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第 四 章
家庭常見病的對症按摩法
透過家庭按摩可以刺激經、氣、血於經絡的傳導,達到調整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作用,從而達到調理和改善常見病的目的。本章介紹的有關常見病、多發病的按摩療法,使讀者在家中能及時地進行自我按摩保健養生。
全身症的症按摩法
糖尿病
「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以及體重減輕。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典型的症狀。
按摩療法透過主動或被動地刺激人體的經絡、腧穴,運動患者的四肢關節,可疏通經絡,使之氣血流通、陰陽調和,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症狀和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併發症有較好的舒緩作用。
手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點揉或推摩手部脾點、肺點、腎點、心點、頭點、胃點等反射區。每處各按摩1~2分鐘,以局部有熱脹感為準。按摩時,不要突然發力,要逐漸用力,力道由輕到重。堅持按摩,對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步驟二:拇指掐壓指根神經1~3分鐘,以局部有痠脹感為宜。
步驟三:推摩十二指腸反射區、小腸點、大腸點等,每個部位按揉3~5分鐘,至局部有熱脹感為佳。
足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拇指從輕到重、由近至遠推摩心臟反射區15~20次(圖)。
步驟二:握足扣指法頂壓脾臟反射區15~20次,至出現脹痛感後維持半分鐘(圖)。
步驟三:食指扣拳法按揉膽囊反射區15~20次。
步驟四:按摩棒頂壓胰臟反射區,直到出現痠脹感為宜(圖)。
步驟五:食指扣拳法頂壓生殖腺反射區50次(圖)。
步驟六:拇指指腹推壓足部肝臟反射區30次,至局部產生痠脹感為宜(圖)。
步驟七:以拇指指尖掐按腳背內側的公孫穴(圖)、以按摩棒按壓腳底的湧泉穴、以按摩棒輕按行間穴和點按光明穴各50次,力道以患者稍覺疼痛為最佳。
高血壓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手腳麻木、疲乏無力、易煩躁等是高血壓較常見的症狀。常在勞累或情緒激動時出現血壓增高現象。血壓常維持在較高水準,會有腦、心、腎等器官受損的表現,易引起急性腦血管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腎功能不全等症。
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和內傷虛損導致肝腎功能失調所引起。病位在肝腎,以腎為本。因此,高血壓的按摩療法應以調補肝腎為主,平和陰陽為輔。持之以恆地按摩可有效地防止高血壓症狀的加重。
手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用食指和拇指捏掐腎區、心區、頭區、頸肩區、甲狀腺區、肝膽區、指甲根角各1~2分鐘,以局部有痠脹痛感為佳。
步驟二:用按摩棒或拇指按揉內關、合谷、陽溪、陽谷等穴位各2~3分鐘,力道由輕到重。
足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食指扣拳法按壓降壓點、甲狀腺、額竇(圖)、腎(圖)等反射區各72次。
步驟二:按摩棒按壓心臟反射區20次(圖)。
步驟三:握足扣指法用力按揉腦下垂體(圖)、三叉神經等反射區各30次。
步驟四:夾壓頸椎(圖)反射區48次。
步驟五:拇指推按內耳迷路(圖),拇指掐按子宮或前列腺(圖)等反射區各50次。
步驟六:拇指推按頸項反射區20次(圖)。
步驟七:以雙拇指點按三陰交穴、單拇指點按足三里穴各2~3分鐘。
步驟八:以按摩棒按壓湧泉穴,再以拳頂太沖穴各2~3分鐘,然後緩慢放鬆。
低血壓
本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低血壓常表現為暈厥和休克;慢性低血壓有原發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與繼發性低血壓三種類型。一般慢性低血壓在臨床上常表現出精神疲倦、健忘、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暈厥或心前區重壓感、心悸等症狀。
第 四 章
家庭常見病的對症按摩法
透過家庭按摩可以刺激經、氣、血於經絡的傳導,達到調整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作用,從而達到調理和改善常見病的目的。本章介紹的有關常見病、多發病的按摩療法,使讀者在家中能及時地進行自我按摩保健養生。
全身症的症按摩法
糖尿病
「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以及體重減輕。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典型的症狀。
按摩療法透過主動或被動地刺激人體的經絡、腧穴,運動患者的四肢關節,可疏通經絡,使之氣血流通、陰陽調和,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症狀和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併發症有較好的舒緩作用。
手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點揉或推摩手部脾點、肺點、腎點、心點、頭點、胃點等反射區。每處各按摩1~2分鐘,以局部有熱脹感為準。按摩時,不要突然發力,要逐漸用力,力道由輕到重。堅持按摩,對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步驟二:拇指掐壓指根神經1~3分鐘,以局部有痠脹感為宜。
步驟三:推摩十二指腸反射區、小腸點、大腸點等,每個部位按揉3~5分鐘,至局部有熱脹感為佳。
足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拇指從輕到重、由近至遠推摩心臟反射區15~20次(圖)。
步驟二:握足扣指法頂壓脾臟反射區15~20次,至出現脹痛感後維持半分鐘(圖)。
步驟三:食指扣拳法按揉膽囊反射區15~20次。
步驟四:按摩棒頂壓胰臟反射區,直到出現痠脹感為宜(圖)。
步驟五:食指扣拳法頂壓生殖腺反射區50次(圖)。
步驟六:拇指指腹推壓足部肝臟反射區30次,至局部產生痠脹感為宜(圖)。
步驟七:以拇指指尖掐按腳背內側的公孫穴(圖)、以按摩棒按壓腳底的湧泉穴、以按摩棒輕按行間穴和點按光明穴各50次,力道以患者稍覺疼痛為最佳。
高血壓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手腳麻木、疲乏無力、易煩躁等是高血壓較常見的症狀。常在勞累或情緒激動時出現血壓增高現象。血壓常維持在較高水準,會有腦、心、腎等器官受損的表現,易引起急性腦血管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腎功能不全等症。
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和內傷虛損導致肝腎功能失調所引起。病位在肝腎,以腎為本。因此,高血壓的按摩療法應以調補肝腎為主,平和陰陽為輔。持之以恆地按摩可有效地防止高血壓症狀的加重。
手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用食指和拇指捏掐腎區、心區、頭區、頸肩區、甲狀腺區、肝膽區、指甲根角各1~2分鐘,以局部有痠脹痛感為佳。
步驟二:用按摩棒或拇指按揉內關、合谷、陽溪、陽谷等穴位各2~3分鐘,力道由輕到重。
足部按摩操作方法
步驟一:食指扣拳法按壓降壓點、甲狀腺、額竇(圖)、腎(圖)等反射區各72次。
步驟二:按摩棒按壓心臟反射區20次(圖)。
步驟三:握足扣指法用力按揉腦下垂體(圖)、三叉神經等反射區各30次。
步驟四:夾壓頸椎(圖)反射區48次。
步驟五:拇指推按內耳迷路(圖),拇指掐按子宮或前列腺(圖)等反射區各50次。
步驟六:拇指推按頸項反射區20次(圖)。
步驟七:以雙拇指點按三陰交穴、單拇指點按足三里穴各2~3分鐘。
步驟八:以按摩棒按壓湧泉穴,再以拳頂太沖穴各2~3分鐘,然後緩慢放鬆。
低血壓
本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低血壓常表現為暈厥和休克;慢性低血壓有原發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與繼發性低血壓三種類型。一般慢性低血壓在臨床上常表現出精神疲倦、健忘、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暈厥或心前區重壓感、心悸等症狀。