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春夏食療特效食譜(新版)

9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 春夏季節也要保養身體?
中醫主張人要「順時養生」,依據不同季節,採取不同養生方式,春夏也該養生

順時養生,身體就健康
在養生觀念上,中醫強調「順時養生」,主張四季有不同的養生重點及方式,人們應該依據不同的季節,採取不一樣的養生方式。
根據古人的觀察與統計,發現四季氣候的轉移,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轉變,例如,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人如果能順應自然的變化,適時養生,身體就會健康。

四季養不同的氣
古人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每一季各有6個節氣,每一季都有其天然之氣,且特性皆有所不同。例如:春天之氣主生發、夏天之氣主成長、秋天之氣主收斂、冬天之氣主封藏。
根據中醫理論,四季是一個完整的循環。不論是春、夏、秋、冬,都有其象徵意義,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季節。春天就像是人生命的初始,萬物的開端,打穩了根基,到了夏天才能盡情伸展、生長。接著秋天來臨時,才有豐碩的果實可以收成,到了冬天,才有足夠本錢儲備能量,提供身體一個安穩的環境。


◎ 只有秋冬才需要養生?
不論是哪個季節,都有各自的養生重點,疏忽任何一個,對身體健康皆會有影響。

說到養生,許多人似乎都認為,只有秋冬才需要養生。實際上這樣的觀念不盡正確。中醫認為,四季裡的氣,呈現不斷變化的狀態,當氣節變化時,我們的生活模式、行為活動甚至情志反應,也該跟著變化,這樣才能正確養生。春夏兩季,有著自己的節氣與自然之氣,要養生就該順應它們。若違反這一自然節律,在春天時不養生,會損傷肝氣,以至於夏天來臨時,抵抗力降低,罹患各種寒性疾病。夏天不養生,會損傷心氣,到了秋天容易引發咳嗽等症狀,若沒及時調整,冬天則會重複發病。
中醫所謂的養生,不單單指飲食,生活習慣、衣著、情緒控制等都在其範疇之內。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順時養生是最大原則。

◎ 春夏季節的養生重點?
春天主生發宜養肝,夏天主成長宜養心

肝,是春天養生的重點
中醫裡所說的肝,包含肝臟、中樞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以及身體循環系統的工作,此外,它跟眼睛功能也有關連。中醫認為,肝主要具有調暢氣機、調節情志、促進脾胃功能的作用。
根據五行理論,春天屬木,對應於人體則為肝。春天是體內肝膽經脈活動最為旺盛的季節,也是調養肝臟最好的時機。把肝養好了,才能達到淨化調養、穩定情緒的目的。


心,是夏天養生的重點
中醫裡所謂的心,主要負責調節血的流動、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此外,它與人的精神有密切關連。
根據五行理論,夏天屬火,對應於人體為心。養心、養清是夏天養生的重點。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夏天氣溫高,促使人體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增加,加重心臟的負擔。再者,炎熱的天氣,又會使得汗量增加,當出汗過多,血液的黏稠度加大,心臟需要更用力,才能維持血液輸送的流暢度,以至於夏季時,心臟特別勞累,需要好好保養,倘若疏忽,讓心的功能失調,我們不僅會精神委靡、遲鈍,身體健康更會受到影響。

◎ 春夏兩季可以進補嗎?
進補是為了增強身體機能,春夏兩季可以進補,也應適當進補

說到進補,一般人往往只注重秋、冬季節的進補。《黃帝內經‧素問》說提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四時指的就是四季。中醫認為,大自然四季的氣候變化,與人類的生命活動,有著密切的影響,特別是健康方面。實際上,為了讓身體機能,足以應付四季的變化,春夏兩季也應該要適當進補才對。
春夏進補重點在於「養陽」
中醫認為,「補」這個動作,主要是為了加強身體的機能,讓每個人有足夠的抵抗力,應付環境的變化。「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是中醫的保健概念,強調保養身體,應該趁著還沒有生病之前進行,而非等到生病了才治療。
中醫強調「順時養生」,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養生重點,飲食進補是養生中重要的一環,春夏兩季當然也需要進補。所謂進補,不見得是要服用一大堆中藥材,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挑選正確的食材,採用正確的烹煮方法,就是保健身體的最佳做法。
根據中醫的理論,春夏兩季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兩季則是陰盛於外而虛於內,要進補需要從根本補起,因此春夏兩季進補的重點在於「養陽」。唯有把陽氣養足,才不會讓身體在秋冬兩季出現令人困擾的小毛病。
春季 溫和進補,強健肝臟,排毒淨身
春天主肝,風為春天的主氣,風多襲於肝,因此「平肝熄風、滋養肝陰」是進補的要點。在強健肝臟方面,建議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例如菠菜、花椰菜、萵苣等,其所含的抗氧化營養素,能促進肝細胞活化,加強肝臟機能。另外,春天體內排毒功能旺盛,透過適當的飲食,多吃能加強代謝、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如蔥、韭菜等,能把冬天積存體內的廢物、毒素排乾淨,達到體內環保功效。
春天養生要達到「防寒、防溫熱」的目的,養陽是重點,但要清淡溫和進補,別挑太油膩、燥熱的食材,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夏季 清涼進補,清熱利濕,保護脾胃
炎炎夏日,氣溫飆升,身體出汗量大,體力的消耗也大。這時候,當然需要適時進補,緩解夏季氣候、環境,對身體所造成「耗氣傷津」的狀況。
夏天進補的要點是「清熱利濕、益氣生津、健脾和胃」。暑與濕是夏季的主氣,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例如紅豆、薏仁、冬瓜、苦瓜等,能祛熱解暑並化解體內的濕氣。為了補充夏季流失的津液,可以多吃些紅棗、木耳、番石榴。此外,濕暑之氣容易阻礙脾胃的運化,不小心過量的冷飲也會傷脾胃,因此,夏天進補應該要多吃些能健脾和胃的食物,例如玉米、南瓜、彩椒等。
夏天是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依據中醫順時養生的觀念,應該要保護體內陽氣,此時,要以清淡的飲食、涼性的食材來養生,如此才能讓身體與自然達到和諧狀態。

◎ 春夏預防感冒、中暑的5大絕招
注意環境、飲食,穿對衣服,睡眠充足,不用怕春天感冒、夏天中暑

第一招:維持愉快的心情,養成運動習慣,能預防感冒
運動對身體好,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對於免疫力的提升而言,運動的確是最簡易卻又最有效的方法。
春天是改善體質的好時機,多運動,可以促使血液循環更順暢,活化身體細胞。提醒大家,運動前別忘了暖身,避免各種運動傷害。
根據研究,運動不僅能強健體魄,在過程中,還能促使腦內啡的分泌,讓心情愉悅。不良的情緒,會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得免疫力下降,相反,愉悅的情緒,則有助於提升免疫功能,抵擋來勢洶洶的感冒病毒。

第二招:足夠的睡眠,是對抗病毒的基本需求
預防感冒的方式很多,例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合、出入醫院要戴口罩、勤洗手等,不過,具備足夠的免疫能力,是對抗病毒侵襲的關鍵。
現代人習慣晚睡,隔天往往睜著惺忪的睡眼去上班。偶爾睡眠不足,對健康影響有限,但長期下來,則會面臨抵抗力下降的狀況。這時候,感染感冒的機率就會上升。
想要擁有足夠的本錢對抗病毒侵襲,睡飽是必要條件。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大腦跟身體獲得充分休息,提升免疫力,強化身體對抗感冒病毒的能力。

第三招:維持室內通風,預防中暑
多數人以為,只有在大太陽底下,才有機會中暑。實際上,室內濕氣太重,熱氣多,也有可能導致中暑的發生。
悶熱的夏天,要特別注意室內的通風狀況,若一天24小時吹冷氣,常常讓門窗緊閉,會使得濕氣滯留於體內,排不出來。定時讓室內通風,讓身體透氣,順便把汗排出來,皮膚才不會失去調節能力,最終引發中暑等不適。

第四招:喝對飲料,以免越補充水分,體內反而越缺水
夏天汗量大,補充水分是必要的。不過,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例如咖啡、茶,容易引起身體水分的流失,要謹慎飲用。口渴的時候,最好的解渴飲料就是白開水。夏天想要預防中暑,應該要多喝開水。

第五招:穿對衣服,比不穿衣服還聰明
有些人夏天的時候喜歡打赤膊,認為這樣最涼快,最能幫助散熱,也就最不容易中暑。實際上,在皮膚表面有小汗珠的情況下,散熱功能才能順暢。打赤膊會讓皮膚熱量增加,反而無法加速熱量的散發。
針對散熱而言,穿對衣服,其散熱效果會比不穿衣服還好。夏天應該多選擇棉質或麻質的衣物,幫助身體散熱,如此才能預防中暑的發生。

◎ 春夏食譜示範
和風涼拌什錦菇
滋補強身+對抗腫瘤
2人份
熱量:230.0大卡
蛋白質:7.3克
脂肪:14.8克
醣類:17.0克
膳食纖維:6.3克
材料:鴻禧菇、杏鮑菇、蘑菇、柳松菇各40克,新鮮香菇4朵,辣椒1/2支,蔥1/4支
調味料:橄欖油2小匙,白醋、白芝麻各1小匙,糖1/2小匙,麻油1/4小匙
作法:
1 香菇、蘑菇、杏鮑菇切塊;鴻禧菇、柳松菇?小朵;辣椒、蔥切末。
2 所有調味料混勻,作為醬汁。
3 菇類放入水中燙熟,撈起放涼後,淋醬汁即可。
健康養生功效:菇蕈類是著名的保健養生食物,所含的蛋白質可提供身體能量,達到滋補強身功效;多醣體能促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幫助身體預防疾病、對抗癌症。

牛蒡雞肉清湯
穩定神經系統+避免感染
2人份
熱量:179.5大卡
蛋白質:16.3克
脂肪:3.0克
醣類:21.9克
膳食纖維:6.7克
材料:牛蒡100克,芫荽1/2支,雞胸肉60克,水3杯
調味料:醬油1/2小匙,麻油1/3小匙,鹽1/4小匙
作法:
1 牛蒡去皮,切薄片;芫荽切碎。
2 雞胸肉切片,用醬油、麻油醃15分鐘,再放入滾水中汆燙。
3 牛蒡和水倒入鍋中,煮滾後轉中火,再煮5分鐘。
4 加入雞肉片煮滾,再加鹽調味,最後撒芫荽即可熄火。
健康養生功效:牛蒡被稱為「東洋人參」,營養價值高,所含的鈣和鎂,能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胡蘿蔔素可保護細胞膜,避免身體受到感染;鉀有助於穩定血壓。

百合炒雞絲
寧心安神+增強體質
2人份
熱量:266.6大卡
蛋白質:25.2克
脂肪:11.7克
醣類:15.2克
膳食纖維:2.4克
材料:百合75克,芹菜1支,雞肉100克,大蒜1瓣,新鮮香菇2朵,蔥1支
調味料:橄欖油2小匙,糖1/2小匙,麻油、鹽、胡椒粉各1/4小匙
作法:
1 雞肉、香菇切絲,滾水汆燙至熟。芹菜、蔥切段,大蒜切末,百合泡水5分鐘。
2 熱油鍋,加百合、雞肉、香菇、蒜末、鹽、糖和胡椒粉,拌炒至百合呈透明狀。
3 加入蔥、芹菜和麻油拌勻,即可起鍋。
健康養生功效:百合有寧心安神的功效,所含的多種生物鹼,可滋補身體、增強體質。雞肉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有助於安定神經。情緒較浮躁者,可多吃這道料理。

滑嫩仙草凍
清熱降火+涼血解毒
2人份
熱量:92.2大卡
蛋白質:0.1克
脂肪:0.0克
醣類:23.0克
膳食纖維:11.2克
材料:洋菜條15克,水5杯,仙草莖葉25克
調味料:糖水適量
作法:
1 洋菜條剪小段。
2 仙草莖葉洗淨,放入鍋中,加水,以小火敖煮約2小時。
3 撈出仙草莖葉,加入洋菜條,煮至溶解後放涼,移入冰箱冰鎮。
4 食用時,取適量仙草和糖水混勻即可。
健康養生功效:仙草有降火、清熱、涼血的功能,是絕佳的消暑聖品。適量食用這道具涼補功能的點心,對身體健康有益。夏天亦有口乾舌躁困擾者,可多吃。

冰糖桑椹燕麥粥
提神解勞+舒肝解鬱
2人份
熱量:570.0大卡
蛋白質:13.6克
脂肪:4.5克
醣類:118.7克
膳食纖維:4.2克
材料:桑椹50克,糯米100克,燕麥片40克,水4杯
調味料:冰糖2小匙
作法:
1 糯米、桑椹和水放入鍋中,煮滾後轉小火,熬煮30分鐘成粥。
2 加冰糖調味,最後再加燕麥片,燜10分鐘至熟即可。
料理祕訣:清洗桑椹時,用流動的清水多沖幾次即可,不需要大力搓揉。
健康養生功效:桑椹富含鐵質、維生素B群,有補氣、提神、消除疲勞、補血、養肝明目的功效。搭配糯米和燕麥一起食用,可對抗憂鬱,穩定不安的情緒。

芒果涼拌鮮貝
強身健體+避免感染
2人份
材料:芒果、鮮干貝各100克,青椒20克,蔥1支,辣椒1/2支,薑1片
調味料:檸檬汁1大匙,糖1/2小匙
作法:
1 芒果切丁,青椒切片,蔥切段。辣椒切碎,和檸檬汁、糖拌成醬汁。
2 湯鍋倒半鍋水,加蔥、薑煮滾,再加干貝以小火煮1分鐘後撈起。
3 芒果、干貝和青椒拌勻,再淋上醬汁即可食用。
健康養生功效:芒果含維生素A、C、菸鹼酸、鉀、鎂、鈣等營養成分,很適合在維生素代謝率高的夏天食用。芒果中大量的維生素A,有助於強健體質,對抗病毒感染。

黃瓜香梨汁
生津潤燥+降膽固醇
2人份
熱量:177.5大卡
蛋白質:1.4克
脂肪:0.9克
醣類:41.1克
膳食纖維:4.3克
材料:水梨250克,冷開水1/4杯,小黃瓜30克
調味料:蜂蜜1大匙,檸檬汁2小匙
作法:
1 水梨去皮和核,切小塊。小黃瓜洗淨,切段。
2 作法1、蜂蜜和檸檬汁放入果汁機中,加冷開水,均勻攪打成汁。
健康養生功效:水梨和小黃瓜含水量高,能生津潤燥、清熱降火,是夏季消暑解渴聖品。水梨中的果膠與纖維,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也可降低膽固醇,適量食用有益健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