方,身體就能維持健康的狀態。所以只要有耐心,按照書中的功法操練,每做一次,身體就會更好一點。有些人因為長期生病吃藥,整個感覺系統變得遲鈍,多練幾次之後,自然可以慢慢改善,感覺變靈敏之後,身體也會開始正常健康。
◎練功四大關鍵:鬆、柔、順、意念
太極拳法有四個重要的法門,即是鬆、柔、順、意念。同樣的,練氣時,只要掌握這四大原則,就能如魚得水、事半功倍。
一般來說言,先能鬆後能柔。何謂「鬆」?除了將身體放鬆之外,也是練拳養氣,將氣回饋身體的成果。鬆是比較肢體性的,實質性的,只要按照「鬆肩」、「下腰五度」、「太極步」等要領,一步一步做,身體的關節、筋骨和肌肉就會逐漸鬆弛下來。如果還有些身體部位的感覺是緊緊的,只要輕拍幾下那些緊的部位,就可以幫助更放鬆一些。一般說來,氣越練越充足,身體能量充足,肌肉就會自然放鬆,放鬆的肌肉充滿能量,身體就顯得強壯。反之,勞累的身體缺乏能量,肌肉會不自覺地緊繃,緊繃的肌肉無法使力,身體自然會有倦怠感。
何謂「柔」?指的是緩慢、均衡的速度,練功時一邊體會行雲流水般流暢的氣感,一邊還可以養氣。換句話說,柔是一種以氣為主,而以肢體為輔的一種運動方式。在充分放鬆的情況下,以有形的肢體,隨著無形的氣動起來,動作會特別柔。這樣的運動方式,其運動速度與氣運行的速度相當,養氣的效果特別好。
至於「順」又是何意?一旦練熟了,每一招、每一動作之間的停頓,都能掌握到最小的時候,氣也會更順暢。事實上,鬆、柔、順都是十分近似的概念,很難完全區隔開來。所以,精準一點的說法,應該是鬆中有柔,柔中有順。
最後一個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就是「意念」,卻是巧妙之處。因為意念,心神所想到的位置,就是氣到的地方,這就是意到氣到的意思。如果再輔以眼神的關注,那能量的聚集,也就會更迅速、強大些。有了意念的幫助,勁道和功力會更快速的增強,也就更能夠發揮。
〈內文〉
第一式:太極拍掌
拍掌雖然是一招人人都會的普通動作,一旦注入太極的鬆、柔精神之後,其運動功效立即倍增,所以本式取名為太極拍掌。
【功能】--啟動氣血循環,溫暖筋骨。
我們的手掌與腳掌一樣,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穴道,而自成一個完整的小宇宙,足以代表整個身體。所以太極拍掌,效果近似腳底按摩的功效,具有以下獨特的好處:
· 拍掌容易,可以輕易地自己做。
· 掌面面積不大,拍掌時幾乎可以刺激到整個掌面上的所有穴道,而輕易地達到間接按摩全身的目的。
· 對於全身各種無名痛症,經常有立竿見影之效。
【分解動作】
1.身體自然放鬆,兩腳平行站立,約與肩同寬,肩膀與雙手自然下垂。
2.兩手自身體兩側提起,手掌自然張開,掌面相向,手指分開自然伸直,肩膀與兩手保持放鬆。
3.手肘自然伸直,自身體兩側,保持鬆柔地向正前方胸前肩膀高處,掌對掌快速拍去,拍掌時,動作要鬆要柔,掌聲要宏大、清脆。
4.拍掌後,兩手向兩側張開,恢復至先前動作1,準備再次進行拍掌。
5.連續拍掌9次即放鬆休息。因為太極拍掌力道強大,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一下子拍太多次,有時反而容易傷身,或過度疼痛,造成不適。
【自我檢查】
1. 拍掌時,手掌有沒有維持張開狀?手掌張開可以增加接觸面,擴大啟動氣血的效果。
2. 有沒有達到鬆柔?儘量不用肌肉的力量。
3. 拍掌時聲音是否宏亮?在室內和室外練習時,聲音的感受力也會不同。初學者可以在室內練習拍掌的竅門,再移到室外空曠的地方,逐漸加強勁道。
4. 拍掌後,掌心是否產生疼痛感?如果過於疼痛,可將速度降低,以此調適。
5. 疼痛感之後雙掌是否微微發熱?熱感自掌心順著手臂往上,所經之處,會覺得特別舒服。事實上,這種疼痛感正是氣血通達,化毒排瘀的現象,有益於健康,但切勿操之過急。
6. 連續拍掌9次之後,應停下來感覺一下,那股熱流很可能已經順著兩隻手臂上送肩膀、頸部、頭部,並沿著脊椎,下行至臀部、大腿、膝蓋、腳踝,甚至腳趾。此時全身氣血循環加速,帶來舒暢與鬆弛,手腳溫暖的感受,真是奇妙無比。第一次嘗試的朋友,可能感覺額頭有些許汗濕,即是新陳代謝加速的實證。
【廖老師的叮嚀】
初學者可以先將兩手往前放鬆自然的甩動,再漸漸加速,並重複以掌拍對側胸膛,這種運動法就是鬆柔的運動。然後再嘗試以此慣性,做掌對掌的快速拍掌動作,就比較容易掌握鬆柔而能快速拍掌的要領,如此拍掌聲音自然非常宏亮。
光用拍掌這一招,就可以改善身體的病痛,包括脊椎側彎、手腳無力、手腳冰冷等。最特別的是,一般看病治療都要先找醫生問診、看看哪裡氣虛氣弱,然後才開藥方或做治療。但是拍掌的動作,並不需要經過醫生望聞問切之後才能做。只要平常自己用力打一打,就可以帶來許多好處,打得越多、刺激越深,就越能體會出全身的氣流和動感,做越多越能感覺到好處,越做越喜歡。慢慢地,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感都會逐漸改善消失。
中醫理論說「氣不通則痛」,反過來說,就是氣通了,人就健康了。氣血暢通,整個人感覺暢快,什麼病都會好一點。問題是,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氣」?理由是:「感覺不到它」,所以就否認它的存在。事實上,氣一直在我們的身上運行著,沒有氣,人就走了。
如何感覺氣的存在?我常跟求診的病人或練功的學員說:「試著想像一下,當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如果路況順暢,高速公路就是一條運輸路線,讓我們可以快速順利地抵達目的地。但是碰到有收費站的時候,就得一邊減速一邊掏錢,不然就過不了。」或是「遇到大車禍、大塞車,速度不得不慢下來,想動卻動不了的感覺,肯定是不太舒服。」同樣的道理,體內氣的運行,如果遇上狀況、路堵住了,速度被迫變慢,或是困在原地動不了,積累鬱結的感覺實在是不舒服,慢性病就是這樣來的;好不容易等到通過障礙物,感覺咻地一下往前衝,身體又爽快了,這就是氣來,通了的感覺,身體也就跟著健康起來。
◎氣≠血液循環
有些人誤以為,氣的運行就是體內的血液循環。其實不然,氣跟血液循環不一樣。血液流動的速度快得多了,因為心臟推動的壓力非常大,血液幾乎是衝竄到全身各部位。假如人體血管內有神經系統的話,隨時可以感覺血液的流動,那麼我們大概會隨時忙著感覺血液的動態,而無暇做其他事了。
◎氣≠磁場
氣和磁場也不同,完全是兩回事。很多人常把氣場當成磁場,事實上氣場更像是手掌下感受到的,有密度、有強度、有溫度,同時是具有能量的,具有多重的特性。操練太極拳功法,可以讓氣在身上累積,累積到一定強度之後,手掌施力就會和一般人不一樣。氣是柔的、也是硬的,氣是一種物質,它不只是一種力道,還有鑽進去穿透的感覺。氣也是一種現象,是一種精神的狀態,只不過很多人都忽略這種感覺罷了。
◎啟動氣血的功法
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還是茫茫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目前已經有些專家可以測量出氣迴路的運行路線了。什麼是「氣迴路」呢?簡單說,體內的氣迴路就像是汽車啟動系統的電子迴路。氣、血是人體的能量,等於是汽車的動力;大腦=電池,是人體能量的總源頭;五臟六腑,皮膚,骨頭等,好比是電燈泡,是執行功能的器官;脊髓好比是電線,負責輸送能量;身上的紅腫、酸、麻、脹、重、痛,好比是車上的警示燈。
練氣的原理,就在於「啟動氣血」,建立暢通的氣迴路,不要讓氣浪費掉了。
筆者師承 譚輝老師父獨特的「太極氣功療法」,是從太極拳演練而來,配合氣功及傳統中醫經絡理論,所悟創出來的練氣功法。書中二十式動作,針對現代人常見的病痛不適而設計,目的在於幫助大家啟動氣血,並進一步將氣積蓄體內,暢通氣血以利健康。
◎開源節流的功法
健康的人體內都有氣,但是為什麼氣存不起來呢?因為都浪費掉了,沒有多餘的能量能夠回饋在身體上,自然感覺不到,更不用說如何想辦法累積了。打個有趣的比喻,體內的氣就像是銀行帳戶,如果存款一進來就花掉,自然帳戶老是沒錢;如果懂得開源節流,進來多一點、出去少一點,就能存下一點錢。
氣也是一樣,練氣的目的是「開源節流」。一旦氣在身體裡循環,送到最需要改善的地方,身體就能維持健康的狀態。所以只要有耐心,按照書中的功法操練,每做一次,身體就會更好一點。有些人因為長期生病吃藥,整個感覺系統變得遲鈍,多練幾次之後,自然可以慢慢改善,感覺變靈敏之後,身體也會開始正常健康。
◎練功四大關鍵:鬆、柔、順、意念
太極拳法有四個重要的法門,即是鬆、柔、順、意念。同樣的,練氣時,只要掌握這四大原則,就能如魚得水、事半功倍。
一般來說言,先能鬆後能柔。何謂「鬆」?除了將身體放鬆之外,也是練拳養氣,將氣回饋身體的成果。鬆是比較肢體性的,實質性的,只要按照「鬆肩」、「下腰五度」、「太極步」等要領,一步一步做,身體的關節、筋骨和肌肉就會逐漸鬆弛下來。如果還有些身體部位的感覺是緊緊的,只要輕拍幾下那些緊的部位,就可以幫助更放鬆一些。一般說來,氣越練越充足,身體能量充足,肌肉就會自然放鬆,放鬆的肌肉充滿能量,身體就顯得強壯。反之,勞累的身體缺乏能量,肌肉會不自覺地緊繃,緊繃的肌肉無法使力,身體自然會有倦怠感。
何謂「柔」?指的是緩慢、均衡的速度,練功時一邊體會行雲流水般流暢的氣感,一邊還可以養氣。換句話說,柔是一種以氣為主,而以肢體為輔的一種運動方式。在充分放鬆的情況下,以有形的肢體,隨著無形的氣動起來,動作會特別柔。這樣的運動方式,其運動速度與氣運行的速度相當,養氣的效果特別好。
至於「順」又是何意?一旦練熟了,每一招、每一動作之間的停頓,都能掌握到最小的時候,氣也會更順暢。事實上,鬆、柔、順都是十分近似的概念,很難完全區隔開來。所以,精準一點的說法,應該是鬆中有柔,柔中有順。
最後一個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就是「意念」,卻是巧妙之處。因為意念,心神所想到的位置,就是氣到的地方,這就是意到氣到的意思。如果再輔以眼神的關注,那能量的聚集,也就會更迅速、強大些。有了意念的幫助,勁道和功力會更快速的增強,也就更能夠發揮。
〈內文〉
第一式:太極拍掌
拍掌雖然是一招人人都會的普通動作,一旦注入太極的鬆、柔精神之後,其運動功效立即倍增,所以本式取名為太極拍掌。
【功能】--啟動氣血循環,溫暖筋骨。
我們的手掌與腳掌一樣,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穴道,而自成一個完整的小宇宙,足以代表整個身體。所以太極拍掌,效果近似腳底按摩的功效,具有以下獨特的好處:
· 拍掌容易,可以輕易地自己做。
· 掌面面積不大,拍掌時幾乎可以刺激到整個掌面上的所有穴道,而輕易地達到間接按摩全身的目的。
· 對於全身各種無名痛症,經常有立竿見影之效。
【分解動作】
1.身體自然放鬆,兩腳平行站立,約與肩同寬,肩膀與雙手自然下垂。
2.兩手自身體兩側提起,手掌自然張開,掌面相向,手指分開自然伸直,肩膀與兩手保持放鬆。
3.手肘自然伸直,自身體兩側,保持鬆柔地向正前方胸前肩膀高處,掌對掌快速拍去,拍掌時,動作要鬆要柔,掌聲要宏大、清脆。
4.拍掌後,兩手向兩側張開,恢復至先前動作1,準備再次進行拍掌。
5.連續拍掌9次即放鬆休息。因為太極拍掌力道強大,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一下子拍太多次,有時反而容易傷身,或過度疼痛,造成不適。
【自我檢查】
1. 拍掌時,手掌有沒有維持張開狀?手掌張開可以增加接觸面,擴大啟動氣血的效果。
2. 有沒有達到鬆柔?儘量不用肌肉的力量。
3. 拍掌時聲音是否宏亮?在室內和室外練習時,聲音的感受力也會不同。初學者可以在室內練習拍掌的竅門,再移到室外空曠的地方,逐漸加強勁道。
4. 拍掌後,掌心是否產生疼痛感?如果過於疼痛,可將速度降低,以此調適。
5. 疼痛感之後雙掌是否微微發熱?熱感自掌心順著手臂往上,所經之處,會覺得特別舒服。事實上,這種疼痛感正是氣血通達,化毒排瘀的現象,有益於健康,但切勿操之過急。
6. 連續拍掌9次之後,應停下來感覺一下,那股熱流很可能已經順著兩隻手臂上送肩膀、頸部、頭部,並沿著脊椎,下行至臀部、大腿、膝蓋、腳踝,甚至腳趾。此時全身氣血循環加速,帶來舒暢與鬆弛,手腳溫暖的感受,真是奇妙無比。第一次嘗試的朋友,可能感覺額頭有些許汗濕,即是新陳代謝加速的實證。
【廖老師的叮嚀】
初學者可以先將兩手往前放鬆自然的甩動,再漸漸加速,並重複以掌拍對側胸膛,這種運動法就是鬆柔的運動。然後再嘗試以此慣性,做掌對掌的快速拍掌動作,就比較容易掌握鬆柔而能快速拍掌的要領,如此拍掌聲音自然非常宏亮。
光用拍掌這一招,就可以改善身體的病痛,包括脊椎側彎、手腳無力、手腳冰冷等。最特別的是,一般看病治療都要先找醫生問診、看看哪裡氣虛氣弱,然後才開藥方或做治療。但是拍掌的動作,並不需要經過醫生望聞問切之後才能做。只要平常自己用力打一打,就可以帶來許多好處,打得越多、刺激越深,就越能體會出全身的氣流和動感,做越多越能感覺到好處,越做越喜歡。慢慢地,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感都會逐漸改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